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奥地利没有历史

为什么说奥地利没有历史(曾经黑历史成堆的奥地利,它究竟是如何洗白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0 04:51:13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曾经黑历史成堆的奥地利,它究竟是如何洗白的

奥地利之所以能够洗白,是奥地利的贝多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奥地利现在之所以出名,就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相信了贝多芬是奥地利人,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一名伟大的音乐作家,可以说贝多芬创造的众多交响曲也文明世界被后来人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奥地利作为欧洲中部的一个小国家,可以说是存在感十分弱,奥地利的首都是维也纳,维也纳的知名度可以说超过了欧洲其他很多国家的首都的知名度。

奥地利的维也纳也是联合国4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可以说奥利利现在已经不再是二战时期的奥地利了,已经成功的摆脱了那些但的历史,已经成为一个人人向往的国家。

奥地利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如果说你去过奥地利,那么一定会被奥地利的美景所吸引,奥地利的人美也十分的友好,在二战的时候,虽然全欧洲的人都十分的厌烦犹太人,但是奥地利人对犹太人却十分的友好,这也导致了后来奥地利在二战中有一段比较不光彩的历史。

二战时期的奥地利其实是属于德国本土的一部分,既然德国参加了二战,那么奥地利也自然而然的就参加了二战,可以说自从参加了二战,奥地利的名声就没有好,而且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下,有很多的国家对奥地利心生不满,认为奥地利是趋炎附势。

由于二战中德国的战败,奥地利就这样从德国的本土中分离出来,而且奥地利态度也比较公正,从来没有偏袒谁也没有承认自己是德国的一部分,而且奥地利里始终说自己是贵族的后代,而且说是音乐之都,毕竟奥地利有贝多芬,有维也纳,可以说在这种形势下,久而久之就让很多的人对奥地利产生了一种艺术感,不再关心奥地利的时事政治。

随着时间的延长,奥地利也在一步步的往前走,也意识到了二战对于世界所带来的危害,从一定程度上奥地利也是在很多的场合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而且奥地利现在十分的向往,世界和平,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中立的态度,而且也帮助了很多的国家。

奥地利历史上很强大么,为什么如今弱小至斯

先被普鲁士打败,被排除在统一的德意志之外;后来匈牙利又分裂出去,领土变小,肯定就弱小如斯了。

历史贴,奥地利是不是衰落最快的国家

  奥地利帝国强大和衰落的简单原因;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接踵而来的两场欧洲大战,后者在北美本地战场上,称为安妮女王战争。两场战争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是西班牙拼命抵挡着法国的拳头,荷兰和英国的君主威廉奥兰治,在法国的背后给路易十四接连不断地捶背,目的只是将整个尼德兰(包括西班牙的比利时)囊括在手。代表着奥地利出场的,是意大利的萨伏伊。法国战争的本来目的,所要抑制的奥地利的崛起,任务就交给了法国的盟国普鲁士。法国承认霍享索仑是选帝侯,让它与奥地利讨价还价。  不过天主教的奥地利和新教的普鲁士,在第一场战争搞了良多的政治攻势,彼此用圣经为武器,口水战接连不断,兵们几乎一枪没发。所以第一场战争的主力,是不怎么真正出力的荷兰率领的军队,在南方对西班牙采取攻势的法国军队。第二次战争就倒过来了,西班牙等同于无条件投降。因为这场战争是王位继承,西班牙人只需要向新来的国王鞠躬就行了。自然而然,地理位置上看,从巴黎到马德里的车票,说什么也比从维尔纳赶到西班牙要便宜。因此,焦急的是奥地利,悠闲的反而是荷兰。  奥地利之所以能够在17世纪末崛起为欧洲强国,是拜了奥斯曼土耳其人,总是“亡欧洲之心不死”的福。随着匈牙利投降土耳其,还跟着土耳其来打奥地利,奥地利成为拱卫欧洲的前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职位,因此早就是奥地利军事领袖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名号,罗马教廷的十一税,每逢对奥斯曼战争爆发,也不得不向奥地利的军用倾斜。在奥斯曼的真实威胁下,即便没有教皇的呼吁,欧洲基督教军人都会主动到奥地利参加对抗穆斯林进攻的圣战。所以奥地利尽管落后,却有着一流军队。  当时的奥地利的统一,完全依靠于,第一是奥斯曼的威胁,为奥地利治下各民族社会提供的凝聚力;第二是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传统政治联盟,在此时更是不吝啬于对奥地利皇帝的政治支持。因此奥地利本身的经济,只是落后的农奴经济,但是奥地利却可以从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采集到大量的税收,并在必要时得到教廷的财政援助。但是与奥斯曼打仗是很花钱的,因此拥有美洲白银的西班牙,就成为结合奥地利军事力量的天然结合。这就是西班牙极盛时代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由来。  西班牙与奥地利结合成西班牙帝国,是在罗马教廷组织撮合下的,欧洲天主教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组织的优化,类似于今天大型上市公司的并购。随着奥斯曼威胁的退潮,罗马教皇号召力的进一步衰退,奥地利本身为军事需要而组织的农奴制,作为落后的经济形态,也就渐渐暴露出内在缺陷,自然而然地出现民族地方主义的分离,直到最后瓦解。玛丽亚.特丽莎女王,通过宽恕匈牙利曾经成为投敌的基督教汉奸罪行,赢得了匈牙利的忠诚,组建成奥匈帝国,也只是推迟瓦解而已。  奥地利治下地区,特别是维尔纳周边(前奥森特利亚边境区)的农奴制,尽管日后被称为“野蛮的户籍制度”;但是在当时就类似于日本的藩主和武士的制度,提供了一支稳定的半军半民,出则为军入则为民的准军事部队。经济条件良好时,其上层人士就会组织成一支常备的,而且几乎年年得到战争锻炼的常备军。只要奥斯曼的威胁仍然存在,奥地利显然是社会主义民兵制度的社会组织就是适应性的军队,来自欧洲各地的财政支援,也让此组织的经济形态落后,不再成为财政需要操心的问题。

奥地利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

奥地利和德国都是属于日耳曼民族文化范畴的国家。但前者从来不是德意志帝国的组成部分。历史上日耳曼人在政治、经济上曾有过大联合,但这种联合的核心是奥地利而不是普鲁士。直到十九世纪,奥地利仍然恪守领导日耳曼人的传统,坚决反对普鲁士的兴起。只是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对日耳曼人的领导地位才为普鲁士所代替。

历史上奥地利为何未去开拓殖民地

因为12世纪前历史上没有奥地利这个国家,16世纪奥地利独立王国,17世纪和德国组成德意志联绑,后普奥战争失败和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地理位殖上来说吧:历史上的开拓殖民帝国,都是海权国家,奥地利地处欧洲中部没有领海,这一点限制了它开拓殖民地。个人观点.

为什么奥地利衰落的如此快

奥地利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迎娶勃艮第公主玛丽,获得尼德兰的大片土地,统一了分裂的奥地利并重新夺取被匈牙利人占领的维也纳,并和西班牙联姻,其孙子查理五世继承了奥地利和西班牙,成就哈布斯堡巅峰时代。这才是奥地利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查理五世之后哈布斯堡分裂为奥地利和西班牙支系,各自发展,奥地利从此走下坡路,经历30年战争失败后国力衰落,只是凭着欧根亲王打赢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世纪末的利奥波德一世恢复了一点大国的荣光,但好景不长,其子查理六世没有男孩,随后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王即位,成为著名的女强人,但其实奥地利此后一直只能勉强保持欧洲一流大国地位直到1918年解体,和查理五世的巅峰时期不可同日而语。17世纪的奥地利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是奥地利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只是欧根亲王打赢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而已。17世纪上半叶的30年战争恰好是奥地利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奥地利从此放弃德意志,向东欧发展,并为今后的多民族国家解体埋下后患

奥地利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奥地利历史根据考古发现,奥地利在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类活动。约公元前750~前450年间,此地已属早期铁器时代,伊利里亚人在这里创造出有较高水平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公元前400年左右,有多个凯尔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区活动。公元前15年罗马帝国占领了凯尔特王国诺里库姆并设立为行省。罗马帝国衰落后奥地利曾先后被匈奴人、伦巴第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阿瓦尔人、巴伐利亚人和法兰克人占据。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尔卑斯地区迁移,占据了现今奥地利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了卡拉塔尼亚王国。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该地区,鼓励拓殖,并引进了基督教。后来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包括奥地利地区在内的东法兰克由巴本堡王朝继承。该地区被称为“marchia Orientalis”(“东方边疆领”之意),976年被赠予巴本堡的利奥波德。奥地利这个名字最早见诸记录是在996年,当时写作Ostarrîchi,用以表示巴本堡王朝的边疆领地区。1156年的小特权将奥地利升格为公国;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获得了施蒂利亚公国。1246年奥地利的腓特烈二世死后,巴本堡王朝绝嗣,奥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亚的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边疆领之战中奥托卡二世败于德意志的鲁道夫一世,从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止,奥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纪积极扩张领土。1526年奥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亚和奥斯曼帝国未有占领的匈牙利,两大帝国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9月12日的维也纳之战中奥地利联合来自波兰的援军将围困维也纳两个月之久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击败。这场战役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向欧洲中西部扩张的行动,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随后的一连串军事行动,导致1699年卡尔洛夫奇条约的签订,奥地利获取匈牙利全境。从此至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圣罗马帝国。 随着普鲁士的崛起,奥地利开始了与普鲁士之间长期的争夺德意志地区霸权的斗争。同时奥地利也先后伙同普鲁士及俄罗斯两次参与瓜分波兰(第一次和第三次)。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而在此两年前,弗兰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兰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为奥地利帝国的皇帝,统治范围是以奥地利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袭领地。1867年,为了化解奥地利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的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对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做出妥协,宣布将奥地利帝国更改为所谓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匈牙利地区在理论上升级为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个王国,并拥有自己的国王(在奥匈帝国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匈牙利国王始终由奥匈帝国皇帝兼任),议会和海关系统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黑,引发了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索。在一战中战败的奥匈帝国被分割为多个小国家,其中原先内莱塔尼亚的一部分成为了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间的11个月称为“德意志奥地利”),并被禁止与德国(即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合并。1938年,纳粹德国实现了德奥合并,奥地利到二战结束前的7年都受其统治。纳粹德国于1945年战败后,奥地利被同盟国和苏军分别占领,直到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为止。在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占领奥地利的各国军队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今天的奥地利第二共和国。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政权解体后,奥地利逐渐参与更多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又于1999年加入欧元区。

关于奥地利的历史

早期不太了解,只知道最早是神圣罗马帝国东南部奥地利公爵领地,此前分为蒂罗尔公国(今西部),施蒂利亚(今南部)和维也纳,后神圣罗马帝国改制,形成奥地利公国,奥地利公爵在某年起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掀起了欧洲的奥地利兼并浪潮,奥地利先后兼并勃艮第公国,西班牙王国(后分割),波西米亚王国及匈牙利王国,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奥地利作为中欧地区的强大势力,成为夹在沙皇俄国与法国之间的一极,19世纪末形成奥匈帝国,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的协定使得奥匈帝国分裂,二战期间,奥地利被德国兼并,二战后再次独立,相比政治,奥地利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更加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