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现象

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现象(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贝克勒尔的发现有何意义)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6 07:04:44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贝克勒尔的发现有何意义

关于贝克勒尔简介,贝克勒尔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出生于1852年,去世与1908年,是法国物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他过去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和居里夫人夫妻同时获得了这个奖项,为物理学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从贝克勒尔简介了解到,贝克勒尔出生在一个科学家世家,他的祖父是一名科学家,研究的是电解质,而他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研究的是太阳辐射和磷光,他也是物理学家研究的是天然放射性,他的儿子还是一个物理学家,一家四代都是物理学家,令人称奇。

实际上贝克勒尔的早期工作并不是研究天然放射性,而是集中于光的平面偏振,还有就是磷光现象和晶体对光的吸收。同时他还对地磁问题有非常深的研究。一直到1896年,在一次实验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之后他开始对天然放射性进行研究。对于放射性的研究我们晓得的最熟悉的人就是居里夫人夫妻,他们两个因为人工提炼除了放射性物质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贝克勒尔的发现为他们后来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援。铀是现今核武器最重要的元素,具有极强的放射性。但是这一切的源泉都来自于贝克勒尔的发现,他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天然放射性,至此打开了一个物理学研究的新局面。贝克勒尔的后半生都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一直到1908年逝世于勒克罗依西克。

贝克勒尔是法国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家。1903年时,由于贝克勒尔与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夫妻在放射性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于是一起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贝克勒尔个人获得了奖项的一半。那么,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使得他获得如此巨大的荣耀呢?对于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还要从1896年说起。在1896年前,贝克勒尔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光的平面偏振,磷光现象和晶体对光的吸收方面的问题。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一种天然放射性现象,从此后,他便将早期研究的问题放到了一边,专心研究天然放射性的问题。

贝克勒尔经研究后发现,一块在黑纸中的,和双氧铀硫酸钾盐一同放置的感光底板被感光了。由此,贝克勒尔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铀盐发射了未知的辐射所致。1893年5月,贝克勒尔又发现纯铀的金属板就会发射出某种未知的辐射,从此后,也就确认了天然放射性的存在。天然放射性的存在就是贝克勒尔的发现。虽然当时他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这是某种特殊的荧光,但是,他的这一发现仍然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贝克勒尔可以说为现代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贝克勒尔的发现更奠定了粒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的基础。打开了通往微观世界的通道,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进步。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电子发现后,由于原子是中性的,说明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而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发出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还可再分.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科学史上365天——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是某些物质具有的一种非常奇异的特性,它无须外界刺激,也无须人工制备,自然就能向外发出辐射,这种物质一般不常见,所发出的辐射也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因而天然放射性长久未被人所发现。

1896年3月2日这一天,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这个发现是许多偶然因素的巧合,他不仅抓住了这些偶然因素,还能从混杂的多种因素中辨识出正确的研究方向,这是作为一位杰出的发明家难能可贵的品质。

1852年12月15日,贝克勒尔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科学世家。在科学史中,科学世家并不多见,比较著名的有原子物理学家玻尔父子、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提出新灾变论的物理学家阿尔瓦雷斯父子等,而亨利·贝克勒尔的祖父安东尼·西加尔·贝克勒尔、父亲亚历山大·埃蒙德·贝克勒尔和他的儿子杰恩·贝克勒尔和他自己, 祖孙4代都是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是法国科学院会员,这一壮景与瑞士的伯努利数学世家堪有一比,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贝克勒尔25岁获得工程师资格,由于在物理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1892年贝克勒尔接替祖父、父亲成为家族第三位法国皇家 历史 自然博物馆馆长,这在法国是备受人们尊敬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连续三代连任,也是法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的。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欧洲大陆的科学界掀起了一场研究X射线的热潮。1896年1月20日,贝克勒尔参加巴黎科学院召开的关于X射线的讨论会,在会上,著名数学物理学家彭加勒展示了伦琴的X射线照片,这种能穿透厚纸板的X射线立刻引起了贝克勒尔的好奇。在会下,他询问X射线产生的原理,彭加勒告诉他,这种令人不可捉摸的X射线,有可能是伴随真空管的阴极荧光射线发出来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贝克勒尔开始了对X射线的实验研究。

贝克勒尔和他的祖父一样,是研究荧光和磷光的专家,对于荧光物质比较熟悉。荧光物质是经过光的照射,除去光源以后仍能自己发出光来的物质。然而并不是所有荧光物质都能发出X射线来,在各种荧光物质之中,贝克勒尔决定先选出有可能发出X射线的物质,经过挑选,他选中了铀盐。

他先用黑纸把感光底片包起来,在不透光的情况下,放在太阳下面晒了一整天,感光底片并没有感光。接着,他把铀盐放在用黑纸包好的底片上,晒了几个小时之后,底片现出了黑影,由此证明,底片上的黑影是铀盐而不是阳光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证实,他在黑纸包和铀盐之间又加上一层厚玻璃,再放在太阳下面晒,黑影照样出现了。这就排除了黑影是由于铀盐受热产生的。于是他得出结论,正如彭加勒所料,铀盐这类荧光材料在发出荧光的同时,也发出了X射线。于是在法国科学院例会上,他报告了这个结果。为了更加严谨,他决定再做进一步的检验。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贝克勒尔找到了正确答案。在试验期间一连几天阴雨,因为样品不能晒到阳光,他把铀盐和底片包在一起,放到了抽屉里。忽然,他有了一个灵感,出现黑影也许与阳光并没有直接关系。他打开抽屉拿出了样品,洗出来的底片上竟然出现了黑影!他反复检查了现场,周围没有发现使底片感光的其他因素,反复排查之后,他最终确认,底片黑影是铀盐造成的,与阳光、荧光都没有关系。在黑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铀盐和底板之间用于包裹铀盐的十字金属线交叉的影子。

在不断的摸索中,贝克勒尔终于有所发现,有些材料自身就可以发出射线。在这个正确的判断下,他继续实验了若干遍,最后终于确认,铀盐是一种可以自发辐射的材料。他把这种辐射称为“铀”辐射。 他还证明,铀辐射并不同于X射线,虽然都能使感光片感光,都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但发光的原理并不相同。贝克勒尔终于揭开了铀元素的神秘面纱。

贝克勒尔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并不是出于偶然,他对彭加勒报告的积极反应,其后的一系列 探索 ,在反复实验中所采取的正确方法,如挑选荧光材料的筛选法、验证X射线源的排除法,确认自己结论的复验法等,这些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中他不漏过任何一个可能性的严谨态度也很重要。正因如此,使他能从最初对X射线、荧光、阳光等因素混淆的模糊认识中挣脱出来,最终确认出物质放射性的源头。

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性机制的发现,使人们的视野从原子扩展到了原子核,成为核物理学诞生的第一块基石,也成为核技术应用发展的总源头。 由于在放射性发现与研究上的贡献,贝克勒尔与皮埃尔·居里、玛丽亚·居里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普一下## 科技 史上的今天#

希望你从知识中获得能力,做真正的自己。——谢飞博士

谁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贝克勒尔的电子发现和天然放射现象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电子发现后,由于原子是中性的,说明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部分,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而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此外,贝克勒尔的天然放射现象是原子核发出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扩展资料:

传统原子结构的其他探索

道尔顿经过对物质的深入研究以他非凡的科学洞察力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汤姆生曾担任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险室主任。他在1897年首先发现了电子,并确认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奥秘,认识到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由于发现了电子,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他最成功的实验时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进行了著名α粒子轰击金箔的散射实验。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

贝克勒尔因发现了什么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克勒尔对铀化物的放射性进行了确认,随后对各类铀化物及其放射性进行了反复比对,最后终于测定出放射性的强度与铀化物中的铀的含量成正比。贝克勒尔得出了铀具有天然放射性的结论。1903年,他因发现了天然物质的放射性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

问题一: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再分 D. C 试题分析: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子核内部还有复杂结构,而卢瑟福通过阿尔法散射实验证明原子的核式结构,因此答案为C。 问题二: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 研究成果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以表彰他发现了自发放射性;另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和玛丽・斯可罗夫斯卡・居里(Marie Sklodowska,1867―1934),以表彰他们对贝克勒尔发现的辐射现象所作的卓越贡献。 1896年,贝克勒尔宣布“我研究过的铀盐,不论是发荧光的,还是不发荧光的,是结晶的熔融的或是在溶液中的,都有相同的性质-不停地发出不可见的射线。这就使我得到结论:铀是主要因素。我用纯铀粉作了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贝克勒尔终于发现了揭开物质内部秘密的又一把金钥匙-物质的放射性。   1903年,贝克勒尔因这一发现而获诺贝尔奖,然而,贝克勒尔却因过多接受了放射线的损害而成为放射线的第一个牺牲者,他因此在56岁的盛年而逝世。 放射性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发现的。他发现铀盐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强的,并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一种不可见的射线。经过研究表明,它是由三种成份组成的: 一种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的粒子束,称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他是一种是具有原子尺度的带正电的粒子。 另一种是高速运动的粒子(电子)束,称为β射线,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大在外磁场中明显地偏向与X粒子相反的方向。 第三种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γ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最大在外磁场中不发生丝毫的偏转。 以上三种射线,由于它们的电离作用贯穿本领,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重要的应用。 问题三:放射性衰变现象的发现者是() A. 伦琴 B. 贝克勒尔 C. 居里夫妇 D. 卢瑟福 B。 放射性及其衰变的发现者:贝克勒耳 H・贝克勒耳(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法国物理学家,放射性的发现者,1852年12月15日生于巴黎的一个科学世家。1872年进巴黎综合工科大学,1874年进桥梁公路学院,1877年毕业后任桥梁工程师。1892继其祖父A.C.贝克勒耳和父亲E.贝克勒耳担任法国自然史博物馆物理学教授。1908年担任法国科学院院长,同年7月又被选为科学院两个常务秘书之一。 H.贝克勒耳早年研究光学。1875年起研究兴趣转向法拉第发现的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在磁场中旋转问题。1883年开始研究红外光谱。1886年转而研究晶体对光的吸收,并由此于1888年获博士学位。H.贝可勒耳对放射性的发现与当时伦琴发现的X射线有关。在研究不同荧光物质对照相底版的作用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辐射。他用实验证明,这种射线,像X射线一样能使周围的气体电离;但又与X射线不同,它可以被电场或磁场偏转。他于1896年3月2日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当时称这种射线为贝克勒耳射线,后经居里夫妇等人的努力,发现钍、钋、镭都放射这种射线,从而把这种现象定名为放射性。 此后,贝克勒耳又作了两项重要工作。1900年3月26日他从镭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角度,测出射线中含有带负电的粒子,后称为β射线。第二项是1904年最先发现了放射性衰变。 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性,标志着原子核物理学的开端。由此他和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由于在长期的研究中受到放射性的伤害,贝克勒耳成为第一位被放射性物质夺去生命的科学家。于1908年8月25日逝世于勒克鲁瓦西克,享年仅56岁。

______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______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可以再分

汤姆孙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具有复杂结构;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可以再分.故答案为:汤姆孙,贝克勒尔.

贝克勒尔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什么

贝克勒尔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天然放射现象的本质是原子核的衰变,衰变过程中原子核自发地放出a、B、Y三种射线,说明原子核里面是由各种粒子组成的复杂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是指放射性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是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的,该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衰变类型:放射性元素放射出a、β、γ三种射线,放出a射线的衰变称为a衰变,放出β射线的称为β衰变。衰变规律:遵守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a衰变:新核的质量数比原来的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因此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β衰变:β射线为β粒子,即为电子,电子的质量远小于新核的质量,可以认为电子质量为零,所以发生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加1,新核是周期表中向右移一格的那个元素的原子。γ,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为一种光子,其电荷量和质量均可以看做为零,所以原子放出γ射线后,不会变成其他核。衰变本质: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中子作为一个整体,结合比较紧密,有时候会作为一个整体从原子核内抛射出来,形成a射线,即a衰变;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和电子,释放出电子形成β射线,即是β衰变。放射性元素发生a、β衰变时,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激发状态,这时它要向低能量状态跃迁,辐射出光子,产生γ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什么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的发现对于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为核物理学的诞生准备了第一块基石。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发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线象的本质:

这许许多多的放射性物质,包括居里夫妇发现的钋和镭在内,总是与铀或钍一起存在于矿物之中,形影不离。这里不禁要问,它们与铀或钍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放射性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在探索新放射性元素的同时,揭露放射性现象本质的工作也在相辅相成、紧张而有成效地开展着。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899年就发现,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不是单一的,而可以分出带正电荷的α射线和带负电荷的β射线,前者穿透性较弱,后者穿透性较强。后来又分出一种穿透性很强的不带电荷的γ射线。如果让射线通过磁场或电场,那么这三种射线就分得一清二楚了:偏转角度很大的是β射线;偏向另一方、偏转角度较小的是α射线;不发生偏转的是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