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在地铁上念的诗出自哪里
- 丘吉尔至暗时刻演讲英文原文
- 《至暗时刻》对丘吉尔的人物塑造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 《至暗时刻》:这是真实的历史
- 电影《至暗时刻》里丘吉尔是谁饰演的
- 《至暗时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在地铁上念的诗出自哪里
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在地铁上念的诗出自《古罗马谣曲集》。
原文如下:
Then out spake brave Horatius:
The Captain of the Gate.
To every man upon this earth.
Death come the soon or late.
And how can man die better.
Than facing fearful odds.
翻译:
于是城门的守将贺拉提斯这样说:
对于世上生灵万物,死亡迟早终将降临。
若为守护先祖的遗骨与信仰的神殿。
直面强敌力战而没,没有别的死亡能如此崇高。
文化低力量
丘吉尔在地铁车厢里背起的那段鼓舞人心的话,来自英国课本上的一段古罗马故事。
第一遍看《至暗时刻》听那一声声“never”的时候,让人心脏剧烈地跳动,眼眶是湿润的。这才是文化真正的力量。文化当然是用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丘吉尔至暗时刻演讲英文原文
丘吉尔至暗时刻演讲英文原文如下:
We will fight to the end.
We will fight in France,
we will fight in the sea,
we will fight in the airwith increasing confidence and strength,
we will defend our homeland at all costs,
we will fight on the beach,
we will fight at the enemy’s landing points,
we wi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on the streets,
we will fight in the mountains. War.
We will never surrender。
《至暗时刻》对丘吉尔的人物塑造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我觉得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何况是温斯顿丘吉尔。人物传记题材是个很不容易把握的类型,无论用镜头,文字还是绘画。人物的塑造包含了演员的心血和导演的意图,但这些是不够的,还要为主流价值观服务,即丘吉尔作为一个领袖,在大众心目中的人设是很难轻易推倒的。所以留给创作的空间就天然受限了,除了你不想拍这个题材。
再来看电影这种艺术门类本身,作为一种镜头语言,因为篇幅有限,想要去刻画名人伟人们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人生本身就很难,做了取舍就难免突兀,毕竟让本来就熟悉丘吉尔的或是之前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看明白这个故事并不难,相对于怎么才能让不熟悉不了解的人群也能看的明白?体会到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内心的无奈,疲惫和挣扎……这就又得说回演员了。记得曾与友人讨论过《李小龙传奇》这部剧,陈国坤能诠释李小龙到位吗?最终答案是不但不能,而且不能。理由简单且残酷,李在陈国坤这个岁数的时候已经是天皇巨星了,经历决定了李的气场和格局,而且陈作为演员,天赋有限,也没有李的经历,换言之陈国坤只在相貌这一关是加分的。所以仅仅是长的像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是为预算省下了请特型化妆师的开销。
如果说《至暗时刻》里丘吉尔只是长的像本尊,是不该加分的。关键在于对人物内心的演绎是被大家认可了的,又被奥斯卡加持。所以人物传记题材谈超越是没意义的,那谈什么?模仿?对!因为能且只能这样了。模仿到这个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最后分享下自己对该片的想法吧。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写的到底是不是画家高更的故事呢?思特里克兰德到底是谁?《至暗时刻》如果取法于《月亮与六便士》的创作手法,那么前面所讲的种种,或许就都不再是问题了呢。
《至暗时刻》:这是真实的历史
《至暗时刻》把我看哭了。 它还原了那个黑暗的时刻。那个法国即将沦陷的时刻。那个欧洲即将瓦解的时刻。那个丘吉尔决定直面纳粹的时刻。那个英国人民选择战斗到底、决不投降的时刻。 温斯顿·丘吉尔的犹豫与决心、软弱与勇敢被加里·奥德曼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经典的还是那段演讲—— 有些人批评这部电影“太过于政治正确”。我不赞同这个说法 。 这部电影本就是为了铭记历史而作。1940年的5月,英国的数十万军队坚守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他们是真实存在的生命,是渴望回家的疲惫战士,而不是电影中看似虚拟的场景。 在那个至暗时刻,丘吉尔做出的决定,挽救了数十万人的生命,也让即将瓦解的欧洲重燃了一丝反抗的希望。这不是所谓的“政治正确”,这是真实的历史。 我一直认为,战争片的意义是让人明白战争的可怕从而更热爱和平,历史片的意义是让人铭记历史的痛苦从而更珍惜现在。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1940年的英国放弃了抵抗,今天的世界会变成怎么样。 冷冰冰的历史年表后有无数惊心动魄的时刻。《至暗时刻》则为我们描述了其中一个。PS:应该搭配着《敦刻尔克》一起看。
电影《至暗时刻》里丘吉尔是谁饰演的
电影《至暗时刻》加里·奥德曼饰演的温斯顿·丘吉尔,张遥涵为其配音。
《至暗时刻》乔·赖特执导,由加里·奥德曼,莉莉·詹姆斯,本·门德尔森,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等主演的传记历史片。
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1958年3月21日出生于伦敦,英国演员、编剧、导演和制片人。
1986年演出电影《席德与南茜》。1997年身兼编剧和执导的《切勿吞食》获得1998年度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之后,他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饰演教父小天狼星,在《蝙蝠侠》系列中饰演戈登警长 。2011年,加里凭借在影片《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中的表演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他还为《功夫熊猫2》配音 。2014年,他出演的《机械战警》上映 。2018年1月8日,凭借《至暗时刻》获得第75届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男主角奖 、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类最佳男主角奖 。
《至暗时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深深吸引了对政治、对历史兴趣甚微的我。
也许就是它严肃中带着商业、幽默中带着思考的剧情和演绎方式让人接受起来更加快速与愉悦。
不用费尽心思猜想每一个镜头语言隐藏了怎样的深意,因为埋下线索的大坑,都在后半场给补了回来;
不用挖空脑袋琢磨每一个人物性格暗讽了何人,因为主角线明显且无光环,配角们不抢戏的同时,更帮助、成就了主角。
丘吉尔在剧中不仅仅是首相,也是丈夫、是父亲,是个偶尔脾气暴躁、难以取悦的上司。 但如此复杂、多重的身份并没有掩盖“首相”本身的光芒,各角色间轻重有别,多角度塑造这个角色其实是为了让“首相丘吉尔”本身更加立体、形象更加鲜活。 他有恐惧、有疑惑,有暴躁、有傲娇,有脆弱也有迷茫。他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地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也绝不是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地带领大英帝国抗争纳粹。
在口述公文的中途,丘吉尔忍不住自言自语爆出粗口、碎碎念般地咒骂希特勒,像自己孩子受了委屈的家长、像愤世嫉俗的爱国英士、像高傲在上的贵族、也像街边充满怨恨气的混混。
125分钟的电影,分类“剧情,历史,传记”,观影过程让人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放映结束后,甚至忍不住反思“危难时刻,我能为国家、为人类做些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 于我,已是一部非常值回票价的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