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百年战争的第四阶段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游击队给法军很大帮助:他们设置埋伏,捕捉征税者,消灭敌小股部队,迫使英军在征服地的后方留下大批驻防军。1428年10月,英军与勃根第派开始围攻非法军占领区的最后一座坚固的要塞奥尔良。
此时,民族解放斗争已愈加高涨。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在她的指挥下赢得了奥尔良战役的胜利。1437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按,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2015年国际上比较重大的经济事件或情况!!急
下面是路透社给出的重大经济事件。不过我觉得2015年至今为止,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应该就是亚投行截止日期(3月31日)将至的时候,很多发达国家(德国、意大利、英国等等)都在最后一刻宣布加入亚投行。1月28日(三)华盛顿--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利率决定,公布政策声明(1900)。塔林--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葛利亚访问爱沙尼亚。都柏林--英国央行总裁卡尼发表讲话,纪念已故的加拿大前财长费海提(1850)。法兰克福--“欧元区货币政策展望和银行业联盟发展”会议。德国央行委员Joachim Nagel主持会议。卢森堡--第19届全球金融峰会(Global Securities Finance Summit)2015,发言者包括: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首席经济学家曼恩(Catherine Mann)和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斯德哥尔摩--瑞典央行执委会会议。1月29日(四)惠灵顿--新西兰央行宣布官方现金利率。卢森堡--欧洲央行执委普雷特在第19届2015年全球金融峰会(Global Securities Finance Summit)发表演说(0910)。米兰--欧洲央行执委科尔参加“欧元的未来”的讨论(1630)。1月30日(五)美国费尔法克斯--美联储理事塔鲁洛在金融研究办公室和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上发表演讲,题为“推进宏观审慎政策目标”(1745)。斯德哥尔摩--瑞典央行执委会会议。1月31日(六)剑桥--欧洲央行副总裁冈斯坦西欧在剑桥大学Marshall Society年会“政策的力量:解决问题和规划未来”上发表讲话。2月2日(一)美国萨拉索塔--美国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副总裁David Altig和达拉斯联储银行副总裁Mine Yucel参加“经济前景、货币政策与能源:美联储研究主管的想法”的活动(2230)。2月3日(二)美国纽瓦克--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布拉德就“美国以及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发表讲话(1500)。圣保罗--美国明尼亚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柯薛拉柯塔就“目标导向的货币政策报告”发表讲话(1745)。悉尼--澳洲央行召开利率会议。奥斯陆--挪威央行理事Birger Vikoren在一个研讨会上讲话。2月4日(三)哥伦布--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就经济发表演说(1745)。伦敦--英国央行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至2月5日)。仙台--日本央行副总裁岩田规久男在与商界领袖的会议上发表讲话。雷克雅未克--冰岛央行公布利率决定(0800)。法兰克福--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会议,没有公布利率决定的计划。
霍勒斯·曼恩简介
职业:美国教育之父
国籍:美国人为什么出名:他认为普及公共教育是把国家不守规矩的孩子变成有纪律、有智慧的共和党公民的最佳途径,他在建公立学校方面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大多数州采用了他建立的体系的一个或另一个版本。
出生:1796年5月4日出生地:美国马萨诸塞州富兰克林星号:金牛座
死亡:1859年8月2日(63岁)
事件中的霍勒斯曼1848-03-03美国教育改革家霍勒斯曼加入美国参议院,代表马萨诸塞州在Facebook上分享在Twitter上分享著名的美国人CherA.E.DouglassA.J.FoytAaron BurrAaron CoplandAaron Paul
电影《时间线》的剧情描述的是法国历史上那一次具体的事件和人物
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百年战争是1337年到1453年发生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大大小小战役的总称。中世纪,英国诸王又通过一系列与法国的联姻,都成为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百年战事遂起。除王位继承外,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也是争夺目标。这个地区与英国经济往来密切。法国1328占领该地后,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确保原料来源,支持英国反法,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嫌隙加深,也更进一步将两国导向战争。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胜),1340英海军重创法海军,1346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优势。休战10年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1357巴黎起义和1358扎克雷起义。1360法国被迫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把卢瓦尔河至俾里牛斯山以南领土割让给英国。第二阶段(13691380年法胜),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整顿税制,改编军队。用佣军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建立野战炮兵和新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用突袭和游击,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鉴于国内形势恶化,英国遂与法国签停战协定。 第三阶段(14151424年英胜),法国因国内勃根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内讧、农民和市民起义,英国乘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百年战争以「阿金库尔」战役最著名,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军奋战兵力超过自己几倍的3万名法军--法国骑兵,欧陆最优秀的武士。那天清晨,在靠近法国阿金库尔村的狭窄耕地里,亨利五世军队排好阵仗:弓箭手在侧翼,中间是盾牌兵。这一天,是法国的灾难,与英国的荣光。「亨利五世」与结成同盟的「勃根第」公爵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和约,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都先后猝死。 第四阶段(14241453年法胜),随着群众参战,游击战更加激烈,尤其在诺曼第。领导法国反抗英国侵略的是「贞德」(Joan of the Arc)。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列米村,1428年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封她“战争总指挥”。她旗绣“耶稣马利亚”,跨马率兵三、四千人,5月8日,就把受困半年多的奥尔良解围了。接着,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逼退回城时,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重燃法国人民极大愤慨和爱国激情,在人民压力下,法国当局整顿军队,1437取回巴黎,1441收复香槟,1450夺回曼恩和诺曼第,1453又收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方结束。
大宪章的事件经过
13世纪初,英王约翰继位后,继续在大陆上与法王作战,相继丢失诺曼底、安茹、曼恩、都兰等地。1209年,约翰又和教皇英诺森三世发生冲突,被教皇开除教籍。1213年被迫屈服,并向教廷交纳年贡13000马克,加剧了臣下对他的反对。约翰还违反封建惯例,征取过多的继承金、协助金、盾牌钱等,并借故没收直接封臣的地产。向城市也多方勒索,引起广泛不满。1213年,约翰再次出征法国时,一些封建主拒绝服役,在1214年布汶之役中,约翰战败。 1215年,封建贵族乘机联合对国王不满的各方力量反对约翰王。5月17日,封建贵族得到伦敦市民支持,占领了伦敦。6月10日,英格兰的封建贵族在伦敦聚集,挟持英格兰国王约翰。约翰被迫赞成贵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 1215年6月15日,在强大压力下,约翰在兰尼米德(RunnyMede)签署《大宪章》。其中主要反映西欧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 1215年6月19日,贵族则重申对约翰效忠。最后皇室秘书将国王与贵族间的协议正式登录,即成为最初的大宪章,并将副本抄送至各地,由指定的皇室官员及主教保存。 英王约翰自始即无接受大宪章约束的诚意,他是在武力之下才被迫在文件上签署,特别是第六十一条几乎褫夺了国王所有的权力。就在贵族离开伦敦各自返回封地之后,约翰立即宣布废弃大宪章,教皇英诺森三世亦训斥大宪章为“以武力及恐惧,强加于国王的无耻条款”,教皇否定了任何贵族对权力的要求,称这样做破坏了国王的尊严。随后英国即陷入内战。 1216年10月18日,约翰在内战正酣时病死,九岁的亨利三世即位,皇室人员希望年幼的新王会为贵族所接受。新王即位后,战事终结。10月12日,皇室大臣以亨利的名义再发出大宪章,但当中部分条款,包括第六十一条都被删去。 1217年和1225年,亨利三世都曾再次发布大宪章。1225年的一次由十八岁的亨利亲自发出,并删除至只有三十七条。 1272年,亨利三世统治五十六年后逝世。他逝世时,大宪章已成为既定的英国法律,日后的国王亦难以像约翰一样将它完全推翻。 1297年10月12日,亨利三世的儿子,爱德华一世发布最后一次修订的大宪章,作为“肯定法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