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2010世乒赛是在那个国家举办的
- 莫斯科世乒赛,施之皓为何弃用郭跃真的是打压郭跃强推刘诗雯吗
- 2010世乒赛中国男女队分获第几名五名队员是谁
- 2010年世乒赛团体是哪些国乒队员
- 2010年乒乓球世乒赛如题 谢谢了
- 2010世乒赛出场规则
2010世乒赛是在那个国家举办的
2010世乒赛是在俄罗斯的莫斯科举办的。时间为2010年5月23日至5月30日这次世乒赛为第50届世乒赛,属于团体赛,今天下午以及晚上将进行半决赛29日 14:00 女团半决赛 新加坡-德国 17:00 男团半决赛 中国-日本 20:30 女团半决赛 中国-日本 23:30 男团半决赛 韩国-德国 30日 17:00 女团决赛 20:00 男团决赛
莫斯科世乒赛,施之皓为何弃用郭跃真的是打压郭跃强推刘诗雯吗
很多球迷在提到郭跃的时候,都为这位天才少女感觉万分惋惜。 这位天才少女早在16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国际乒联年终总决赛的女单冠军,并且还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的女双比赛,是迄今为止国乒最年轻的奥运选手。 她更是在年仅19岁的时候,就在世乒赛中击败张怡宁和李晓霞,获得了世乒赛的女单冠军。 然而,这位天才少女却在26岁的时候,惨遭国家队开除。 很多球迷都认为,郭跃最终之所以惨遭开除,和当初的施之皓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说起了。 在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前夕,国家队举办了直通莫斯科的选拔赛,当时22岁的郭跃第一个获得了世乒赛的参赛资格。 尽管当时的郭跃年仅22岁,如果放在现在,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小将,但是在当时,随着王楠张怡宁相继退役,当时22岁的郭跃已经成为队内大赛成绩最好,大赛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将。 莫斯科世乒赛前,经过多次选拔,最终,郭跃、李晓霞、郭焱、刘诗雯和丁宁五个人获得了莫斯科世乒赛的参赛资格。 然而,在莫斯科世乒赛,主教练施之皓却出乎意料,将郭跃弃之不用,转而重用更加年轻的小将刘诗雯和丁宁。 22岁的郭跃和李晓霞仅仅在小组赛有过一次出场,其余的比赛,两人无奈成为板凳队员,看着比自己更加年轻的小将刘诗雯和丁宁受到重用。 决赛中,刘诗雯一人输掉两分,先后不敌王越古和冯天薇,再加上丁宁不敌冯天薇,只有老将郭焱帮助中国队拿到一分,避免了中国队被剃光头! 对于施之皓在决赛中坚持不用郭跃,很多球迷都认为这是施之皓刻意打压郭跃,强推刘诗雯。 事情的真相究竟怎么样,真的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郭跃没有能够在决赛中上场,这和郭跃在以往团体世乒赛中的表现不佳有很大的关系。 在莫斯科世乒赛之前,郭跃已经参加过三次团体世乒赛的比赛了,而且三次均在决赛中有过出场。 但是团体世乒赛的决赛,留给郭跃的可不全是美好的回忆。 2004年,年仅16岁的郭跃在团体赛中担任了第三单打,在王楠和张怡宁战胜对手之后,郭跃锦上添花,在第三盘比赛中战胜了中国香港的张瑞,帮助中国队获得了冠军。 在2006年的团体世乒赛中,已经逐渐成熟的郭跃在团体世乒赛中已经取代了王楠,担任了第二单打,而大满贯王楠只能担任第三单打。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郭跃却意外不敌中国香港老将帖雅娜,赛后的郭跃流下伤心的泪水,郭跃也成为那次世乒赛唯一一个输球的国乒运动员。 那次世乒赛后,郭跃一度遭到了雪藏,甚至被送回省队进行深刻反省。 2008年的广州世乒赛,郭跃更是被委以重任,打头阵的郭跃对阵李佳薇,以当时郭跃的能力和连胜对手的交战记录来看,赢得开门红似乎顺理成章,但是结果却是0-3,郭跃告负,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刚走下场,郭跃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夺眶而出,跃红着眼圈看完了剩下的比赛,中国队以3比1取得了胜利。 赛后郭跃表示,我觉得这次输球是件好事,能够让自己的头脑更清醒,以后少犯这种错误。输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如果那天我赢了,有些东西我就会忘记。输了才会刻骨铭心。 但是,连续两次在决赛中输球,导致郭跃失去了主教练施之皓的信任。 施之皓认为,因为当时队内还有王楠张怡宁这样的大满贯球员在,郭跃在输球之后,王楠张怡宁依然能够稳定发挥,帮助中国队获胜。 但是在王楠张怡宁相继退役之后,郭跃再输球的话,毕竟给后面出场的运动员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此,施之皓再也不敢重用郭跃,转而重点扶持自己更加看好的刘诗雯。 却不料,施之皓这一次看走了眼,担任第一单打的刘诗雯心理素质并不比郭跃好哪儿去,最终,导致了莫斯科世乒赛中国队不敌新加坡队无缘世乒赛九连冠。 而郭跃经此一役,自信心大受打击,从此以后状态一落千丈。 四年之后的郭跃在国家队内的位置更是举步维艰,最终因为多次退赛,导致被孔令辉当众宣布开除出队。
2010世乒赛中国男女队分获第几名五名队员是谁
男队是冠军,女队决赛负于新加坡,取得亚军。具体参赛的名单:男团:王皓、马琳、马龙、许昕、张继科女团:刘诗雯、郭焱、郭跃、丁宁和李晓霞。希望能给您好的回答。
2010年世乒赛团体是哪些国乒队员
2010世乒赛中国队名单如下女队:丁宁 刘诗雯 郭焱 李晓霞 郭跃男队:张继科 王皓 许昕 马龙 马琳
2010年乒乓球世乒赛如题 谢谢了
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出征名单: 男队:许昕、张继科、马龙、王皓、马琳 女队:郭跃、刘诗雯、郭焱、李晓霞、丁宁 男队3—1战胜了德国队,其中马琳独得两分,实现了5连冠,是中国男队第一次取得5连冠的成绩 女队1—3输给了新加坡,新加坡的冯天薇独得两分,无缘实现9连冠,是第二次无缘9连冠 郭跃在世乒赛决赛没有上场,但有在小组赛上过一场,是胜了 至于张怡宁,到现在她都没有宣布退役,现在在休婚假,还是国家队队员 今年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是打团体赛,下一年在荷兰鹿特丹是打单项比赛【男女单打、男女双打、混双】 201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世乒赛团体赛。凡是单数年举行单项比赛,双数年举行团体赛 希望采纳!!
2010世乒赛出场规则
本方得分 乒乓球规则: 1.1 球台 1.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1.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 1.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1.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1.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1.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1.2 球网装置 1.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1.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1.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1.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1.3 球 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 1.3.2球重2.5克。 1.3.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1.4 球拍 1.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1.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1.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1.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1.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 1.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1.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 1.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 1.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1.5 定义 1.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 1.5.2“球处比赛状态”,从发球时,球被有意向上抛起前,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上的一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1.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1.5.4“一分”:判分的回合。 1.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1.5.6“不执怕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1.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1.5.8 "阻挡”:对方击球后,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超过比赛台面或其端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带的任何物品。 1.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1.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1.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1.5.13运动员“穿或带”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带的任何物品。 1.5.14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之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又回弹过网,均应视作已”超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1.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1.6 合法发球 1.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1.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 1.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1.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 1.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1.6.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1.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1.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1.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1.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1.7合法还击 1.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1.8比赛次序 1.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1.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1.9重发球 1.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1.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1.9.1.2如果接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 1.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1.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1.9.1.5在双打时,运动员错发,错接。 1.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1.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1.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1.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1.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1.10 一分 1.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1.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1.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1.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 1.10.1.5对方阻挡; 1.10.1.6对方连击; 1.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条款的拍面击球; 1.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1.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1.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1.11 一局比赛 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2 一场比赛 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 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 1.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15 轮换发球法 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