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汉朝皇帝列表
一、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氏。生于周赧王五十九年即公元前二五六年二月初八日。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达大度,知人善任。公元前二一六年,时年三十一岁,为泗水亭长。公元前二0九年壬辰岁九月,参加由陈胜,吴广带领的起义,后加入楚国的阵营,趁另一位将军项羽,和秦的大军打拉锯战,没有秦国主力和他的军队对阵之余,第一个攻进秦国的首都咸阳,灭了秦朝,被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并以蜀地为基地,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二0六年乙未岁称帝于洛阳,建立汉王朝,自此中华帝国在地理上再次统一,为以后的强大建立了基础.后迁都于长安在位十二年,卒于公元前一九五年丙午岁四月二十五日。享年六十一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东,称长陵。妣吕雉,卒于公元前一七九年壬戌岁,葬于长安咸阳县东陵。二、汉惠帝刘盈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三、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四、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削藩,任周亚夫平吴楚七国之乱,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五、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公元前一五0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0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庙号世宗。汉武帝为巩固皇权,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六、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刘弗陵。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七、汉宣帝刘询汉宣帝刘询,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生于公元前九0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宣帝中兴,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著称的西汉历史中,中宗宣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八、汉元帝刘_汉元帝刘_,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九、汉成帝刘骜汉成帝刘骜。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谥号孝成皇帝。十、汉哀帝刘欣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_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十一、汉平帝刘_汉平帝刘_,,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_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十二、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东汉皇帝列表十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登基公元57年去位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刘秀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十四、汉明帝刘庄明帝刘庄公元57年登基公元75年去位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至今仍存.十五、汉章帝刘_汉章帝刘_公元75年登基公元88年去位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十六、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刘肇公元88年登基公元105年去位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十七、汉殇帝刘隆殇帝刘隆。和帝幼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十八、汉安帝刘祜安帝刘祜公元106年登基公元125年去位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十九、汉顺帝刘保顺帝刘保。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二十、汉冲帝刘炳冲帝刘炳公元144年登基公元145年去位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二十一、汉质帝刘缵质帝刘缵公元145年登基公元146年去位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二十二、汉桓帝刘志公元146年登基公元167年去位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二十三、汉灵帝刘宏灵帝刘宏公元168年登基公元189年去位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二十四、汉献帝刘协献帝刘协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汉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1、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孝惠皇帝刘盈: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 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3、前少帝刘恭:
刘恭(约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4年),即西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惠帝七年(前188年)9月至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8月在位。汉惠帝刘盈嫡长子。
汉惠帝朝,皇太后吕雉教汉惠帝皇后张嫣假装有身孕,取惠帝与宫人之子刘恭,谎称是张嫣所生,并鸩杀其生母,立刘恭为太子。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刘恭为皇帝,因为刘恭年幼,由吕后临朝称制。
4、后少帝刘弘:
刘弘(?―前180年),即西汉后少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前少帝刘恭异母弟,生母不详,西汉第四位皇帝,前184年6月15日-前180年11月14日在位。
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西汉前少帝刘恭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184年6月15日),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高后八年八月(前180年9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吕氏家族力量被铲除。朝臣说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亲生子,在迎立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后,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
5、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6、孝景皇帝刘启:
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 ),即汉景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7、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8、孝昭皇帝刘弗陵:
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就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贤良文学讨论,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
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9、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10、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
巫蛊之祸发生时,襁褓中的刘病已也被收系郡邸狱 。后元二年(前87年)遭赦,被祖母史家抚养 。汉武帝遗诏 掖庭养视 ,并令宗正录其属籍 ,刘病已于是被养育于掖庭 。元平元年(前74年)刘贺被废。七月,霍光等大臣将他从尚冠里住处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随后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 。
11、(高宗)/孝元皇帝刘奭:
刘奭(前74年—前33年),即汉元帝(前49年—前33年在位),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出生几个月后,汉宣帝即位为帝。两年后,其母许平君被霍光妻子霍显毒死。地节三年(前67年)四月,刘奭被立为太子 。黄龙元年(前49年)十月,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 。
12、(统宗)/孝成皇帝刘骜:
刘骜(前51年—前7年),即汉成帝,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
汉成帝即位后,荒于酒色,外戚擅政,大政几乎全部为太后一族王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
汉成帝竟宁元年至绥和二年(前33年—前7年)在位,共在位25年,终年44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统宗,葬于延陵。
13、孝哀皇帝刘欣:
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即汉哀帝(前7年―前1年在位),字和,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阳朔二年(前23年)八月二十二日,刘欣父定陶恭王刘康去世,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刘欣年长后,伯父汉成帝无子嗣,在与叔父中山王刘兴经过一年的激烈争夺后,于绥和元年(前8年)被立为太子。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病逝,刘欣即位为帝,改元建平。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前1年8月15日),在位仅七年的刘欣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葬于义陵。
14、(元宗)/孝平皇帝刘衎:
刘衎(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4日),即汉平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原名刘箕子,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
汉哀帝于元寿二年六月初三日(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当年七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次年改元元始。元始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元6年2月4日)刘衎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终年14岁,庙号元宗(后除庙号),谥号孝平皇帝,葬于康陵(今陕西咸阳西25里处)。
15、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即汉孺子,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于居摄元年三月己丑日(公元6年4月17日)—始建国元年正月癸卯日(公元9年1月10日)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刘婴一生仅仅是做了三年皇太子,四岁即被囚,又通令禁止任何人与他讲话。孺子婴长大后,六畜不识,话也说不清楚,成了一个傻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2月,在临泾被李松杀死。
扩展资料: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 。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汉朝都有哪些皇帝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为帝,建立汉朝,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汉朝,从此以后的1000多年的时间,先后出现了9个汉朝,这些汉朝有大统一王朝,也有割据地方的小国,有汉人建立的,也有少数民族建立。这么多汉朝你们分得清吗?这些朝代的皇帝有哪些呢?
一、西汉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大败项羽,夺得了天下,定都长安,国号汉,史称“西汉”,历15帝共计210年。
二、东汉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在洛阳登基为帝,恢复汉朝,史称“东汉”,历13帝共计195年。
三、蜀汉
公元220年,曹丕迫汉献帝禅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在群臣的拥护下登基为帝国号汉,史陈“蜀汉”,历2帝共计42年。
四、成汉
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陈帝,国号汉,史称“成汉”,历4帝44年。
五、后汉
后晋末帝石重贵被俘北上之后,刘知远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历2帝4年。后汉是五代十国中历时最短的朝代。
六、北汉
后汉灭亡后,远在太原的刘崇(高祖弟),登基为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历4帝29年。
七、南汉
五代时期,刘yan建立汉,定都番禺,史称“南汉”,历4帝68年。
八、玄汉·陈汉·候汉
公元23年,西汉贵族刘玄在大臣的拥立下登基为帝,史称“玄汉”,历1帝2年。公元551年,南梁发生候景之乱,候景迫梁武帝禅位于自己,国号汉,史称“候汉”历1帝1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历2帝4年史称“陈汉”。
备注:1、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汉赵不做统计。2、西汉、东汉、蜀汉乃一脉相承。
汉朝皇帝列表(汉朝皇帝顺序)
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朝皇帝列表:汉太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_、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_、汉孺子刘婴、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_、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东汉前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东汉后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汉朝皇帝顺序汉朝一共经历29位皇帝,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两汉共有29位皇帝,分别是西汉的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废帝海昏侯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_、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孝平皇帝刘_、孺子婴。东汉的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_、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废帝北乡侯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历代皇帝及年代如下:1、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2、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3、西汉第三个皇帝西汉前少帝刘恭。4、西汉第四位皇帝西汉后少帝刘弘。5、西汉第五个皇帝汉文帝刘恒。6、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7、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刘彻。8、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汉朝29位皇帝顺序列表顺序依次为刘邦、刘盈、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_、刘骜、刘欣、刘_、刘秀、刘庄、刘_、刘肇、刘隆、刘祜、刘懿、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协。1、刘邦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_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同年崩,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2、刘彻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3、刘秀刘秀,即汉光武帝,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_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4、刘_刘_,即汉章帝,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永平三年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壬子继位为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此时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其统治与汉明帝共称“明章之治”。但过于放纵外戚,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远因。章和二年二月三十壬辰,刘_崩于章德前殿,时年三十一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肃宗,后葬于敬陵。汉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5、刘协刘协,即汉献帝,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_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曹魏青龙二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朝君主汉朝24位皇帝列表汉朝皇帝列表:汉太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_、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_、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_、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东汉前少帝刘懿、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东汉后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所有皇帝
汉朝所有皇帝介绍如下表:
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扩展资料:
西汉介绍: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 ,享国二百一十年,史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史称西汉。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东汉介绍: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裔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汉魏洛阳城遗址),并开创了光武中兴 。
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在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 汉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汉朝有几个皇帝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1)汉高祖 刘邦(前256--前195年)
(2)惠帝 刘盈(前211--前188)
(3)吕后 吕雉(前241--前180)
(4)文帝 刘恒(前202--前157年)
(5)景帝 刘启(前188--前141年)
(6)武帝 刘彻(前157--前87年)
(7)昭帝 刘弗陵(前95--前74年)
(8)宣帝 刘病已(前91--前49年)
(9)元帝 刘奭(前75--前33年)
(10)成帝 刘骜(前52--前7年)
(11)哀帝 刘欣(前26--前1)
(12)平帝 刘衎(前9--公元5年)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
(1)光武帝 刘秀(前6--57年)
(2)明帝 刘庄(28--75年)
(3)章帝 刘炟(58--88年)
(4)和帝 刘肇(79--105年)
(5)殇帝 刘隆(105--106年)
(6)安帝 刘祜(94--125)
(7)顺帝 刘保(114--144年)
(8)冲帝 刘炳(143--145年)
(9)质帝 刘缵(138--146年)
(10)桓帝 刘志(132--167年)
(11)灵帝 刘宏(156--189年)
(12)献帝 刘协(181--234年)
扩展资料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