本文目录
高中生参加竞赛值不值得
不值得,原因如下:
1、耽误学习时间
其实进入高中以后你会发现学习的时间会越来越紧张,每一门每一秒钟对于学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想要参加竞赛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那就是把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竞赛上面,这样会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耽误的时间就是影响学生成绩的时候。
2、影响考试的心情
要知道参加竞赛的学生,心情基本上都是非常紧张的,因为竞赛中不管是题型还是题型的难度都是很少见的,所以一旦学生在竞赛中没有考好,还要继续参加平时的考试,这样会非常影响学生的考试心情,所以有些竞赛不参加也罢。
3、需要改变学习策略
基本上竞赛的考试和平时的考试模式与题型都有点不同,在准备平时考试时习,需要学生复习的功课有很多,基本在考试之前需要把所有的科目好好复习一遍,但是竞赛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次单独性的复习。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及时的改变学习策略。
为什么坚持到高中搞数学竞赛的人很少了
说实话,挺难的!但是做什么事那么容易呢,对吧?!我是新一代教育韩鹏,总结了一些关于高中数学奥林匹克联赛的只是(全是干货),献给最可爱的数竞生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们不说虚的,学习数学竞赛只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标是拿一等奖,进入理想名校。有的同学会说为什么不是省队呢?我这里说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等奖是现实且可行的。想要进入省队,需要的因素很多,需要一定的天赋+一个好的老师+一定的运气。因为竞赛成绩也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数学竞赛提升思维,提高日后的学习效率,因为现在都在提倡终身学习了。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数学竞赛才不算晚?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咨询竞赛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了。都有一个观念,学竞赛越早越好。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你们就明白了。安徽省每年一等奖50人,有不少都是高中才开始接触竞赛。全省所有竞赛生中,从初一就开始学竞赛的人绝对不止200,如果真的是越早越好的话,那一等奖应该全部是那些初一甚至小学就开始学竞赛的学生。比起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学?跟谁学?有些学生学了六年竞赛,可能走了五年弯路,甚至学到最后思维都是错的。很多人初一学竞赛,无非就是提前学习下面的内容而已,思维没有提升。其实那些知识学起来是非常快的,如果思维达到,一个学生只需要两个月就可以学完所有高中高考的数学知识。所以我给各位家长的建议是,不要盲目求早求快,要知道,提升思维比学知识要重要。一般来说,高一上学期接触竞赛都不算晚,当然初三暑假能开始就更好了。我们合作的学校中,很多孩子高一下学期才开始接触竞赛,仍然可以获得一等奖。我们最高纪录是曾经三个月突击出数学竞赛一等奖,但是那个孩子吃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当然这个也有一定考试发挥的运气成分在里面。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不必盲目追求提前。再说下,拿一等奖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答:学竞赛其实比的就是谁走的弯路少!通过我们老师团队自己以前拿一等奖的经历,再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已经有了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培养方案。(1)高一上学期把高考数学大部分章节学完,不需要学得特别好,实在学不完的寒假要学完。(2)高一下学期学习一试的知识,学完后通过考试练习巩固。(3)高一暑假练习一试的同时,学习二试,重点突击平面几何。因为和其他三个模块来说,平面几何相对好拿分一点,我们现在通过集训基本上可以保证80%的同学在考试中做出平面几何,这就是40分呐!水平好的同学,高一结束就可以冲击一等奖了,如果成功了,接下来进入名校就太容易了!如果没有成功,我们还有高二。(4)高二学习一试的同时,学习二试的其他模块。少走弯路就是捷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一个靠谱的老师,说一千道一万,选择竞赛教练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最后祝大家在竞赛的路上越走越宽!
参加高中竞赛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呀
好处:
1、数学竞赛可以让学生们开阔眼界,见识不同种类的题型;个人认为,一个孩子对题目的眼界能决定他以后的高度。
如果眼界只是在中考难度上,那么中考对他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眼界在竞赛高度,那么中考对他来说就游刃有余了。
2、数学竞赛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锻炼孩子们的毅力,竞赛考试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能保证所有时间都在思考问题,那么他已经很成功了,他已经收获了很多东西,这对孩子们长期的发展(高中、大学)很有好处。
而且数学竞赛一年仅有一次,很难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去面对挑战,磨练自我。个人意见:参加数学竞赛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锻炼,因为数学竞赛真的能带来很多。
弊端:
有利便有弊,竞赛数学也有其弊端。学习竞赛数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参加数学竞赛,而数学竞赛活动的过度开展和非正常竞争,也带了负面的效应。
过于功利化,如果学习竞赛数学仅仅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好胜心强过好奇心,而忽视竞赛数学中所隐含的真理,不利于学生进一步追求真理。
爱恩斯坦说:教育不是用好胜心去诱导学生的竞争心理,而是要用好奇心去激励学生的科学兴趣。 竞赛数学偏重技巧,学生通过特定的训练,可能有很高的解题技巧,但是却可能丧失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数学的创造固然需要技巧,但更多的是要发现问题,提出概念,归纳类比,猜测证明,构建理论。会做竞赛题,只是将别人已想过的问题重做一遍而已,这是“学答”,而不是“学问”,培养不出强烈的创造意识。
繁重的竞赛数学训练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竞赛数学毕竟不是作为基础数学的范畴,让中学生学习竞赛数学已是超出其学习范围。若学习又非常繁重,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影响其健全的人格的形成。
提醒:客观、正确地认识竞赛数学的利与弊,适当引导学生开阔数学眼界,累积数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扩展资料:
好处:
参加高中的竞赛在全国取得名次可以被保送到一流大学都是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在全省取得名次高考加分。
坏处:
竞争激烈,并且是非常擅长,有时单研究一课影响其他科学习。不能与正常学习兼顾 建议:先把自己正常的学习搞好,在做竞赛,这样不保送也可以顺利的走高考的路, 如果要考祝你成功。
你觉得参加高中竞赛怎么样
高一的开学考试没考好,连理实都没进,更别提学校仅有的一个竞赛班了。刚开学的时候,学校开了学科竞赛的动员会,我就这样轻易地被物理竞赛圈住了。虽然只是平行班,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在物理竞赛那一栏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回家就开始看各种竞赛书、预习高中知识,除了学校的竞赛1班,还要从理实和平行班里选拔出来竞赛2班和3班。这大概算是我进入物理竞赛以来的第一次考试,也是一切的开始。考得不错,我分进了竞赛2班,开始每周三周六上课,后来还报了难度大很多的学而思、质心的物理竞赛课。和竞赛1班那些每天都有竞赛课、作业都是竞赛题的大神们比,我更像是个业余选手。记得第一次去听学而思的cpho预备队,竞赛班的一个初中同学嬉皮笑脸地跟我说“呦,你来干什么?”我没吭声。我只是心里发誓要学好物理竞赛,要比他学得好。哈哈幼稚吧,但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第一次正式考试是深圳的泛珠物理竞赛,因为那次考试一个学校报的人数是有限的,1班自然是要全员出征,2班和3班就要通过选拔考试选出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当时在物竞2班里还算拔尖的我成功突围,并在泛珠比赛中拿到了2班唯二的一等奖。算是牛刀小试,不过这次考试也让我崭露头角。然后是北京市力学竞赛,预赛的146全校最高分第一次吊打了1班的一众大神,我也算是出了名。
高中进竞赛班的利与弊有哪些
1、利:
竞赛班竞赛班有利于提升学习速度,扩大学习知识,进一步和同学产生学习上的沟通
2、弊:
参加竞赛班会造成学习压力,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适当的放松和适度的学习规划。
扩展资料
竞赛班是在新生中选拔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优中选优,基本不存在“条子生”,学习氛围比较好。经过竞赛学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很强,超强的自学能力用在其它科目上一样有效。
选择了竞赛班,就基本选择了理科,也会有少数同学改学文科,同学们高中三年一直在一起,会有很深的感情。当然,也会少了认识更多同学的机会。
有得必有失。上竞赛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某一学科上面,为了保证各科学习均衡,就要把课余时间挤出来学竞赛,这样学校的许多活动就无法参加,比如学生会、社团活动等,少了许多锻炼自己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的机会。这些能力也许在自主招生或者其它什么面试时用到。
数学竞赛,你害了多少人
上初高中的时候我也觉得数学竞赛很牛批,上了大学读数学系才发现它狗屁都不是。反而我更喜欢生活中的数学建模以及数学哲学的思想。很多人找我做什么奥数题我都拒绝
高中物理竞赛怎么那么难,简直害人性命
不容易,但是学习有方法,方法正确,就没这么难。学习物理的方法适用高考其他学科。有专门的数据统计,物理好的学生高考也好的相关性是其他竞赛学科和高考分数正相关中,最高的。要参加高中物理竞赛,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尽量高的高度,第一要点就是,学生没有时间走弯路。竞赛能力和学校里有限知识点,熟练掌握的要求不同,它是大量知识点,尽量深入的掌握。提高物理竞赛能力,等同于提高学习能力。需要掌握真正实用的学习方法我是新一代教育的张昆博士,希望在物理竞赛方面能帮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