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警告中国

基辛格警告中国(美国为什么把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4 01:15:30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美国为什么把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中国的复兴,美国感到了威胁。2008年美国爆发严重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体经济领域的跨国企业出现不断衰落的趋势,重要原因是资本贪婪本性导致了不可遏止的金融化、虚拟化。如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下属的金融公司都快速扩张,从事各种金融交易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制造汽车的主业,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引起的投机亏损是其濒临破产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美欧不断进行金融衍生品创新的大环境下,私有股份公司治理结构正面临着巨大危机,无论是美欧的代议制民主政体架构,还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架构,都无法抵御金融衍生品交易串谋欺诈的诱惑和腐蚀。因为其带来收益远远超过了高管的年薪和股权收益,这成了私人资本难以抵御的自我毁灭癌症,成了美欧的跨国银行、企业难以摆脱衰落困境的关键。美国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消耗能源最多的行业。但是,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下滑,至今尚未恢复到2008年爆发危机以前的水平。因此,美国制造业除了补充库存消耗、季节调整的短期增长,不可能推动整体经济出现复苏和促进就业水平增长。

如何评价基辛格的《论中国》

先想吐槽一下这书名起的,要不是细看了作者是基辛格博士,我肯定不会买(粗看还以为是和《中国不高兴》一个档次的书)。一个国家的组成何其复杂——历史、文化、地理等等——写几本书也论不完,更何况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灿若星河的历史的老国家。所以,虽然书名起的很宏大,但是基辛格还是紧紧围绕他的老本行来论述中国——外交(我一直觉得书名改成「论新中国外交」之类可能更贴切)。全书的结构非常清晰。第一章总论中国的独特性,从地理、文化、历史等几个方面来概括中国的特点,这些特点会从各个方面影响中国的外交决策,具体的影响之处和方式,都会在接下各章中体现。从第二章开始,按时间顺序论述中国的外交发展进程,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千禧年结束,介绍了每个历史大事件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博弈与变革。(包括:鸦片战争,社会主义革命,朝鲜战争,冷战,中美建交,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印战争,改革开放。基辛格博士更是亲历了毛邓江胡四代领导人,也总结了对他们各自的印象和评价。)本书最突出的两个优点是:1.历史场景感和事件参与感。2.全局视角,解构中国外交政策。

基辛格认为中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吗

据美国媒体报道,基辛格10月10日在华盛顿演讲时表示,“在传统观念中,透明自然被认为是可取的,保密被认为是坏事,分享信息被认为是好事。不过,如果你要问历史是如何创造的,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官僚式的方法,让很多人都知情,可能就什么也做不成。”

尽管对于10月底的再次“秘密”到访,基辛格回避了特朗普访华的话题,但对于近半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基辛格感触颇深。

就在9月的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上,基辛格本人感叹道,“如果1971年,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有人给我一张现在北京或者中国其他城市的照片,我肯定觉得不现实。这么看来,中国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定会实现的。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国出现了什么外交失误

1、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的首次访华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别说日本、台湾当时不知道,当时的美国大多数的阁僚,甚至国务卿都不知道。2、以“波罗行动”为代号,意指此次行动像700年前意大利“财迷”马可波罗那样的探险---称为什么外交,我没有查到正式的官方名称,我个人认为,只能叫“秘密”外交吧。3、由于有大批记者跟着基辛格,他一路到法国等欧洲国家,套话、屁话连篇,使得记者们提前离去。4、访华回到巴基斯坦,他用越洋电话和尼克松汇报,由于会被多国情报机关监听,他们暗语,尼克松问:波罗之行结果如何?基辛格答:尤洛卡(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说的话),意指,成功了。几天后,多国报纸出现了“基辛格秘密波罗之行”的含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