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德里安军衔

古德里安军衔(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谁的级别高)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5 21:38:48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谁的级别高

从军衔来说,沙漠之狐1942年6月就晋升德国陆军元帅了。古德里安到二战结束为止也只是陆军大将(Generaloberst),没有晋升到元帅。从职务来说,沙漠之狐最高职位是B集团军群司令,古德里安当过陆军总参谋长,但因为小胡子的原因,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其实没啥鸟用,就是小胡子的高级秘书。

身为闪电战之父,德国装甲兵灵魂的古德里安,为何一生做不上元帅

首先我承认,我是一个德棍!

虽然不忿法西斯的反人类罪行,但仅从战争角度来看,你不得不承认,德军是真的牛!

而其最大的两个看点就是“闪击战”,“装甲战”,当然,这两个其实有着一定的共同点,比如闪击战其制胜关键就在于装甲部队的快速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目标。

而这两个东西,都和古德里安分不开关系。

这位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是“闪击战”的创始人,是那个时代最快的男人,简称“快男”!

同时他也是德国装甲战的倡导者之一,是那个时代玩儿装甲车坦克玩儿得最溜的人之一。

他也因此被称为“闪击战之父”和“德国装甲兵之父”,与曼施坦因、隆美尔并称二战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那可都是超级牛的存在,一个轻松搞定了法国,另一个在北非以劣势兵力外加猪队友拖后腿的不利情况下,打得盟军一度找不着北,可谓是奇才!能和他们二人齐名,足以说明古德里安的能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三大名将之中,曼施坦因和隆美尔都坐上了元帅的位置,唯独古德里安没有,即使他最后已经坐上了陆军总参谋长的位置,其军衔依旧只是陆军大将!

这是为什么,肯定不是因为他军功不够。要知道在波兰和法国战役中,他所率领的装甲军团是德军中最亮眼的,也是战绩最为显赫的。

特别是在波兰战役中,那机会就是古德里安和他的第19装甲军的表演场。古德里安曾以第十九装甲军消灭了三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而自身只付出了150人阵亡、700人受伤的微小代价。

既然军功显赫,而军事理论成就又是无人能敌,为何不能当元帅?

我想应该是他做人不行,或者说他得罪了希特勒。

古德里安出身于军人家庭,其行事作风都是那种传统的军人风格,完全没有政治家的圆滑。所以他说话直,考虑事情也比较主观,不会太顾及情面。

特别是在涉及战略战术这种军事化问题的争论中,他出了名的执拗,和希特勒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他曾多次公然顶撞和质疑希特勒。最后希特勒忍无可忍,罢免了他总参谋长的位置。

其实做不做元帅又如何呢,这并不影响古德里安的地位。事实上,能够以大将军衔,跻身“三大名将”之中,这样反尔显得他更牛。

要知道那个时期的德国,前前后后一共晋升了27位元帅,但能够与古德里安并肩的却只有两个人!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荣耀?

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居功至伟,为何没有能成为元帅

因为苏联战败的原因让他没有成为元帅。

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著名的德国将领,由于古德里安为德国席卷欧洲做出了贡献,因此大多数军事爱好者习惯于将古德里安,曼斯坦和隆美尔称为三个纳粹分子。但是,曼斯坦和隆美尔的军衔都是元帅,古德里安的军衔只是一级将军。实际上,就资格或早期成就而言,古德里安不亚于曼斯坦和隆美尔。那么,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为何从未获得元帅的职位呢?古德里安之所以没有赢得元帅,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古德里安在军事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关装甲士兵行动的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并为古德里安的辉煌未来奠定了基础。

古德里安是一名装甲兵专家,他不仅提出了装甲兵理论,而且非常善于训练部队。最早的德国装甲部队是古德里安建立的。希特勒从一开始就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古德里安的地位一直在上升。到1940年,古德里安的职位已经是一级将军。古德里安的两项最辉煌的记录是对阵波兰和对阵法国。在对波兰的快速行动中,德国首次向世界展示了装甲部队强大的作战能力。面对德国装甲部队的攻防,波兰骑兵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德国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成功击败了波兰。尽管在波兰战役中,德国展示了装甲部队的强大作战能力,但英法两国并未意识到突击的威力。

他们仍然认为,马其诺防线足够强大,没有学会德国组成一支特殊的装甲部队。苏联的失败是古德里安无法成为元帅的重要原因。在苏联战争之前,大多数德国元帅都得到了晋升。刚爆发苏德战争时,古德里安发挥出色。如果德国在莫斯科大选中获胜,那么古德里安将军将权。它应该是一半。但是,在莫斯科国防战争结束时,德军开始在各个方面崩溃。希特勒命令古德里安坚持战斗。古德里安率领军队撤离战场,以保持其有限的力量。最好的时间。

古德里安到底是上将还是大将一级上将是什么意思

是这样的,德国当时的军衔从上到下是:帝国元帅(只授予戈林一个)-元帅-上将-兵种上将-中将-少将兵种上将(如曼施坦因在法国战役后被授予步兵上将军衔),实际上类似于毛子的兵种主帅,高于中将,但低于上将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有一部分翻译家还是直译,翻成兵种上将还有一部分人参照毛子的翻法,把兵种上将翻译成上将,那么原来的的上将就变成了大将还有一种沿用台湾的翻法,把上将翻译成了一级上将古德里安的正式军衔应该是上将

古德里安的身高是多少

大概1米七左右吧!古德里安军衔:德国陆军一级上将 生日:1888年6月17日 出生地:东普鲁士维斯托拉(Vitula)河边的库尔门(Kulm) 死亡:1955年5月14日 死亡地:德国巴伐利亚州富森地区的天鹅堡名言:愤怒让人感觉口渴!职务: 1901年4月1日 进入卡尔希鲁赫陆军军官学校1901年-1902年 卡尔希鲁赫军校肄业 1903年 转入柏林大李希特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03年-1907年 柏林大李希特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肄业 1907年2月28日 入第十轻步兵营任见习官 1907年4月-12月 入梅斯战争学校受训 1909年10月1日 调驻汉诺威省 1912年-1913年 在第三通信兵营服务 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柏林陆军大学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8月2日-1915年4月 任无线电台长(先在西线战场第五骑兵师工作,后又调至佛兰德战场第四军服务) 1915年4月-1916年1月 担任第四军助理通信官 1916年1月-8月 担任第五军助理通信官及在该军各附属单 1916年8月-1917年4月 担任第四军通信官 1917年4月 转任第四步兵师参谋官 1917年5月 暂代第52预备师参谋长 1917年7月 暂调至第十预备兵团服务 1917年8月 重回第四四步兵师服务 1917年9月 任第十四步兵团第二营营长 1917年10月 在C区任参谋官 1918年1月-2月 在色当受参谋军官训练 198年2月28日 调陆军参谋本部服务 1918年5月 调任第三十八预备军团军需官 1918年10月 调任德国在意大利占领区军事管治局行政科长 边防军时代 1918年11月 在柏林普鲁士军政部东部边防总局中服务 1919年1月 在布里斯劳南区边防指挥部服务 1919年3月 在巴登司坦北区边防指挥部服务 1919年5月 在“铁师”参谋处服务1919年10月 在国防军第十旅服务 1920—1922年 任第三轻步兵营第十一连连长 两次大战之间 1922年1—3月 在慕尼黑第七摩托化运输营实习 1922年4月1日 调国防部摩托化司服务 1924年10月1日 调第二师师部服务 1927年2月1日 在运输兵监察部汽车部队处服役1927年10月1日 调回国防部任职于陆军参谋本部中的运输处 1928年10月1日 兼任柏林摩托化运输兵训练处的战术武官 1931年2月1日 任第三摩托化运输营的营长1931年10月1日 调回国防部任摩托化兵总监部的参谋长 1934年7月1日 任装甲兵司令部的参谋长1935年10月15日 任第二装甲师的师长 1938年2月4日 接任第十六军的军长 1938年3月10日 占领奥地利 1938年10月2日 占领苏台德地区 1938年11月20日 接任机动兵总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8月 任第十九军的司令 1939年9月 波兰战役 1940年5—6月 西线战场之役 1940年6月1日 任古德里安装甲兵团总司令1940年11月 任第二装甲兵团总司令 1941年10月 任第二装甲军团总司令 1940年10月5日 任第2装甲集群司令 1941年12月 退为预备役 1941年10月5日 任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 1941年12月26日 调回陆军总司令部,以待后用 1943年3月1日 任装甲兵总监 1944年7月21日 兼任陆军参谋总长 1945年3月28日 被迫去职 1908年1月27日 被委任为少尉,任命日期从1906年6月22日算起 1914年10月 晋升中尉 1915年12月 晋升上尉 1927年2月1日 晋升少校 1931年2月1日 晋升中校 1933年10月1日 晋升上校 1936年8月1日 晋升少将 1938年2月4日 晋升中将 1938年11月20日 晋升装甲兵上将 1940年7月19日 晋升大将 荣誉:  1939年10月27日 荣获骑士(武士级)铁十字勋章(第三批获得) 时任装甲部队总指挥和第19集团军总司令 1941年7月17日 荣获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第二十四批获得) 时任第三坦克军总司令 1916年11月8日 荣获1914一级铁十字勋章 1914年9月17日 荣获1914二级铁十字勋章 时间不详 荣获奥地利佩剑战争纪念奖章 时间不详 荣获国防军18年长期服役奖章 1938年1月10日 荣获苏台德区合并奖章带布拉格城堡勋饰 1938年3月13日 荣获奥地利合并奖章(又称1938年3月13日奖章) 1939年9月5日 荣获二级铁十字勋饰 1939年9月13日 荣获一级铁十字勋饰 时间不详 荣获银质坦克作战奖章 1941年8月6日 国防军公报嘉奖 1941年7月8日 国防军公报嘉奖 1941年9月21日 国防军公报嘉奖 1941年10月18日 国防军公报嘉奖 1941年10月19日 国防军公报嘉奖

德国装甲之父是谁

德国装甲之父古德里安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出身于一个德国军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通信兵、步兵和骑兵部队任职。一战结束后,古德里安开始探索装甲兵理论,他的装甲理论最初来自于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富勒等装甲战理论先驱们,他将他们的理论加以发展成具体的战术公式,提出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坦克,实现战役突破和包围的崭新战术思想,并且训练部队运用武器将此战术付诸实施。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开始扩军备战。不久,在一次现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古德里安精心安排的小型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主席台时,希特勒面对这壮观的军容情不自禁的高呼起来“这就是我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的一年,希特勒就提出了他的闪电战理论,而古德里安则为这一战争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装甲理论基础。而他一手创建和训练的装甲部队更成了希特勒实现他闪电战理论的物资基础。所以利德尔.哈特评价道:“是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德国装甲兵得到迅猛发展,古德里安也连获升迁,先后出任德军第2装甲师师长、第16装甲军军长、机动兵总监等职。1938年10月,古德里安获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1939年8月,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19装甲军军长,一个月后就参加了波兰战役。他率领的第19装甲军作为德北方集团军群的开路先锋,在空军配合下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德国仅用35天便置波兰于死地。这是德军装甲部队与空军联合作战的理论第一次用于战争实践中。这种战略战术使西方目瞪口呆,不久在英美报刊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闪击战”,并叫人谈虎色变。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再次作为攻击前锋,只用两天时间穿越阿登山脉100多公里长的峡谷,攻占色当。5月14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强渡马斯河。之后他以每昼夜30—40公里的速度向西推进。古德里安所率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他的上司曾两度下令他暂停前进,但古德里安不惜以辞职抗争。禁令解出后,他的速度比以前还快。5月20日,他扫过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法兰西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克尔克还有10英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装甲劲旅只须再努把力,即可将联军主力彻底消灭在滨海地区。然而就在这时,他们却接到了元首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于是,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上船逃走。战后,身在战俘营里的古德里安仍对希特勒那个“拆断他装甲部队挺进矛头”的命令耿耿于怀:“俘获(英国远征军)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的神经质弄糟了”。1940年7月,古德里安以其在法国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希特勒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1941年5月,古德里安任第2装甲兵团司令。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与霍特的第3装甲兵团做为中路德军的两支铁拳,先后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成功实施了钳形包围,歼灭了苏军大量有生力量。他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对基辅的合围更是现代战争史上装甲部队成功突击的典范战例。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军团首先拉开了“台风”行动的序幕,在布良斯克围歼了苏布良斯克方面军,直抵莫斯科城下,但俄罗斯严寒的冬天使他的攻势锐减。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古德里安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他决定先撤退了,这是他那支所向无敌的装甲兵团自从踏平波兰以来的第一次撤退。古德里安也因这次擅自撤退而被希特勒免职。其后,随着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希特勒又起用他担任装甲兵总监和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作为战俘被关押在纽伦堡监狱。苏联想起诉他的战争罪行,但西方盟国没有接受。古德里安被关押了3年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古德里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只是战争的执行者,而没有虐待战俘和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行,使其未列入战争罪犯,于1948年将其释放。古德里安获释后,仍一如既往地迷恋坦克,经常同英美坦克专家就坦克问题交换意见。为揭示德国装甲兵发展历程,总结他指挥装甲部队的经验,他撰写了他的回忆录《一个士兵的回忆》和德国坦克部队发展和战术的专著《坦克——前进》(因他早亡而未能最终完成,由他的好友门泽尔将他生前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并最终出版)。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病而逝,享年66岁。他被后人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至今,他的遗像还挂在德国陆军装甲兵的军营中,以作为后世的楷模。

古的里安的个人资料

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这位坦克战专家虽然到底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法西斯德国称雄一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挂在德国的装甲兵军营中古德里安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德国陆军一级上将(1888-1954),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 1888年6月17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古德里安在维斯托拉河边的库尔门地方出生了。他的父亲菲特烈?古德里安是第二波美安里亚轻步兵营的中尉,而他的先世只有地主和律师两种职业。他的母亲。卡拉娜克尔齐霍夫。 因为他父亲是个职业军官,于1891年调驻阿尔萨斯州的柯尔马。6岁那年。他就在那里入学读书了。到1900年,他的父亲又调驻柏林州的圣阿伏德。这个地方小,没有高级中学,所以家里就必须将他送到一个可以寄宿的学校里去。因为当时他父亲的收入很有限,所以他父亲希望他的两个儿子都以军人为职业,因此他父亲就把选定军官学校作为他们的升学对象。1901年4月5日,古德里安就和他的弟弟一起进入了巴顿地方的卡尔希鲁赫军官学校,一直到1903年4月1日,古德里安才转到柏林附近的学校——大里希特场的中央军官学校去学习军事。1907年2月,古德里安毕业了。他被分配到驻在罗林州,比特赫的第十汉罗福里亚轻步营当见习官,而这个营的营长又恰恰正是他的父亲。这个意外的好运使古德里安在离家6年之后,又可以暂时享受一下家庭生活的快乐了。 1907年4月至12月间,在梅兹又一次参加了短期军事训练,于1908年1月27日,正式授予少尉军衔。从此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他都过着一个很愉快的低级军官的生活。1909年10月1日,他们的轻步兵营被调到汉罗福省,去担任驻防的工作。在那里他与玛加丽特哥尔尼姑娘订了婚,经过4年的浪漫恋爱生活之后,他们于1913年10月1日才结婚。自此以后,玛加丽特哥尔尼就成了一直与古德里安同甘共苦的贤内助了。但是他们新婚的快乐很快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所代替。从1914年8月2日起,以后的四年中,他只回家过一次渡过一个短短的假期。他上前线后不久,他们有了第一个儿子。 不幸的是战争开始不久,古德里安的父亲就去世了。这对他来说既是个重大的打击,又是个不小的损失。因为古德里安一直把自己的父亲当作是自己塑造典型的军人和完整的人性方面的楷模。古德里安很为自己是位军官的儿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及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在德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他有德国装甲兵之父及闪击英雄之称。古德里安的理论在他所著的 回忆录《闪击英雄》一书中有如下的叙述:“1929年我已确信,坦克单独行动或协同步兵行动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对军史的研究,在英国举行的演习和我们利用模型的演练都加深了我的如下认识:只有支援坦克的其他兵种具有与坦克相同的行驶速度和越野力时,坦克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在诸兵种合成兵团内,坦克应起主导作用,其他兵种则根据坦克的需要行动。因此,不要把坦克编在步兵师内,而要建立包括各兵种的装甲师,以使坦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古德里安所提倡的闪电战术有三个要素,即奇袭、快速和集中。他认为在作战中应大量而集中使用坦克,坦克与飞机密切配合,突破对方的某一狭窄地区,其后由坦克和步兵的合成军队着手扫荡对方的阵地及据点,迅速扩大占领区域,实施包围、合围,歼灭对方部队,迅速向纵深发展胜利。古德里安认为这种战术对进攻战役的胜利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还认为坦克武器具有三个特征:装甲、运动和火力。凡是要准备进行激烈战斗的一切坦克,应具有相当强度的装甲,能够不为对方的防御火力所击毁;要想取得胜利,尽量使坦克运动迅速,不顾敌人的阻挠,一直向前运动,使敌人无法建立一个新的防线,最后把攻势深入敌人的后方,火力是坦克武器的最重要特征,它的火炮在坦克静止和运动时,都可以开炮射击,坦克前进时,可以把它的火力携带着一同行走。 古德里安上述理论的创立,一方面是他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摩托化车辆运输部队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到启示:另一方面,他汲取了英国人福勒、李德哈特等人著作中的主张和思想。李德哈特是第一个注意到使用装甲兵作远距离的突击,向敌人的交通线发动攻击,而且建议成立一种装甲和装甲步兵混合单位的新兵种。以后古德里安所创建和训练的部队就正是这样的新型师。古德里安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理论,而更主要的在于将它付诸实施。他主持改进和试制新型坦克,如“虎”型、“豹”型坦克。古德里安的军事理论、建议和实践,曾遭到一些高级将领的激烈反对。但富有侵略性的希特勒,出自他对外扩张的需要,却大力支持古德里安的战略战术观点。1933年,德国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亲自指导的摩托化部队表演时,情不自禁地一再说道:“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东西!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1934年,德国成立了装甲兵司令部,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参谋长。1935年德国建立起3个装甲师,古德里安任第二装甲师的师长。每个装甲师中有一个装甲旅,其坦克总数不少于561辆,支援它的有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另加摩托化炮兵、工兵、通信和战防等单位,还有一个搜索营。从此,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古德里安毕竟是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将领,他的理论和创立的兵种是服务于法西斯的对外扩张行动的,他是希特勒对外侵略的帮凶。他曾率领为希特勒所创建的装甲兵部队进犯奥地利、波兰、法国、苏联等国。1938年3月,古德里安率领装甲部队向维也纳进军,这是使用装甲部队于战争之中的第一次尝试,从中也暴露出这一新型兵种的不少弱点,据主管作战的约德尔将军以后在纽伦堡战犯审讯时供称,当时一路发生故障的车辆高达70%,古德里安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超过30%。不管怎样,这个年轻的装甲兵只是初露锋芒,其中肯定有不少经验教训,如战车维护、开辟通道和后勤保障等方面。

为何希特勒不给“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授予元帅的军衔

德国希特勒时期晋封元帅有三次,但一般只授予有大功的一线军事主官,对于后方坐机关的就算你再有能力,也是几乎不封帅的。古德里安早期也是一个在前线呼风唤雨的高级军事将领,然而因为两次的失败战役,他被迫永远的退出一线军事领导岗位,在后方坐起了机关工作。

古德里安在军事上有自己的坚持和理念,当然他的坚持也不是次次都是对的,有两次的战役就是在他的坚持下失败的,第一次是因为莫斯科战役,第二次是波西米亚平原反击。希特勒这人习惯性因失利换将,古德里安按正是因为这两次的失利而被希特勒调离了军事前线,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机关生涯。调里了军事前线就意味着不再有军工傍身,也就变相的意味着跟封帅一事失之交臂。

希特勒没有晋封古德里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德里安按的出身。在当时古德里安不是纳粹党员。古德里安即没有显赫的贵族出身,也没有军政界深厚的根底,跟希特勒也没有良好的私交,更没在希特勒身边担任过任何贴身要职。非纳粹党员,又非容贵族,在当时他家顶多算是个家境殷实的普通人家。这样的出身,单凭自身能力爬到一级将领的位置已经实属不易了。

接二连三的战斗失败,普通的家庭出身,又不是纳粹党员,这样的古德里安,就算再有能力,希特勒也不会授予他元帅军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