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跪求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之六《两个犹太人》 曲式分析1000字左右的~~
-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作品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由几首小的乐曲组成()
- 《沉思》的作者是
-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
- 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曲目有哪些,其演唱形式是什么
- 钢琴套曲有哪些
- 图画展览会是谁的作品
- 跳蚤之歌属于哪类作品和选自哪个歌剧
- 俄罗斯强力集团的相关作品
跪求 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之六《两个犹太人》 曲式分析1000字左右的~~
《图画展览会》之六《两个犹太人》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曲子描绘了两个犹太人的形象,一个是富有、骄傲的富人,另一个是贫穷、谦卑的穷人,通过音乐的手法,将这两个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整首曲子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的曲式结构。开头以弦乐器的拨奏引出,接着是木管组和铜管组的齐奏,表现出犹太人的骄傲和自信。这个部分采用了D大调,旋律明快、流畅,节奏感强烈。这部分的曲式结构为三段式,分别是呈示段、中段和再现段。呈示段包括了第一和第二小节,中段包括了第三至第五小节,再现段包括了第六至第八小节。在呈示段中,第一小节是主题的呈现,采用了D大调的主和弦和属和弦,表现出犹太人的自信和骄傲。第二小节是对主题的巩固和发展,加入了木管组和铜管组的齐奏,加强了音乐的力度和气势。在中段中,第三小节是展开的部分,采用了降B大调,表现出穷人的形象。这个部分采用了弦乐器的拨奏和打击乐器的高音鼓,表现出穷人的贫穷和无助。第四小节是对第三小节的延续和发展,加入了木管组和铜管组的齐奏,加强了音乐的力度和气势。第五小节是再现准备的部分,采用了D大调,是对呈示段的呼应和回归。在再现段中,第六小节是对主题的再现,采用了D大调的主和弦和属和弦,表现出犹太人的自信和骄傲。第七小节是对第二小节的再现,加入了木管组和铜管组的齐奏,加强了音乐的力度和气势。第八小节是结尾的部分,采用了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齐奏,表现出音乐的结束感。总体来说,《图画展览会》之六《两个犹太人》这首曲子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的曲式结构,通过曲式分析可以发现,这首曲子在旋律、节奏、力度、音响效果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通过音乐的手法表现出了犹太人的形象和心理状态,深入人心,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作品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由几首小的乐曲组成()
【答案】:C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穆索尔斯基的朋友建筑师兼画家哈特曼逝世,为了纪念好友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这套钢琴作品正是根据画展的印象而作。全曲由十首小的乐曲构成,分别代表十幅画,在各乐曲之间插入被称为“漫步”的间奏段,形象地表现了一名观画者徜徉在画廊,不时驻足观望的情景。
《沉思》的作者是
1、《沉思》作者:穆索尔斯基。 2、穆索尔斯基简介: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生活在俄罗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早期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的军人性格。后来转向音乐以后,始终把反映现实和人民疾苦放在首位,这使他的创作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人民性和现实性,他曾经说过:“我把十字架摆在自己胸前,昂起头来,勇敢而愉快地冲破一切困难,向着光辉的、雄伟的、正义的目标前进,向着热爱人民、关心人民苦乐的真正的艺术挺进。”他的这一高尚的意志总是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在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深刻的人民性和现实性。正是这样一些优秀的作品,使他成为确立俄罗斯古典艺术的世界意义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3、《沉思》概况: 作品开始的引子虽然只有3小节,但是舒缓的节奏与和声巧妙结合,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宁静、忧郁、沉思的状态之中,从文学的角度讲,开篇就点题。 A段的第一句旋律通过下行的进行方式,充分体现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情感,第二句上行,表现出一种反抗的情绪,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当后半句准备再次继续上行的时候,却中途折返,继而不得不转入下行。第三句和第四句基本上重复了前两句的旋律法,都是在悲伤、忧郁中准备反抗时却被现实无情的打压了。 B段转向了G大调,织体也作了变化,速度比A段略快一点,演奏手法上要求加入弱音踏板,整体的音量一直被控制在PP左右。这段很飘渺,感觉灵魂离开了躯体,一直在不断的上升,进入到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作曲家想借大调来表达一种向往理想、抗争现实的思想,但是,弱音踏板使音响的色彩变得柔和、暗淡,仿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沙皇的统治下,人民只能在内心深处憧憬未来。 再现段落的内容与第一次呈现时是一样的,但是,此时的情绪显然不能与第一段相同。经过B段的思考、憧憬,仿佛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乐曲的内在动力增强,因而,这时的演奏应该比第一段稍快一点,整体的音量要稍强于第一段。 尾声部分最精彩的莫过于结束和弦色彩的处理,本应是g小三和弦这时变成了G大三和弦。正如穆索尔斯基自己所说:“我要描写的是人民,无论在何时何地我心里都经常想到他们。他们真实的形象屡屡在我面前升起:高大、率直、不弄虚作假。”这样一个伟大、正直的音乐家,一生都在为人民呐喊,决不会在沙皇面前退却。这个结束和弦正代表着他坚定的信念:光明总有一天会来到。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
《霍万斯基党人之叛乱》根据斯塔索夫提供的史料自编剧本,1872年开始创作,死后由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续完,1886年首演)以17世纪末彼得一世时期射击军统领霍万斯基发动叛乱的史实为题材,形象地再现了俄国历史的画面。与《鲍里斯·戈都诺夫》相比,其情节线索更为繁复,人物形象更为多样,涉及充满尖锐矛盾和冲突的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但是主题思想不够集中和明确,结构较为松散。在不同人物的性格描写上局限于独立完整的歌曲或咏叹调。尽管如此,其富于民族特色的多侧面的群众场面,显示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此外,《索罗钦斯克集市》(根据果戈理原著,1916年居伊续完,1917年首演)是穆索尔斯基的一部喜歌剧,它综合了乌克兰歌唱旋律和口语音调,并以抒情和滑稽闹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民间风俗生活,刻画了喜剧性的人物性格。声乐浪漫曲和歌曲声乐浪漫曲和歌曲也是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重要领域。他总共写了67首歌曲,包括多种的题材内容。其中有描绘贫苦人民形象的《老乞丐之歌》(1863)和《卡利斯特拉特》(1864);有反映旧俄农民辛酸生活的《睡吧,农家的孩子》(1865)、《戈帕克》(1866)、《叶辽穆什卡摇篮曲》 (1868)和《孤儿》(1868);有针对社会陋习进行嘲讽的讽刺歌曲《神学院学生》(1869)、《跳蚤之歌》(1879);有细致描绘幼儿天真性格和心理的《儿歌》组曲(7首,1868—1873);有表现平民阶层饱经心灵创伤,深感孤独绝望的声乐套曲《没有阳光》(1874)和《死之歌舞》(1877)等。作者在这些声乐作品中不仅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性格,而且倾注了个人的感情体验,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同情。在艺术手法上,作者继承和发展了A.C.达尔戈梅日斯基的注重音乐与语言结合的传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声乐朗诵旋律,其音调和节奏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与歌词语气和感情色彩密切相关。作者善于吸取俄国民间音乐素材,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如摇篮曲、进行曲、各种民间舞曲等),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歌曲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俄国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做的钢琴套曲。1873年,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举行了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这一展览会成为穆索尔斯基写作这一首组曲的动机。这一钢琴组曲,不仅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而且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其配合之佳,表现了穆索尔斯基所独有的大胆的创造性,因此,这一首乐曲时至今日仍然很受欢迎。这种直截了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法国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组乐曲的出版是在作者逝世后五年(1886年)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努力下才得以完成的。很多作曲家对于这一钢琴组曲的管弦乐编曲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现在一般只演奏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曲。
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曲目有哪些,其演唱形式是什么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 (Modest Petrovitch Mussorgsky,1839-1881),俄国作曲家,“强力五人集团”成员。童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十三岁进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充御前禁卫军。两年后脱离军界。早期的作品不够成功,后从师于巴拉基列夫。他的作品不仅是庄严的悲剧,而且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幽默感。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霍宛斯基党人的叛乱》、《索罗庆采市集》(此作由居伊续成)以及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叶辽木什卡的摇篮曲》等。演唱形式明显是歌剧 国人最熟知他的作品是《图画展览会》强力五人组: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
钢琴套曲有哪些
钢琴套曲有《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原曲为钢琴组曲;经后代音乐家改为管弦乐版后,吸引更多的听众,最有名的版本为拉威尔和斯托科夫斯基所作。
1874年6月穆索尔斯基写下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灵感来自于一次画作展览会,会上的作品是由穆索尔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维克托·阿里山大罗维奇·哈特曼所画。
赏析:
全曲共分十段。它们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这个主题是从加尔特曼绘画中获得的灵感写出的。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可能还有斯塔索夫,以及加尔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
图画展览会是谁的作品
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的作品。
《图画展览会》是穆索尔斯基参观了他的好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学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的动情之作,他在作品中倾注了深深的哀伤和思念。原作是钢琴曲,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将其改编为管弦乐曲后,这部作品更是广为流传,倍受欢迎。
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为钢琴而作的组曲《图画展览会》,被称为19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钢琴曲。1873年,与穆索尔斯基交往四年之久的密友、建筑家哈特曼去世,第二年,在斯塔索夫等人筹划下,在彼得堡美术学校举行了哈特曼作品展览会,陈列了他的设计图、素描、水彩画等四百幅以上的作品。
穆索尔斯基简介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俄罗斯作曲家(Mussorgsky,亦作Moussorgsky)。5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7岁的时候已能演奏李斯特的小品。10岁至彼得堡,从海尔克学习钢琴。父亲不同意他成为职业音乐家,1852年,在他13岁时把他送进彼得堡近卫军军官学校学习。
这期间他仍钟情于音乐,不断地学习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显示出丰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一部作品《陆军准尉波尔卡》就是在此时出版的。在他宗教老师PaterKrupski的鼓励下,穆索尔斯基开始研究俄罗斯宗教音乐。
1856年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担任御前禁卫军少尉。在那里他遇上了比他大三岁的巴拉基列夫,并且终于接受到正式的音乐教育-研习贝多芬,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1858年7月17日穆索尔斯基离开禁卫团,但一直和巴拉基列夫保持联系。
跳蚤之歌属于哪类作品和选自哪个歌剧
《跳蚤之歌》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1879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著名讽刺歌曲。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特与一群朋友在酒店里所唱《跳蚤》一歌中的诗句写成。在他之前贝多芬、里拉、柏辽兹等作曲家都曾为这段歌词谱曲,但都是歌谣风格的分节歌,而穆索尔斯基所作的是一首"通谱歌",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著称于世。
俄罗斯强力集团的相关作品
1868年他的重要作品《鲍里斯·戈都诺夫》公演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1872年开始创作的《霍宛斯基之乱》于1892年公演,这部歌剧以17世纪末的俄国历史为背景,向人民展示了充满矛盾、冲突的俄国社会生活。剧中有大量的群众场面,显示出了现实主义的风格。此外,穆索尔斯基还作有一部喜歌剧《索罗钦斯克集市》 (1917年首演)。穆索尔斯基不仅创作歌剧还创作了60多首题材多样、形象鲜明的歌曲,其中流传最广的歌曲,是著名讽刺歌曲《跳蚤之歌》。穆索尔斯基的作品,揭露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反映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思想,他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对朗诵旋律和表现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了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穆索尔斯基的这种改革和创新对后来的俄罗斯作曲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强力集团”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俄罗斯人民对现实的思考及对未来的期望,致力探求新的进步的思想,对俄罗斯民族音乐、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亚历山大·波菲利维奇·鲍罗丁,主要成就是歌曲、歌剧和器乐曲。鲍罗丁只写过一部歌剧《伊戈尔王子》,是最强烈地发挥鲍罗丁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此作创作始于1869年,直到鲍罗丁去世,实际只完成了一部分,后由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整理完成。这部作品是根据俄罗斯12世纪的长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的。故事叙述12世纪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的故事。剧中的音乐体现了俄罗斯民歌音乐的风格,特别是第二幕中的波洛维兹舞曲,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色彩、奔放的风情,充分表现了俄罗斯歌剧音乐的民族特点。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主要成就是两部歌剧《萨特阔》(1897年)和《金鸡》(1909年)。特别是《萨特阔》中的《印度客人之歌》,富于东方色彩,旋律柔和流畅,不仅是男高音歌唱家经常演唱的曲目,而且被改编为轻音乐曲和独奏曲。在俄国和捷克、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由于以往音乐上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因此民族主义乐派的兴起更显得气势磅礴,民族主义歌剧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以“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民族歌剧和浪漫歌曲,无可置疑地在欧洲声乐史上占据了醒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