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水晶宫的设计师受哪种植物的影响
英国建筑设计师。初为德文郡公爵的园林工人,后成为主人的家务总管。1840年用铁和玻璃结构建造了一间温室。1850年为英国国际博览会设计展览厅,采用铸铁预制构件和玻璃建成,建筑覆盖面积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4倍,工期在半年时间内完成,有“水晶宫”之称。这不仅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也促进了19世纪建筑技术的革命。1854年被选为议员。
中文名
约瑟夫·帕克斯顿
外文名
JosephPaxton
国 籍
英国
出生日期
1803年
逝世日期
1865年
职 业
建筑工程师
主要成就
首创了新颖的温室
代表作品
英国伦敦水晶宫
生于贝德福德郡,父亲是一位农场主,虽然他也曾学过绘画,但受父亲的影响,最终成为一位园艺师。1837年,一位英国探险家在圭亚那发现美丽的王莲,便采集种子带回了英国,他便把种子交给查丝华斯庄园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种植。帕克斯顿把它放在室内一个盛满温水的浴缸里,设计了一个运动转轮使水循环流动以模仿原始生态环境。很快植物开始发芽,三个月后,王莲长出11片巨大的叶子和开出美丽的花朵。帕克斯顿将花以维多利亚命名王莲VictoriaamazonicaSowerby
(RoyalWaterLily,AmazonWater-platter),并作为礼物送给了维多利亚女王。自此他与阿尔伯特亲王相识并成为挚友。王莲越长越大。有一天他把7岁的小女儿抱在其中一片叶子上观赏花朵,水上飘逸的绿叶居然轻而易举地承担起她的体重。帕克斯顿翻开叶子观察其背面,只见粗壮的径脉纵横呈环形交错,构成既美观又可以负担巨大的承重力的整体。这个发现顿时给了他灵感,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在脑中形成。不久他在为王莲建造的查丝华斯温室时,用铁栏和木制拱胁为结构,用玻璃作为墙面,首创了新颖的温室。他发现建筑除了简洁明快的功能之外,建筑构件可以预先制造,不同构件可以根据建筑大小需要组合装配,这样的建筑成本低廉,施工快捷。这一独特的构造方式也赢得了建筑业和工程业领域的赞誉。
请问水晶宫是谁设计的
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英国伦敦的水晶宫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会址。已焚毁。 提起世博会,人们必然会想起那座与它同时诞生的著名建筑———水晶宫。这座历史上第一次以钢铁、玻璃为材料的超大型建筑,不仅开创了近代功能主义建筑的先河,也成就了第一届伟大的世博会。 1849年,英国白金汉宫决定:在1851年举办一届规模宏大,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会址选在伦敦海德公园内,并要求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 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英国建筑奇观之一,也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象征物。它原先是世界博览会首次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时的展示馆,这场世界博览会的正式名称为万国工业博览会,一直到1936年以前曾经吸引过无数的社会各种阶级的游客前来参观,“水晶宫”是来自一家以讽刺文章著名的Punch杂志因其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而给予的名称。 后来这个名称又被一个足球(football)团体引用,成为该团体的名称(Crystal Palace F.C.,译名水晶宫队)。“水晶宫”也常用来指示伦敦南区的一块范围,即原水晶宫所处的地区。 对当时而言,以一个璀璨而华丽的水晶宫在伦敦海德公园展示世界各国的产品,象征英国国力之大,不仅作为一个展览场地,更作为博览会的主要科技成果之一,引起世界各国不小的骚动(当年参展者共计25国)。 水晶宫因展现了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的天赋,这位设计者便受封为骑士。约瑟夫.帕克斯顿曾经率领花园园丁试验以玻璃与钢铁建造巨大温室的可能性,也因此见识到这些建材的强度与耐久力,他以这项技术知识申请世界博览会的建筑计画并且创造出惊人的结果。建筑物计画者们,曾试图找寻强韧、耐久、形式又简单的建筑物和并希望伴随著快速的建造进度,约瑟夫.帕克斯顿在这一点使博览会的筹办人如愿以偿,从1850年8月至隔年5月,这栋建筑使用了面积九十万平方英尺、相当于八万四千平方公尺的玻璃(或是八个半的标准足球场地),由伯明翰一玻璃供应商Chance Brothers提供,这家公司是当时唯一拥有可提供如此庞大需求的工厂,却仍然必须从法国聘请劳工协助,以赶上展期的建筑进度。而另一个主要建材是铁,包括铁柱三千三百根,铁梁两千三百条,占地面积七万四千平方公尺,宽度与长度分别约为408英尺、1851英尺(相当于125公尺、564公尺),高三层楼。 《海德公园》这首诗,曾描述过这栋壮观的建筑物: At Rotten Row around a tree, With Albert’s help did Mr P.His stately pleasure dome design; The greatest greenhouse ever seen; A glass cathedral on the green,Beside the crystal Serpentine. 而有关这个展览场地的风貌,可参考日本于2005年发行上映的动画电影《蒸气男孩》,其故事背景以英国1851年世界博览会为主,有不少水晶宫以及周遭风景,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不过其建筑外貌与实际的水晶宫并不相同。
现代风格大平层小窗著名建筑叫什么
现代著名建筑有:水晶宫、 红屋、流水别墅、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玻璃屋、纽黑文的David S. Ingalls冰球场、阿帕伦酒店、风中烛火大厦等,一座经典的建筑,无论何时看都不会过时。1、 水晶宫“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最初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 内,是万国工业博览会 场地。水晶宫的设计采用了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方案——由钢铁结构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成花房式大厅,外型为简单的梯形长方体,并有一个垂直拱顶,没有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2、 红屋红屋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共同设计而成,将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完美结合,颇具田园风情,整个住宅平面是“L”形,室内采光良好,空间利用合理,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也是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3、 流水别墅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别墅的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在空间处理方面堪称典范。设计师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别墅在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这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以悬臂梁而闻名的日本建筑。 这栋建筑被完美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之中,被创造为考夫曼家族的周末度假之地。4、 朗香教堂朗香教堂在1950—1953年由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设计建造,位于法国东部。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带形空隙,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可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朗香教堂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5、 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这幢白房子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横向长窗,可以让光线大量的射入。萨伏伊别墅具有底层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和横向长窗五个要素,是现代主义建筑 的经典作品之一。6、古根海姆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纽约,美国,1959年)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将有机建筑的概念推向市场,设想人类与环境密切相关。圆锥形博物馆由许多重要画廊和艺术收藏品组成。 螺旋式设计的内饰让您在无尽的旅程中解开空间之间的所有障碍。 对于在现代建筑中占主导地位的刚性几何形状,赖特是这样描述的:“这些几何形式暗示某些人类的想法,情绪和情感 - 例如:圆圈代表无限; 三角形代表结构统一; 螺旋式代表着有机的进展; 方形代表着正直。”赖特将古根海姆看作是”精神的庙宇“。7、玻璃屋菲利普约翰逊建造这座房子是他自己的。 他的设计极其简单,并利用了玻璃的反射及透明特性。 他还尝试了尺寸和几何形状,使房屋成为该地区的标志之一,并成为现代建筑世界的标志。8、纽黑文的David S. Ingalls冰球场该建筑也被称为“耶鲁鲸鱼”,指的是耶鲁大学,埃罗沙里宁毕业于耶鲁大学。 这个建筑设计拥有沙里宁独特的设计特色,他经常使用悬索结构。 竞技场有一个起伏的悬臂式屋顶,由90米高的钢筋混凝土拱支撑。9、阿帕伦酒店“阿帕伦酒店”将是一座建在迪拜附近岛屿上的7星级酒店。这座高达185米的拱形酒店将耗资5亿美元。酒店将拥有350间只有游艇或直升机才可到达的豪华套房。这座由英国西巴里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酒店的特色是,拥有自己的环礁湖、沙滩、电影公司和美术馆。10、风中烛火大厦风中烛火大厦,是迪拜疯狂建筑艺术的代表,单栋的建筑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座舞蹈般的雕塑形象,像是烛火在闪动。从54层到97层不等,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座舞蹈般的雕塑形象,看上去很像是烛火在闪动。建筑表达方面,其成熟的美学和结构工程方面的创新是任何现代建筑都无法比拟的。
英国历史上的水晶宫具体是怎么消失的
这座水晶宫先是被拆了,重新选址重新建造了起来,而后毁于火灾。英国有一座美轮美奂的著名建筑,名为“水晶宫”。这座水晶宫是在1851年的时候,为了展览工业产品而建造的。可以说,这座水晶宫标志着世博会的开启,同样也代表了当时“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最高荣光。1851年的这场世博会,规模宏大,所以作为展览馆的水晶宫,其气势必须足够恢弘,足以配得上当时第一帝国英国的身份。
于是,水晶宫就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它坐落于伦敦的海德公园。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水晶宫的建筑也是相当奢华且精致的。水晶宫之所以被称为水晶宫,是因为它足够晶莹透彻。虽然英国以及设计师没有用水晶来建造这么庞大的一个建筑物,但是也是用玻璃制造而成的。水晶宫的骨架是铁制的,其外墙整个是一个大玻璃,采光相当好。
水晶宫并不是一直坐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里,在世博会结束之后,水晶宫就被拆掉了,而后被迁移至伦敦南部的一个叫做西得汉姆的地方。迁移过去后,建筑师并没有原样复制水晶宫,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1854年,维多利亚女王亲自对其进行开放仪式,而后水晶宫就成了伦敦的一个景点对外开放了整整八十二年,直到1936年,被一场突发的大火焚毁。
就像是古老的英帝国也随着时代渐渐衰老一样,作为英国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也不复存在。不过,水晶宫确实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它轻薄透明、建造快速且造价稍低。对于这个水晶宫的样子,张德彝这个清朝时期的官员是这样描述它的“一片晶莹,精彩眩目,高华名贵,璀璨可观。”
植物仿生学的例子
1 源于“叶”的灵感 1.1 叶形的启示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50-500年)的鲁国工匠鲁班,在上山伐木途中,手指被茅草划破,他仔细观察发现,原来茅草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锯齿,于是受到启发。经反复实践,制成人类史上第一架带有锯齿的木工锯。 1.2 叶脉的启示 浮水植物王莲有“水中花王”之称。一个体重35kg的人坐在上面也不会下沉。原来王莲圆形叶片的直径可达1~2.5m,背面有许多相互交错的叶脉骨架结构,里面还有气室使得叶子稳定地浮在水面。受叶脉支撑作用的启发,英国著名建筑师约瑟,以钢铁和玻璃为建材,设计了一座顶棚跨度很大的展览大厅──“水晶宫”,它既轻巧、雄伟又经济耐用,不仅成就了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也为近现代功能主义建筑构建了雏形。 1.3 叶序的启示 德国波恩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莲叶上有许多非常微小的绒毛和蜡质凸起物。这种粗糙的叶片是干净的,而表面光滑的叶片反而需要清洗。模仿莲叶的自净原理,人们开发出具有防污功能的自净涂层产品,其表面会形成类似茶叶的凹凸形貌,构筑一层疏水层。这样一来,灰尘颗粒只好在涂层表面“悬空而立”,并最终在风雨冲刷下“一扫而净”。此外,叶面形状也启迪了人们的思维。椰子树很高,叶片巨大,但每遇飓风和暴雨也很少被折断。研究发现,椰子叶面呈“之”字形,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据此,建筑师设计出了结构薄、面积大的楼房顶棚、薄状石棉板等。 2 源于“茎”的灵感 2.1 节与节间的启示 禾本科植物竹子,其竹节处有横隔相连,与竹身构成一个整体,这对中空细长的竹竿的刚度和稳定性,可以协调变形,共同参与抗弯作用,这对于中空细长的竹竿的刚度和稳定性很有意义。受到植物茎节生长的启发,人们发明了“春笋建筑法”,把每一层墙板从高度上分成三四段预制好,然后用液压顶以1m的行程,反复顶升,可以很快“长”成设计的建筑。又如,自行车车架“空心管”的设计灵感正来自于麦秆,借鉴其“空心”结构,却支持比它重几倍的麦穗力学原理,制成的自行车既有足够的强度,又减轻了车身的重量。 2.2 茎形态的启示 云杉生长于高寒湿润之巅,它之所以可以适应山上长年累月的狂风袭击,达到数百余年的树龄,是因为其树干底部直径显著增大,形成一个圆锥形,这样既减轻了自重,又加强了稳定性。人们模仿云杉对大风的适应性特点,把建造在山顶上的电视塔设计成类似圆锥体,就能抵抗住大风袭击。同样,所有的塔或高烟囱,甚至超高层建筑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底大顶小的形状。 2.3 年轮的启示 木本植物的年轮状结构,是生理系统在温和的条件下无粘结的缓慢而渐进形成。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开发仿年轮结构的壳聚糖棒材。这种材质具有同心筒状层叠结构,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有望作为骨折处的固定材料。 3 源于“花”的灵感 3.1 花序的启示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向阳而生,以便吸收到尽可能多的阳光。德国建筑学家从向日葵上获得灵感,建成了一幢能随太阳转动的向日葵旋转房屋。它装有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屋上的马达就开始启动,使房屋迎着太阳缓慢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夜间,房屋又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复位。这种建筑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保证房屋的日常供热和用电。因为在房顶上安置了太阳能电池和聚光镜,所以建筑物能将光能储存起来,供阴雨天和夜晚使用。 3.2 花形的启示 凌霄花,形状似钟,又似喇叭,开口广大,尾部狭长,这个结构可以更充分地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科学家模拟凌霄花的形状制成了微波收集器,阔口窄尾的微波收集器,灵敏度异常高,可以尽可能搜索到目标微波,并把微波承载的能量、信息收集起来,根据实际需要,或存储下来当作绿色能源,或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收看视频节目提供科学研究的样本等。 3.3 花色的启示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发明的“波义耳”试纸开启了化学中指示剂历史的先河。一次偶然的机会,波义耳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上,花色就由紫色变成了红色。他便饶有兴趣地取来各种酸做试验,结果发现,各种酸类都能使紫罗兰变成红色。于是,在紫罗兰开花的季节里收集了大量的紫罗兰花瓣,将花瓣泡出浸液来。需要使用的时候,就往被试的溶液里滴进一滴紫罗兰浸液。就这样他发明的“指示剂”诞生了。后来为了更方便使用,他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再把纸烘干。要用时只需将一小块纸片放进被检验的溶液里,根据纸的颜色变化就能知道这种溶液是呈酸性还是碱性,从而成为pH试纸的雏形。 4 源于“果实”的灵感 尼龙搭扣的诞生是从果实中受到启发的经典案例。它的发明者是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20世纪40年代末,他经常带着自己的爱犬到森林中漫步,每次返回时他都发现裤子和狗身上粘满了苍耳、牛蒡等刺果。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乔治用显微镜观察刺果,发现无数的小钩子在有毛圈结构的裤料上,不能轻易脱落。经过8年的实验,终于发明了既容易系上又容易解开的尼龙搭扣。再如,古代有一种可以阻止骑兵前进的武器叫铁蒺藜,这种武器的原形就来源于植物中蒺藜科的一种杂草的果实,它的刺非常的坚硬,以至于如果马蹄踏上都会被刺到,所以有人就把铁作成蒺藜果的形状用以御敌。 5 源于“根”的灵感 “钢筋混泥土”的发明源于植物根系的特点。法国园艺师约瑟夫·莫尼哀为了解决养花的大陶盆不结实的问题,他曾先后试用木材和水泥来做花盆,但效果都不理想。他依然经常为园艺场中水泥制成的蓄水池和花坛被撞坏而烦恼。一日,他不慎将花盆再次撞坏,郁闷至极的前去收拾残花时,他下意识地注意到,土壤虽然松散,却能在植物交叉延伸的根须四周黏结聚集到一起。受此启发,他试着用旧铁丝仿造植物的根系织成交叉结构,再用水泥、石子浇铸在一起,砌成花坛、水池牢固度大大加强,这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制作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