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格斯堡战役

奥格斯堡战役(奥格斯堡战役的影响)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19 15:13:52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奥格斯堡战役的影响

奥托自此以后名声大噪,威望如日中天,使国家领土扩张,统治更为巩固,其后他入侵,攻入意大利,将教皇握于掌中,并成功加冕为皇帝,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人在奥格斯堡战役失败后,转向定居生活,匈牙利王瓦伊克皈依了基督教,被命名为斯提芬,在圣斯提芬的统治下(997-1038年在位,他先称大公,后称国王),匈牙利人开始了新的事业。直到当时一直威胁着欧洲的匈牙利民族将成为它的可靠的保卫者,即“基督教之盾”,使欧洲免遭亚洲蛮族的攻击;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纪的奥斯曼人的扩张,匈牙利人的生涯是坚持不懈的英勇和光荣的十字军军人的生涯。

奥格斯堡战役的背景

大约833年,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生活在顿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列维底亚,属突厥可萨大帝国的保护之列。近850年,或860年时,被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出列维底亚,进入阿特尔库祖。大约在880年到达多瑙河三角洲。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尔克打仗,他决定像拜占庭一样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了斯维雅托波尔克,后者在战争中消失(895年),大摩拉维亚国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以后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国家里(899年)。他们的部民们由此出发去劫掠欧洲。他们入侵意大利,兵锋远至帕维亚(900年)。在德国,他们打败了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幼童路易斯(910年)。他们对洛林(919年)发起攻击,放火烧了帕维亚,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法兰克王国的勃艮第和普罗旺斯(924年)。紧接着是对香巴尼地区的阿蒂尼(926年)的攻击,掠夺了兰斯、桑斯、贝利(93年),洗劫洛林、香巴尼、勃艮第(954年)。阿提拉时代又来到了。而且似乎没有尽头。

神圣罗马帝国的大战争

公元950年的奥格斯堡战役,蛮族匈牙利人入侵,奥托大帝御驾亲征,率领各公国、王室的八支队伍援救奥格斯堡,经过一轮激战,终于打败了匈牙利军队,阻止了匈牙利人西侵的企图!奥托从此名声大燥,公元951年,他还挥军南下攻打意大利,占领仑巴底,迫使拜占廷帝国承认其合法性!公元1630年开始,瑞典发动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1632年,神圣罗马帝国著名元帅华伦斯坦的军队与瑞典军队发生遭遇战,瑞典军大败,后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还战死!1634年,瑞军在诺特林跟战役中被罗马军打败,最后被迫与神圣罗马帝国签订和平条约!望采纳,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书都写些什么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述的汇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的文献24篇。所收著作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编排。其主要收录的著作如下:卡·马克思*给《总汇报》的信卡·马克思对和平的激进看法卡·马克思关于卡尔·福格特对奥格斯堡《总汇报》的诉讼卡·马克思声明卡·马克思德国的动荡局势卡·马克思对华贸易卡·马克思英国对入侵的恐慌弗·恩格斯对摩尔人的战争的进程卡·马克思法国的状况弗·恩格斯对摩尔人的战争卡·马克思英国的政治卡·马克思法英之间的新条约弗·恩格斯德国的军事改革弗·恩格斯萨瓦与尼斯卡·马克思福格特先生前言一、 硫磺帮二、 制刷匠帮三、 警察作风1. 自供2. 穆尔滕革命代表大会3. 舍尔瓦尔4. 科隆共产党人案件5. 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洛桑盛会(1859年6月26日和27日)6. 其他四、 泰霍夫的信五、 帝国摄政和普法尔茨伯爵六、 福格特和《新莱茵报》七、 奥格斯堡战役八、 达-达·福格特和他的研究九、 代理机构十、 庇护人和同谋者十一、 一件诉讼案十二、 附录1. 席利被驱逐出瑞士2. 穆尔滕革命代表大会3. 舍尔瓦尔4. 科隆共产党人案件5. 诽谤6. 老鼠与青蛙之战7. 反对帕麦斯顿的论战8. 安·谢尔策尔先生的声明9. 刊登在1859年5月27日《自由新闻》上的布林德的文章10. 奥尔格斯先生的信11. 反对卡·布林德的通告信12. 费格勒的affidavit13. 维厄的affidavit14. 诉讼文件摘编15. 丹屠出版的小册子16. 补遗(a) 卡尔·福格特和“水泥”公司(b) 科苏特(c) 埃德蒙·阿布《1860年的普鲁士》卡·马克思对《奥格斯堡报》的诉讼弗·恩格斯萨瓦、尼斯与莱茵一二三四卡·马克思*声明卡·马克思给《每日电讯》的信卡·马克思英国的预算卡·马克思给奥格斯堡《总汇报》部的信卡·马克思*反对爱德华·梅因的声明弗·恩格斯对摩尔人的战争弗·恩格斯论线膛炮一二三四

欧洲战争多灭几千就是大胜

中国古代战争一下打败好几万,欧洲战争多灭几千就是大胜?

看中国历史,满篇“大破敌军十余万,斩敌无数”,好像打十万头猪一样,给人的感觉打仗好容易啊,看欧洲史,横扫欧陆的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大胜也无非是敌人比自己多损失几千,打仗有那么容易?我怎么就一点也不信10万大军好像就因为一件事,然后完全败了,比如老大被砍了,帅旗倒了,中埋伏了,打仗有这么简单么?

是因为中国军队都是滥竽充数在充人数还是东西方战争体制的差异?如果东方将领跑到西方能否继续创造辉煌战绩?如果西方名将跑到中国是不是就是废柴?

等欧洲集结成中国那么大体量的帝国时,动员的兵力就非常恐怖了。

公元450年,沙隆之战,匈奴大军号称七十万,西罗马联军也号称五十万,双方的兵力除以8则是大致真实的兵力。与汉军和匈奴的总决战规模差不多。

955年,奥格斯堡战役,奥托大帝率一万德意志步兵对抗5万匈牙利骑兵,随后又有至少8000名德意志骑兵在洛林公爵的率领下赶来助战,助奥托痛揍匈牙利人一顿。奥托大帝仅仅动员了德意志几个诸侯国就能集结起约2万人的部队,虽然他也没有动员全国诸侯的能力,不过这说明古欧洲土地上的兵源与人口并不少。

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英军兵力5900人,法军兵力36000人,但法军几乎全部由骑士及热那亚雇佣兵组成,其中马上骑士11000人,还有18000名重装骑士下马步战。中原王朝也很少集结如此大规模的重骑兵军团。同时期明朝的精锐部队如戚家军、白杆军也差不多是万人左右的规模。

1815年滑铁卢战役,参战总兵力高达20万,如果统计英法普三国为滑铁卢战役而做的总动员的话,则投入兵力可高达40万。1644年决定大顺和满清命运的一片石之战里,明清联军兵力11万,李自成方面的兵力大约30万,中西方将军在战场上所指挥的部队规模是一个数量级的。

随着西方国家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国家所能供养的脱产军队也越来越多,到普法战争时双方都能拿出十万以上的常备军血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法两国的常备军规模都在百万以上。

西方世界的战争远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村长级别的打架,小诸侯之间掐架或许规模很小,不过只要到了国王之间的战争,动员上万人绝不是难事。不说别的,热那亚和瑞士的雇佣兵就有上万人可用,货到付款,立等可取。如果欧洲出现了能统治大片疆域的大帝国时,兵力动员能力也是很恐怖的。

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的生平

奥托一世(Otto I,912年11月23日-973年5月7日),又译鄂图一世,德意志国王(936年—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年加冕)。史称奥托大帝(Otto der Große)。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之子,母为Ringlheim的玛蒂尔达。先当选为萨克森公爵,936年由德意志部落公爵选为国王。936年7月31日,美因茨大主教希尔德贝特在亚琛为奥托一世加冕。奥托一世坚持他对各部落公国均拥有最高权力,公爵们为此常常造反。938年奥托一世镇压了由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和巴伐利亚公爵埃贝哈德联合发动的叛乱。929年—941年镇压其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一世的叛乱。944年奥托一世封自己的女婿康拉德(“红公爵”)为洛林公爵,此人后来与他反目。946年奥托一世率军干涉法国内战,先支持反对国王的法兰西公爵(卡佩家族的成员),后转为支持法王路易四世。949年封次子鲁道夫为士瓦本公爵。奥托一世是最早侵略斯拉夫人的条顿君主之一。950年,他迫使波希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称臣。951年奥托首次入侵意大利,征服伦巴第,自称意大利国王,并与意大利统治者洛泰尔的遗孀阿德莱德结婚。953年洛林公爵与士瓦本公爵发动叛乱,被奥托一世迅速镇压。955年,马扎尔人入侵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奥托一世在奥格斯堡战役中击败长期侵扰德意志的马扎尔人,使之转向定居生活,建立起匈牙利国家。961年,地位虚弱的教皇约翰十二世请求奥托一世进入意大利称王。962年2月2日,约翰十二世为奥托加冕,称颂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奥托此后因意大利问题长期与拜占廷帝国冲突。奥托一世巧妙地利用教会力量来扼制德国诸侯,他授予教会著名的奥托特权(962年),确定了教皇的世俗权力。963年奥托废黜约翰十二世,立利奥八世为教皇。这也开了由皇帝决定教皇人选的先例,成为历史上皇帝与教皇长期斗争的序幕。965年利奥八世去世后,奥托一世又指定约翰十三世当教皇,不过终于受到了罗马人的反对。奥托一世于是进军意大利,以武力扶约翰十三世上台。966年至972年,奥托一世一直为意大利问题与拜占庭帝国处于战争状态。972年,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一世最终承认了奥托的西帝国皇帝头衔。奥托一世在王权无比强大的气氛中去世。奥托一世的家庭第一个妻子:伊迪丝(威塞克斯的),929年结婚第二个妻子:阿德莱德(勃艮第的),951年结婚子女1.鲁道夫(德意志的)2.路特嘉德(萨克森的)3.奥托二世

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匈奴人吗

  今天的匈牙利人主体人种来源不是匈奴人,也不是欧洲的匈人,而是马扎尔人  像《世界境域志》的作者和迦尔迪齐(1084年)这样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们似乎区别了(或者说是混淆了)两个马扎尔集团:其中的一群仍留在乌拉尔山区,今天,窝古尔人仍生活在那里,而另一群马扎尔人先迁到亚速海北面的列维底亚,后来又迁到阿特尔库祖,阿特尔库祖是处在第聂伯河下游、喀尔巴阡山脉、谢列特河、多瑙河三角洲和黑海之间的平原。在这一时期,上述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们(也像君士坦丁·波菲罗吉里特斯一样)把“majghari”作为突厥人谈起,无疑是因为芬兰-乌戈尔种的这两支已经被保加尔人组织起来:在乌拉尔山的马扎尔人由在卡马的保加尔人组织起来,在阿特尔库祖的马扎尔人由乌基杜尔人(或乌基尔人)组织起来,在9世纪时乌基杜尔人占领了喀尔巴阡山脉的东南地区。匈牙利人一名(指马扎尔人)可能源于9世纪下半期与他们杂居的这些乌基尔人。另一些史书把这些芬兰-乌戈尔族的马扎尔人与另一支突厥部落、卡巴尔人联系起来,卡巴尔人与可萨人有关,人们认为马扎尔人的王室,即阿尔帕德家族是卡巴尔人派来的。在马扎尔人中存在着乌基尔或卡巴尔的一支突厥贵族可以解释拜占庭的备忘录,根据这些备忘录,在君士坦丁·波菲罗吉里特斯统治下在交换使者的时候,马扎尔首领们总是被称为“突厥王公们”。  大约833年,马扎尔人生活在顿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列维底亚,属突厥可萨大帝国的保护之列。近850年,或860年时,被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出列维底亚,进入阿特尔库祖。大约在880年到达多瑙河三角洲。在多瑙河的新驻地内,匈牙利人继续是可萨突厥国的臣民(看下面),人们认为,有一位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身份,任命卡巴尔部名叫阿尔帕德的年轻贵族作匈牙利人的大公。此后不久,拜占庭皇帝尼禄六世,由于当时正在与保加利亚大公西蒙打仗,要求匈牙利援助。于是,匈牙利人在阿尔帕德的率领下渡过多瑙河,使保加利亚处于火与剑之中。但是,保加利亚人当时向南俄草原的主人佩切涅格人求援,佩切涅格人从后方进攻匈牙利人,迫使阿尔帕德及其人民逃到特兰西瓦亚山区避难。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尔努尔弗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尔克打仗,他决定像拜占庭一样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了斯维雅托波尔克,后者在战争中消失(895年),大摩拉维亚国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以后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国家里(899年)。  他们的部民们由此出发去劫掠欧洲。他们入侵意大利,兵锋远至帕维亚(900年)。在德国,他们打败了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幼童路易斯(910年)。他们对洛林(919年)发起攻击,放火烧了帕维亚,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法兰克王国的勃艮第和普罗旺斯(924年)。紧接着是对香巴尼地区的阿蒂尼(926年)的攻击,掠夺了兰斯、桑斯、贝利(93年),洗劫洛林、香巴尼、勃艮第(954年)。阿提拉时代又来到了。而且似乎没有尽头。  最后,日耳曼王奥托一世于955年8月10日在奥格斯堡战役中打败他们,这次胜利结束了他们的入侵,这一次日耳曼社会拯救了欧洲。  匈牙利王瓦伊克皈依了基督教,被命名为斯提芬,这将改变匈牙利人的命运。  在圣斯提芬的统治下(997-1038年在位,他先称大公,后称国王),匈牙利人开始了新的事业。直到当时一直威胁着欧洲的匈牙利民族将成为它的可靠的保卫者,即“基督教之盾”,使欧洲免遭亚洲蛮族的攻击;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纪的  奥斯曼人的扩张,匈牙利人的生涯是坚持不懈的英勇和光荣的十字军军人的生涯。  阿瓦尔人和马扎尔人前后在匈牙利平原上呆过,但最后坚持下来的是马扎尔人,可以这么说,阿瓦尔人和马扎人都是现代匈牙利人的先辈,而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马扎尔人是匈牙利人比较直接的祖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