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面瘫怎样分期
中医面瘫病证,基本上是指贝尔麻痹。贝尔麻痹轻者多无神经变性,经2~3周后开始恢复,1~2个月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月,80%的患者可在2~3个月内恢复。
面瘫分为如下3期。
(1)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
此期针刺治疗于面瘫局部少取穴,应浅刺,弱刺激,或者局部不取穴而以循经远取穴为主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好处。此期避免强刺激,慎用电针(电麻仪)治疗。
(2)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此期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取,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时期。
(3)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从恢复期1~3个月之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划为恢复期,或划为后遗症期,两期不可拘泥时日绝对划分)。此期对重症、顽固性病症予深刺,透穴或电针增加刺激量,并根据后遗症状对症选穴,配合多种疗法,仍有一定恢复作用。
贝尔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的重要临床表现是()
【答案】:B最多见的周围性面瘫就是贝尔面瘫,贝尔麻痹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可位于脑桥下部(如出血、肿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其临床特点为:(1)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但提上睑肌除外,因该肌受动眼神经支配):如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额纹消失,口周肌群瘫痪症状与核上瘫相同;(2)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其中最多见的是贝尔麻痹。中枢性面瘫由于是核上受损,面神经核可以接受对侧(即健侧)的面上部神经传导,但是不能传导面下部的神经传导,所以中枢性面瘫是不会出现同侧面上部的运动障碍,即不会有额纹消失和不能皱眉。
面瘫影响听力怎么办
所谓面瘫,其实临床上叫面神经炎或者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认为面瘫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特发性面瘫(通常称为贝尔麻痹):约占总数的49.5%。贝尔麻痹的原因是疲劳、面部和耳后感冒和风。感染:约15.3%。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激活引起的。神经源性:约13.5%。因为脑血管疾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创伤:约8.2%。颞骨骨折、颅底骨折和面部损伤是面瘫最常见的创伤原因。中毒:约1.3%。常见的有酒精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医学来源约1.7%。由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除等引起。02对于面神经的解刨鼓索是面神经中极其重要一个分支,它的位置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0.6cm左右的位置。面神经管进入鼓室后,沿着鼓膜前进,然后离开鼓室,下一站是颞下窝神经。其特有的内脏感觉纤维随着舌神经分布在舌前约2/3处粘膜的味蕾处,由此可以感受到味道,拥有了味觉。鼓索中也含有大量的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下颌神经节换元后,副交感节后纤维分布在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管理两个腺的分泌。鱼骨肌神经:支配鱼骨肌,支配听觉。岩大神经中也含有副复杂交错的感觉节前神经纤维,从膝关节分离到翼腭神经节。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神经纤维分布在泪腺、鼻、腭粘膜腺,支配神经节副交感节后的腺体分泌。膝状神经节:位于颞骨岩内,面神经管起始弯曲处,此病变可引起耳后疱疹,疼痛。面神经穿出神经管外的分支:颞支: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如有损失,同侧额纹消失。颧支:支配颧肌颧肌、眼轮匝肌下上唇肌,共同管理眼睑闭合,对保护眼球起着重要作用。颊支:支配颊肌,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下颌支:支配下唇肌肉和下巴肌肉。颈支:支撑颈阔肌。03人们对于面瘫的定义1、特发性面神经瘫痪又称贝尔瘫痪,急性周围性面瘫多为本病所致。本病多为感冒所致,发病急,1~2天达高峰,表现为周围性面瘫。由于病变位于面神经管内,常伴有耳后茎乳孔疼痛,因病变部位不同,可伴有中间神经症状。2、耳源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管靠近颞骨的岩骨和内耳结构,所以当颞骨病变,如乳突炎或内耳病变,如中耳炎、迷路炎等。,都会影响面神经管,导致周围面瘫。临床上经常先出现耳源性症状,如耳脓、流水、疼痛、发热等。,然后出现面神经症状,不难诊断。3、后颅窝病变颅底各种病变可累及面神经症状,如肿瘤、炎症、肉芽肿、蛛网膜粘连等。临床症状常伴有其他颅神经障碍、头痛等颅内压升高。4、脑干损伤桥脑损伤可出现同侧损伤的周围性面瘫,脑损伤累及面神经核上纤维,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及中脑相应症状。脑干损伤的常见病因有肿瘤、炎症、脑血管疾病等。5、脑半球病变表现为病变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疾病、肿瘤、炎症。这里的神经结构靠近躯干肢体的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经常伴有对侧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经适当治疗,周围性面瘫在发病1-3周内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可治愈,4-2个月内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恢复良好,2-4个月局部开始恢复者,多数恢复不完全。青少年一般需要治疗时间较短,约70%的患者在数周内基本恢复正常,预后良好。老年人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如果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等,则多数恢复不完全。部分恢复不完全者,多发生面肌痉挛或联合运动周围面神经麻痹并发症。04对于面瘫的诊断茎乳孔及以下部分(鼓索来自远端)只有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表现为单纯的侧面面瘫。面瘫、舌前2/3舌前2/3的味觉丧失、面神经管内鱼骨肌支及唾液分泌功能障碍。周围性面瘫、舌前2/3的味觉丧失、唾液分泌功能障碍和听觉过敏是面神经管内常见的疾病。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甲及舌前2/3味觉甲及唾液分泌受到抑制,唾液分泌减少,并有泪液分泌减少、听觉障碍、鼓膜、耳突部位疼痛等症状。由于膝状神经节疱疹病毒,神经节纤维分布区鼓膜、外耳道、耳廓外侧及耳廓与乳突之间可发生疱疹。脑桥和膝神经节位于桥脑小脑角,伴有听神经。因此,除了周围面瘫和中间神经的症状外,还经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和眩晕。(注意桥小脑角肿瘤)桥脑内核或核下部分出现周围性面瘫,但中间神经症状可不出现,常伴有邻近结构损伤症状,最常见的是同侧外展神经瘫痪。桥腹外侧综合征可累及面神经,又称Millard-Gubler综合征(交叉外展-面神经瘫痪-偏瘫综合征),可累及面神经核和脑干内纤维,同时也可累及面神经麻痹、对侧中枢性舌瘫和中枢性肢体瘫痪,常由脑干炎症、肿瘤、变性和血管疾病引起。结语:面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却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导致面瘫的原因有很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面瘫,面瘫的诊断的人们有极大的帮助,及早的治疗对于人们而言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解剖知识,下列与右侧面神经核上瘫不符的症状或体征是
正确答案:C解析:贝尔麻痹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均出现面瘫,但此两种疾病鉴别点是贝尔麻痹是面神经核下瘫,面神经五个分支功能障碍,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核上瘫,患侧额纹不消失、能皱眉,其余面神经四个分支均有麻痹。面神经核损伤分为核上瘫和核下瘫。面神经核上部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表情肌。面神经核下部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因此当病变发生在面神经核以上的上位神经元引起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面神经病变在中耳或腮腺部位时为核下瘫,其临床表现为损伤侧面部全部表情肌瘫痪。贝尔麻痹属非中枢性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面瘫。
面瘫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你好,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俗称“面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面瘫的人通常都会口歪眼斜,什么原因会诱发面瘫?
面瘫最常见原因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占70%,也叫贝尔麻痹,该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或者炎症反应有关,水肿,箝压,以及通过骨性管道时缺血造成,有可能与潜伏在其状神经节的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有关。
受凉、熬夜、压力大、疲劳、吹空调、外出旅游都可以是诱发因素。其他原因也可以导致面瘫,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莱姆病,中耳炎,腮腺肿瘤,面神经肿瘤,以及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脑梗死以及面神经外伤,也是造成面瘫的原因。
面瘫确切的病因未明。长期以来认为面瘫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神经麻痹。
多数人认为面瘫也属于一种自身免疫反应,部分病人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面瘫的病理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显得尤为显著。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发病与季节无关。
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诞,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可于48小时内达到高峰。
体格检查时,可见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病侧不能作皱额、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口哨等动作。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上外方露出白色巩膜。鼓气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