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古罗马文明是具有浓郁的传说色彩和很强的包容性、独特性、地域性,深受宗教的影响的一种文明。古罗马文明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罗马建国到统一意大利半岛;第二阶段,是经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第三阶段,逐一征服马其顿、希腊半岛、叙利亚,公元前31年的亚克兴之战宣告了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灭亡,最终造就了罗马帝国。
第一阶段是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也称为“王政时期”。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其中有拉丁人,有萨宾人,亦有伊达拉里亚人。除了王权之外,此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第二阶段是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也称为“共和时期”。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进而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元老院控制了公共资财,并有权否决公民大会的所有措施。
第三阶段是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
神奇的罗马文化
宗教 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广场像意大利其他地方一样,罗马的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世界天主教中心,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殿就位于罗马市中心的西部,但是罗马的主教座堂是位于市中心东南侧的圣若望拉特朗大殿。在罗马共计大约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还包括:圣母大殿、城外圣保禄大殿、圣格来孟大殿、四泉圣嘉禄堂和耶稣教堂。在城市的地下还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许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机构也设在罗马,如宗座拉特朗大学、宗座圣经学院、宗座额我略大学和宗座东方学院。 罗马的主教座堂圣若望拉特朗大殿梵蒂冈领土是“梵蒂冈山坡”(Mons Vaticanus)和邻近的昔日的梵蒂冈原野的一部分,那里有圣伯多禄大殿、宗座宫殿、西斯廷礼拜堂、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建筑。在1929年以前,这一地区属于罗马的Borgo区。这一地区位于台伯河西岸,与市中心隔开,是教宗利奥四世修筑保护罗马的城墙的突出部分,后来教宗保禄三世、庇护四世和乌尔班八世扩建了目前的城墙。1929年的拉特兰条约赋予该国目前的状态,其领土的边界大部分由围墙环绕,但是也有一部分边境没有围墙,而是由一排建筑物构成部分边界。 梵蒂冈领土包括圣伯多禄广场,以广场边缘的一条白线标志与意大利领土的边界,在那里衔接庇护十二世广场(Piazza Pio XII)。到达圣伯多禄广场需要经过从台伯河延伸到此的协和大道。这条大道由墨索里尼在缔结《拉特兰条约》后兴建。根据《拉特兰条约》,位于意大利领土内的某些教廷产业,特别是冈多菲堡(教宗夏日别墅)和特级圣殿,都享有类似于外国使馆的治外法权地位。 建筑和旅游 罗马历史中心,该城中享有治外法权的圣座房地产和城外圣保禄大殿 世界遗产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罗马竞技场 正式名称 英文名称* Historic Centre of Rome, the Properties of the Holy See in that City Enjoying Extraterritorial Rights and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法文名称* Centre historique de Rome, les biens du Saint-Siège situés dans cette ville bénéficiant des droits d’extra-territorialité et Saint-Paul-hors-les-Murs 基本资料 罗马市作为欧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拥有伊特鲁里亚时代至今不计其数的历史遗迹,是伊特鲁里亚时代王朝和罗马早期至晚期的历史见证,罗马帝国同样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财富。从几乎保存完好的万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7年,118年至128年重建)——地中海古代文明唯一保留下来的园顶建筑,到宏伟的罗马斗兽场(完工于80年)——古代最大的圆形露天剧场,是角斗士角斗和其他表演的舞台,整个城市到处可见由著名艺术家建造的宏伟历史建筑、广场、喷泉和方尖碑。 万神庙(Pantheon)是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帕为了纪念打败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而建造的。这座庙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万神庙至今还是一个教堂,这里会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同时也是世界各国观光客们竞相参观的地方。 罗马竞技场(Colosseo)由韦帕芗皇帝下令兴建,于80年建成大圆形的竞技场。当时称能容纳5万人在这里观赏猛兽与斗兽士或者斗兽士之间凄惨悲壮的角斗,中场休息时间则安排处死人犯,而这样残忍的大众娱乐活动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后共约有七十万人死于竞技场。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竞技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加上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竞技场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现在残缺的模样。 罗马国立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Romano)是由米开朗基罗在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入浴的4世纪的蒂奥库勒兹阿诺浴场(Terme di Diocleziano)的遗迹上所建造的,因此别名又叫特鲁美(浴场)博物馆。这里陈列著从浴场遗迹出土的文物,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刻、镶嵌物,都是古代艺术的世界级珍品。现在管藏除了浴场原址之外,还分别收藏在Crypta Balbi、Palazzo Altemps与Palazzo Massimo alle Terme等三个地方。 在罗马城内除了古城墙,还遗留下来多座凯旋门、城堡宫殿、大型广场和教堂。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曾是古代罗马城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罗马城和罗马帝国政治权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议事广场,反映了整个罗马历史的面貌;帝国议事广场是罗马论坛的一系列扩展建筑,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末期和罗马帝国早期,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stantino)位于其间。可以容纳约2000人的卡拉卡拉浴场(建于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时拥有花园、健身房、会议厅、图书馆和理发店等服务设施,是个古代的公共娱乐场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统和中央供暖系统的技术问题在当时都被完美地解决了,现在的卡拉卡拉浴场仍用于夏季歌剧演出。圣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曾是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纪时改建成一座城堡。 其他著名的建筑还有许愿池和它的18世纪巴洛克喷泉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建于1732年至1762年),高约26米,宽约20米,是罗马最大的喷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欢迎和最著名的喷泉之一,传说闭着眼睛背对着许愿池投硬币,愿望就会成真,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向池内投硬币许愿。除此之外还有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和威尼斯广场等多座大型广场,18世纪的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和广场上的西班牙阶梯曾是电影《罗马假日》的经典取景地。 罗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筑遍布整个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罗马的城中之国梵蒂冈和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圣伯多禄教堂。罗马的其他教堂也大都建筑雄伟,藏有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现代罗马的大部分著名建筑都位于城市的外围,如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馆等,城市西部的10层居住楼Corviale(建于1972年至1982年)是全欧洲最长的高层建筑。 教育 巴洛克风格的Sant’Ivo alla Sapienza教堂,建于1642年至1664年,曾是罗马第一大学的大学礼拜堂。罗马共有3座公立大学,罗马第一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La Sapienza",1303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有约147000名学生,是欧洲最大的一所大学,另外两所是罗马第二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Roma Tor Vergata,1982年)和罗马第三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Roma Tre,1992年),此外罗马还有多所天主教大学,也是美术学院、国家舞蹈学院、国家戏剧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和艺术品复原中心研究所的所在地。 体育 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罗马市曾经于1960年举办第十七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34年、1990年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是目前唯一一个举行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世界杯的意大利城市,罗马可能会申办2016年的第三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上的第一届残疾人奥运会1960年夏季残奥会也在罗马举行,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坐落在城市的北部。 足球运动不但是罗马市内最受欢迎的体育活动,罗马亦是意大利国内足球气氛最浓厚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的是罗马有两家驰骋意大利和国际赛场的足球俱乐部——罗马足球俱乐部(1927年)和拉齐奥足球俱乐部(1900年),两支球队共享可以容纳85000名观众的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作为主场,是意大利入座人数第二大的足球场(仅次于米兰的圣西路球场),曾经举办过世界田径锦标赛、欧洲国家杯、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及欧洲联赛冠军杯决赛等重要体育赛事。 罗马足球俱乐部是3次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41/1942年,1982/1983年,2000/2001年)、8次意大利杯冠军(1963/1964年,1968/1969年,1979/1980年,1980/1981年,1983/1984年,1985/1986年,1990/1991年,2006/2007年)、1次欧洲联盟杯冠军(1960/1961年)和1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2000/2001年)。拉齐奥足球俱乐部是2次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冠军(1973/1974年,1999/2000年)、4次意大利杯冠军(1958/1959年,1997/1998年,1999/2000年,2003/2004年)、2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1997/1998年,1999/2000年)、1次欧洲超级杯(1999年)和1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1998/1999年)。两支球队现时属于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在意甲联赛的同场竞技被称为“罗马市德比”,已经成为每年意大利球坛最精彩的足球比赛之一。两支球队曾培养了多名著名意大利国脚,包括保罗·迪卡尼奥、弗朗切斯科·托蒂、亚历山德罗·内斯塔、安杰洛·迪利维奥及安杰洛·佩鲁齐等。 虽然橄榄球在罗马市的受欢迎程度不及足球运动,但仍然被广泛接受,主要原因是意大利国家橄榄球队的主场设于罗马市的Stadio Flaminio,自2000年开始成为意大利队参加六国橄榄球锦标赛(Six Nations Championship)的主场馆,可惜至今从未成功夺标。市内的地区橄榄球俱乐部包括Unione Rugby Capitolina、Rugby Roma及S.S. Lazio。 此外每年5月,罗马市主办网球ATP大师系列赛,罗马大师系列赛于1930年创办,直至1990年成为网球大师系列赛分站之一。 饮食 罗马的饮食文化具有相当的多样性,从世界顶尖水平的厨艺,到典型的罗马餐饮,有犹太人的贝壳水产、拉齐奥的特产和美味的鱼宴。罗马餐桌上最典型的菜肴有“coda alla vaccinara”(浸在葡萄酒中的牛尾巴肉,用西红柿和辣椒炖)、“pajata”(小牛肠配西红柿酱)、“abbacchio alla scottadito”(牛奶烧小羊肋排)和“trippa alla romana”(猪肠配西红柿薄荷酱),都是罗马的特色。此外还有“Supplì al Telefono”(奶酪炸冻丸子),莫萨里拉干酪丸子,西葫芦花,烤白面包片配大蒜、橄榄油或西红柿,大蒜和薄荷蒸嫩朝鲜蓟,还有犹太式的鳕鱼片“Baccalà”。 意大利面在罗马也相当受欢迎,比较著名的有“bucatini all’amatriciana”(带一个孔的粗面,配培根和西红柿酱),“spaghetti alla carbonara”(意大利面配培根、鸡蛋和奶酪)。 交通 罗马有两座国际机场,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和Rom-Ciampino国际机场,列奥纳多·达芬奇国际机场位于海岸上,是除米兰马尔彭萨国际机场外意大利最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罗马作为意大利铁路交通的中心枢纽点,还拥有多座客运与货运火车站。 罗马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由巴士、有轨电车、地铁等组成,交通繁忙。因为担心建造过多的地铁会损坏罗马市内的众多历史建筑和设施,罗马与其他大城市不同,地铁规划工程相当保守,目前只铺设了两条地铁线,高峰时间经常超负荷运营,而城市的其它各个节点之间由巴士网络连结。罗马的第一条地铁线竣工于1955年,现在的两条地铁线总长36.6千米,其中一条正在进行延长工程,另外第三条地铁线正在建造中。罗马的有轨电车系统启用于1877年,共6条线路,构成总长51.31千米的有轨电车网络。1937年至1972年间,罗马公交系统曾通行无轨电车,在停运了33年后,2005年起再次运营,总长11.3公里。 罗马道路的交通堵塞是恶名昭彰的,由于罗马的街道大多历史悠久,宽度无法容纳庞大的交通流量,且市中心古迹众多,道路难以拓宽,而车辆的数量又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加,再加上人车时常互不相让,因此街上的交通经常一片混乱,毫无章法。环城高速公路同样无法摆脱每天的塞车困扰,城市的中心城区受到交通管制,未经批准私家车每天6点至18点不允许通行。
罗马帝国的历史是什么
1、罗马的早期缔造者来自于特洛伊城,最初的罗马帝国只不过是几个小小的村庄部落,公元前7世纪罗马城建立。
2、罗马在公元前509年建立共和国。到公元前485年时,罗马仅仅还只是个小城邦,地中海乃至整个西方的主角是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欧洲大陆西部的主人是凯尔特人。
3、公元前5世纪~前3世纪初,罗马人击败了占据意大利半岛南部的希腊人,统一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
4、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为了争夺西西里岛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经过23年的战争罗马人取得了胜利。公元前 238年罗马又夺取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公元前222年,意大利北部的米兰被攻占,罗马统一意大利。
5、公元前146年,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灭亡迦太基。此时的罗马统治着意大利、西班牙大部、希腊和迦太基。
6、到了公元前46年时,罗马以呈现出囊括地中海的初步格局。凯撒遇刺后,公元前40年,通过《布林迪西亚和约》,罗马帝国一分为三,凯撒养子屋大维获得西方,安东尼获得东方,雷必达获得非洲。7、公元前27年,在击败了所有对手之后,屋大维被元老院加冕为“奥古斯都”,罗马事实上进入了帝国时代。
8、随着罗马帝国的持续扩张,意大利与被征服地区不断通化融合,地方势力和军阀不断崛起,在公元330年,罗马帝国分裂为四大行政区:意大利、高卢、伊利里亚、君士坦丁堡。
9、来自亚洲的匈奴人突然横扫欧洲,且在欧洲蛮族的打击下,西罗马帝国江河日下。410年,哥特人攻占罗马城,470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0、东罗马帝国不甘心西方的沦陷,在一代英主查士丁尼大帝的主导下重新征服罗马、北非和西班牙南部。查士丁尼死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一步步趋向衰落。751年,罗马城在此丢失。此后东罗马亦曾有过中兴时光,与阿拉伯人进行了长时间的对抗。
11、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正式灭亡。至此,曾经荣耀了整个欧洲的罗马帝国沦为历史尘埃。
扩展资料:
1472年,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宣称其继承了东罗马正统,并将东罗马的国教引入本国。至今,俄罗斯仍是全球东正教的中心。
1547年,大公伊凡四世由东正教大主教马卡里为其加冕而称帝,成为俄国的第一位沙皇。“沙皇”一词就来源于拉丁语中的“恺撒”,暗示其血统纯正。同时,为了时刻提醒世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者,他们以“第三罗马”自居,并将东罗马使用的双头鹰标志加入到国徽之中。
1721年,沙皇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接受“全俄罗斯皇帝”头衔,自称“皇帝”,沙皇俄国改称俄罗斯帝国,直至1917年二月革命覆亡。
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 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二、古罗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罗马人从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来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义的逼真为特点,艺术水品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几十座肖像都无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将他塑造成战神,有的将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现了一个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暴君面孔,紧皱的眉头和空虚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可•奥勒留骑马像》是一个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这座青铜像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晚期,在极度的政治、经济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更为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各种不同的面孔:凶恶的、狡诈的、粗鲁的、惊惶不安的……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叙述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物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拥有成百的艺术品及其他的装饰品。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家具都有非常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质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等材料都经过非常细密的加工及磨制,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银器用品在中层以上家庭中已经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维苏威(Vesuvius)火山爆发时把它们储藏在那里的。其中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1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两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在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在那个时代,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这些戒指都用从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输入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因此当时玉石的雕刻已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程度。 同时,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也充斥意大利的家庭。这时制造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描绘出酒神在为葡萄成熟而开的庆祝宴会上的优美活动。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也传入了罗马,很快便制造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并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000银币买了2个小的吹玻璃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的价格则更昂贵。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但是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珍藏了起来。尼禄则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银币。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 古罗马的装饰与雕刻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罗马的壁画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 古代的游客在罗马的寺院、住宅、回廊及剧场中,发现的绘画甚至比雕塑更为普遍。当然,这时的绘画艺术只局限在壁画等方面。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才为我们在庞贝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壁画,画着狄奥尼修斯突然袭击安睡中的阿里娅德涅(Ariadne);另一幅画着赫尔墨斯安静地望着火神被绑在苦刑轮子上;还有一连串的幽默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着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栩栩如生,人体的色彩至善至美。 艺术鉴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意大利绘画艺术的性质,划分它的时期与风格,都要去参考庞贝时期的绘画。 有一个时期,罗马的壁画是模拟一栋建筑,或者画它的正面,或者画它的柱子,人们看见的柱子仿佛是从里面向外看的,空旷的乡野被画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这种方法,艺术家使人有置身于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的感觉,室外是凉爽的树木与花卉、原野与溪流、驯良的动物。居民只要在屋里对着墙看,便可想像到身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可以垂钓、泛舟、狩猎或养鸟,乐在其中,而不受季节的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例如古罗马:庞贝壁画风情款款,古罗马庞贝城的建筑墙面,在各个时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数建筑物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内建造的。其时,在墙上制作壁画前,须涂刷多层灰泥。涂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墙上的灰泥有十层之多,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末。 我们可以从一些庞贝壁画上看到这种建筑工匠在墙上涂灰泥的情景:工匠们先在灰泥上勾出轮廓(出土的几幅壁画,有的仅打出轮廓,未来得及上画稿),然后上色。所用的颜料大多采用意大利本土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锡埃纳土黄、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剂(生石灰易溶于水,从空气中吸收碳酸气,变成不溶解的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粘固)。学者们还发现壁画家常采用有机物作颜料,如蛋黄、蛋白、乳浆等(乳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称玻璃蓝、深黑等色)。 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所用的颜色就十分鲜艳,它出土于庞贝城,据考证,发现是从公元前4世纪尼基壁画复制下来的,故属于公元1世纪。现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这一题材也出自希腊神话: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墨达,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锁着安德洛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安德洛墨达为妻。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珀耳修斯一手提着海怪的首级,一手扶起美人要离开巨岩。 当年与庞贝城同时毁灭的另一古城赫库兰尼姆,经发掘也藏有许多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都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尽管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腊绘画的特色,但从人物的造型与衣服的褶纹表现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浓淡与色泽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是属于高明的。有的学者说它是希腊壁画的摹制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征。我们觉得如此流畅的艺术表现,应该说,摹制者至少在艺术修养上不比古希腊壁画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画理一些。
罗马的详细历史
1、王政时代:罗马建城、地理位置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波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孕育了古代罗马文明。
2、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3、帝国时代:共和到帝国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人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4、危机与分裂: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5、西罗马灭亡:公元4世纪开始,下层民众和奴隶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日耳曼人乘虚而入,频繁侵扰,冲击着帝国的统治基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6、东罗马灭亡: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东罗马灭亡。
扩展资料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图拉真在位时(98年-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
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遂告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
罗马有什么景点介绍一下它的历史
罗马,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和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最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这座庞大的建筑可以容纳近九万人数的观众。西斯廷教堂始建于1445年,由教皇西斯都四世发起创建,教堂的名字“西斯廷”便是来源于当时的教皇之名“西斯都”。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是依照《列王纪》第6章中所描述的所罗门王神殿,按照比例(60:20:30)所建。西斯廷教堂是罗马教皇的私用经堂,也是教皇的选出仪式的举行之处。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罗马,意大利的首都,位于台伯河下游平原,是意大利政治、历史和文化和和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古罗马和世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是一座艺术宝库、文化名城,也是罗马天主教廷所在地。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另有,意大利著名足球俱乐部“罗马”、同名美国电视剧《罗马》和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罗马。真理之口(Bocca della verità) 是一人形面孔,有鼻有眼,张着一张大嘴。相传,若谁不说真话,它就会咬住他的手。到这里观光的旅客,纷纷将手伸进嘴中试一试自己的手会不会被咬。由于千千万万只手在真理之口中伸来伸去,这张大嘴已被人们的手指磨得锃亮。罗马斗兽场由弗拉维安王朝的三个皇帝建造,它正式的名字是弗拉维安竞技常它的建造是这个新王朝的家族为提高自身在公众中的地位而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一部分。韦斯帕西恩(公元69—79年)是这个王朝的缔造者,他的出身并不高贵;在尼禄自杀后的一年中,罗马又经历了三个短命皇帝的失败的统治,韦斯帕西恩随后坐上了皇位。那时尼禄并未被遗忘;他所吞噬的广袤的土地和其他的奢侈物已经激起民愤。因此,当韦斯帕西恩决定填平那属于尼禄的豪华金色宫殿的人工湖.将其变成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击败马克森提皇帝统一罗马帝国而建的。凯旋门上方的浮雕板是当时从罗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所以君士坦丁凯旋门虽然是罗马三座凯旋门中建造最晚的一座,但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罗马艺术的影子,而且保存比较完好,值得一看。这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由于它调整了高与阔的比例,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凯旋门的里里外外充满了各种浮雕,表面上看去,巨大的凯旋门和丰富的浮雕虽然气派很大,但缺乏整体观念。原因是凯旋门的各个部分并非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创作的,甚至其中的大部分构件是从过去的一些纪念性建筑,如图拉真广场建筑上的横饰带、哈德良广场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的八块镶板,拆除过来的。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作为教皇所在地和基督教的精神中心,梵蒂冈是罗马市内的一个真正的国家 (教皇为元首),它被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凡的艺术宝库。绝不可错过的有圣比得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贝尼尼的建筑杰作,他在 1656至1667年间用284根和88根的双排柱围成了宏大的椭圆形广场。在广场上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雄伟的圣比得教堂。在施工中担任指挥的有最重要的大师布拉曼特、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后者实现了高达119米的教堂大圆顶。不可不看的还有梵蒂冈博物馆,特别是西斯廷厅,那是整个艺术史的最高层次的杰作之一;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位意大利大师都为其绘画:波提切利、基尔兰达佑和米开朗琪罗,后者画了天花板上的壁画。最突出的是米开朗琪罗的最高杰作“最后的审判”。
古罗马历史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