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关于巧克力品牌
费列罗巧克力源自意大利,现在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公司,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更是领先的。金莎应该指的是费列罗旗下的一个产品:Ferrero Rocher。在香港地区,Rocher就被叫做“金莎”。 可惜,在国内,费列罗公司却不拥有这个品牌“金莎”的商标,相反,其商标拥有人为江苏张家港市梁丰食品厂。为此,费列罗公司将梁丰告上法庭,一审费列罗败诉,二审胜出;可是商标至今未能收回,梁丰的“金莎”还是在大卖特卖,用的注册商标是“金梦”和“TresaDora”蒙特莎。 *费列罗旗下还有好多好吃的巧克力,像Kinder Bueno/缤纷乐;健达巧克力,能多益/Nutella;健达出奇蛋Kinder Surprise。。。
求一份瑞士莲巧克力市场调查报告,特征,以及销售情况,急,感谢!
目前,中国巧克力市场究竟是一个什么的状况呢,我们来看本文。 第一、国巧克力市场的状况。在目前国内的巧克力市场,主要表现为: 1、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增幅最快的巧克力市场。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巧克力正以10-15%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市场消费潜力高达200亿元。中国人均年消费巧克力只要达到1千克,就是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市场。 中国巧克力市场将迅速发展,这对国内巧克力厂商来说是极好的契机。但面对洋品牌已经占优的局面,国内巧克力厂商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进行原料精选和设备升级,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并注意市场创新,广建营销网络,加强品牌经营,才能够与国际巧克力企业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和交融,突破巧克力行业的寡头垄断状况。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就在于,这是一个潜力巨大而未开发的巧克力市场,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会有令人兴奋的成长机会。我国目前巧克力的年消费量在30亿元左右,人均巧克力消费大约为每年四十克至七十克,约三点五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看似巨大,实际上仅占国际市场的百分之零点五。欧洲年人均消费巧克力7公斤以上,亚洲的韩国、日本平均2公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巧克力市场将有每年百分之十至十五的增长率。 FMCG研究中心对上海甜食市场2005年的统计显示,巧克力是甜食市场的大头,占到了整个甜食市场41%的份额,其次分别是糖果:30%,胶母糖:20%,功能糖果:9%。 2、目前中国生产的巧克力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品牌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在整体印象上始终无法摆脱品质口感不尽如人意、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的尴尬处境。而90年代以来,陆续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著名巧克力生产商明显占据了整个巧克力市场的优势局面,它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打科技、文化牌,并且着重强调产品的优秀品质与独特口感,迅速占领了市场,从划分市场结构最重要的指标行业集中度来看,最大的四家巧克力企业占据了市场近70%的市场份额。 这样,一方面,中国巧克力市场将迅速发展,国内的巧克力厂家面临极好的契机,但另一方面又是大半壁江山被洋品牌占据。所以,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国产巧克力品质,增强国产巧克力的品牌竞争力是国内巧克力生产商们一直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3、中国企业塑造巧克力品牌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品价格越来越不是巧克力行业的竞争热点,而提高原料、开发新口感、集中品牌,不断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有专家总结,当今国际巧克力市场的三个特征就是:精选原料(特别是牛奶);提高技术、开发新口感;品牌经营。这三者都和品质是密切相关的。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巧克力生产厂家的发展动向。 首先,从原料精选、设备升级方面来看。国产巧克力曾经有很长时间存在品种单一与风味平庸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厂商致力于对原材料的精选把关、异味去除、物料精制,例如国内最大的糖果生产商之一的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选用西非象牙海岸的上等可可豆和新西兰天然牧场的优质奶粉,配合从意大利、德国引进的先进设备,加上采用了精磨、精炼的特殊处理工艺,使产品呈现出了诱人的口味,刚刚推出的精彩巧克力更是具备了国际化的水准。为适应国际巧克力制品的消费趋势,国产巧克力采用巧克力基料与膨脆谷物制品、低热值糖体或果蔬制品等混合方式制成新型产品,类似运动巧克力等专业理念也开始被包括雅客在内的国产糖果巧克力企业广泛采用,推出了高品质的机能性巧克力。 其次是在技术上主动出击,与国际接轨。巧克力是舶来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积累上国产巧克力的确大有不足,但现在已经有一些国产巧克力企业开始主动出击,积极与国外的专业技术机构合作。雅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个方面是加强品牌经营,广建营销网络。大打科技、文化牌是洋品牌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进口品牌的巧克力在广告宣传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努力借助媒体的力量,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远道而来的洋品牌相比,一些民族企业也开始依托民族文化和理念,加强自身品牌的内涵。 4、中国巧克力市场竞争格局 相对于欧美竞争激烈的巧克力市场来讲,中国巧克力市场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竞争产品较少、发展潜力巨大,这样的一个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蛋糕,自然使西方巧克力巨头们垂涎三尺。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重量级巧克力企业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在上海超市中可见的进口或合资巧克力品牌已多达70多个,进口巧克力品牌的不断加入加速了中国巧克力市场向国际化竞争演变的进程。 竞争企业分化成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以德芙、吉百利、好时、费列罗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领了高档巧克力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第二阵营是以金帝、恺撤威登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主导中档巧克力市场;第三阵营是以申丰、金丝猴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占据了低档巧克力市场的主要份额。进口、合资品牌销售势头强劲、国产品牌表现不佳:无论从高空的品牌传播、广告投放还是低端的产品铺市、市场生动化和销售促进,无论是市场占有份额还是产品知名度,进口、合资品牌都占据显著位置,本土品牌除金帝巧克力挤进行业三强,申丰、恺撒威登崭露头角外,其他品牌均表现不佳。 第二,国内巧克力企业和国际巧克力企业品牌的优劣式对比 1、外资企业的优劣分析 主要优势 (1)源头与产地优势:巧克力诞生于中美洲,发扬光大、盛行于欧美,世界公认的顶级巧克力产于瑞士,美国玛氏、好时和瑞士雀巢三大巧克力厂家销售额占全球市场70%以上份额。巧克力只有欧美的才是正宗的,才是原汁原味的,这是任何本土企业短时间内都无法改变的消费心理。 (2)技术与产品优势:从1828年荷兰Van Houten压榨出可可油脂与碾碎的可可豆及白糖混合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块巧克力,欧美巧克力大国制作巧克力的工艺技术已历经175个春秋,巧克力加工技术、工艺早已锻造得炉火纯青,数千个品种、规格,另外每年还有300-500个新品诞生,令本土巧克力企业望尘莫及。 (3)品牌及营销优势: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巧克力品牌,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行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洗礼中,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深深的扎下了根,抢占了消费者心智中的重要位置。这些品牌往往具有丰富的市场、销售和与消费者沟通的经验和一套科学、缜密的市场、广告、终端操作模式。 (4)实力及资源优势: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巧克力企业,往往是世界食品行业中的重量级企业,当之无愧的食品大鳄,它们不仅控制着优质的原料来源,还具有极大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富可敌国,如雀巢为世界第一大食品公司,年销售额440亿美元,玛氏为世界第七大食品公司,年销售额153亿美元。 主要劣势 (1)缺乏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表现在对中国市场流通体系、市场结构、中小城市分销渠道与方式、地域差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饮食文化、口味差异等的了解和把握上不够全面、具体和真实。 (2)消费者对巧克力的误解:由于对巧克力了解不够充分,消费者普遍存在着巧克力是高糖、高热量的糖果,不仅会使身体发胖,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错误的认识,致使部分消费者想吃,但又不敢吃、怕吃。 市场策略 以美国玛氏公司为典型代表,外资巧克力企业在市场运作上可谓是方法、技巧、策略均比国产巧克力企业技高一筹,它们不以一时一地的销量为唯一目标,相反却注重在中国市场长期的市场占有份额,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它们常用的策略是: (1)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支撑,一掷千金,以巨大的广告投入、公关和事件行销来打造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如2000年巧克力行业国内广告投放前十名除旺旺黑白配入围外,其余九名全部被德芙、吉百利、好时、费列罗所瓜分,其中玛氏公司德芙等品牌广告费用高达5000万元。 (2)对营销人力资源高度重视。他们相信只有一流的营销人员才能做出其他公司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一流的营销人员就必须有一流的薪酬和待遇。因此,它们往往以高出行业数倍的价格招聘一流的市场人员去缔造一流的销售业绩。这些跨国巨头们正是凭着强大的品牌力和一流的人力资源,在经销商招募、分销、流通、终端销售、产品陈列和促销等方面占尽了优势。 2、本土企业的优劣分析 主要优势 了解外部环境、中国市场和消费心理: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对国内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技术、自然等外部环境自然了然于胸,同时,对于中国的市场结构、市场流通体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心理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些是进入国内的洋鬼子们短时间内很难参透的禅机。 主要劣势 (1)技术与产品:相对于欧美数百年的巧克力加工、制作技术历史,我国巧克力生产历史不足半个世纪,在口味、包装等工艺上与国外知名品牌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巧克力品种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 (2)消费者心理:在中国消费者潜意识深处,巧克力是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只有欧美的巧克力才是真正正宗的巧克力。消费者认为,国产巧克力在品质、口感等方面和进口巧克力根本不在同一个等级上。 (3)营销资源:本土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作支撑,可供企业支配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广告投放、营销推广等营销资源普遍短缺。 第三、巧克力市场总结 1、巧克力消费在中国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 对中国来讲,巧克力还是比较新的食品。它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有50多年。规模生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从90年代开始,到目前为止生产量还不是很大。据行业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的总生产量为7万吨左右。人均消费50-60克左右。而发达国家,如日本人均7公斤,欧洲人均基本都是在10公斤以上。可以说国内的发展很快,但差距很大。巧克力的发展是和生活水平相关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量会逐步扩大。近几年国家的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今后3-5年也是我国巧克力发展比较快的阶段。 2、国内市场品牌竞争处于低端 目前国产巧克力仍然存在品牌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在整体形象上始终无法摆脱品质口感不尽如人意,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的尴尬处境。 3、国际品牌对国内市场作用巨大 国际品牌的进入,带动了国内消费者对巧克力的消费,推动国内巧克力市场的发展,其先进的管理理念,高品质的产品,精美的包装都促使中国巧克力品牌不断的提升自己。 但国际品牌也存在着劣势,不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在消费者定位方面出现误区如著名的红牛饮料,就因价格定位太高,而在中国市场失败。第一对中国市场流通体系、市场结构、中小城市分销渠道与方式、地域差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饮食文化、口味差异等的了解和把握上不够全面、具体和真实。第二国外著名品牌的巧克力,它的质量和档次是比较好的,但有的进口巧克力是国外的普通品牌,质量可能还不如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的巧克力。第三,在国外生产的巧克力新鲜度不如在国内生产的。如果是同一质量的品牌产品,是有经验的消费者,能感觉到在中国生产的新鲜度要比进口的产品好一些。 4、国内消费者对巧克力存在误解 由于对巧克力了解不够充分,消费者普遍存在着巧克力是高糖、高热量的糖果,不仅会使身体发胖,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错误的认识,致使部分消费者想吃,但又不敢吃、怕吃。 5、巧克力品牌没有主打文化牌 巧克力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的产品,情侣文化、健康文化、礼品文化,但是在目前市场上的品牌重点还在突出巧克力的品质,如好时的诉求点是自己的小身材,大味道,德芙的诉求点是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吉百利的诉求点是顺滑,精彩巧克力诉求点在美味等等。 6、消费者重品牌更重品质 尽管消费者如此钟爱这两个国外品牌的巧克力,但在问及消费者喜欢吃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巧克力时,有近半数(45.7%)消费者表示只要产品品质好,性价比合适,就无所谓国外还是国内品牌,也有32.1%的消费者喜欢国外品牌,喜欢国内品牌的占到22.2%。主要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国外品牌巧克力产品在品质上普遍优于国内品牌的缘故。有93.6%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市场上的高档巧克力产品的最大缺点是价格太高。价格高是影响高档巧克力消费的主要因素。 7、礼品市场 CMMS2004(春)数据显示:中国巧克力市场中,巧克力以礼品形式被消费的比例占总消费的52.4%。在礼品市场中,德芙依然以40.2%的品牌渗透率拔得头筹,而吉百利、金帝、好时、雀巢、费列罗、金莎、M&Ms、金丝猴、瑞士莲等品牌分列其后。 与巧克力市场总体格局稍有不同的是,在巧克力礼品市场中,洋品牌份额有所增加,国产品牌进一步萎缩。费列罗、金莎、瑞士莲都是世界知名的巧克力品牌。其中,瑞士莲是瑞士最著名的巧克力,它被公认为世界巧克力中的极品,瑞士莲产品特质:采用一百七十多种的巧克力配料;坚持选用上乘的可可豆及可可脂;力求保持巧克力的味道完味;香甜幼滑,是巧克力中之极品。而金莎和费列罗都是意大利费列罗家族的巧克力品牌。费列罗产品普遍价格不菲,它有其独特的产品价格观,即:注重考察消费者在物质或情感上的需求而非实际需要所愿付出的代价,并认为产品的价格与产品的形象及定位密切相关。因而,金莎、费列罗价位虽高,但与其高贵形象和至上品质是一致的,故最终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致的认同而获得成功。 8、巧克力消费已向品牌的方向发展 品牌是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完全体验,她是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同时品牌又代表的高品质和高知名度、美誉度等。在巧克力市场上,只有知名的品牌才能对产品的原料有所保证。对产品的工艺有非常强的提高。巧克力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它对仓促、物流等环节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只有知名品牌才能向消费者提供这种保证,同时向消费者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品。巧克力是非常个人化的食品,它可以延伸出很多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要求。巧克力的魅力在于它包括了甜、苦、还有涩味,它的味道代表了生活的体验
费列罗巧克力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费列罗巧克力什么时候进入中国解说如下费列罗中国市场金莎的市场营销战略:1984年,以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市场为切入口。当时的香港市场是亚洲最成熟、竞争也最激烈的市场。(人均收入高,都市人口比例大,就业率高,总的来说就是个人消费力强)此外,当时的香港巧克力市场的人均消如城进一步透露:“2022年将成为费列罗在中国的新品爆发年,其中不乏‘全球首发’、‘中国定制’及‘经典焕新’。事实上,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该公司在中国都是依。
费列罗巧克力的品牌特点
每一颗费列罗巧克力(Ferrero Rocher) 都用金箔纸独立包装,陈列在透明的礼盒内,金箔纸和盒盖上都有Ferrero Rocher的烫金标贴。费列罗巧克力 (Ferrero Rocher) 由意大利费列罗集团 (Ferrero SpA) 出品。除了传统的榛子口味,还有椰子和黑巧克力口味。椰子口味的费列罗巧克力又叫Ferrero Rafaello,有一个箍状中心,用的是银色包装;黑巧克力又名Ferrero Rondnoir,用的是深棕色包装。Ferrero Garden Varietys有开心果、草莓、柠檬口味。和Ferrero Rocher口味相似的Fernando Ronche在德国生产,外形是卷状的,只在欧洲销售。19世纪60年代推出,开创了迷你巧克力的先河。每粒的嗒糖热量仅2卡路里。费列罗巧克力(Ferrero Rocher) 在国内只销售,没有合资或授权生产。
德芙巧克力的市场分析
1:市场背景(市场性、商业机会、市场成长) (1)据调查结果显示,柳州巧克力市场品牌集中度极高.消费者主要要吃两个品牌的巧克力,德芙和吉百利,分别占60.2%和28.8%,合计消费比率达到近九成,这种现象在其他类食品市场从未有过. 2:产品分析 (1)用途: 送礼.礼品.自己吃 (2)命名: 定中化的名字.有亲切感. (3)包装: 采用欧美风格设计.非常精美 (4)味道: 香甜可口. (5)价格: 零售价:40至200元不等. 3:产品优势: (1)好吃,味好,广告好; (2)口感好; (3)巧克力味纯; (4)味不太甜,味好; (5)买惯了; (6)到嘴就化了; (7)口味好,滑润; (8)比较细腻; (9)含热量多; (10)不腻口。 4:产品劣势: (1)价格高; (2)太甜; (3)上火; (4)品种少,花样不多; (5)不容易保存; (6)块大,不方便; (7)量少; (8)口味腻。 (三) 竞争对手分析: 吉百利,金帝等产品较早的进入市场.在消费者心中有一定的份量.在中国市场对巧克力产品销量贡献最大的是年节市场(中秋/圣诞/春节/情人节),这个市场的产品销售恰好以礼品/礼盒为主。可以说在中国,金帝巧克力的销量不是最大,但中国的礼品装巧克力肯定是金帝的销量最大。而“送礼”这种品牌诉求直到近两年才深入人心现在不仅保健品可以送人,连调味品也有礼品装了。正是凭着先行一步的优势,金帝很快后来居上,在去年金帝终于赶超了吉百利,位居行业第二,仅次于德芙。 (四):广告战略 1.广告目标(企业广告活动的目标) 提高消费者购买兴趣.这中长跑 广告的目的在于消费者看了或听了广告之后,对产品的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激起经济规律的购买欲望.这广告主要介绍该品牌的口感 2.广告对象:16--45岁,此年龄段的情侣或夫妻正处于精力充沛.恋爱时比较注重浪漫.45岁以上的中年男女.容易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综合病症.不易年轻的女性.16-28.为主要市场.女***吃巧克力 巧克力可以说是最美味的食品之一,尽管女性在体形和美味的抉择中痛苦不 堪,但从现实来看,女性对巧克力的偏好仍十分明显。在前面提及的几个主要品牌,,这 表明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购买巧克力的倾向性相当明显,再具体比较,年龄因素对购买者的影响要略大于性别因素的影响。 3.广告地区:复盖全国 4.广告创意: (1)广告主题.感受口齿留香的感觉. 一双年轻情侣.他们的感情相当的好.无意中.他们参加了一个接吻大赛,比赛定于今天下午举行.女孩早早在家打扮.嘴里含着她最喜欢吃的德芙巧克力.不久.男孩来接女孩去比赛场地了.在主办方的地声令下.到场人每一个参赛选手都与自己的女友热烈亲吻.男孩吻着女孩的唇.甜甜的.他们就一直这样下去.最后.他们胜出了比赛.主持人问他.有什么感想.他就了一句.德鞭巧克力.真的很好吃. 能有一段如巧克力般的恋爱.在吃之前.总是看着巧克力.定定的看.笑着说:如果我的王子是你就好了.就是那时.眼前的巧克力果真变成了一个帅气的男孩子.最后.他们相恋了.每天一起看日出.看日落.过得很甜美` 5.广告实施阶段:2003年12月---2004.5月 (五)广告媒体策略: (1) 主要媒体---电视 辅助媒体 ---印刷广告 (六)广告效果预测. 新上市 20000 20% 第一期特卖 30000 30% 空档消化期 10000 3.6% 第二期特卖 50000 25.1% 总计: 100000 100.0% 企业单位:CK集团 由于中国巧克力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世界各大知名巧克力厂商都将目光聚焦中国。CMMS2004(春)数据显示:中国巧克力市场中,品牌市场份额位居前十位的分别是德芙(38.61%)、吉百利(13.22%)、金帝(11.12%)、雀巢(9.49%)、好时(5.52%)、金丝猴(2.94%)、费列罗(2.32%)、M&M’s(2.10%)、金莎(1.89%)、申丰(1.58%),合计共占整个市场的近90%的份额。其中,世界三大著名巧克力品牌--德芙、吉百利、金帝就占了近2/3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中国巧克力市场品牌集中程度非常高,尤以德芙优势最为明显。 在整个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合资品牌和洋品牌明显占据了上风。在市场份额排名前十位中,德芙、吉百利、金帝、好时、雀巢、M&M’s均为合资品牌;国产品牌只有金丝猴(2.94%)和申丰(1.58%)两个,而且两个品牌累计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市场竞争实力尚显薄弱。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即"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是对消费者"最经常"消费品牌份额的考量)进行考察,排在前十位的品牌分别是德芙(72.4%)、金帝(42.6%)、吉百利(42.3%)、雀巢(41.8%)、金丝猴(38.4%)、申丰(35.7%)、士力架(33.3%)、金莎(32.4%)、健达(31.1%)、好时(29.5%)。德芙依然遥遥领先。与此同时,合资品牌及洋品牌继续保持其绝对的优势地位。 由"市场份额"和"消费者忠诚度"两个指标基本可以判断出中国巧克力市场的基本状况。中国巧克力市场已是洋品牌及合资品牌的天下,国产品牌很难与其抗衡。 另外根据福布斯的调查,以下三种巧克力获得顶级巧克力品牌。他们是: 英国吉百利 “吉百利”(Cadbury)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巧克力品牌之一,也是英国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吉百利生产的巧克力属于传统的英国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