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乒乓球拉球时如何判断对方的旋转,减少失误
- 乒乓球推挡技术要领
- 乒乓直拍握法手腕的正确姿势
- 打乒乓球时怎么才能拉弧旋球
- 乒乓球旋球怎么接和发
- 乒乓球有几种接发球的方法
- 乒乓球横板正手握击打那个点
- 乒乓球直板怎么握拍方式最佳
- 乒乓球竖握拍的正确手型
乒乓球拉球时如何判断对方的旋转,减少失误
1、 对接发球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判断 ①用排除法判断上、下旋 即凡是在球拍触球的瞬间拍面后仰且有向下或侧下的动作,就是下旋或侧下旋;除此之外一概判为上旋“一族”――“非下则上”,因为上旋、侧上旋和不旋的接球 方式基本相同,它们都可以排除在下旋之外。判断下旋的强度主要看击球瞬间的用力和拍面角度的大小,向下用力越大,拍面越后仰,下旋强度就越大,反之则小。 容易与发下旋球混淆的动作是发不旋球,它们动作非常相似,区别下旋与不旋球的动作,要看是否有向下摩擦和击球部位,有向前下的动作,但击球部位是球的中 心,这样的发球均为不旋或略带下旋。接侧旋球(包括左、右侧上侧下)时应对着发球方的球拍方向接,笔者总结为:左对左,右对右。即对方右手发左侧旋(包括 左侧上、左侧下),就对着对方的右手方接;反之就对着左手方接。也有在右侧发右侧上、右侧下的,但比较少见,多为欧洲选手。 ②用标志法判断顺旋和逆旋 即球拍的正、反面为判断的标志物。以右手发顺旋和逆旋为例,顺旋和逆旋多为下蹲发球,对方用拍的正面摩擦球的右侧则为顺旋;对方用拍的反面摩擦球的左侧则 为逆旋;简言之,“正为顺,反为逆”。用球拍的正面由左后向球的右侧前下摩擦球即为顺下旋;用球拍的正面由左后向球的右侧前摩擦球即为顺上旋;用球拍的反 面由右后向球的左侧前下摩擦球即为逆下旋;用球拍的反面由右后向球的左侧前摩擦球即为逆上旋。接顺旋(顺下旋和顺上旋)和逆旋(逆下旋和逆上旋)球的方向 恰恰与接左、右侧旋球相反,对方的拍子在球的右侧就向对方的左侧接;对方的拍子在球的左侧就向对方的右侧接。判断顺旋(顺下旋和顺上旋)和逆旋(逆下旋和 逆上旋)的旋转强度,主要看击球瞬间摩擦用力的大小。 2、对自己接发球之外的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判断 球在外界的摩擦力作用下,其旋转性能和强度随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力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发球时,相对自己而言,球向内旋转即为下旋球;球向外旋 转即为上旋球;球向左侧后旋转即为右侧下旋;球向右侧后旋转即为左侧下旋;球向左侧外旋转即为右侧上旋;球向右侧外旋转即为左侧上旋。接发球时,球的旋转 方向与自己发球时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①双方作用力相等和不等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同类胶皮) 如果你发一个下旋球,对方用和你所发下旋球一样的力量搓球过来,此球应为不旋球;如果对方搓球的力量小于你的发下旋球力量,此球过来略带上旋;如果对方搓 球的力量大于你的发下旋球力量,此球过来为下旋球。在对搓(削)中,球的旋转变化为:同等力量变不旋,你大他小稍上旋,你小他大变下旋。 ② 对方用不同方式接球时球旋的变化,如果你发一个上旋球,对方用加转搓或削球接球过来,此球为强烈的下旋球;如果对方推挡过来,则球为稍弱的上旋球或不旋; 如果对方用你发上旋球的同样力量拉球过来,此球为不转球,但球速较快;如果对方拉球力量大于你的发上旋球的力量,此球为较旋转的上旋前冲球。有时双方在对 推中,一方球拍后仰把球推过去,(这种现象多见于初学者)结果造成另一方推球下网,它是初学者的一种无意行为,实质上它就是推下旋球的动作。有时在双方的 对搓中,一方突然搓左侧旋或搓右侧旋,使另一方搓球出左右边线,这实质上就是相当于对方发左、右侧下旋。 ③ 对方用新的接发球技术动作对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影响 (同类胶皮) 如果你发下旋球,对方用“拱”的动作接球过来,此球为上旋球;如果用“轻托”把球接过来,此球带有稍弱的上旋;如果你发左侧下旋球,对方用正手“拧”或 “撩”的动作接球过来,此球变为右侧上旋球;如果你发右侧下旋球,对方“撇”一板,此球过来则变为左侧上旋。如果发左侧旋,对方接球顺势“摸”一板,球过 来带有强烈的左侧旋;若对方“上带”小提,球过来后向右侧拐;如果发右侧旋,对方“上带”小提,球过来后向左侧拐。 ④对方用长胶接球旋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 长胶与其它胶皮有较大的不同,发球基本上不怎么旋,但用长胶接球后,其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正好与反胶和正胶等接球后的性能和强度相反,如用反胶发下旋球, 对方用长胶搓(削)球过来,球过来后弹得较高并带有上旋;如果用反胶发上旋球,对方用长胶搓(削)球过来,此球变为下旋。如果你用反胶发不旋球或上旋,对 方推挡过来,你再推挡,可能下网。如果对方攻球或拉球过来,你用推挡则球下网。总之反胶和正胶的选手对付长胶选手应反向思维。
乒乓球推挡技术要领
推挡的技术要领1两腿分开,比肩略宽,左脚在前,右脚稍后,这样的站位便于照顾正手。2推挡和正手攻,在握拍中略有变化,反手推挡时,要拇指放松,食指压拍,中指第三个关节顶拍,虎口和拍柄有一点空隙,正手攻球恰恰相反,要食指放松,拇指压拍,中指的指尖顶拍,拍柄紧贴在虎口,3引拍的时候在腹前,由后向前上推,手腕相对固定,不要用太多手腕,略加一点点手腕。4推挡时,肘关节一定要贴在身体的肋部的侧面,微微的贴住,不要打开,否则就成了反手攻。
乒乓直拍握法手腕的正确姿势
直握球拍:球拍后面的手呈半弧状,可以容纳一个乒乓球,板柄正贴在虎口,拇指第一个指关节正好压在拍肩,食指的第二个指关节也是正好压在拍肩上。直拍横打握拍:由传统的一个中指顶住球拍,变为中指和无名指两个指头顶住球拍,以便正手发力和反手横打发力,食指相对比较放松,比较直一点。
打乒乓球时怎么才能拉弧旋球
弧圈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脚间距离比快攻时略大,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前脚掌内侧,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与拉加转弧圈相比,站位更近,重心略高。 2、引拍: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左脚稍蹬地右转,转腰弯屈膝关节同时重心落到右脚上,右肩下沉,右手随之引拍至身体右后方。与拉加转弧圈相比,拍形更前倾些,引拍位置稍高,但应该低于来球。 3、挥拍击球:右脚蹬地,挺髋,腰部向左上方转动,在肩部带动下,大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击球点在来球的上升期或者高点期,摩擦球的中上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4、还原:随势挥拍后注意尽快还原。 弧圈球是一种强烈的上旋球,特点是既有强大的攻击力又有很强的稳定性。由于它的旋转非常强,因此它虽然是上旋球,却从传统上旋球中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一类。按击球的方位来划分,弧圈球可分为两种: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在正手弧圈球中又分为加转弧圈,前冲弧圈,侧旋弧圈,直板正胶弧圈(俗称小上旋)和不转弧圈(俗称假弧圈)。
乒乓球旋球怎么接和发
乒乓球旋球接球与发球的方法分为四种:
1、左旋。发球人从右向左挥拍时(正手发球),到了接球方,球变成左旋了。碰到台面后,球不是向接球人的左侧运动,而是向接球人的右侧反弹,故不能用拍面对着接球人的右方,拍面应该对着接球人的左方。
2、右旋。发球人从左向右挥拍时(反手发球),到了接球方,就变成右旋了。碰到台面后,球不是向接球人的右侧运动,而是向接球人的左侧反弹,故不能用拍面对着接球人的左方,拍面应该对着接球人的右方。
3、下旋球。发球人从上往下挥拍,到了接球方,球是向上旋转的。碰到台面后,球不是向接球人的上方运动,而是向接球人的下方反弹,故不能用拍面竖直或下压,拍面应朝上,简称为亮拍。
4、上旋球。发球人从下往上挥拍,到了接球方,球是向下旋转的。碰到台面后,球不是向接球人的下方运动,而是向接球人的上方反弹,故不能拍面朝上,拍面应该竖直或下压。
扩展资料:
乒乓球的基本旋转理论上共分为六类:上旋和下旋,左侧旋和右侧旋,顺旋和逆旋。因为单纯的旋转威胁不大,所以实际发球发出的是混合旋转,这就增加了接发球的难度。
用正手发出左侧上旋,在接这种球的时候既要克服上旋又要克服左侧旋,这就要求拍型前倾克服上旋避免出界,在拍型前倾的同时还要朝着对方正手位的方向以克服左侧旋。来球越转,在板型上做出相应调整即可。
对于侧旋球,不管对方是左侧旋还是右侧旋,都朝着对方中路方向接,不会再吃侧旋,然后再判断清楚上下旋,采用推(拨)或者搓(拉)技术即可。
接发球最最重要的是判断清楚旋转,而判断旋转的前提是学会盯球,盯对方球板触球瞬间的板型、触球位置和用力方向。比如板型立一些,来球侧上旋成分就会多一些,触球中部位置,来球不可能太转,用力方向向下摩擦球底部,下旋成分就多一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旋球技术
乒乓球有几种接发球的方法
一、接急球 所谓急球是指对方发出的直线、斜线或中路底线的长球,具有角度大、速度快的特点。回接急球时,站位应偏远一点,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判断和起动都要快。根据来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采取点、拉、冲、拨、推等方法来回接。接正手位的奔球、侧旋球或侧上旋球,都以点、攻、冲为主;接侧旋急长球,以拉冲为主;接反手位的奔球、侧旋或侧上旋球时,多以快推、快拨对方大角度或用反手攻和侧身点、冲方法。二、接下旋球 接下旋球可用稳搓、摆短、劈长、挑、拉冲等方法对于初学者,回接下旋球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稳搓,要求搓稳、搓低、不能下网。对具备一定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接下旋球时,一定要积极主动,要加大回接难度质量。如对方发球旋转很强,就要用摆短、劈长方法回接,还要加大回接的旋转和落点难度。由于下旋球具有速度不是太快而旋转变化较大的特点,因此,接发球的准备时间较充足,而在判断旋转强度和回接球的手上控制难度要加大。强烈下旋球一般都用手法相似的不转发球相配套。这就要求接发球者判断要准确,看清来球旋转强度和落点后,敢于上手。如果没有胆量,求稳搓接,甚至托球,多半会被对方抢攻。搓接不转球,不会使球产生较大的旋转变化,容易被对方抢攻,造成被动或失分。在运用反手拉球技术回接反手位侧下旋长球时应注意:如对方发球的速度不是太快、角度不大、旋转一般时还比较容易回接。但如果对方发球质量较高,就要求两面拉球或冲球时手感要强,用摩擦旋转来克制对方的旋转。让位要充分,抢冲对方两大角。如能对来球判断准确,用搓挤的方法回接也很有效。如对方的发球是急下旋,用正常的搓球方法回接容易出高球,用推、拨的方法回接又容易下网。这时可用搓挤回接,还可使回球产生一定的急下旋,但要注意掌握好击球时间、拍形及用力方法。三、接左、右侧上、下旋球 站在反手位侧身用正手发球,可使球产生左侧上、下旋。站在反手侧身位,用反手发球,使球产生右侧上、下旋。无论是高抛还是低抛、反手还是正手发球,除下旋球和不转球外,基本上都是左、右侧上、下旋球。但左、右侧上、下旋球是一个统称,也只是一个旋转的概念,并不包括速度和落点的因素。左、右侧上、下旋球都有斜线长、短球,中路长短球,直线长、短球之分。在这其中还有以旋转落点为主或以速度落点为主之分。同样是左侧下旋斜线长球,一个是斜线角度大,旋转较强;另一个则可能斜线角度大、速度快。因此说,左、右侧上、下旋球是一个统称。如果详细用旋转、速度及落点划分起来,可分出几十种。对发球者来讲,较大的发球旋转变化,都是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通过调整拍形和触球用力方向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接发球者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采用相对固定的接发球模式,并在这一接发球模式的制约下,加强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和命中率。接出台长球或半出台球,无论是直、中、斜线侧上、下旋球,一定要立足于抢拉、抢冲或抢点。至于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则要根据对方发球的速度、旋转及落点而定。接旋转较强的侧下旋长球或半出台球,以抢拉高吊弧圈为主。四、接短球 短球也是一个统称,从路线上可分为反手位、中路、正手位短球。从旋转上可分为上旋、下旋、侧旋、侧上旋、侧下旋和不转的短球。在接短球的方法上,要根据不同球性而异,当然不排除同一种发球可用几种回接方法。比如:接正手位一般侧下旋的短球,可摆短、也可劈长,可快挑、也可以晃接。在这种情况下,接发球的方法就取决于你本身接发球的能力。如能熟练地运用上述各项技术,就可以速度快、积极主动的挑、撇为主,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目前,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抢攻能力都很强,对出台或半出台球,无论其旋转速度如何,都能以质量较高的弧圈球进行接发球抢攻。这就迫使发球者多以短球来制约对方,而且短球发的落点严格,球的第二跳都不得从球台的边线或端线出台,同时还伴有手法极其相似的旋转反差变化。因此,要求回接短球时首先是头脑冷静,判断准确;然后是接球的手法合理,快挑、摆短、劈长等方法要合理运用。要根据来球的性质及本人的技术水平、打法特点来选择回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受固有的方法意识影响或恐惧对方弧圈球的心里作用,有些选手的回接短球以摆短多、而劈长、撇长少,显得接发球过于保守且威胁性差。应当讲,快速加转摆短球对制约对手抢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味的摆短,使回接球的落点、线路变化不多,也会削弱摆短威胁。发长球要有不怕对手拉的准备,主动打实力。劈长球也一样,迫使对方大幅度移动和让位,抢拉弧圈,然后,你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落点制约,准备带、打弧圈,进行实力之争。如果摆短出半高球,易被动挨打,球靠近球网,易被对方抢攻。因此,接对方反差较大的短球进行摆短,要求回球快、短、低、转,缺一不可。劈长球,多半在正手空位或反手追身,回球角度大、线路长,容易在下一板球转为相持。因此,回接短球时,一定要提倡积极主动,多以挑、点、撇为主。然后,是根据来球摆短、劈长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回接的方法多、落点活。当然,接发球的方法不排除战术的需要,而且服从战术的需要还是第一位的。对发球的准确判断,是接好发球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处理好前三板球的首要环节。以下,从六个方面对发球的判断进行解析。 一、发球种类的判断 首先,判断发的是左边球、右边球还是中间球。其次,判断球发的是长球还是短球。再次,判断发球的旋转和强度。根据发球的方向、长短和旋转强度,及时调整好站位和确定接球的方法。二、运行方向的判断 判断发的是左边球、右边球还是中间球,这主要看触球的用力方向以及球拍的运行轨迹,向左,发的就是左边球,向右,发的就是右边球,居中的是中间球。三、长短位置的判断 判断球发的是长球还是短球,这要看对方发球的第一落点离网的远近。离网近的,过来的是短球;离网远的,就是第一落点在发球端线附近的,过来的是长球。四、旋转类别的判断 发球旋转类别大体上分为八种:上旋、下旋、左侧旋、右侧旋、左侧上旋、右侧上旋、左侧下旋、右侧下旋。虽然这八种发球说起来很简单,但准确判断识别,却又很困难。这是因为球拍的覆盖物的不同、力量的大小、出手的快慢、击球位置的区别、击球时机的变换、以及假动作的欺骗等等!都是造成对发球判断难度的基本因素。五、旋转强度的判断 要判断出球的八种旋转,业余选手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但要识别出旋转的强度确实相当困难,咱们不说业余的,就是专业的甚至是世界超一流选手,也经常在这一难点上出错。所以我说:咱们这些业余的能知道是啥转就不错了!!但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就给球友说上几句,凡是发球好的选手,四个部位(腰、臂、腕、指)的运用都比较合理,是一种合力,特别是手腕抖动的又快又狠,所以发出的球特别转。张晓鹏博士的物理测试:反胶能达到107转、正胶能达到97转。那么乒乓球选手发出的球,我看也只能达到70、80转就不错了!一般称在10转以下是不转球,10转以上又分为弱下和强下旋两种。六、真假动作的判断 目前而言,欧洲选手的发球普遍比亚洲选手要强,就逆向旋转发球是欧洲选手发明的,而且在实战中运用自如,威胁很大!还有欧洲选手是用大力发球,而中国用得是中力,所以发出的球就没有人家的转。特别是以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一批选手,从遮挡到晃动发球,也就是真假动作的转换到欺骗,更是表演的淋漓尽致!就发球的假动作而言,是指触球的前后,主要分为前期假、后期假和前后假三种,以达到以假乱真,真假难辩。再加上出手抖动的快,常常假的就误认为是"真"的了!这也灵验了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假"的才是最真的"!
乒乓球横板正手握击打那个点
乒乓球横板正手握击打方法如下:
1、断来球,右脚向侧前迈出。
2、球拍不必后引,直接向台内伸去,拍面稍立起,手腕逐渐稍外展
3、击球的高点期,触球时以手腕发力为主,力量要集中。右脚向台下迈入。
4、击球后,要注意控制身体,右脚还原。
乒乓球直板怎么握拍方式最佳
一、直拍快攻型握拍法(图一)
1、拍前: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指节扣拍。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
2、拍后:其他三指自然弯屈,中指第一指节贴于拍的背面。
二、弧圈球型握拍法(图二)
1、拍前:拇指紧贴在拍柄的左侧,食指扣住拍柄,形成一个小环状紧握拍柄。
2、拍后:其他三指自然伸直,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背面中间。
图一
图二
网上摘录下来的,希望能帮到你。
乒乓球竖握拍的正确手型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类型握拍法 快攻类型(包括左推右攻和两面攻两种打法)常见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落点不同的球;也可以很灵活地打出斜、直线球;对台内球的处理也较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再打正手位的来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进行侧身正手攻球时,有利于正、反手两个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对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过手腕来调节拍形,对来球进行合理的回击。用这种握拍法进行正手攻球时,拇指与中指协调用力,食指相对放松,无名指微离中指,指尖轻托球拍背面,以保持发力时球拍的稳定。进行反手攻球或推挡球时,食指和中指协调用力,拇指相对放松。用手腕发力时(包括正、反手击球).以中指发力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稳定,同时作辅助用力 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握拍较深,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处理台内球、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为部分两面攻的运动员所采用,其优点是进行反手攻球时,提起前臂后拍头朝上,有利于反手高压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这种握拍法,由于沉手时拍形下垂,因此在进攻中路迫身球时比较协调。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小,手腕比较灵活,因此易于处理台内球,对突击加转球也较好,其缺点是对正手离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难以高压击球。同时因手腕比较灵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类型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两种: 1.握拍与快攻型第一种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时,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协调用力,中指和无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弯屈),以利于出手击球时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倾。 这种握拍法的优点是手腕比较灵活,正、反手和推挡的结合比较容易,处理台内球也较好。缺点是拍型不易固定,对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杀较高的球较难处理。 2.拇指贴在球拍左侧,食指轻轻扣住拍柄,形成一个小环状。中指和无名指较直地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紧贴在无名指之下。这种握拍法,很自然地将手臂、手腕和球拍联成—条线,拍呈横状,扩大了右半台的照顾范围。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杀时,容易发挥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结合运用时,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作回旋动作。缺点是手腕不灵活,处理快攻球、台内球,追身球及反手近台球比较困难。 (三)削球类型握拍法 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弯屈,紧贴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背面.这种握拍法削球的照顾面较大,正,反手削球时以手臂的转动调节拍形。削中转攻或推挡时,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节压住球拍右肩;拍后三指则改为自然弯屈托住拍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