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断交原因

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断交原因(摩洛哥是不是和阿尔及利亚关系不太好)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7 20:08:28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摩洛哥是不是和阿尔及利亚关系不太好

你说的很对,双方在西撒哈拉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阿尔及利亚支持西撒人阵,而摩洛哥则认为西撒是摩洛哥的领土

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

虽败犹荣的阿尔及利亚抗法战争 阿尔及利亚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侵略的战争,发生在1832年~1847年。1830年阿尔及利亚被法国占领后,境内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不断开展斗争。其中,规模最大和力量最强的,是卡迪尔领导的西部抗法斗争。 卡迪尔领导的起义从1832年起即主动出击,在奥兰(瓦赫兰)地区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多次击败法国侵略军,使法军全部占领阿境的计划成为泡影。1834年 2月,法国被迫与之签订《奥兰条约》,承认卡迪尔对西部地区(沿海城市除外)的统治权。1835年,法国变卡迪尔政权为傀儡政权的图谋失败后,再兴战端。卡迪尔指挥阿军奋勇抗战,先于 6月间在马克塔河之战中取得了歼灭法军近千人的胜利;后又在1836年 1月和 4月两次同法军作战,相继取得胜利。1837年 5月,法国又被迫与之签订《塔夫纳和约》,承认卡迪尔对西部和中部(沿海城市除外)的管辖权。但是,法国殖民者并不死心,就在1837年10月,他们仍在东部不断围剿抗法武装,占领了君士坦丁城。此后,竟在1839年撕毁和约,再次对卡迪尔政权发动战争。 1840年,比若出任法驻阿总督。 法军兵力随之增至8.5 万人。他还在阿境大力推行焦土政策和政治分化政策,并加强军事进攻。1843年~1844年,比若接连向卡迪尔发动猛烈攻势,占领了阿境中部和西部的大片土地,卡迪尔被迫退入摩洛哥境内。1845年,阿尔及利亚西部再次掀起新的反法斗争浪潮,卡迪尔回国并被推举为起义军领导人。卡迪尔指挥起义军与法军周旋,在塔夫纳河之战中大败法军,解放了西部的大片地区。1846年,法军增至10万多人,分成18个机动纵队扑向西部地区。卡迪尔再次退往摩洛哥,后被摩洛哥当局驱逐出境。同年12月,卡迪尔在一次战斗中兵败被俘,抗法斗争暂告失败。卡迪尔领导的抗法斗争长达15年之久,虽然暂告失败,但却给法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歼其四万多人,迫其投入全国三分之一的兵力,并几度易帅,为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斗争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摩洛哥危机的详细资料(10点)

摩洛哥只与西班牙一海之隔,十分接近西欧,但以往摩洛哥国势较为强盛,多次能对抗邻近西班牙人及葡萄牙人的入侵,所以在二十世纪初,只有北部少部份地区成为西班牙殖民地,摩洛哥仍是非洲少数拥有自主的国家。 但自1830年法国在摩洛哥东面的阿尔及利亚建立殖民地后,摩洛哥开始面对法国的威胁。法国人在十九世纪后半期积极在非洲北部扩展殖民地,令摩洛哥东面及南面都被法国殖民地包围,而法国人也视摩洛哥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最初法国仍顾忌英国及德国的反对而没有对摩洛哥下手,但在1904年英法在国际上取消谅解,英国也支持法国将摩洛哥变成法国的殖民地。得英国『开绿灯』后,法国开始积极干预摩洛哥内政,以图令摩洛哥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与英法敌对的德国自然相当不满,德国相对英法两国来就,是殖民主义的后来者,所以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远不及英法两国多。德皇威廉二世锐意在海外建立一个殖民地帝国,也看中了尚未成为殖民地的摩洛哥,故千方百计阻止摩洛哥落入法国手中。 1905年2月,当法国外交部提出一系列『协助』摩洛哥改革的计划,以图将摩洛哥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一个月后,德皇威廉二世突然到访摩洛哥,并公开支持摩洛哥的自主,及反对任何一国独霸摩洛哥的利益。后来德国再发表强硬声明,表示若法国军队越境进入摩洛哥,德国军队也会越境进入法国,德国这些举动明显与法国的殖民摩洛哥计划对着干,也令德法关系紧张起来,这就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为免与德国正面冲突,法国召开一个国际会议解决摩洛哥问题,德国表面上在外交上取得胜利,但会议召开后,参与会议的十多国大多支持法国,结果会议虽保证摩洛哥的地位,但法国仍拥有协助摩洛哥维持国内秩序的特权,换言之法国可随时介入摩洛哥内政。 至1911年,摩洛哥发生内乱,法国以维持摩洛哥秩序为名出兵开入摩洛哥,并占领内乱爆发的城市非斯,但德国也不甘示弱,派出战舰开入摩洛哥港口城市阿加迪尔,德法两国军队同时开入摩洛哥,而这时英国发表声明支持法国在摩洛哥的军事行动,更不惜就此与德国一战,令形势变成十分紧张,这就是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德国见英法联成一线,形势不妙,结果都决定放弃与法国争夺摩洛哥,德国最终于1911年年底与法国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对摩洛哥的保护权,而法国就将法国在中非刚果一部份殖民地转予德国作为交换条件。而法国也于1912年3月将摩洛哥变成自己的保护国。 虽然摩洛哥危机没有触发德法开战,却令到德国与英法两国关系转趋紧张,加上德国在摩洛哥危机中是输家,之后积极寻找机会向英法报复,故令后来波斯尼亚危机中,本非涉及事件的英法德三国全力支持涉事的盟友,最后相继加入战争中。 参考: 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为什么没有定国界线

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之间,有一大段未定边界。这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法国殖民时期,曾经与1845年划定了一份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边界。但西撒哈拉地区采取了按照部落为界,而不是划定地理疆界。1912年法国主导重新划定边界时,西撒哈拉地区比传统约定更向北、向西,使得阿尔及利亚占据了数百平方公里。这个领土争执,直至1965年摩洛哥独立,一直没有解决。持续至今,两国在西撒哈拉地区没有实际国界线。

马格里布联盟的马格里布国家

1983年,马格里布国家进行了双边和多边接触,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签署了友好和睦条约,解决了边界问题,毛里塔尼亚也签署了加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友好和睦条约的议定书。断交了7年之久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两国元首进行了会晤,恢复了接触。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发表了《丹尔丹宣言》,重申建设一个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统一的马格里布实体。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毛里塔尼亚3国首脑会晤,重申“忠于建立阿拉伯大马格里布思想”,即实现马格里布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和经济一体化。

二战时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是被德还是被意占领

北部非洲处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 ,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列强争夺的焦点。至20世纪初,法国占领了北非东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图尼斯,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1940年夏季,法国战败,虽然它保留了在北非的既得利益,但是势力已大不如前。英国正面临着被德国入侵的威胁,也似乎难以顾及北非。基于上面的情况,墨索里尼认为这是实现意大利建立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大帝国计划千载难逢的机会,遂命令伦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带领50万意大利军队于1940年9月13日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攻势,但是从当年12月9日起,得到了加强的英军5万人在英中东总司令阿奇博尔·韦维尔将军指挥下发起了反攻,于次年2月7日,基本上全歼了意大利军队8个师,俘虏13万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由于意大利在北非的节节败退,1941年1月11日希特勒在其签发的第22号指令中强调:“在地中海地区,英国投入了优势兵力以对付我们的盟军。从战略、政治和心理方面的原因考虑,地中海地区的这种局面要求德国提供援助。”并进一步在文中指出,“的黎波里塔尼亚必须坚守。”由于希特勒怕北非的丢失会对意大利人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担心英国会以北非为基地对意大利城市进行轰炸,并迫使意大利人退出德意日的“轴心”联盟,那么这将大大损害德国的战略利益。于是希特勒决定派隆美尔组建非洲装甲兵团参加德意在北非进行的战斗。隆美尔进入后,在北非六国开拓了“北非战场”http://bbs14.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hbook&message=1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