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阿兹特克的兴起和衰败
特奥蒂瓦坎文明是古代墨西哥文明中的一个典型的都市文明,约在公元前的两个世纪里,特奥蒂瓦坎初具都市的形式,“面积为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五万”。公元350到650年是特奥蒂瓦坎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可能达到二十万左右。“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里,开辟东西向的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划分为四块。克特萨尔科阿特尔神庙在城市的中心。"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着的是月亮金字塔,街两侧有许多的庙宇,包括太阳金字塔。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庙。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具有多种阶级和多种职业的城市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在公元650年到750年,这个文明遭到毁灭,具考古证据表明,这个城市应该毁灭于一场人为的大火。 特奥蒂瓦坎灭亡以后,继而出现的是托尔特克的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出现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口杂居而形成的。这些文明的开创者们继承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特色,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明。托尔特克人主要由外来的部落组成,他们公元九世纪左右来到库尔华坎,在图拉建立了自己的首都。 后来阿兹特克人又继承了托尔特克人的文明,并结合自己的创造,建立了古代墨西哥谷地的最后的印第安文明。这是个文化交替的过程。 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那样,阿兹特克族并不是墨西哥谷地的原住民,他们是一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1276年阿兹特克族进入墨西哥谷地,入住查普尔特佩克(Chapultepec)。而由于他们的好战本性,不断的侵扰邻近部落,使他们的邻居们愤怒不已。于是他们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讨伐。战争的结果是阿兹特克人战败,他们的大部分被俘,小部分人逃到小岛上。被俘的阿兹特克人被带到由托尔特克人的后裔组成的王朝库尔华坎,在库尔华坎的酋长科克斯科克斯的监视下生活。后来由于在库尔华坎的一次战役中立功而声誉猛增。约公元1325年,这些阿兹特克人迁往特斯科科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居住,与以前逃至此的人汇合。后来这个小岛发展成特诺奇蒂特兰城。 阿兹特克人真正的发展应该开始于他们的第四代首领伊特斯科亚特尔(Izcoatl)(1426~1440年),而孟蒂祖玛o伊尔维卡米纳(Motecuhzoma Ilhuicamina,即孟蒂祖玛一世)则巩固了阿兹特克人的统治。在阿萨亚卡特尔(Axayacatl)(1449~1481年),蒂索克(Tizoc)(1481~1485年),阿维索特尔(Ahuizotl)(1486~1502年),孟蒂祖玛二世(1502~1520年)的统治下,阿兹特克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1519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侵略军发动了对特诺奇蒂特兰的征服战争。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孟蒂祖玛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头砸死;而根据印第安人的历史,他是被西班牙人勒死的。孟蒂祖玛二世死后,奎特拉华克继承王位,但一个月后就死于天花。最后一位酋长是库奥特莫克,他组织了特诺奇蒂特兰的保卫战,四年后被西班牙人绞死。
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区别在哪里
这是三大主要文明中心。美洲文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中部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属于中部美洲文明,印加则是安第斯文明的代表。除这三大文明外,其它古代文明多被称为“文化”,如属于中部美洲文明的奥尔梅克文化、特奥蒂华坎文化、托尔特克文化等,安第斯文明则有帕拉卡斯文化、纳斯卡文化等。这些文化都是产生日后的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文明的基础。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 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
世界古代史(阿兹特克)
阿兹特克民族的文化大部分是利用前人的一些经验,同时也自己创造了些微乎其微的新文化。他们拥有极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可养活一大批人。他们建造了大量的建筑物,设计宏伟,极具艺术价值。他们是熟练的金属工人,却没有铁。由于缺乏拉车的动物,他们对于轮子便没有运动方面的实用价值。 阿兹特克民族的文化中与众不同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祭祀方式的倾向。阿兹特克族神指令要用人类的血液去供给太阳,以提供它每日升起来的能量。每次人祭时都会有着非常盛大的规模,几千人在那一天都显得不同寻常。祭品通常是被砍去脑袋或剥去人皮,并被活生生的将心脏挖出。然后再把祭品放在高高的金字塔顶端,最接近太阳,鲜血顺台阶往下流。尽管阿兹特克民族的经济主要是依赖于玉蜀黍(或玉米),人们始终还是相信农作物的丰收与否要靠定期的人祭品的鲜血供应。 对牺牲品不断的需求意味着阿兹特克族正逐渐失去对其附属城市的控制,因为频繁不断的反叛为新的牺牲品的寻求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而在和平时期,“花环战争”经过严格计划,被定为勇气与战争技巧的较量,目的是为捕获牺牲品。他们用木棒打斗,打致残废,或晕过去,但就是不将他们打死。能打死人的那种木棒镶嵌着黑曜石刀片。 尽管阿兹特克族有伟大的农业与艺术,回顾其以前的历史,是一个苍白暗淡的社会,没有多少活力。他们没有能够值得世代相传的重要技术,或宗教思想,或政治原理。十六世纪早期,西班牙入侵,阿兹特克族自身的文明很快就被中断了。早在欧洲一些商人进入该民族的时候,阿兹特克族文化就已被欧洲的弊病文明毁灭,他们开始组成一支小型的西班牙军队,配有钢制武器,火器,还配有少量战马。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非阿兹特克族中征募同盟者,轻而易举地就使得阿兹特克族垮台,这对这一民族来说无疑是残酷的致命一击。 阿兹特克人族源不明,根据其本族传说,他们在12世纪以前是墨西哥平原北部一个狩猎兼营采集的部落,后来才出现於中美洲。他们可能属于大南移的民族之一,这次大南移对托尔特克文明的消失有影响。阿兹特克人定居於特斯科科湖上诸岛并于1325年筑起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城,此城一直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中心。阿兹特克人能够建成国家并最终形成帝国,主要依靠其著名的农业制度,使全部可用土地深耕细作,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并垦植沼泽地成为良田,以是生产力甚高,国富民丰。 伊兹科阿图(Itzcoatl)统治期间(1428∼1440),特诺奇蒂特兰与其邻邦特斯科科及特拉科潘(Tlacopan)结盟,成为墨西哥中部霸主。后来又以商贸及征服为手段,发展成为帝国,辖有400∼500个小邦;1519年前后,人口约达500万∼600万,幅员207,200平方公里(80,000平方哩)。特诺奇蒂特兰鼎盛时期,本城占地13平方公里(5平方哩),居民14万人,成为中美洲文明中人口空前稠密之地。阿兹特克国家实行专制体制,军队发挥主导作用。事实上,战争中的骁勇是阿兹特克社会中最可靠的晋升途径。这个社会尽管等级森严,阶级明显,但个人地位甚易升迁。祭司与官僚阶级参与帝国政务,社会底层是农奴、契约奴仆及不附加条件的奴隶。 阿兹特克宗教是融合性的,吸收了许多其他中美洲文化的因素。他们的信仰,本质上与更早的部落——主要是马雅人——的宇宙观点有很多共同之处,如:现在的地球是一连串创世活动中最后一次的产物;地球的位置,介于13重上天与9重地狱之间。阿兹特克人的主神有战神维齐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太阳神托纳蒂乌(Tonatiuh),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羽蛇神魁札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人祭之风盛行,常以受害人之心或血献祭太阳神。与阿兹特克宗教密切相连的是历法,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阿兹特克历(Aztec calendar)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 1519年西班牙探险者到达美洲时,阿兹特克帝国仍在扩张,社会仍在进化发展,但被外来者所遏止。阿兹特克末代皇帝蒙提祖马二世(Montezuma II, 1502∼1520年在位)被俘,死於囚禁之中。帝国迅速为装备精良的欧洲人所征服。 阿兹特克人于1160年由北部的阿兹特兰("鹭之地"),经过两个世纪的漂泊生活后,定居于墨西哥河谷,由游牧转为务农。1325年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以勤劳和英勇善战著称。14~15世纪征服邻族,疆域扩展,达到瓦哈卡和特万特佩克,北部及至圣路易斯波托西,东南达到危地马拉,盛极一时,号称“阿兹特克帝国”。1518~1521年,西班牙殖民军将领H.科尔特斯占领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由于内部原因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在蒙提祖马二世在位时告终。 阿兹特克“帝国”对墨西哥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产生深远影响。帝国的主要社会组织是部落联盟。每个部落由20个氏族组成。有部落议事会,由4名行政官吏实行集体管理。部落组织形式不断改变,以适应定居生活的需要。捕获的战俘,部分作为人祭,部分沦为奴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出现了明显的不均,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已有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萌芽。上层由武士和祭司组成,中间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层为奴隶。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豆类、棉花、烟叶和剑麻等;沿海居民从事渔业。利用积泥和堆肥创建可供常年灌溉施肥的“水上田园”。经济、文化和艺术得到高度发展。14~16世纪经历了文艺昌盛时期,吸收、发展和丰富了托尔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象形文字外,天文学和医学也很发达。特诺奇蒂特兰建有宏伟的宫殿和神殿金字塔。供祭祀的宫内墙面饰有浮雕、壁画及花纹。曾制作各种造型美观的陶器。为著名的拉丁美洲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饰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妇女穿裙子和白色长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环。阿兹特克人今已成为现代墨西哥居民的组成部分,只有少数人尚保留旧的经济结构和传统文化习俗。 在公元1100年之后,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墨西哥中央峡谷地区,政治的控制力陷于一片混乱。可能是来自北方部落的阿兹特克人,就开始往峡谷迁徙,并侵占中央大湖沿岸的小城镇,势力因而逐渐壮大。他们是一个崇尚武力的社会,而他们就是靠这个优势,得以在区内对付其它敌对的部落。直到公元第15世纪末期,阿兹特克人已经控制了整个墨西哥中部,并成为一个能够从其它敌对部落获取贡金的军事帝国。 阿兹特克文化在承接过去的文明与经验之后,就一直停滞不前,很少有新的发明出现。他们是依靠庞大的人口,来支撑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兴建雄伟的巨大建筑,并以许多的美工艺术来作装饰。虽然他们是熟练的金属技工,但从来都没有见过铁。而且,因为一直都没有适合用来拖拉的动物,让他们缺乏诱因去发明可供使用的轮子。 阿兹特克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喜欢用祭品。有这么一个传说:必须用人的鲜血供奉太阳,他才有力量每天从东边升起。用活人当祭品的数量更是可观,一天之内用掉数千人常有的事。这些人牲通常被斩首或剥皮,或是活活被挖出心脏。他们被带到金字塔的顶端 (最接近太阳的地方),让血沿着石阶流下。由于阿兹特克的经济主要依靠玉米的生产,而他们相信农作要有好收成得依靠祭祀鲜血才行。 由于常常需要用活人祭祀,让阿兹特克人不太在乎对附属城市的控制,因为这些城市如果起来反抗的话,正好给予他们在战争中俘虏新的牺牲者的机会。在和平时期,他们会严格安排一些只为作战而作战的「荣冠战争」(Garland Wars),目的是考验武士的勇气和战技,同时掳掠牺牲者。他们以木棒重劈和打击敌人,有时甚至可以致命。这些棍棒通常会装上用黑曜石制成的石刃,以增加杀伤力。 尽管有伟大的农业和艺术,过去阿兹特克人所建立的社会,最终还是归于灭亡。他们并没有留下任何重要的技术或宗教思想或政治理论。他们的文明被16世纪初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摧毁。早期商人带入的疾病使他们元气大伤,接着,一支配备钢制武器、枪炮和马匹的小型西班牙部队将他们一举打败。其实,阿兹特克人的残酷,也是造成他们灭亡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让西班牙人在墨西哥轻易的取得非阿兹特克人的结盟,共同对付他们。
帮找些关于阿兹特克的资料
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阿兹特克人原属纳瓦语(Nahuatl)系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部落,后来因吸收、融合这个地区其他印第安优秀文化传统而迅速崛起。公元 11~12世纪间,从北部迁入墨西哥中央谷地,1325年在特斯科科(Texcoco)湖西部岛上建造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án)城。 1426年,阿兹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结成了“阿兹特克联盟”,由阿兹特克国王伊兹科亚特尔(Itzcóatl)任首领,势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继承人蒙特祖马一世(Moctezuma I)及其后的国王不断对外用兵,开疆拓土,至16世纪初,其疆域东西两面已抵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北与契契梅克为邻,南至今日之危地马拉,人口约300 万,发展到极盛时期。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 Cortés)利用印第安人内部矛盾,进攻阿兹特克国,蒙特苏马二世(Moctezuma II)在入侵者面前动摇不定,最后成为西班牙殖民者的傀儡。1520 年6月向人民劝降时被群众击伤而死。科尔特斯在所谓“悲惨之夜”侥幸逃命后,又于1521年卷土重来,阿兹特克人在新国王夸乌特莫克(Cuauhtémoc)率领下,与围城的西班牙殖民者展开殊死搏斗,最后由于粮食和水源断绝,加之天花肆虐而失败。1521年8月,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阿兹特克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Tequila)等,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饲养火鸡、鸭、狗等禽畜。阿兹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据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的索奇米尔科(Xochimilco)有1.5万条人工渠道, 至今仍存900条。手工业相当发展,有金、银、铜、宝石、皮革、纺织、羽毛、陶器等各种工艺品。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城内街道、广场设置整齐,全城有10余公里长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石槽从陆地引淡水入城。城内有神殿、王宫、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记载可以容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市场还大。实行集权统治,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明显表现出阿兹特克社会已向阶级社会过渡。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阿兹特克人同与之结盟的部落结成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体。联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联盟割让土地和纳贡,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习俗,由自己的酋长管理。特诺奇蒂特兰城分为四大区,分属四大胞族。下面共分为20个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庙,享有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各氏族选出代表出席酋长会议。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军田,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以供国王、贵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会组织仍以被称作“卡尔普里”的氏族公社为基础,土地为氏族公有,分配给各家庭耕种。� 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础,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开始出现阶级划分,贵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构成社会的统治阶级。贵族拥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农、工和战技等专业教育,是军队的主体。最下层是奴隶,主要来自阿兹特克内部,少数来自外族的战俘。阿兹特克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托尔特克文化和玛雅文明的许多成就,但自己也有独创。其文字仍属图画文字,但已含有象形文字成分。天文历法方面,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 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医学方面,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 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 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阿兹特克人是优秀的建筑师。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离就留一横渠,渠上架设吊桥,可随时收放,以防外敌入侵。城内建有宫殿、神庙、官邸、学校,建筑宏伟,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岛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富丽,殖民者为之倾倒,惊呼为“世界花园”。但科尔特斯把这座城市烧成了废墟,后来的墨西哥城就建在这一废墟上。阿兹特克人主要生产工具仍为石器,多由黑曜岩制成,但已会制造铜、金物品。有精确历法,会使用各种草药治病,在音乐、舞蹈、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 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济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其他的神主要有:创造神特洛克-纳瓦克(Tloque-Nahuaque)、太阳神托南辛(Tonatinh)、雨神特拉洛克(Tláloc)、玉米神希洛内(Xilonen)、羽蛇神克查尔科阿特尔(Quetzalcóatl)、“双头神” 奥梅特库特利(Ometecuhtli)及其妻子奥梅奇华特尔(Omecíhuatl)等,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特奥蒂瓦坎文明是古代墨西哥文明中的一个典型的都市文明,约在公元前的两个世纪里,特奥蒂瓦坎初具都市的形式,“面积为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五万”。公元350到650年是特奥蒂瓦坎最繁荣的时期,人口可能达到二十万左右。“死亡大道”向南延伸三公里,开辟东西向的大街。交叉的十字街道把都市划分为四块。克特萨尔科阿特尔神庙在城市的中心。"死亡大道"的北端矗立着的是月亮金字塔,街两侧有许多的庙宇,包括太阳金字塔。在“死亡大道”的南端是羽蛇神庙。特奥蒂瓦坎是一个具有多种阶级和多种职业的城市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健全的文明生活。在公元650年到750年,这个文明遭到毁灭,具考古证据表明,这个城市应该毁灭于一场人为的大火。 特奥蒂瓦坎灭亡以后,继而出现的是托尔特克的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出现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口杂居而形成的。这些文明的开创者们继承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特色,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明。托尔特克人主要由外来的部落组成,他们公元九世纪左右来到库尔华坎,在图拉建立了自己的首都。 后来阿兹特克人又继承了托尔特克人的文明,并结合自己的创造,建立了古代墨西哥谷地的最后的印第安文明。这是个文化交替的过程。 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那样,阿兹特克族并不是墨西哥谷地的原住民,他们是一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1276年阿兹特克族进入墨西哥谷地,入住查普尔特佩克(Chapultepec)。而由于他们的好战本性,不断的侵扰邻近部落,使他们的邻居们愤怒不已。于是他们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讨伐。战争的结果是阿兹特克人战败,他们的大部分被俘,小部分人逃到小岛上。被俘的阿兹特克人被带到由托尔特克人的后裔组成的王朝库尔华坎,在库尔华坎的酋长科克斯科克斯的监视下生活。后来由于在库尔华坎的一次战役中立功而声誉猛增。约公元1325年,这些阿兹特克人迁往特斯科科湖中的一个小岛上居住,与以前逃至此的人汇合。后来这个小岛发展成特诺奇蒂特兰城。 阿兹特克人真正的发展应该开始于他们的第四代首领伊特斯科亚特尔(Izcoatl)(1426~1440年),而孟蒂祖玛o伊尔维卡米纳(Motecuhzoma Ilhuicamina,即孟蒂祖玛一世)则巩固了阿兹特克人的统治。在阿萨亚卡特尔(Axayacatl)(1449~1481年),蒂索克(Tizoc)(1481~1485年),阿维索特尔(Ahuizotl)(1486~1502年),孟蒂祖玛二世(1502~1520年)的统治下,阿兹特克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 1519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侵略军发动了对特诺奇蒂特兰的征服战争。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孟蒂祖玛二世被自己的人民用石头砸死;而根据印第安人的历史,他是被西班牙人勒死的。孟蒂祖玛二世死后,奎特拉华克继承王位,但一个月后就死于天花。最后一位酋长是库奥特莫克,他组织了特诺奇蒂特兰的保卫战,四年后被西班牙人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