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尔臼炮vs古斯塔夫

卡尔臼炮vs古斯塔夫(二战德军火炮的威力和爆炸杀伤范围是不是不如一战)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9 04:08:56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二战德军火炮的威力和爆炸杀伤范围是不是不如一战

这是错误的说法!二战时德军火炮不论是射程和威力都大大高于一战时。比如古斯塔夫列车炮,口径800毫米,全长42.97米,宽7米,高11.6米,重1350吨。炮长: 32.48米,炮重: 400吨。射程42-47KM。它发射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榴弹,弹重4.81吨,射程47千米;另一种是混凝土毁坏弹,弹重7.1吨,射程38千米。,运输时需求60节火车皮,炮班人数为1420人,加上配属的两个高射炮连、警卫人员与维修颐养人员,这门火炮共需4120名兵士,德国空军还要担任空中掩护。这样的大炮威力可能比一战时几个炮兵师还要强大。

二战哪个国家的炮弹和炸弹的威力和爆炸杀伤范围最大

美国,炸弹威力最大的是“小男孩”(1.5万吨胆量)和“胖子”(2万吨当量)

德国,炮弹威力最大的是“古斯塔夫”,口径800mm,射程 : 28 - 60 公里,炮弹重 :⒎1吨(穿甲弹),⒋8吨 (高爆弹)

日本,舰炮威力最大。大和号上的460mm舰炮。

大和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91式穿甲弹弹重1460公斤(bai置炸药33.85公斤),发射时膛压32公斤/平方毫米,炮口初速785米/秒,最大射程42,050米(45度仰角),需飞行90秒。主炮仰角40度时,射程40,700米,30度时,35,826米,20度时,27,916米,10度时,16,843米。3式对空弹和高爆弹重量均为1,360公斤,炮口初速也均为805米/秒,前者用于对空射击,最大射高为11,900米,后者装填有59.5公斤炸药,主要用于打击无装甲目标和执行岸轰任务。大和舰每门主炮配有120发炮弹,其中100发为穿甲弹。94式主炮的发射速度较低,为1.8发/分钟。

二战时期,德军的攻城利器卡尔臼炮

二战时期,德军的攻城利器卡尔臼炮,口径最大的重型臼炮。

卡尔臼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以及那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它的典型特征,而且卡尔臼炮还是战争历史中所建造的一款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德国在一战二战之时的黑科技武器真可谓是令人眼花缭乱。

在一战的时候,德国便研发出了世界上炮管最长的巴黎大炮,那超远的射程以及超长的炮管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因为巴黎大炮的成功,德国人也是对大炮情有独钟。在二战时期,为了打破法国马其诺坚固防线对德军的围困以及束缚,德国人便开始研制新型的巨炮。

一九三五年底,德国军火商莱茵金属公司便投入到了新型臼炮的研制中,次年三月的时候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建议书。在预想方案里面,最为夸张的地方就是这种8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重达四吨,这么重的炮弹自然是被军方否定了。军方的要求是重型臼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三千米,火炮进入阵地的时间要小于六小时,而且还要装在自行履带的底盘上。

军方提出的这些要求表示着莱茵金属公司需要彻底改动他们之前的方案,不过对复杂机械有天然兴趣的德国设计师反倒是为此而热情高涨了。

一九三七年八月之时,“4号方案”出台,火炮口径降到了600毫米,炮弹重2吨,装药350千克,初速243米/秒,最大射程4千米,高低射界-10°~75°,标准射角55°~75°,采用履带式自行底盘。

没多久,军方便批准了这款臼炮的生产,负责参与生产指导的炮兵将军卡尔·贝克对这种重炮寄予厚望,他表示一旦集中使用数门重炮一定会是无坚不摧的。但是他担心生产进度赶不及战争爆发,所以就建议打破先预产再量产的常规,先生产6门火炮。

在他一再坚持下,这个完全打破标准程序的建议得以通过。6门火炮按时完工。这也是将这种重炮命名为“卡尔”的原因。6门“卡尔”重炮从1940年晚秋到1941年8月全部完工。

除了有“卡尔”这样的统称外,每门炮都还具有极具北欧神话色彩的个性化名字(如亚当、夏娃、索尔等等)。

每一门卡尔臼炮配19人的炮班,其中指挥官1人,炮手18人,另外底盘还需要正副驾驶员各1 人。其发射出来的炮弹重量是两吨多重,炮弹初速度是220m/s,能够直接将三点五米的水泥墙跟四百五十毫米的钢板给击穿。一吨计量的炮弹能够直接把一座楼房给彻底摧毁,射速平均是每十分钟一发。对于这样的巨炮来讲,有着这样的射速已经是十分可观了。

尽管射程只有六千米,不过其搭配上另外一种巨炮—古斯塔夫巨炮以后,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果。一战结束以后,法国认为德国是他们不变的强敌,在发现了德国的施里芬计划以后,便修筑了号称世界上最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想要以此去阻挡德国可能的进攻方向,卡尔臼炮最初就是为了击毁马奇诺防线而设计出来的。

不过没想到的是,后来古德里安从阿登山脉率领第19装甲军爬过110千米的峡谷闪击法国,令法国迅速投降,马奇诺防线也成为了摆设,而专为此研制出来的卡尔臼炮也是没能够发射,其首次投入使用是在东部战场当中。

一九四一年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以后,德军全面侵入苏联,尽管苏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布列斯特要塞的守军还是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六月二十七日,卡尔臼炮缓缓驶向其第一个目标——布列斯特堡。在第二装甲军指挥官古德里安将军的调动下,卡尔臼炮以600毫米的炮管发射2吨弹头,直接将布列斯特堡的防御结构给砸穿了,让德军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便攻下了布列斯特堡。

这次的作战成功以后,在同年年底,希特勒下令要拿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个要塞对于德军有着非常大的威胁,而且在苏军的长久经营下,这座要塞高度军事化,里面还设立了非常多的重型火炮,有两座高尔基炮台,四门305舰炮组成了两个双联装炮塔。在炮台外面还有406毫米的装甲,且能够进行三百六十度的射击,这般坚固的防御工事给德军带去极大的杀伤。

德军为此调集了他们国内各式的火炮,经过几个月的调整以后,他们调集到了785台德国大炮,112台罗马尼亚大炮,里面还有数量不少的古斯塔夫巨炮以及卡尔臼炮。九百台左右的大炮于要塞周边集结,有无数的炮弹射向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在众多火力的攻击下,卡尔臼炮精准地命中了其中要塞中一座高尔基炮台,令其失去了作战能力,苏军的火力优势慢慢地消失。德军在四天当中总的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发射了42000枚炮弹,共计二千五百吨弹药。这座坚守了一个世纪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在德军的轰炸下,几近被全部摧毁,苏联守军最后也只得宣布投降。

其中卡尔臼炮贡献出了近两百发炮弹,在完成任务之后,重炮营安全撤离。后来,由于德军在战场上逐渐陷入劣势,跟之前一般的攻城战也是逐渐变少。卡尔臼炮后来也被拆解,其中一辆被保存在俄罗斯的库宾卡博物馆当中。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有哪些

  德国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中处于 科技 爆发阶段,发明了很多厉害的武器,具体都有哪些逆天的武器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盘点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有哪些吧!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 排名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1:卡尔臼炮

  卡尔臼炮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名的德军重型臼炮,其600毫米的巨大口径和短身管猪鼻式炮管成为其典型特征,同时卡尔臼炮也是战争 历史 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径的重型臼炮。而这个重达百吨的大家伙需要配19人的炮班,其中指挥官1人,炮手18人,另外底盘还需要正副驾驶员各1人。

1

  这种大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破坏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不过由于法国的迅速投降,导致我们没法见到这对“利矛坚盾”之间的对决。不过它随后就被调派到了东线战场,蹂躏可怜的苏联堡垒去了。1941年6月27日,卡尔臼炮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个敌人:苏联的布瑞斯特堡(Brest Fortress),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两顿重一发的炮弹,轻轻松松就轰垮了布瑞斯特堡的防御结构。随后德军发起一波总攻,轻松搞定了这场战役。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2:巨无霸坦克

  古斯塔夫巨炮和多拉巨炮最可怕的设计,在于它们都被建议放置于可以容纳它们的移动平台,从而组合成为一个被称为“陆地巡洋舰P1500号(Landkreuzer P. 1500)”的怪物。当巨炮和移动平台合体后,就会变身成为一架史无前例的巨无霸坦克。

  的确再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名字了。它的载重被建议设计为可以承载200只大象(一发炮弹就有一只大象的体重),这台陆地巡洋舰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坦克。德国军备部 决定 挑战一下如此巨大的尺寸,并在1942年提出了设计方案。值得盟军为之庆幸的是,在第二年纳粹德国承认他们在运输和推进方面遇到了困难,并取消了该项目。一些规格更大的纳粹轨道炮,实际上已经投入生产,如下图所示,1945年被美国部队所缴获,22个人站在炮管上。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3:古斯塔夫列车炮

  同样是被设计用于攻破马其诺防线的巨型火炮,与卡尔臼炮命运相似并没有在对法战争中发挥威力。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在1.8吨到2吨。

  二战期间德国的厉害武器排名4:鼠式坦克

  虽然名字比较猥琐,但咱可是货真价实的保时捷出品。不仅仅是最大号的轨道炮和轰炸机,纳粹德国还生产了世上规格最大的全封闭式装甲战车,并命名为“Panzer VIII Maus”(讽刺的是,它意为“老鼠”)。

  1942年3月中旬后,保时捷车厂收到一份合约,要求制作一款新式的坦克。而且希特勒无视坦克设计的常识,亲自要求新坦克必须达到120吨以上,还要求坦克应坚不可摧,并且无坚不摧,搭配高性能的坦克炮。最终斐迪南·保时捷教授(Professor Ferdinand Porsche)亲自参与研发,造就了八号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 VIII Maus)。鼠式坦克不仅是二战中的最重型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重型坦克纪录保持者。这台巨兽般的坦克重达188吨,几乎是两头蓝鲸的重量(对比一下,一般的主战坦克只有40-60吨)。

  然而当前苏联部队攻占测试厂之前,只有两台坦克模型接近于完成。同样值得盟军庆幸的是,鼠式坦克从没有上过战场:考虑到庞大的身形和同样庞大的炮管,它可以从两英里之外,轻易地摧毁盟军当时任何一辆战车。

  二战德军的王牌武器介绍

  “复仇天使”V2导弹 A4即V2,是由德国火箭专家维尔纳.冯.布劳恩为首的小组在波罗的海港口佩内明德研制的A系列远程火箭的一种,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

  "V"来源于德文Vergeltung,意即报复手段,这是德国在遭到盟国集中轰炸后表示要进行报复的意思。V1和V2表示这两种型号仅仅是整个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驱

  V2长13.5米,发射全重13吨,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由于当时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 1943年初按盟国情报人员的情报,盟国发现这一计划,并由对佩内明德的空中侦查得到证实。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皇家空军对佩内明德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规模空袭,毁伤了V2的地面设施。为预防重蹈8月17日灾难,德国将V2工厂迁到山区的山洞工厂,这个过程耽误了预期的火箭攻势。

  1944年6月13日(诺曼底登陆后六天)V1开始攻击伦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伦敦。火箭攻击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六个月前对登陆部队集结地进行集中攻击而不是伦敦的话,即如艾森豪威尔所说,盟国将遭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对伦敦的攻击都是在上午7至9时,中午12至2时,下午6至7时交通高峰期进行的,企图吓垮英国的民心士气。可是,对经过1940年空袭的英国人民,在全面胜利已如此接近时,这种新的恐怖算不了什么。在诺曼底前线的英国士兵更尽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胁他们家庭的火箭发射地挺进。除了向伦敦发射外,在盟军9月4日占领安特卫普港后,德国向安特卫普港进行了大规模导弹攻击

  V2一共生产了10000余枚,用于实战发射约5000枚。1945年德国投降前夕,布劳恩和400余名火箭专家向美军投降,后到美国,成为美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奠基人之一;苏联也缴获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并俘虏了一些火箭专家,以此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间计划。

猜你感 兴趣 :

1.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制造不出原子弹

2. 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原因

3.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

4.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

5. 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

6. 盘点世界上最小武器

卡尔臼炮是怎么变成卡尔西拉的

卡尔臼炮的诞生自从希特勒上台之后,战争的阴云就笼罩了整个欧洲大地。在这之前,法国人已经修筑了马奇诺防线,且不管实际作用怎么样,它在当时也确实是最坚固的防线。这可愁坏了德国人,为此希特勒下令制造超重型火炮,用于摧毁敌军坚固的防线。但结果大家都知道,马奇诺防线成了一道摆设,但超重型火炮还是按计划诞生了。除了古斯塔夫铁道炮外,另一种巨炮就是卡尔臼炮了。和古斯塔夫巨炮不太一样,卡尔臼炮可不止生产了两个(第一坐巨炮叫古斯塔夫,第二坐叫朵拉),其生产难度确实要比古斯塔夫低了不少,但实用性却完虐了古斯塔夫巨炮。1937年,莱茵金属公司开始研发大口径榴弹炮,到了1939年,一个600毫米口径并拥有自行能力的臼炮被设计了出来,它就是卡尔臼炮。1940年,第一门用于实验的卡尔臼炮被制作了出来,并在翁特尔吕斯市进行了实验。之后为了增加射程,炮管的口径被缩小到了540毫米,但600毫米口径的炮管依旧存在,而且被生产出来了三门用于更换。打开新浪新闻一辆卡尔自行臼炮全重有124吨,车体长度将近12米,宽度3.16米,顶点高度4.78米。虽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但自行的能力依旧存在,只要不是远距离运输,卡尔臼炮可最快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在战场上移动,燃料装满的情况下,作战范围最大可达60千米。操作卡尔臼炮一共需要16人,在这些人的配合下,可以让射速最快达到每小时12发。和别的火炮相比是慢了一点,但对于一个拥有600毫米口径的巨炮,这已经合格了,更何况卡尔臼炮所使用的炮弹威力是不能被忽视。打开新浪新闻600毫米的炮弹重量可以达到两吨,爆炸时会在地上留下一个深度为5米,直径15米的大坑,这还没有算上伤害范围。穿甲弹的重量已经完全超过了两吨,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几乎可以击穿任何一个碉堡的顶盖。发射药包一共分出1号到9号,如果要达到最大6.5千米的射程,九个药包要同时装填。当然卡尔臼炮不是直接携带弹药的,德国人将四号坦克改装成了弹药运输车,另外一些四号坦克被改造成了工程车,用于辅助炮弹的装填。如果将这些人也算进去,那操作卡尔臼炮的人数要远远超过16人。战场中的卡尔臼炮在整个二战中卡尔臼炮一共生产了6辆,如果将实验平台也算进去的话,那就再加一辆。另外一提,它们的名字其实也很有意思,最先制作出来的两辆被命名为“亚当”和“夏娃”,而后的四辆则以北欧神话的人物为主,分别是“索尔”、“奥丁”、“洛基”、“提尔”。就不挨个介绍他们是谁了,反正都是挺出名的北欧神话人物。这也侧面体现了德国人对卡尔臼炮寄托的希望,希望北欧诸神们可以关照一下。打开新浪新闻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没有让卡尔臼炮获得用武之地,但在后来针对苏联的战争中却派上了用场。卡尔臼炮首次出战是在布列斯特堡,巨大的炮弹直接就瓦解了苏军的防御工事,让德军在进攻后没过多久就拿下了布列斯特堡。1942年,德军开始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一战中,除了名为“奥丁”和“托尔”的两辆卡尔臼炮参战以外,“朵拉”巨炮也被拉向了战场。在它们的配合下,德军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将领曼施坦因也因此被封为了陆军元帅。打开新浪新闻1944年,波兰华沙爆发了起义运动,据统计至少有三辆卡尔臼炮被运往了华沙,分别是“亚当”、“奥丁”和“洛基”。有意思的是,卡尔臼炮以攻克钢筋混泥土的要塞为主要目的,所以炮弹引信要在很强的冲击下才能触发。但华沙是正常城市,地基也没有那么硬,所以由卡尔臼炮发射出去的大量炮弹都成了哑弹。而后被起义军从土里挖了出来,并用于制作炸药包,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人们还可以从华沙挖出卡尔臼炮的哑弹。

古斯塔夫存在吗

存在的;

说起二战,德国技术在当时遥遥领先。其武器制造方面更是非常先进。今天兵哥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德国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它是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是有史以来曾经制造过的最大的大炮。包括运输车在内,它重达1344吨,整门大炮有4层楼高、20英尺宽、140英尺长。又称为德国800mm K (E)铁道炮,其设计与制造目标为提供前线部队曲射支援火力,击毁当时仍然为各国陆军视为防御主干的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

可将重达7.1吨的炮弹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标,可将重达4.8吨的炮弹投射到48公里以外的目标。需要500名士兵一起合作,才能搬运和移动。“古斯塔夫巨炮”能击中29英里外的目标,是二次大战中的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堪称当时的“超级武器”。

所谓铁道炮,顾名思义是指由铁道机车运输、在轨道上发射的火炮。据美国人说,最早记录是在美国国内战争期间,是在夺取彼得斯堡时,动用过铁道炮。但那时的铁道炮不是专门制造的,只不过是将普通的野战火炮装在铁道平板车上而已,谈不上是真正的铁道炮。

二战期间,德国为了加紧扩军备战,发展铁道炮成为优先计划。为了简化部署,首要的要求是发展能运输的转台,这种转台要能迅速安装在火车能到达的铁道支线的终端,然后通过笨重的液压反后坐装置将炮架连接到转台上,以防止发射时炮架从转台上掉下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1939年底古斯塔夫重炮的测试型火炮于希勒斯雷奔的试射场完成测试,包括炮弹的贯穿能力检验;炮管以最大仰角发射,炮弹在半空中经过重力加速度的效应加持后成功地击穿原本预定的7米厚的混凝土与1米厚的钢板。不过在这一次检测中并没有实弹射击,真正的实弹射击一直到1941年进行九次射击测试,包括发射7,100公斤的穿甲弹,并且留下37,210米的射程纪录。 在后来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古斯塔夫重炮发出对大地的雷鸣,在与卡尔臼炮的联手合作下,让埃里希·冯·曼施坦因获得“塞瓦斯托波尔的征服者”的称号。另外,古斯塔夫重炮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射击精度,它每发射5到9发炮弹便能在对方火炮的射程外摧毁一座大型永备堡垒。

堪称当时的“超级武器”的最后命运却是被德国人自行炸毁以免沦入红军手中,其残骸被发现于奥尔巴赫以北15公里,开姆尼茨西南50公里的森林中,但其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装甲纷争古斯塔夫mod名称

卡尔臼炮。在steam平台中的装甲纷争古斯塔夫mod名字叫做卡尔臼炮。游戏简介装甲纷争是一款第三人称坦克游戏,包含了从一战到冷战的坦克。游戏中的所有(60+台)坦克都无需解锁的立刻使用!游戏收录了苏德美中超过60台坦克。

求二战纳粹德国的列车大炮(名字和图片),可以打到法国本土的

古斯塔夫重炮

口径 800mm 最大射击仰角 最大仰角48° 发射速率 每30~45分钟射击一发或一天内可射击14发。 枪口初速 每秒820公尺(高爆弹/HE);每秒720公尺(穿甲弹/AP) 最大距离 48km(高爆弹/HE);38km(穿甲弹/APCR) 德国800mm K (E)铁道炮又称为古斯塔夫重炮(德文:Schwerer Gustav/Dora,英文:Heavy Gustav),第二座铁道炮被称为朵拉炮。这两座铁道炮是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目标为提供前线部队直射支援火力,击毁当时仍然为各国陆军视为防御主干的大型要塞与巨型碉堡。为了追求强大的破坏力,因此该火炮口径高达800毫米,重达1344吨,可将重达7吨的炮弹投射到37公里以外的目标。 然而其巨大的体积必须由将近一个营约250人以三个工作天的时间组装起来,另外将近一个旅大约2500人负责铺设铁轨,以及支援空防或其他勤务,才能够开始进行炮弹射击。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口径可移动的(膛线)大炮,尽管美军拥有口径高达36英吋的「小大卫」迫击炮,犹胜过古斯塔夫重炮,但是缺乏精准度与实战经验,因此不足以与之一较。 古斯塔夫重炮就像它的表亲卡尔臼炮一样,所需要压制与击毁的目标就是法国当时的国防安眠药「马奇诺防线」(法国以为有该防线即可高枕无忧,以致於连战略预备师的编制都没有),然而法国投降速度之快在於古德里安将军想出从阿登山脉率领第19装甲军爬过110公里的峡谷,以致於古斯塔夫重炮与卡尔臼炮都失去大显身手的机会。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