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德国队与瑞典队有哪些历史对战
- 瑞典和德国赛后因何爆发冲突
- 德国队以几比几击败了瑞典队
- 二战中,德国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 德国队为何向瑞典队道歉
-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 求问二战时,德军占领过瑞典吗
- 二战德国进攻丹麦挪威为什么放过瑞典
- 二战期间,德国横扫欧洲为什么就不敢进攻瑞典
德国队与瑞典队有哪些历史对战
截止2018年6月,两队(包括前西德)在历史上交战过36场,德国队15胜9平12负占据优势,进70球失60球。其中两队在世界杯历史上交战过4场,德国队3胜1负占据优势,进9球失6球。
两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历史上交战过7场,德国队4胜3平保持不败战绩占据绝对优势,进21球失11球。两队在友谊赛历史上交战过24场,德国队7胜6平11负处于下风,进37球失41球。
扩展资料:
德国vs瑞典实力对比:
德国队
1、世界杯参赛次数:18次
2、世界杯最好成绩:1954、1974、1990、2014世界杯冠军
3、世界杯参赛时间:1934、1938、1954-2014
4、FIFA排名:1
瑞典队
1、世界杯参赛次数:11次
2、世界杯最好成绩:1958年世界杯亚军、1950年世界杯季军、1994年世界杯季军
3、世界杯参赛时间:1934、1938、1950、1958、1970、1974、1978、1990、1994、2002、2006
4、IFA排名:18
瑞典和德国赛后因何爆发冲突
6月24日消息:凭借克罗斯的绝杀,德国2-1战胜瑞典,重新夺回出线主动权。但比赛结束后,德国教练组挑衅式的庆祝动作,激怒了瑞典球员和教练,双方一度爆发了大规模冲突。
相关阅读:瑞典将帅:德国赛后向我们做挑衅手势 他们不懂尊重
德国教练组与瑞典发生冲突
从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德国教练组成员走到了瑞典的替补席,做出了一个非常挑衅的鼓掌手势,随后瑞典的教练和球员立刻围了上来。一名瑞典球员怒气冲冲的指向德国教练组,所幸被裁判和工作人员阻止。
在此之后,德国领队比埃尔霍夫还与瑞典球员爆发了争吵,在克洛泽的劝说下才作罢。
对于德国教练的这一挑衅举动,瑞典球员和教练都表达了不满。瑞典主帅安德森批评德国人“不懂得尊重”,10号福斯贝里也表示,对这样的行为深恶痛绝。
来源:网易体育
德国队以几比几击败了瑞典队
德国队以2比1击败了瑞典队。
北京时间2018年6月24日凌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德国对战瑞典的生死之战也告一段落,德国队补时绝杀瑞典2比1,获得了不被淘汰的机会。这一场球赛无疑是今年世界杯之中最精彩的一场球赛。
德国首战就败给墨西哥,如若对战瑞典仍不能战胜,那么德国队将面对的将会是无尽的被动。对于德国队来说这也势必将会是一场生死之战。果不其然刚开场德国队就摆出了钢铁战车的进攻气势,维尔纳的头球,德拉克斯勒的射门虽说气势如虹,但都吃了闭门羹。
瑞典手中虽说早已紧握3分,出线的机会在握,但是瑞典的防守也依然紧密积极,第12分钟之时贝里单刀射门,这一射门被德国门将挡出,这时场上发生了争议,瑞典球员觉得该判罚德国球员博阿滕的犯规动作,裁判也许是出于这场比赛的重要,并没吹罚点球。这样的决策也一度让球场之中的瑞典球迷发出嘘声。
有着钢铁意志之称的德国,在这场比赛之中也十足打出了钢铁硬汉的感觉。既然是钢铁就得炼钢,而这场比赛之中德国的战袍也染上了赤诚的鲜血。在场上全力拼抢的卢迪在比赛之中没能躲开飞身而过的瑞典球员的鞋钉,被击中鼻子的卢迪瞬间倒地,鲜血浸湿了19号战服。而卢迪并没放弃,飞速跑到场边准备换上新的队服,也许勒夫是心疼鲁迪,并没让他继续上场。
双方的比赛一直僵持着,德国队如火炮般的猛烈进攻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瑞典的球门。每一发都抨击球迷的心灵,进或不进都是未知。31分钟之时,德国队传球失误,瑞典队抓住机会,托伊沃宁一记挑射世界波就这样出其不意的攻破了德国的球门。0比1瑞典先胜德国队1分。
虽说德国队的控球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但是多次的进攻仍未能打破球门。上半场以瑞士先胜1球告一段落,下半场刚开局德国队首次射门就攻入瑞典的球门,扳回一分,德国队以1比1暂时战平瑞典。
对于德国队来说,战平意味着失败,两战若皆无胜绩也许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也许是护主心切,面对攻势愈加猛烈的瑞典,博阿滕在救球之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犯规。71分钟博阿滕成为德国队唯一拿牌的前卫,屋漏偏逢连夜雨,82分钟之时博阿滕无奈再一次放到前来进攻的瑞典队大将贝里。不尽如人意的一幕出现了:博阿滕红牌被罚下,这时的德国仍然1比1的比分,眼看着比赛就剩下8分钟就将要结束。所有德国球迷都不知所措,只能安安静静的接受着也许就将战平的命运安排。
90分钟之时德国队依然毫无建树,裁判宣布5分钟的补时。克罗斯在关键时候获得一记任意球,此时已经是94分钟40秒,还剩下仅仅不到20秒就死神就将宣布德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之中的失败。谁也没想到克罗斯在94分钟42秒之时一记任意球直接攻入球门。德国队的钢铁意志带来了上天的恩赐,2比1绝杀瑞典!谁都没想到仅剩18秒的时间之内能绝杀瑞典。这对德国队来说,无疑是将记入史册的,对俄罗斯世界杯来说也是最精彩的。
二战中,德国为何打挪威不打瑞典
瑞典在当时保持着一个中立的态度,对于德国和英法两国的拉拢都拒绝了。而在动荡的时局中,虽然瑞典处于中立状态,但还是略微的偏向德国。而站在德国的角度,只要瑞典保持中立,对于自己也是有利的。这也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在强国虎口之中斡旋的结果。
如此之外,瑞典的军事实力也还是比较强的。由于他们的祖先是维京人,十分的强悍,瑞典人也继承了这一特性。除此之外,瑞典的地形多山,不利于大规模军队作战,而德国在当时擅长闪电作战,这对他们是不利的。德国要想吃掉瑞典,将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
挪威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他的战略价值。不仅临近德国的铁矿供应地,而且还能威胁到德国出海口,再加上综合国力弱小,德国不欺负他就没道理了。
众所周知挪威软柿子一个,英法海军可以在挪威海域部署水雷封锁德军大西洋出海口 ;同时英法海军也可以威胁到德军运输来自瑞典铁矿的航线。德军想保护铁矿运输线、打通大西洋出海口就得先占领挪威。
瑞典的地缘环境比较特殊。往东是强大的沙俄,往南是强大的普鲁士,往西南是强大的英国、法国。列强捉对厮杀时,瑞典夹在中间好不难受。有的国家拉拢瑞典站在自己这边,和另一边作对。瑞典很冷静,说你们打你们的,我只围观,哪边都不帮。
德国队为何向瑞典队道歉
2018年6月23日,德国击败瑞典后,德国替补席球员和助教们在瑞典教练席边上庆祝,也有些争议手势,这引起了瑞典队的极大不满,两队甚至因此爆发了冲突。
德国瑞典赛后冲突事件爆发,引起广泛的热评。
6月24日,德国队在官方社交网站上公开道歉:“这是一场情绪化的比赛,最后时刻,我们一两名助理教练跑到了瑞典替补席上庆祝,我们的反应和庆祝姿态太过情绪化了。这不是我们一贯的风格,我们要向瑞典教练和他们的球队道歉!
德国队称:“这场比赛我们有点过于激动,赛后,我们的护理团队跑到对方替补席进行庆祝,并且做出不恰当手势,这不是我们应有的状态,在此我们向瑞典队全体成员致歉。”
俄罗斯世界杯F组次轮比赛于当地时间23日晚在索契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一场焦点战。上半场落后一球的德国队在下半场伊始扳平比分后,直至伤停补时最后一分钟才由克罗斯禁区左侧任意球完成绝杀,2:1逆转战胜瑞典,迎来本届世界杯首胜。
第94分钟,德国队前场获得任意球,克罗斯利用这个机会完成绝杀破门,帮助德国队赢得了这场生死大战。最终全场比赛结束,德国2-1战胜瑞典。该小组墨西哥队积6分位列第一,德国队积3分,最后一轮德国只要战胜韩国队就将小组出线。
第94分钟,德国队前场获得任意球,克罗斯利用这个机会完成绝杀破门,帮助德国队赢得了这场生死大战。最终全场比赛结束,德国2-1战胜瑞典。该小组墨西哥队积6分位列第一,德国队积3分,最后一轮德国只要战胜韩国队就将小组出线。
首战0:1不敌墨西哥,小组出线形势陷入困境的卫冕冠军德国全队上下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主帅勒夫赛前曾表示德国队的淘汰赛提前开始了,全队将抱着争夺世界杯冠军的态度去比赛。然而面对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淘汰荷兰、意大利的“巨人杀手”瑞典队,首战告负积0分、站在出局边缘的德国仍不为人所看好。
上半场刚开始,德国一改首轮小组赛进攻无力的状态,由后卫赫克托带动左路进攻,并频频为穆勒、罗伊斯送出助攻,还未进入状态的瑞典队有些招架不住这波攻势,好几次险些让德国队破门得分。
然而,此波攻势后,日耳曼战车似乎陷入了“头重脚轻”的泥潭,被瑞典队抓住中场传导不利的弱点,9号贝里得球后单刀插入禁区腹地,所幸门将诺伊尔经验丰富将球扑出。第33分钟,克罗斯传球失误,瑞典队得球后快速反击,托伊沃宁跑至禁区弧顶接到队友传球,面对上前扑救的诺伊尔轻松挑射,球悠悠地划过一道弧线后,在所有德国球员绝望的目光中越过门线。
0:1落后,门将诺伊尔跑向队员大声疾呼希望所有人振奋起来。顶着巨大压力进攻的德国队得势不得分,半场结束仍以1球落后。
易边再战,勒夫用戈麦斯换下德拉克斯勒,这一人员变化也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第48分钟,韦尔纳左路传中后,戈麦斯前点吸引火力,罗伊斯趁机赶上用膝盖将球撞进球门,为德国扳平了比分。
士气大振的日耳曼战车此后持续制造破门良机,却始终未形成破门。第81分钟,被动防守的瑞典队终于抓住德国队中场的一次漏洞开展反击,一张黄牌在身的德国后卫博阿滕不得不铲球阻止对手进攻,裁判再次对其掏出黄牌,博阿滕两黄变一红被罚下场,对德国队而言堪称雪上加霜。
由于只有10人的德国队防守吃力,主帅勒夫决定破釜沉舟以攻代守,撤下后卫赫克托换上进攻球员布兰特。一分钟后,布兰特就为戈麦斯送出助攻,后者小禁区内大力头球,却被瑞典门将奥尔森一次世界级的扑救再次将球挡在门外。第90分钟,布兰特禁区外一脚抽射,足球击中门柱后弹出,德国队再次错过绝杀机会。
比赛进入伤停补时最后一分钟,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德国队或深陷“世界杯冠军诅咒”无力回天之时,德国队在禁区外左侧获得任意球机会。待瑞典球员站定后,裁判吹哨示意德国队开球。克罗斯将球先轻推至罗伊斯脚下,后者为其停球,克罗斯小步助跑后右脚大力抽射打出一道世界波破门得分,帮助德国队最后一刻完成绝杀,迎来本届杯赛首胜!
凭借此胜,德国队以1胜1负0净胜球与瑞典队并列小组第二,重新将小组出线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根据赛程,德国队将在当地时间27日迎战该组排名垫底的韩国队。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德意志和
丹麦、瑞典之战的故事
一连几个夜晚,德意志皇宫的议事大殿里都亮着灯火,皇帝和大臣们正在讨论,如何对付丹麦王国入侵的事。
皇帝一脸忧郁地望着每个大臣,把已说过多遍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能领兵与丹麦作战?朕一定给予他最高的奖赏!”德意志在当时是个诸侯林立的国家,那些大小诸侯贵族谁也不买谁的帐,连皇帝的话也不听。今天他们也列席了会议,个个闷声不响地坐在那儿,就连那些平日耀武扬威的将军们,这时不是低着头就是缩着脖子。大殿上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忽然,角落里传出一个声音:“我愿带兵出征!”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那个角落。皇帝定神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叫华伦斯坦的将领,官职不大,他曾在一次战斗中立过功。这个人性格倔强,认了死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大臣和皇帝都不太喜欢他。但既然他能站出来领命,确实难得。皇帝走到他面前,点头说:“很好!不过,我得问问你,你有军队吗?”德意志的皇帝只掌握自己的那部分军队,诸侯和将军、大臣也各有各的人马。华伦斯坦站起身,挺直腰杆道:“我已招募了一支3万人马的军队,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勇猛无畏。皇帝又问:“军饷呢?你有军饷发给他们吗!”华伦斯坦回答:“我可以向驻地的百姓征收,不要陛下担忧。”皇帝满意地把头点点,又问:“那么,你还要什么帮助呢?”华伦斯坦道:“常言说,名不正言不顺。只要皇上给我一个名义,我就可以率领军队开赴前线!”皇帝兴奋地把两手一击:“好,朕任命你为讨伐丹麦的总司令!”华伦斯坦欣然领命。
这正是公元1624年的春天。德意志帝国和他的盟国丹麦为了争夺北欧的霸权打了起来。丹麦人步步为营,很快就要打入德意志的边境了。
而这时的德意志,由于连年战争,军队十分的疲乏,财政也很困难,支持皇帝的天主教阵营内部斗争尖锐,加上诸侯割据一方,谁也不肯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这样,皇帝根本不可能把军队联合起来。没想到,平时大家都瞧不上眼的华伦斯坦竟能自告奋勇,把这个任务领了下来。
华伦斯坦是个很有统帅才能的军事家,他料定皇帝的军队不堪一击,因而早就开始招募军队。会议一结束,他便派出一部分敢死队,同刚刚跨入国境的丹麦人交上了手。丹麦人看到德意志的勇士们如猛虎下山,很快就败退了。
华伦斯坦下令追击,一直追到丹麦的国境内。士兵们大肆地抢掠,像过路的蝗虫一样,把占领地的粮食、财宝一扫而光。对这些,华伦斯坦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
胜利的喜讯传进德意志皇宫,皇帝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华伦斯坦,并决定举行隆重的仪式,重重地赏赐华伦斯坦。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皇宫大殿门口彩旗飘扬号角阵阵;几百个手执宝剑的卫士威风凛凛地分立大殿两厢。当太阳升上殿顶的时候,华伦斯坦身披霞光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大殿,向皇帝行了个大礼,皇帝扶起他,叫卫士把一箱珠宝抬到他的面前,说:“收下吧,这是朕对你的一片心意!”一个满脸胡须的天主教诸侯不知从哪里蹦了出来,对皇帝大声吼道:“不能奖赏他!”皇帝愣住了,大殿上下的将军和卫士们都愣住了。人群中,又窜出一个天主教诸侯,扯着脖子喊:“不仅不能赏赐,还得重重地惩办!他是个大大的野心家!”
话音刚落,几十个天主教诸侯一起涌上大殿,七嘴八舌地乱嚷嚷,“皇上若是不撤他的职,我们就不选皇子作继承人!”“他的军队烧杀抢掠,干尽了坏事,这种人还配当统帅,呸!”“叫他下台,撵他滚蛋!”有的人竟冲上来把他往下拖。
华伦斯坦面对张牙舞爪的诸侯,坦然地说:“我出战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什么赏赐,而是想把我们这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正想说“诸候不除,国无宁日”,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不想当着这些诸侯的面揭他们的老底,把话头一转,接着道:“我只想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让我们的德意志一天比一天地兴旺,让老百姓的生活一无比一天安宁!”诸侯们被激怒了,中央集权国家一旦建立,他们的势力必定会削弱,地盘必定会减少,他们怎么能同意华伦斯坦这个主张呢!
于是又一起鼓噪起来:“撕他的嘴,看他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再不滚就敲断他的腿!”有的人竟冲着华伦斯坦吐唾沫。
皇帝忍不住了,劝大家别吵;那个满面胡须的诸侯指着皇帝大声道:“你再敢用这家伙,我们马上就叫你完蛋!”德意志的皇帝是诸侯们选举产生的,所以他很怕得罪诸侯,皇帝连声喏喏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一边把胳膊不停地在下按,一边又说:“静一静,请诸位静一静,有话好说,好说!”那些诸侯谁也不肯安静,一直闹得皇帝差点晕倒,这才罢休。
华伦斯坦站在那里,气得胸脯不停地起伏,这些家伙,真比野兽还凶狠,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连国家的一切都不顾。他什么赏赐也不想要了,迈开大步扬长而去。走得老远,还听见诸侯在背后吃吃地笑。
从那天起,皇帝几乎每天都收到一百多封弹劾华伦斯坦的奏折,每份奏折都从不同角度把他诬陷、诋毁一通,甚至说他想统一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皇帝是个没有主见的软骨头,经不住这些流言蜚语,几个月下来,也对华伦斯坦产生了怀疑,更不敢采纳他统一全国的计划。那些诸侯得寸进尺,竟然联合写信要皇上将华伦斯坦免职,皇上犹豫了,说:“这不大好吧,他毕竟是有功之臣哪!”诸侯们说:“可他是想篡夺陛下的宝座,罪大于功!”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将他罢免。这还不行,那些诸侯又逼着皇帝下令解散华伦斯坦的部队,皇帝只得依从。
经过一场风雨折磨之后,华伦斯坦倒感到轻松,现在他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回到海边的家乡过安稳日子了。
就在华伦斯坦离开皇官一个月以后的一天,前线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德意志的另一个敌对国——瑞典,派出数万大军从德意志北部奥德河口登陆了,而且很快就逼近德意志的首都了。
倾刻之间皇宫内外乱成了一锅粥。和上次一样,皇帝把所有的大臣、诸侯都召上大殿,连夜商量退敌之计。
将军们还是一言不发,诸侯都装聋作哑。皇帝急了,走到那个满面胡须的诸侯面前问:“你说有谁可以领兵出征?”大胡子翻眼看皇帝,吱唔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说不清。”因为他们都明白,瑞典国王虽只有16岁,但他已经训练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这支军队击败过俄罗斯波兰的数十万大军,声震北欧。年轻的国王表示,决不能让德意志保持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声称要与他们决一雌雄。
敌人兵临城下,国家危在旦夕。皇帝急得六神无主,他再也不能等待了,高声问道,“说呀,谁能领兵去攻打瑞典人?”一个像铜锣样的声音骤然响起:“我去!”皇帝一看,是悌里将军,这个悌里本事不大,却非常残暴,他的部下个个恨死了他。可现在,在无人领命的情况下,悌里能挺胸而出临危受命,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皇帝当即任命他为德意志军队的统帅。
悌里傲气十足地领着部队去迎接战人。由于没有进行周密的布置,几个回合,就被瑞典人打得大败,主力全被歼灭。
瑞典的军队乘肚追击,一直打到离德意志皇宫不远的地方驻扎下来,并派出使者送来一封信,逼德意志皇帝立即投降,否则,三天后,火烧皇宫,把皇帝和所有的大臣。诸侯脑袋割下来示众。
皇帝吓得浑身索索发抖,那些诸侯和大臣们做梦也没想到,悌里竟是这样一个浓脓,个个面如土色,像打愣了的狗熊呆呆地坐在那里,没一个开口说话。
皇帝仿佛听见由远及近的喊杀声向皇宫飞来,他冷静了一下,问在坐的人:“谁可以替代悌里?谁能当我的统帅?”没有回音。所有的人巴不得马上离开这里,回家收拾好东西,带着一家人赶快逃命。
这时,一个大臣颤巍巍地说:“陛下,我看除了华伦斯坦再也没有别人。”皇帝叹了口气:“可是华伦斯坦在那里呢?半年了,我听不到他一点消息。”正说着,从大殿外传来一陈急促的马蹄声,接着,一阵脚步声在石阶上响起,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华伦斯坦。他拜见了皇帝,举手对大家说,他已经知道国家处于危险境地,再也不能平静,便从家乡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
那个大胡子诸侯瞥了他一眼,喃喃地说,“只要他不再提议什么统一国家的鬼话,我看可以让他试一试!”皇帝看看这边,瞅瞅那边,见大家都不说话,便道:“好吧,我任命华伦斯坦为第一军事统帅!”华伦斯坦欣然领命。
回去后,他用高价雇用了一支军队,加上皇帝的军队共4万人。这半年来,他暗暗地总结教训,决定对军队的纪律进行明确的规定,责令军官不得克扣军饷,不得纵容士兵掳掠百姓,这样,军队的力量更强了。11月底的一天早晨,大雾弥漫,天寒地冻,华伦斯坦的队伍和瑞典的部队遭遇了。
华伦斯坦挥着长剑指挥着他的军队向前冲杀,瑞典国王骑在一匹白马上驱赶着他的队伍向前攻击。两军相接,打得不可开交。
阵势拉开了,像潮水一般的军队,一忽儿涌到南边,一会儿涌到北端。弓箭、长矛、利斧全部出击,武器的撞击声、士兵的呐喊声和号角的嘶鸣声可怕地交织在一起,淹没了那些负伤倒地兵士的呻吟。华伦斯坦的战袍被血染得通红,每个将士的盔甲都被砍得伤痕累累,嵌在盔甲上的羽毛纷纷从盔顶上打落,又飘荡在空中,像雪片一样漫天飞舞。
太阳躲进厚厚的云层,不忍目睹这场恶战。一直打到傍晚,华伦斯坦由于兵力不足,敌不过瑞典的军队,只好在后撤退。华伦斯坦退到一座高地上,回身一看,只见瑞典那年轻的国王向前冲来,他劈手夺过身边卫士的弓箭,一箭射去,瑞典国王翻身落马。
华伦斯坦大叫道:“瑞典人完蛋了!瑞典人完蛋了!”所有的将士都跟着狂呼大叫道:“瑞典人完蛋了!”瑞典的军队见国王已死,顿时大乱。
华伦斯坦赶紧重整旗鼓冲入敌阵,一阵穷追猛打竟一鼓作气把瑞典人赶出了德意华伦斯坦由于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左砍右杀,带着满身创伤回到皇宫,走到石阶下才慢慢地下马,他几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一头栽倒在皇帝面前。皇帝伸手把他扶了起来,十分动情他说:“这回,朕可得重重地嘉奖你——华伦斯坦勇士!”华伦斯坦有气无力他说:“陛下,我不需要什么奖赏,我只请求一件事……”“什么事?尽管说。”“还是要实现我以前的计划。”皇帝知道他以前的计划是指消灭诸侯,削乎封建割据,统一德国。但这怎么行呢?这个华伦斯坦,怎么一开口就提出这样一个让皇上难堪而又棘手的问题呢!看着遍身鳞伤的华伦斯坦,他没有发火,而是苦苦哀求道:“我尊敬的将军,勇士,你可再也别提那个计划了,它将会使我陷入比战争还要可怕的灾难之中。”华伦斯坦慢慢地挺直腰杆,怔怔地打量着皇帝,好半天,才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那好,我们只好说声再见了!”他向皇帝拜了三拜,转身就走。
他已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准备聚集党徒,训练军队,大干一场。
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在训练场忙碌一天的华伦斯坦正准备就寝,忽然有人来报告,说皇上传来圣谕,同意他的计划,要他马上进宫一趟。
华伦斯坦的心砰然一动:“陛下,你终于同意了我的主张,看来,德国有救了!”他披上衣服,抬腿走到门外。树影下一辆马车正在等着他,刚要上车,突然,从黑暗处“嗖”的一声,射出一支毒箭,正中他的胸膛,华伦斯坦猝然倒下。
卫士们闻讯,赶来把他抬到室内,在惨白的灯光下,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两眼睁得彪圆,两只拳头攥得铁紧,每根头发似乎都竖立起来,那是在为没有实现自己的宏图大略而愤恨不平啊!他那里料到,皇帝听信了诸侯们的谣言,说他训练军队是为了夺取皇位,便派人刺杀了他。
更使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在皇宫的大殿里,皇帝气愤地宣布:华伦斯坦是个十恶不赦的叛国者!诸侯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我早就看出来了,他是个心术不正的伪君子!”“幸亏陛下有所察觉,不然国家就完了!”“看来,他和丹麦、瑞典打仗都是假的,是想向皇帝邀功呢!”华伦斯坦所有的功绩都淹没在一片噪音和吐沫中。
华伦斯坦被刺杀了,而皇帝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将军,可悲的是,对此他并没有察觉,直到公元1635年,瑞典、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好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向德意志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他才后悔莫及。
德意志无可奈何地被推进了战争的旋涡。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德意志受到更惨重的损失,人口减少只剩下三分之一,到处是倒毙的尸体、马匹,城乡几乎全部被毁。皇帝瘦得皮包骨头,常常彻夜难眠,只有在梦中他才看到为保卫德意志而挥着宝剑的华伦斯坦,醒来后泪流满面。
20年后战争终于结束,德意志却成了一片废墟,再也无力恢复当年的元气了。
求问二战时,德军占领过瑞典吗
瑞典是中立国,盛产铁矿石,主要出口到德国,它在二战中奉行中立政策,所以没有卷入战争,但同是中立国的荷兰 比利时 都遭到纳粹德国的进攻,唯独瑞典和瑞士幸免,这是由于这两个国家实行军事中立,即是保留了较为强大的军队,希特勒考虑如果入侵瑞典,就可能被牵制较大的兵力,而且德国对瑞典的铁矿石非常依赖,所以,德国没有侵略瑞典,一方面担心会被牵制,另一方面,瑞典保持中立地位非常有利于德国,因为它可以正常的进口铁矿而无需担心盟军的干涉 .因此德国在地理军事上没有必要占领瑞典!!而且瑞典也很愿意以中立国家与德国纳粹交易,购得更多战争资源.
二战德国进攻丹麦挪威为什么放过瑞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横扫北欧,丹麦和挪威双双落入德国的口袋,芬兰被视为德国的“半个盟友”。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德国人在北欧折腾,但他们从未踏足瑞典。很多人疑惑,希特勒要征服世界,为什么要在他面前离开瑞典?瑞典强?面积很大,将近45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稀少,现在瑞典人口刚刚超过1000万,更别说70多年前了。瑞典有自己的理由敢让强大的德国过自己的门却不进。16世纪中期,瑞典是一个军事强国,与俄国发生了激烈的争吵。1721年,瑞典输给了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同盟。这次惨败让瑞典意识到中立的重要性。由于国家的衰弱,瑞典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成了列强的盘中餐。瑞典的大量土地被割让。瑞典的国力已经不允许扩张,严格的中立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瑞典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东面是强大的俄罗斯,南面是强大的普鲁士,西南面是强大的英法。当两个大国相互争斗时,瑞典被夹在中间。一些国家拉拢瑞典站在他们一边,反对另一边。瑞典很淡定,说你打你。我只看不帮任何一方。无意冒犯,这是瑞典的国策。一战时,瑞典对俄国和德国说:不要再找我了,态度不变。二战爆发前,德国想拉拢瑞典,表示愿意和瑞典签订互不侵犯协议。这对于瑞典这样的中小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就像美国向委内瑞拉承诺不派一兵一卒一样.瑞典不敢保证德国以后不会被打败。如果德国输了,瑞典将和德国一起陪葬。最好不要做这种傻事。与此同时,瑞典也对英法的拉拢说不。如果德国赢了呢?但是,瑞典的中立根据当前形势的变化进行了调整。比如邻国芬兰被苏联盯上的时候,瑞典对芬兰说,兄弟,我把我的一切都给你。瑞典全力支持芬兰的反苏运动。国内的武器弹药几乎都给了芬兰,还允许芬兰在瑞典征兵,甚至还给了更多的钱。瑞典打成这样,把苏联打个半死,说你这么中立?瑞典也知道苏联的脾气,绝对不能踩苏联的红线。我觉得瑞典太有意思了,我说不如你派兵跟我打。瑞典当场拒绝,说我马上就要得罪苏联了,我要吃活的。但不是芬兰。英国想通过瑞典出兵帮助芬兰,瑞典拒绝了。瑞典的表演不仅是为了苏联和英国,也是为了波罗的海南岸的德国。瑞典不是很怕苏联。两点:第一,瑞典和苏联在陆地上被芬兰隔开。苏联连芬兰都吃不下。怎么才能吃到瑞典?二、苏联隔海袭击瑞典?看来苏联还没有这个能力。德国不一样。德国赢了丹麦挪威,德国人就直接被堵在瑞典家门口了。希特勒的脾气可能比苏联更难伺候。为了生存,瑞典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略微偏向德国。德国进攻苏联,瑞典马上送给德国一份大礼。德国陆军和空军可以借用瑞典,但德国军舰不能在瑞典海域停留太久。从德国的角度来看,瑞典的相对中立通过与苏联和英国保持距离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德国也担心瑞典反水,多次要求瑞典不要改变目前的中立政策,对德国相对有利。瑞典怎么敢挑衅德国?拍着胸脯说没问题。更重要的是,瑞典还向德国出口了大量铁矿石,这是德国人急需的。1944年瑞典看到德军末日时,对德国的铁矿石出口量高达750万吨。没有瑞典铁矿石怎么打仗?攻击S德国占领北欧的挪威,就是想通过挪威特殊的地理位置,控制挪威的石油,保护德国在当地的安全。德军东征苏联,西征英美,两线出击。瑞典自己头上是对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向德国承诺永远不会威胁德国。瑞典也有挪威需要德国的东西,既然瑞典可以主动满足德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再次吞并瑞典?另外,有意思的是,瑞典帮助芬兰抵抗苏联,苏联担心瑞典会全面倒向德国。在与德国开战之前,苏联警告说,绝不允许德国破坏瑞典的中立。说瑞典真的很会做人。瑞典也拒绝了英国,英国像美国和苏联一样,试图乞求瑞典照顾它的中立性。看到德国明显战败,瑞典开始踢开德国,最后站到了苏联、美国、英国一边。尽管希特勒很生气,但他再也不能攻击瑞典了。
二战期间,德国横扫欧洲为什么就不敢进攻瑞典
二战时期,欧洲作为战争的主要战场,欧洲绝对大部分国家都曾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瑞典为何却能幸免于难?
第一:瑞典是中立国
德国横扫欧洲时,瑞典曾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被德国包围,但却始终没有对瑞典采取进攻,首先是因为瑞典是典型的中立国。
1780年,瑞典调整对外战略政策,与俄国、丹麦签订联合武装中立同盟,当时的瑞典国王约翰十四曾写信给英国首相帕默斯顿,信中非常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的政策将是尽我全力严守中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态度坚决而顽强地在德、俄之间维持中立,在战争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冷静地置身事外。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典作为创始会员国与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一起加入国联。这微妙地改变了瑞典绝对中立的政治立场,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前,瑞典再次调整战略,表明了自己的中立的立场。
第二:瑞典的军事力量雄厚
瑞典也不是吃素的国家。在公元1000年前后,瑞典、挪威和芬兰组成了维京海盗,三国势不可挡地横扫了西欧,算是一站成名。后来又与德国所在的圣罗马帝国、波兰和立陶宛所在的波兰立陶宛联合国相继开战火拼,取得了胜利,完成了瑞典的军事战略构想,同时也向欧洲展现了自己的战斗能力和军事力量。
就当时而言,瑞典的军事力量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不容小觑。当时瑞士的战斗机、潜艇、战舰、坦克等重武器装备,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虽然国家人口少,但军队力量也不小,且有胜仗在前,德国进攻瑞典,胜算很小,就算是打平,也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不划算。
第三:瑞典矿产资源雄厚 且是德国矿产资源的主要进口国
瑞典铁矿石资源丰富,而德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主要的铁矿石来源就是鲁尔工业区和瑞典。当时德国每年从瑞典进口的铁矿石占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德国的主要矿产资源进口国,如果对瑞典采取进攻,首先要有足够的铁矿石,才能有厉害的装甲部队,而瑞典作为拥有者坐山观虎斗的超高智商的一国,不会没想到这一点,从而可以利用这一点来牵制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