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迦太基名将汉尼拔

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军事家名人故事:汉尼拔的故事)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0 08:32:54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军事家名人故事:汉尼拔的故事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着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汉尼拔是世界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其高超的军事谋略水平,堪与恺撒、苏沃洛夫和拿破仑等人相媲美,在世界军事占有重要地位。   汉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时值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期间。他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为交战双方中迦太基的军事统帅。由于在战争中战败求和,哈米尔卡深感耻辱,并决心与罗马终身为敌。在他的率领下,迦太基人决心在伊比利斯半岛拓展势力,并利用这里作为进攻罗马的复仇之战的跳板。至公元228年他逝世时为止,他已经成功地征服了当地许多部落,并建立起一支忠于自己的六万八千人的部队。哈米尔卡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鲁巴尔继承和拓展了他的事业。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尔遇刺身亡。在全军的推举下,年仅27岁的汉尼拔成为新的领袖。   汉尼拔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他指挥作战,善于先谋后战,先以诱饵使敌上钩,再对敌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他尤其喜欢使用骑兵突然攻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使敌人措手不及,被动挨打,而自己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大量歼灭敌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公元前216年8月,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坎尼地区,以步兵4万余人,骑兵约1万人与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统帅的步兵约8万人、骑兵约7千人作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汉尼拔决定以智谋取胜,他的具体部署是:步兵位于中央,构成一个半月形阵势。在半月形的两翼,配置步兵的主力部队,以便从两翼夹击敌人。在半月形中间突出部,以一部兵力占领宽大正面,并有意把兵力较弱的中间突出部暴露给敌人,诱使敌军对正面中央实施突破。并令500名士兵,手持剑、矛和盾等武器,身藏匕首,准备必要时诈降,混入敌军内部,打乱其部署。在步兵半月形阵势的两侧,配置骑兵,保护步兵两翼的安全,防止罗马军队从两翼实施攻击。与此同时,准备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主动出击,从两翼包抄敌人,断敌后路,从敌军背后实施攻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时当地每天中午常有强尽东南风的特点,汉尼拔布阵时特意选择了一个面西背东的方向。这一选择的巨大作用直至战斗打起来以后才为人们所认识。   8月2日上午双方在坎尼激战。迦太基步兵对罗马步兵进行一定的抗击后,汉尼拔即令预先准备好的500名士兵向罗马方向逃跑,交出自己的剑和矛,假装投降。罗马军把这些投降兵置于阵后并未严加看管,仍集中兵力继续猛攻汉尼拔步兵阵地的中央突出部。在罗马军步兵的强攻下,位于半月形突出部的汉尼拔步兵逐渐后退,使半月形阵势由凸部向敌变成了凹部向敌,从而对罗马军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阵势。汉尼拔见敌人已中圈套,便命令两翼的步兵主力同时夹击罗马军。罗马军遭此不意攻击,阵势顿时大乱。当战至中午时分,东南风大作,大大增加了迦太军杀伤效果。持续的狂风把风沙尘土刮向罗马军队,致使其不能准确使用手中武器,又难于躲避对方投射过来的矛、箭和石头,伤亡惨重。此时此刻,500名诈降的迦太基士兵从身上摸出暗藏的匕首,首先刺死当面的敌人,然后从死者身上拿过武器,在敌军内部横冲直撞,四处冲杀。与此同时,汉尼拔的骑兵也从敌军背后冲杀过来,罗马军深深陷进汉尼拔预设的口袋,内外受击。战至天黑,罗马军被歼6万余人,被俘约1万人,只有1万多人逃走。亲临前线指挥的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阵亡,此外战死的还有80名元老院议员。全罗马17岁以上的男子有1/5在这场和汉尼拔的战争中丧生。而汉尼拔的军队伤亡仅8000人左右。   此后,在意大利,战争开始陷入一种惰性的状态。直到公元前203年年底,在意大利,没有一位罗马将军在和汉尼拔的战场较量中真正取胜过。而无数的战役只是为汉尼拔的桂冠上增添一道又一道光环。   公元前202年,罗马人终于有一位将军在坎尼战役后敢于在战场上和汉尼拔正面交锋了,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扎马战役中,罗马将军大西庇阿打败了汉尼拔,他也因为这一战而名载史册。扎马战役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仗。不久迦太基仅以身免的苛刻条件向罗马投降了。   汉尼拔虽然最终输掉了战争,却还是被大多数迦太基人捧为战争英雄,并选上了执政官的宝座。但是罗马人时刻都无法忘怀对这个可怕对手的恐惧。汉尼拔在迦太基的政敌们利用这种恐惧编造谣言。最终罗马人撕掉了宽宏大度的假面具,派遣使团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到罗马受审。公元前195年,汉尼拔被迫逃出了祖国,流亡持续了13年。   为了汉尼拔,罗马人挥兵到处追杀。公元前183年,罗马人终于找到了汉尼拔,但是在他们下手捉他之前,汉尼拔服毒自尽了。汉尼拔临死时说:“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去除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统帅汉尼拔,成就了怎样的一番伟业

他和罗马军队作战,还经常取得胜利。当时的罗马帝国可谓是如日中天的存在,可汉尼拔仍然可以取得胜利,可以看出他的确实厉害。

汉拔尼出生在迦太基国,他的父亲也是一名将领。由于出生在武将家庭,汉尼拔从小就是接受的军事的教育。由于迦太基国和罗马是死敌,汉尼拔也是必须得为自己的国家而战。长大后,汉尼拔跟着父亲进入了军营,开始接受磨练。由于他吃苦耐劳,胆识过人,对战场局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开始逐渐的成为一个军队的核心,后来成功当上军队的统帅。

汉尼拔上任后,开始主动的准备他们与罗马的战争。他不仅制定了许多精密的作战计划,而且还专门派人到那些对罗马怀有恶意的城邦去宣传和联络。后来他开始进攻罗马的同盟,也就是萨贡姆城。然后萨贡姆城被打得措手不及,就慌慌忙忙的派使者去罗马求救,于是罗马对迦太基宣战,然后布匿战争开始了。

罗马面对来势汹汹的迦太基,他们也不敢丝毫小觑。他们本来用兵分两路的打法,想要打迦太基措手不及。但是汉尼拔确实聪明,他看透了罗马的想法,于是直接选择带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阿尔卑斯山的环境非常艰苦,汉尼拔的军队翻越过后实力大伤,但是好在下山后这些对罗马有敌意的部落投靠了他们,他们又有了战斗力,最后来到了意大利本土打败了罗马的军队。

为什么说迦太基帝国的汉尼拔是罗马帝国的噩梦呢

汉尼拔是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被称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和拿破仑。

迦太基坐落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

早在公元前6世纪时,迦太基就与希腊因为争夺地中海多次战争,当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逐渐衰落后,迦太基凭借强大的海军称霸西地中海。

然而,迦太基将要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罗马。

公元前4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之后,发现地中海已经被迦太基所牢牢控制,这是罗马人所不能容忍的。

被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的争霸持续了23年(公元前263年-公元前241年),最后以迦太基向罗马求和告终。

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岛,并对罗马作出赔款。

汉尼拔的父亲,正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统帅,哈米尔卡尔·巴尔卡。

根据李维的记载,汉尼拔才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对神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

毫无疑问,汉尼拔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公元前218年他率军翻过阿尔卑斯山,此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刚刚过去三年。

汉尼拔犹如神助一般在罗马共和国境内取得了无数次胜利。

其中,波河战役歼灭罗马军队三万人,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全歼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执政官战死。

在坎尼战役(Battle of Cannae)后,罗马约7万人的军队更被全歼。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之一,按一天之内的伤亡人数来算,一直到1916年在法国北部索姆河边的凡尔登绞肉机才被打破。

每一位罗马人皆有亲友在此役里阵亡。

3个罗马执政官、随军督战的元老院的80多名议员们全部死于这场战争。

要知道,罗马的元老院总共不过才300名议员。

战后,汉尼拔手下的士兵兴高采烈地从阵亡的罗马贵族和军官们手上捋下象征他们的高贵地位的金戒指。

迦太基守护者的统帅是什么

迦太基守护者的统帅是汉尼拔·巴卡。

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古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

汉尼拔·巴卡人物评价:

古罗马史家尼波斯:假如真的没人怀疑罗马人的勇敢超过其他所有民族的话,那么就不能不承认,正象罗马人以武力胜过一切民族那样,汉尼拔以才智胜过其他军事家。因为他在意大利同罗马人战斗时,总是胜利而归。如果他没有被本邦人的嫉恨所削弱,那么他似乎有可能打败罗马人。

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是一位特别喜爱攻击的统帅。骑兵从来没有树立过象在这两位伟大的统帅下(指汉尼拔和18世纪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所树立的那样的丰功伟绩。

北非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是白人还是黑人,或是和埃及人似的,总之他是什么人种要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谢

迦太基是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 迦太基的意思就是"新的港市"(腓尼基语)。 腓尼基属于闪米特人的一支, 说闪族语(属于闪含语系)。 现代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属于闪米特人。笼统的说, 迦太基人属于中东那种黑头发黑眼睛的白人。

汉尼拔(公元前247年—前183年)是迦太基名将,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上表现卓越,被誉为战略之父。

据史学家李维记载,时只有9岁的汉尼拔央求与父同行,父亲命令他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与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这种信念与父亲在军营里对他的训练,铸就了他的理想和极高的军事素质与非凡胆略。

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在父亲哈米尔卡·巴卡和继任者哈斯德鲁巴(汉尼拔姐夫)相继捐躯后继任主帅,继续与罗马对峙,揭幕了罗马最凶险的噩梦。他力排众议,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巧妙地运用计策击溃罗马人。

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罗马执政官大西庇阿统率罗马军队(2.5—3万步兵,6000—8000骑兵)在扎马附近与汉尼拔统率的迦太基军队大战。虽然罗马取胜,但付出了惨重代价。汉尼拔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军事上失败。

汉尼拔的一生有什么经历

汉尼拔生于约公元前247年,迦太基军事家。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的名字成为恐怖的代名词,一提“汉尼拔来了”,对罗马人来说,就像说狼来了一样吓人。

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是迦太基著名的军事将领,汉尼拔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他5岁时,迦太基船队在西西里岛附近的海域遭到惨败,罗马的骄横,迦太基的屈辱,深深刺伤了汉尼拔幼小的心灵。他曾不止一次地祈求神灵保佑迦太基强盛,有朝一日,重振国威,击败罗马,以雪前耻。

公元前228年,汉尼拔的父亲在征服伊比利亚的作战中阵亡,汉尼拔的姐夫哈司德鲁巴尔接任了统帅。不久,汉尼拔在新统帅的召唤下,任骑兵统帅,他的军事指挥天才逐渐显露出来。公元前221年,哈司德鲁巴尔遇刺身亡,全军推举汉尼拔为继承人。那一年,汉尼拔28岁。

公元前218年春天,汉尼拔率领7.5万步兵和1万多骑兵,选择了一条连鸟儿也难飞越的道路,翻越阿尔卑斯山,从侧后袭击罗马。这是古代最伟大、最艰难的行军,战象、战马大多冻死,寒冷、饥饿使残酷的军纪也难以保证将士听从指挥,有人宁愿死在山中,也不愿再走一步。汉尼拔凭着个人的感召力来鼓舞斗志,他与士卒同吃同住,一起披着斗篷放哨。经过半年行军,同年10月,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平原,罗马人做梦也想不到汉尼拔就在身边。

两军在特雷比亚河首次相遇。汉尼拔诱使敌人渡河作战,趁罗马军队半渡之时,指挥埋伏在河道的迦太基人突然发起进攻。浑身湿透,寒冷异常的罗马人勉强应战,结果大败,6万罗马士兵大部被杀,只有不到2万人逃了出去。汉尼拔占领了高卢。

接着,汉尼拔的军队势如破竹,边走边为罗马军队设下圈套,使罗马军队一次又一次地上当、失败,损失战斗力。汉尼拔喜欢走偏僻和出人意料之外的路线,采取埋伏、狙击和其他突然行动,忽左忽右;使罗马军队无所适从。他还组成了出色谍报系统——甚至在罗马城内,他也建立了情报网络。他本人也常常化装或戴着假发,亲自搜集情报。对汉尼拔出神人化的指挥才能,罗马人惊呼:“在这个时代的历史书中,几乎每一页都可以证明他的军事和政治天才。”

公元前203年,罗马大将西庇阿率领军队渡海在非洲登陆,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本地危机,只好命令汉尼拔回国。那一年的秋天,他不得不撤出意大利返回非洲,结束了他在意大利长达十六年的征战。

公元前202年,汉尼拔按照迦太基元老院的命令,被迫同西庇阿在扎马决战。西庇阿正是采用了汉尼拔的两翼包抄战术打败了汉尼拔。公元前201年,迦太基战败后接受了罗马人要求的屈辱条件,成为罗马的附属国。第二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的最后失败而告终。

最早称汉尼拔为“战略之父”的正是罗马人,他们这样评价汉尼拔:“他从进入意大利一连十六年的时间,不断地苦战。他从来没有一天离开过战场,他具有一种超人的能力,能使他的行动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他一个与整个罗马为敌。”罗马人从汉尼拔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军事才能,并以汉尼拔的战术击败了汉尼拔。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的最高行政官员。他在任职期间,实行许多重大改革,力图振兴国家,然而引起了贵族和罗马当局的不安。当危险来临时,汉尼拔被迫逃亡叙利亚,开始了他长达十三年的逃亡生活。在逃亡期间,他先后到过叙利亚、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比提尼亚活动,游说这些国家建立反对罗马帝国的军事同盟。

公元前183年,罗马为了消除隐患,派兵追捕并包围了汉尼拔在比提尼亚的住所。汉尼拔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临死时他说:“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急不可耐,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除去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汉尼拔死时66岁。

被誉为罗马终结者的汉尼拔,究竟有多厉害

天才军事家汉尼拔,出生于迦太基。与罗马为敌,在战役中,差点把古罗马扼杀在摇篮里。今天我们回到那2000多年前的地中海区域,回到迦太基古城。还原那个年代。

罗马与迦太基的冲突始于地中海。罗马之前,地中海贸易被希腊迦太基平分。迦太基开始强大天平倾向了迦太基。此时的希腊没有因走向衰败,直至罗马崛起。

罗马崛起后,夺得地中海的控制权。导致了罗马与迦太基发生冲突。为地中海,发生两次布匿战争。战争间,迦太基大将,也就是汉尼拔崛起。创新的战术战略击倒罗马。两军对垒,罗马毫无还手之力。在汉尼拔的率领下,打到了罗马城下。汉尼拔有军事天赋,刻苦训练。深谋远虑的战略外,创新的战术。

布匿战争前,欧洲属于荒蛮之地。特别是西欧,德、法。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不外乎就是冷兵器群殴。罗马军队形成团队作战,阵型打败斗殴,无坚不摧。汉尼拔有着比这种阵型式的战斗更厉害的。普通兵力组成阵型与罗马对抗,再优势兵力绕侧方突破脆弱,消灭其主力。罗马溃散之时,完成追杀,力求全数消灭。

不要说汉尼拔战术厉害,简单。置身于两千多年前,不可能想出创新的战术。当时的环境,教育普及低下,能有天赋,熟读典籍,还有战争阅历几乎没有。只有汉尼拔。

 

罗马应对汉尼拔的进攻,开始转守为攻。西班牙到意大利途径的地方,层层设置,构筑营寨,以求体量消耗汉尼拔军队。汉尼拔运用到了战略。带领部队登上阿尔卑斯山,翻越山脉损失了一半的部队。凭着毅力,成功到意大利边境。收买了高卢人的部队,带着大象,进入意大利。

迦太基名将汉尼拔

迦太基的名将汉尼拔汉尼拔是北非迦太基的一名将士,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军事统帅。他在少年的时候跟随父亲进军西班牙。从小就接受严格的锻炼,并且发誓要一生将罗马视为自己的仇敌。迦太基的名将汉尼拔汉尼拔画像第二次布匿战争,他率领军队翻山越岭引诱并击溃罗马军队。罗马人深知汉尼拔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行兵布局以及外交手段上尤为突出,于是加强与汉尼拔之间的联盟关系。之后从汉尼拔那里学会了多种战略方案,夺回了意大利南部重要地段。公元前二零二年,汉尼拔在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中被击败,之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帮助迦太基渐渐恢复军事力量。随后罗马人逼迫汉尼拔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罗马人害怕汉尼拔归来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一再把汉尼拔逼到罗马受审,最终汉尼拔在罗马人的逼迫下服毒自杀。在外交和军事上,汉尼拔为迦太基赢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上没有外援则很快无法满足军队的需要。汉尼拔在意大利待了十六年回到非洲,自己的国家迦太基最终被罗马击垮。迦太基最终签下了不平等协议。汉尼拔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很高,战略之父是西方人授予他的头衔。他的许多思想与战略至今还有人在传颂,作为战略和布局上的指挥官,汉尼拔的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汉尼拔毕竟不是国家的统治者,他最终的失败还是来自于迦太基国家政策的失败。打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迦太基优秀的将领汉尼拔是欧洲伟大的军事统帅,那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呢?答案是罗马出色的统帅西庇阿。两个都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并且为国家戎马一生。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的名将,那时他出生的年代刚好是古罗马共和国崛起的时期。西庇阿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军方的主要将领。迦太基的名将汉尼拔西庇阿像西庇阿比汉尼拔小了整整十二岁。当汉尼拔率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西庇阿才十七岁,那时候的西庇阿刚刚开始杰出军事。后来汉尼拔在两次战役中将罗马的军队打败。那时候年轻的西庇阿对汉尼拔的用兵技巧很有感触,估计是参加了其中某次战役。汉尼拔的威严就像是大山一样耸立在罗马人面前,令罗马人害怕。甚至有孩子听到汉尼拔的名字便会嚎啕大哭。西庇阿和小伙伴们是在汉尼拔的阴影下长大的。大家都知道汉尼拔在扎马战役中败给了罗马。那时候汉尼拔有接近六万的步兵,西庇阿只有三万多的步兵,但西庇阿在骑兵的力量上超于汉尼拔。两位统帅在扎马会战上相遇了,结果是汉尼拔带领的军队损失惨重,而罗马军队损失不多,汉尼拔就这样被西庇阿打败了。两位都是军事奇才,即使西庇阿小汉尼拔十二岁,但是西庇阿在扎马会战中表现出来的英勇和自信是货真价实的。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西庇阿也成了罗马的大英雄统帅。汉尼拔是哪个时期的人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有名的将士,军事与外交能力很强。至今他的军事战略仍被许多军事家所研究。那汉尼拔是哪个时期的人呢?笼统的说汉尼拔是古罗马时期的人。众所周知,汉尼拔被西方人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从这个称呼上就可以得知汉尼拔在军事战略上的才能。从战争本身来看,汉尼拔在那个时期远征罗马,创造了一定的辉煌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