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悲在《俄狄浦斯王》
-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特点
- 俄狄浦斯王的戏剧结构
- 《俄狄浦斯王》的内容是什么
- 英语话剧剧本 5篇英语话剧剧本推荐
- 古希腊神话:俄秋蒲斯王的故事
- 求《俄狄浦斯王》剧本每一场的故事简介
- 俄狄浦斯王第二三四场 剧本分析
悲在《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它是有古希腊神话传说改编而来。其所讲述的是“杀父娶母”的戏剧,也是典型的悲剧。悲剧之悲,在何处呢?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大师。而他的所创造悲剧和他自身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紧紧相连的。首先索福克勒斯拥护雅典民主制,强调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再者他宗教观念较为保守,主张维护现有的先知和神谕体系。《俄狄浦斯王》的创作背景影响悲剧自身的形成。当时雅典开始迫害知识阶层,如苏格拉底遭迫害而死。启蒙意义的思想主张兴起。天文学的发展,让预言体系受到质疑,诸神的神话甚至存在也受到质疑。雅典经历了两次瘟疫的侵袭,促成了公民内心怀疑与玩世不恭,也希冀出现治疗奇迹。而索福克勒斯借此机会重新诠释俄狄浦斯的故事,更好树立神明的权威,以挽回宗教的声望,维护现有的先知体系与神谕体系。 因此,从创作背景上就以成了这部悲剧的伏笔。 《俄狄浦斯王》整片的故事交代了从俄狄浦斯王的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知道神谕“杀父娶母”的缘由,再一步步开展情节。从故事情节来说,悲剧不是在这开始,而是在这之前的之前。故事的由来是忒拜国的国王拉伊俄斯引起的,拉伊俄斯是忒拜国王拉布达科斯的儿子,他幼年丧父,监护人被政敌杀害,被夺去作为忒拜国王的一切权力。来投奔了一位神并为神的儿子做家庭教师。可是拉伊俄斯爱恋上了神的儿子,将其诱拐并导致其死亡。那位神认为拉伊俄斯背叛并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就将"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诅咒施给了拉伊俄斯。而后拉伊俄斯结婚后生得一子,就为俄狄浦斯。就这样,俄狄浦斯在出生时就被注定是命运的不幸,悲在他的无辜,为他的父亲受罪。 与生俱来的不幸,确实是悲惨。那么在他一步步探索真相的过程中,冥冥之中也是悲剧色彩。 剧本以俄狄浦斯王寻找真相开始,再一步步的倒带反映出人物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设置,使其内容波澜起伏。因生父母知道神谕而把他抛弃,长大后,俄狄浦斯知道神谕而离开他的养父母,走向反抗之路。殊不知,将悲剧加快,以后面与生母结婚生子,神谕的显灵,是一个导火索,将真相一步一步揭开。 在俄狄浦斯王向命运反抗的过程中,他的个人精神的体现,充分地赞美了人的品德及素质。独显了人在命运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命运不公,也要反抗。在从中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去解开属于自己的斯芬克斯之谜。 虽说,《俄狄浦斯王》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故事,但就是因为在特定的时期地点,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和内容。命运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强调人跟命运的搏斗,但最终归于失败。一部经典的悲剧就此而生。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特点
《俄狄浦斯王》被推为希腊悲剧的典范,它不但具有希腊悲剧的一般特征,而且使悲剧达到了完美的境界。《俄狄浦斯王》最成功,也是历来最爱称道的地方,是它的布局结构。剧本采用的是“回顾式”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不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从头到尾地组织剧情,而是在事件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临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笔,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则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用回顾和倒叙的方法交待出来。剧本开始时是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即将到来的时刻,以“追查凶手”为悬念,以此为线索,展开剧情,从而回顾了有关主人公的身世以及他与命运抗争的种种经历。几十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情,压缩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发生在忒拜王宫前的一个事件之中,节省了大量的笔墨,又突出了戏剧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在展开剧情时,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发现”和“突变”的艺术手法。“发现”是作者巧妙地处理了剧情发展与往事交代两者之间的关系,往事交代是剧情发展的必须,同时又是一个新的发现,这一新的发现推动剧情进一步发展,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如伊俄卡斯忒说出老王的死因,这是对往事的交代,却引出俄狄浦斯的发现:自己正是在三岔路口杀死过一个老人,从而推进剧情的发展,俄狄浦斯要见这一事件中的幸存人,从而又导致了新的发现,在不断的新的发现中,“突变”起了重要的作用,一次又一次的突变,把剧本导向了惊心动魄的结局。剧中反映的悲剧精神:在《俄狄浦斯王》中,作家索福克勒斯给主人公安排了一个极富悲剧性的结局:杀父娶母的行为被完全证实,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流放,永远离开了王宫。这种结局,突出了一种事与愿违的思想。俄狄浦斯作为一位具有坚强意志和爱国爱民的国王,为解除忒拜人的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缉凶手。他的动机是崇高而无私的,行动是坚决的,但效果却相反。他越是认真地追查,就越把自己杀父娶母的行为暴露了出来,一步步走向了悲剧性的结局。这种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思想和悲剧冲突,正是作家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感受的体现。索福克勒斯生活的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经历了它极繁荣时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作为民主派领袖的索福克勒斯在社会现实面前无法理为什么善良的动机、忠诚地为国家服务都使国家最终走向了反面?他迷惑、悲愤,却又无法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好把它归于命运的安排。俄狄浦斯的悲剧,正是雅典民主派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无能为力的悲愤情绪的反映,也是雅典民主派英雄的历史悲剧。
俄狄浦斯王的戏剧结构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公元前5世纪)(22-35) 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突变"推动剧情。 1、全剧有一系列的戏剧场面和歌队合唱这样两部分组成,歌队的上场下场和歌队的合唱,实际上起到了分幕分场的作用。 2、"回顾式"的布局结构是本剧本最为人称道的地方。所谓"回顾式"的结构特点是:剧本不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从头到尾地组织剧情,而是在事件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临近高潮的那一刻落笔,事件的起因和前情则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用回顾和倒叙的方法交代出来。
《俄狄浦斯王》的内容是什么
《俄狄浦斯王》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俄狄浦斯杀了父亲,娶了自己母亲的故事,所以他被誉为古希腊悲剧到著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剧本,它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传说俄狄浦斯出生之后,他的父亲从神那里知道了他长大了以后会把自己杀掉然后娶了他的母亲。因此他用铁丝穿了他的脚 然后让一个仆人把这个婴儿抛到了荒郊野外,仆人因为可怜这个无辜的孩子,就把他送养给了一个牧羊人。柯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以后,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了当初父亲抛弃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他为了躲避神所说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他的家乡,因为他以为柯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但是俄狄浦斯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自己刻意的躲避这个悲剧,才让自己更加踏入了这个悲剧当中,他离开了他的养父母,朝自己的老家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欺凌,一怒之下他就把这四个人都杀了,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人民的妖女,就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温疫,他按照神的指示去寻找前国王被害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在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在悲痛中选择用自杀来洗尽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选择戳瞎了自己的双眼,以此来忏悔。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英语话剧剧本 5篇英语话剧剧本推荐
1、《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2、《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约公元前431年演出。《俄狄浦斯王》戏剧,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 3、《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约写于1600一1602年间,1623年在书业公所登记,同年收入第一对开本中。这部作品以抒情的笔调,浪漫喜剧的形式,再次讴歌了人文主义对爱情和友谊的美好理想,表现了生活之美、爱情之美。 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一部话剧作品,剧中主要塑造了普罗米修斯这一位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光辉形象。该剧情节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它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古典名作。 5、《鸟》 《鸟》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14年)的杰作之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
古希腊神话:俄秋蒲斯王的故事
俄狄浦斯(Oedipus或 Odipus,有时拼为 Oidipous),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忒拜(Thebe)的国王拉伊俄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故事背景拉伊俄斯是忒拜国王拉布达科斯的儿子,由于幼年失去父亲,监护人被政敌杀害,所以被夺走了作为忒拜国王的一切权力。他后来投奔了珀罗普斯,为他的儿子克律西波斯做家庭教师。可是拉伊俄斯爱恋上了美少年克律西波斯,将其诱拐并导致其死亡。这样,因为拉伊俄斯背叛了自己的恩人,所以儿子被杀害的珀罗普斯将“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诅咒施给了拉伊俄斯。拉伊俄斯成为忒拜国王与伊俄卡斯忒结婚之后,这个来自珀罗普斯的诅咒又被“将被儿子所杀”的神谕再一次印证。对这个预言和神谕感到万分恐惧的拉伊俄斯为了避免子嗣的降生,一直回避和妻子伊俄卡斯忒的交媾。虽然没有明示性的表现,但这则故事中,显而易见地反映出了对于男性之间同性恋关系的禁忌(尽管在现实的希腊社会中司空见惯)和来自男性构成的单一性社会体制内的女性憎恶(misogyny,厌女症)心理。拉伊俄斯在某日醉酒之后和伊俄卡斯忒的一夜交合,导致了俄狄浦斯的降生。也就是说,伊俄卡斯忒的怀孕是男性一方并不情愿的性交合的结果,而俄狄浦斯是在忤逆了其父亲拉伊俄斯意志的前提下落世的。把刚出生的婴儿抛到喀泰戎的荒山中,拉伊俄斯的意图显然是要将这个他根本没有为其命名的儿子杀死。只不过他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将婴儿遗弃到一个无法独自存活的环境中使其自然死亡。可是,拉伊俄斯的儿子被牧羊人解救下来,并因受伤的双脚被命名为“肿胀的脚”,即俄狄浦斯。他成为忒拜的邻国科任托斯国没有子嗣的国王波里玻斯和王后墨洛柏的养子。在王宫中被当作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并被定为王位继承人的俄狄浦斯,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这时在忒拜城内,为了惩治拉伊俄斯对克律西波斯所犯下的罪行,希腊神界的女王赫拉送来了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全城正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正像广为人知的那样,斯芬克斯要求过路人解答“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动物是什么”的谜语。无人能解开谜语,她便吞食忒拜城的市民。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希望通过神谕找到击退斯芬克斯的方法,在走向特尔斐神庙的途中,与朝着忒拜城方向行走的俄狄浦斯狭路相逢。因为狭窄的道路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而两个人又互不认识对方,国王拉伊俄斯粗暴地命令俄狄浦斯让路,俄狄浦斯盛怒之下与拉伊俄斯争斗,最后将其杀死。当然他并不知道杀死的就是自己的父亲。俄狄浦斯进入忒拜城之后,破解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谜语的答案就是人,早上=幼年(爬行),中午=青年(走路),傍晚=老年(用拐杖),使得女妖在羞愧中自尽。拯救了忒拜城的俄狄浦斯受到人民的推崇被选为国王,按照习俗与失去了丈夫拉伊俄斯的的王后伊俄卡斯忒成婚,于是应验了他将“弑父娶母”的神谕。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之间,生下了名为波吕尼刻斯和厄忒俄克勒斯的两个儿子,以及名为安提戈涅和伊斯墨涅的两个女儿。由于俄狄浦斯在不知不觉间犯下了“弑父娶母”的大罪,瘟疫和饥荒降临到了忒拜城。
求《俄狄浦斯王》剧本每一场的故事简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 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 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 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逃离了科林斯,因为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 父母。可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 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 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以求忏悔。
俄狄浦斯王第二三四场 剧本分析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影射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派英雄的历史悲剧。《俄狄浦斯王》第二三四场中,俄狄浦斯正视现实,刚毅勇敢,体贴民众,敢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也是一个理想的民主派领袖的形象。这样的英雄和领袖,下场竟如此悲惨,贴切地表现了英雄意志逃不脱命运桎梏的痛苦惶惑。这里,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还表达了个人反抗命运的思想。在俄狄浦斯王身上,寄托着剧作家对民主派领袖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剧本热烈歌颂了俄狄浦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并对当时流行的命运观提出了怀疑。 《俄狄浦斯王》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它是各种心理症的基本点,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满足性欲,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严厉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俄狄浦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也表现在我们的艺术、流行歌曲、文学、幽默、亵渎神圣和其他许多方面上。俄狄浦斯情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