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称击落乌多架战机

俄称击落乌多架战机(俄罗斯米格31再立功,击落乌克兰苏24)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1 09:13:35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俄罗斯米格31再立功,击落乌克兰苏24

俄罗斯米格31再立功,击落乌克兰苏24

俄罗斯国防部对外发布了一则。有关米格31战斗机,和乌军作战的视频。视频中俄军飞行员表示,自己驾驶的米格31。在外出执行任务时,接收到了地面给出的信息。之后就使用R37M空空导弹。成功将乌军一架,苏24战斗轰炸机击落。原本外界认为这个飞行员,进行的只是一场普通空战。但没多久人们就联想到了一条消息。不少媒体都报道,俄军击落了乌军,一架苏27及苏24。但是对于用的什么击落的,却是众说纷纭。

现在看来真相,是水落石出了。而且和之前那些猜测相比,视频中的俄军飞行员。说法明显更符合,实际情况一些。在乌克兰战场上,发射“匕首”打击目标。而引起不小关注,且能攻能守的优良装备。也是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优秀,由此不得不让人深省,没引进的我们遗憾吗?

为什么最终没有引进米格31?究其原因其实主要有3点。首个原因就是米格31,它的用途实在是太单一了。据了解,米格31是苏联特意设计的,一款重型截击机。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想让其能在视野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上进行巡航。一旦发现了北约战机,或者是巡航弹的话,就能进行及时拦截。所以米格有很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而且还有搭载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已及射程足足有,150千米的R33空空导弹。除此之外米格31,哪怕是普通战机能做到的,最基本的空中格斗也是做不到。

其次就是价格太贵了。虽然因为米格31一直,没能真正出口的缘故。所以导致其真实外贸价格,实际上到了现在也没人清楚。但普遍都觉得其价格,差不多会是苏27SK的一倍半。要知道我们国内,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为了购买24架苏27SK/UBK,就已经花费了8亿美元。所以估算一下就能得知,米格31的价格,差不多是4500万美元的样子,由此可见其昂贵。

最后就是应用体系太过狭窄。要知道我们的军事工业,在引进武器装备时,一向比较重视的是,能否吸收其技术,或者设计思想化为己用。可是米格31情况却很特殊,因为研发米格31时,苏联物资非常充沛。所以研制的时候,可以说是全力做到最好。结果也就造成了,米格31使用的雷达和发动机,以及电子设备和导弹,都没办法和其他战机兼容。如此一来的话,应用范围就很狭窄。

所以综合这些,我们国内才会选择,不引进米格31。

并且在战场上,还能有出色表现。但是我们也不遗憾,毕竟在经济发展起来,而科学技术也越发先进。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研发出更适合自己的,先进战斗机。

一次击落4架乌军战机!

一次击落4架乌军战机!苏35为俄军战机正名,即将抵达伊朗

之前因为伊朗的,武器禁运政策被解除。所以伊朗会怎么对,他们空军实力进行升级,这么久以来一直,都是广受外界关注的。而从伊朗能够进口的,战斗机种类来看。能给其提供的供应国,也只有俄罗斯及我们。

对此,外界一直在猜测伊朗,也许会选择来自,我们的歼10ce战斗机。因为我们的歼10ce战斗机,现在已经开始对海外国家出口了。并且从售价角度来看,歼10ce战斗机也更具优势。结果让人没有想到的却是,伊朗最终选择了,俄制苏35多用途战斗机。

据伊朗媒体报道的一则消息,可知俄罗斯即将要交付伊朗,完整的苏35多用途战斗机中队了。而且俄罗斯这次给伊朗,提供的是第一批24架的,苏35隐身战斗机。据悉,这些苏35多用途战斗机,之后会被部署在。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第8战术空军基地。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朗空军的重型战斗机,可以说完全依赖于,美制的F14雄猫战斗机。

只不过长时间的服役,已经使得他们的这些,F14雄猫战斗机的状态,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伊朗其实急需,对这些战机进行升级。而随着进口的俄罗斯苏35多用途战斗机,马上就要进行交付了。所以伊朗空军也会,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除了伊朗的第一批,24架苏35多用途战斗机,快要完成交付引人关注外。苏35多用途战斗机,另一则好消息也是引起了,人们不少的关注。据外媒报道可知,俄空天军现在也大量的,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了,苏35多用途战斗机作战。并且在用其进行作战时,竟然还创下了惊人的战绩。

尤其是在最近的,一次空战中更是,一次击落了4架乌军战机。要知道这架苏35多用途战斗机,当时只挂载了4枚空空导弹。换句话就是说,俄军这苏35多用途战斗机,发射的空空导弹。其打击精准度竟然,已经达到了100%。

要知道苏35多用途战斗机,即使长期都被称作是,多用途战斗机,可其实这款战斗机还是,偏向于空优作战的。而这次被苏35多用途战斗机,击落的4架乌军战机。分别是两架米8直升机,一架米格29固定翼战斗机。

以及另一架还没被,确认身份的固定翼战机。要知道乌军手中,现在拥有的固定翼战斗机,数量其实并不多。除了有米格29战斗机外,再就是苏27战斗机。以及苏25攻击机,和苏24前线轰炸机。

值得关注的是,可以在空战中连打4架战机。已经足够证明苏35多用途战斗机,确实是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换句话就是经此一役,苏35已经为俄军战机正名。由此可见,其实苏35多用途战斗机,虽然只是一款4代机。但是其在近距离作战的过程中,超机动的优势却是非常明显的。

16架苏34被击落

16架苏34被击落

日前,一架苏34战斗轰炸机在争夺激烈的红里曼战场上被击落。从苏34残骸上的RF-81852代码分析,这应该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俄罗斯空军。第16 架Su-34 输了。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鸭嘴兽”如今在技术含量不高的战场上屡屡折断,让外界对战斗轰炸机产生了怀疑。是俄罗斯军队死了,还是战斗轰炸机死了?今天就来分析一下吧。

战斗轰炸机,顾名思义,兼具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功能。它们不仅可以携带空空导弹进行空对空作战,还可以携带空对地导弹执行地对地轰炸任务。战斗轰炸机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但随着F-111和Su-24的性能落伍,该机型一度陷入低谷。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发动机和精确制导弹药的飞速发展,战斗轰炸机迎来了性能上的飞跃,近十几年来也出现了几款颜值很高的机型,苏34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中的一员。

苏34战斗机是重型战斗机,起飞重量可达45吨,载弹量可达8吨。在可挂载的武器种类上,苏34可挂载用于空空作战的空空导弹、用于地对地作战的空地导弹和反导弹。 -用于海对海作战的舰载导弹。攻击性能非常全面。即使在满载状态下,苏34的最高速度也能达到1.8马赫,超过了F35战机1.6马赫的速度。可以想象,用一种型号完成几种型号的作战任务,只需要更换弹药,但整机造价只比主战机高一点点。这样的战斗机设计和装备部署谁能拒绝?

不过,苏34战斗轰炸机在俄乌战场上屡屡被击落,总数着实让人吃惊。当然,很多人可能对这些战士的价值没有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的计算一下。一架苏34战机的制造成本为3.4亿元,16价值54.4亿元。无论对任何国家来说,超过50亿元的战机损毁都是巨大的损失,更何况是因为前所未有的制裁而经济状况极其困难的俄罗斯。

什么样的武器击落了像Su-34 这样强大的战斗轰炸机?根据现有资料,不仅有山毛榉防空导弹,还有针式肩射单兵导弹。这些导弹的造价都是几万块钱,也就是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一个是3亿多的高价,一个是不超过10万元的低单价。俄罗斯这次是真的亏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打下去,俄罗斯出口再多的石油也于事无补。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亏损状态,恐怕连美军都支撑不住了。那么,问题出在苏34战斗轰炸机本身吗?的确,没有隐身战机,在现代雷达防空网的严密监控下,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这也是F22、歼20等隐身战机最突出的性能,也是区分四代机和五代机的最基本标准。虽然不能说完全不被雷达发现,但就算是能发现,探测距离和锁定距离也大大缩短了。不过像苏34这样的非隐身战机还是很容易对付的。不仅可以被远程防空系统探测到,就连单兵肩射导弹也可以锁定摧毁。概率。

Su-34的非隐身性只是一方面。俄军对该型战机使用不当,是导致其频频被击毁的又一硬伤。苏34即使不是隐身战机,也可以挂载区外攻击弹药和各种精确制导弹药,实现远距离攻击,减少被地面火力反击的几率。事实上,俄军在冲突初期也频繁出动苏34战斗机,取得了非常广泛的战果。然而,俄军为何在出动苏34战机后屡遭地面导弹袭击?最大的原因是俄军在苏34战机的使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本来可以执行远程攻击任务,现在俄军却让苏34这样的先进战机使用空空轰炸作战方式,让苏34面临更大的风险。刚才我们指出,这不是隐身战机,乌克兰的防空导弹很容易锁定它。要知道,即便是“针”防空导弹,其最新改进型的射程也能达到3500米,射程可达6000米。据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发布的视频显示,俄军使用苏34战斗机进行空对空轰炸时,飞行高度可能只有几百米高。完全在“针”防空导弹的射高和射程之内。

别小看单兵防空导弹,它的攻击速度可达400米/秒,超过了1马赫的声音传播速度。战斗机在低空轰炸时,往往不会超音速飞行。所以像苏34这样的大目标很难逃过乌克兰单兵防空导弹的攻击。再者,由于乌克兰军队普遍处于暗处,只要被防空导弹瞄准,苏34基本上就没有退路了。

从苏34战机在俄乌冲突战场上遭遇的多次事故来看,俄军在精确制导弹药和远程攻击弹药方面十分匮乏。也就是说,俄军对于这场冲突的准备并不充分,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绝地反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像苏34这样先进的重型战斗机,没有先进的弹药可用,这是非常难得和无奈的。从这里也可以证实,俄军这几年真的很缺钱,以至于即使是先进的战机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不过,还有一种情况更值得关注。一般情况下,像苏34这样的战斗轰炸机,只有放在立体的战斗网络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攻击作用。比如综合卫星侦察、情报信息共享、电子干扰机编队作战,可以覆盖特定作战区域,对整个区域进行电子压制,然后苏34战机进行对地攻击。在这样的部署下,苏34执行任务的安全系数会变得非常高,不会出现大量被毁的情况。

这次俄乌冲突,总体感觉是俄军越打越败。意料之中的俄军对乌的闪电战果然变成了“闪电式”快速进攻,随后慢慢被乌军拖入拉锯战甚至长期作战的泥潭。这种情况对俄罗斯来说非常不利。随着苏34战机等高价值武器装备屡遭袭击,俄军面临的处境将更加艰难。难怪俄方口口声声提到核武器这个王牌。究其原因,俄军能生产的先进装备实在是不多。苏34战机的大量损毁只是俄军在战场上劣势的一个缩影。俄罗斯真的需要再次放出大招力挽狂澜!

突发!至少41人遇难,紧急发声!

中国基金报记者 伊万 综合自央视新闻、环球网、中国新闻网、参考消息

俄:已多地打击乌军人员和装备

乌:东线战事仍在控制之下

根据央视新闻,俄罗斯国防部29日发布战报称,过去一天,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等方向打击乌军人员及装备。此外,俄军还击落乌军1架米格-29战机、9架无人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29日通报称,乌克兰空军过去一天对俄军人员、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军事装备集中区域发动了打击。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当天表示,乌克兰东线战场局势困难,但仍在乌方控制之下。

俄媒:乌军用“海马斯”炮击梅利托波尔地区一公路桥

据环球网、央视新闻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刚刚援引消息称,乌克兰军队用“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炮击梅利托波尔地区莫洛奇纳河上的公路桥,并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官员:美向乌提供坦克推动冲突升级

据央视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不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持续为冲突拱火。美国日前宣布计划向乌克兰提供31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并声称此举并不是为了升级冲突。

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29日反驳称,美方这一言论是在无视事实,美国的所作所为就是在推动冲突升级。

里亚布科夫强调,向乌克兰提供主战坦克是美国“极具破坏性的一步”。最近美国和北约官员多次公开扬言“战争即和平”,这令人担忧西方政客将把世界推向何处。

同一天,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发文称,如今的乌克兰是美国与北约测试新武器以及新式作战方法的试验场。美国向乌克兰派遣教官,并向乌克兰提供重武器,是其在乌克兰直接参战的证据。

美西方或向乌克兰提供战机 俄警告称西方正将自身卷入战争当中

舆论指出,在主战坦克之后,美西方国家可能向乌克兰提供的下一类武器就是战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28日表示,为防护援助的装甲车辆,大幅削弱俄方火炮火力,乌克兰需要战机以及能够袭击俄罗斯后方军火库的远程导弹。他表示,关于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战机和远程导弹的谈判正在加速进行。

对此,维也纳军事安全与武器控制问题谈判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加夫里洛夫同一天表示,向乌克兰提供军用飞机将标志着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对抗升级,西方国家正逐渐将自己卷入到一场与俄罗斯的战争中。

至少41人遇难!巴基斯坦长途客车坠桥

总统总理发声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据巴基斯坦《黎明报》29日报道,当日,一辆长途客车在卡拉奇西北部拉斯贝拉地区坠桥,客车上共有48人,已有41人遇难。

事故发生时,该长途客车正从俾路支省首府奎塔开往卡拉奇,行驶在矮桥上。车辆因不明原因驶下桥梁,有目击者称车辆当时似乎正在掉头,当地官员则表示超速行驶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俄军S-350自主击落乌军战机

俄军S-350自主击落乌军战机,中国为什么没有此类技术

俄乌军事冲突已经爆发400多天。根据2023年5月24日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空天军使用最新装备部队的S-350“勇士”自动化防空系统,在无人操作模式下参与了防空作战。

据称,S-350系统在没有操作员的情况下,以全自动模式截获跟踪和击落了数架乌克兰飞机,这是S-350防空系统首次披露出实战信息,也是全球首次经过证实的无人化防空系统参战信息。

那么,S-350型自动化防空系统的性能如何?如何理解S-350系统所具备的自动化拦截能力?以及大家最为关注的,我国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HQ-9BE、HQ-16FE等型号的防空导弹,是否具备类似于S-350型防空系统的能力呢?

先来说说第一个问题,从S-350型防空导弹的装备定位和战术性能上来看,该型防空系统原本是作为S-400系统的一个共架发射的中程弹而研发的,后来索性独立了出来,变成了S-350系统。

但是在装备定位上,S-350系统比较特殊,它似乎并不仅仅是作为抗击大气层内空气动力学目标的中程防空导弹存在。

从它的最新改进型9M96E2等型号的性能看,非常特殊地使用了直接力控制系统,甚至有可能换用动能战斗部,这似乎意味着空天军对它的定位,可能类似于爱国者PAC-3 CRI拦截弹,不仅用于中程区域防空,甚至还有可能作为末段中低空反导拦截弹来使用。

而在战术性能上,S-350系统的部分模块其实和S-300PM2/400防空系统也是可以通用的:

比如在态势感知模块上,S-350系统每个营均装备有一部96L6型全高度雷达,负责营一级近方空情态势感知。值得注意是S-350系统的96L6雷达分为两个部分,主动部分的96L6-TsP和被动部分的96L6-VP,二者互相配合,具备一定对低可探测性目标的态势感知能力;

又比如在制导站上,S-350系统每个营配备有2台50N6型火控雷达,并使用50K6型指挥所进行导弹制导。其中50N6型火控雷达型号和S-400系统配备的92N6A型火控雷达编号不同,属于新型雷达;

最后在S-350系统的拦截能力上,S-350系统全营编制发射车8台,单车携弹量12发。这意味着全营待发弹96枚,两部50N6火控雷达可以同时引导16到24个目标,9M96型导弹最大发射斜距大于60千米。总而言之,整体性能非常强大。

既然S-350系统整体架构较为先进,多目标交战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较强,除了可配合S-400系统抗击大气层内气动目标、还具备一定末段中低空反导能力,系统性能总体强大,那么俄罗斯媒体报道的所谓“无人控制防空”又如何理解呢?

其实从历史角度上来说,苏联时代的国土防空系统、前线航空兵自动化防空系统具备地面站直接接管防空导弹指挥、实施“超越式射击”,也就是地面指挥所直控防空导弹乃至空对空导弹自动化发射,这些都市传说在网上都传了很久了:

比如当年装备国土防空军的苏-27P型战斗机,就一直有传说国土防空军的“光线-4”军级自动化指挥系统可利用“彩虹”地面站向在空的苏-27P战斗机进行数据传送,有部分苏-27P上装备的11G6型数据链终端甚至具备直接接受火控指令、自动发射R-27ER导弹打击目标的能力;

又比如,也一直有传言,当年作为苏联陆军团级防空系统主力的箭-10M2系列防空导弹。在接入苏联陆军“机动”自动化指挥系统后,上级指挥所也可以直接对团属防空营的“箭-10”进行遥控。

在判断空中目标进入火力范围后,可以以上级指挥所进行超越控制的形式,直接遥控前方的“箭-10M2”车组进行预瞄,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一俟目标进入火力范围,车组只需按动射击电门就可以开火。

因此从苏联、俄罗斯自动化国土防空系统/野战防空系统的发展历史看,苏/俄对防空系统的自动截获、自动跟踪乃至自动射击不是凭空出现的,而可谓是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觉持续追求的。毕竟自动化防空系统的优势相比手动系统,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提高了各功能模块、尤其是指挥所到射击器模块间的反应速度。毕竟一个需要上传下达报文,下级射击器按照上级指挥所下达的空情报文调整火控雷达指向,进行预瞄,另外一个可以直接通过数据链传送进行自动瞄准,二者的反应速度可想而知;

二是提高了防空火力的运筹能力。毕竟一个需要下级预瞄之后自行下达开火决心,另外一个则可以根据上级指挥所接收到的空情态势感知,从更高层次乃至全局的高度统筹各防空系统的开火,二者之间的优劣对比同样可想而知。

当然,上级具备的超越式射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防空作战指挥系统的集中化程度。这种集中化程度如果过高的话,则有可能导致出现被人“击破节点,全局瘫痪”,集中打击一个指挥所和地面站,结果底下的所有防空系统全部陷入瘫痪状态。但对于防空系统建设思路来说,只有性能取舍,没有优劣之分。

从这个角度上讲,苏/俄防空自动化系统经历了这么多年发展,到S-350系统具备极强的自动化性能,这似乎也没有什么解释不通的,整个杀伤链条都能解释清楚: 

空情态势感知端,由上级的远方空情态势感知雷达为S-350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数据通过数据链接入系统火控计算机; 

火控计算机经过处理后进行自动预瞄,或由上级指挥所引导进行预瞄,动用火控雷达对准目标大致方向,截获目标之后对威胁进行自动排序一一解算射击诸元; 

一般防空系统都会预设多个射击门,比如目标多近,速度多快,高度多高可以开火,只不过有些射击门由指挥员掌握,S-350系统此番演示看起来是由火控计算机自行掌握;

判断符合射击门条件之后火控计算机自动下达开火指令,或者上级指挥所下达超越射击指令即可,这就是S-350系统可能实施无人化、全自动化拦截的过程。

此外,可能还有一些更高级的自动化能力,比如由上级的空情指挥所自动进行兵力和火力运筹,比如根据现有的防空作战兵力布势、自动划设火力杀伤区,为防空系统自动分配目标。当然,这一任务层级肯定超出了S-350系统这一营一级层面,俄罗斯方面没报道我们也无从证实。

毫无疑问,虽然S-350系统的自动化拦截,在咱们看来,系统性能是清楚的,技术渊源是清楚的,技术链条看起来也不复杂,但它却同样代表了技术潮流。

很简单,我们之前一再提过,防空作战是最为复杂的一种作战形式——毕竟防空作战所具备的速度快、目标多、目标高度层不同、目标接近方向不同的特点,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着人的脑力极限,这也是为什么防空作战需要自动化系统辅助的因素。

但是,自动化系统辅助再往前发展,最后必然导致人工智能开始接入防空作战指挥系统。尤其是在未来面对高超音速飞行器,洲际弹道导弹大规模发射等防空作战场景时,说不定自动化系统辅助人力决策都不够用,必须由人工智能全程介入,也就是实现防空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这很显然就是无人化的防空系统了。

所以,俄军使用S-350系统进行无人化运行和自动射击,也许技术还比较初期,自动化判断做的还比较机械简单,但某种程度上,这会成为防空系统的先声。

不过,别看俄罗斯空天军用S-350防空系统大秀自动化了,我们的HQ-9BE和HQ-16FE这两款防空系统是否具备类似的自动化性能?从珠海航展的情况看,我们的两款外卖的远程、中程防空系统,似乎暂未公开具备此类自动化防空能力,只能希望我们在珠海航展上,能够看到中国军工相关企业能够展示一下类似的能力。

毕竟防空作战的自动化,乃至人工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技术方向,确实是下一代技术。而在这一技术上俄罗斯空天军也确实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技术开拓上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希望我们能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后来居上。

俄罗斯称打击南线乌军,乌克兰称多地反攻取得进展,目前俄乌战事进展如何

自从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双方互有攻守,俄罗斯方面表示,在南部战线,尤其是在克里沃罗格方向,乌军未能采取任何进攻行动。乌方面表示,在东部和南部地区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南部赫尔松方向发动反攻。有网友表示,怎么感觉双方都取胜了呢?不是的,是双方的表述不同而已。

一、俄军有效制止乌军在克里沃罗格方向的进攻

很多人知道俄军的实力,也知道他们的坦克力量还有 S-400防空导弹的厉害。俄军的主要目标是拿下基辅,之后实现乌方面的去军事化。而乌方面知道俄军的战略部署,所以,他们在克里沃罗格方向的进攻,并没有起到效果,所以没有进攻。

俄军方面表示,不仅有效遏制了乌方面的进攻,还摧毁了乌军的弹药库,但是没有具体说明位置和数量,让一些人存疑。存疑的原因在于俄军打击乌方面的实力是有的,但乌空军一直有行动。不得不说,这是俄军的聪明之举,让乌方面看到俄罗斯的诚意。当然,打击乌军的山毛榉-M1地对空导弹发射系统和雷达等军事目标,也是实现战略意图的重要表现。

俄军不仅在南部取得了不错的战果,还击落了乌空军一架苏-25战机。通过这个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还是比较强悍的。为何没有直接打击基辅?那是因为俄罗斯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着。除了这些,俄军还拦截了“海马斯”的多枚火箭弹,可见S-400防空导弹的实力。

有人说,俄军这样,是比较拉胯的。实际上,大家没有看到俄罗斯的隐忍和示好。要是俄罗斯进行国家动员,那么,乌克兰的实力,不足以抵挡。俄罗斯在打击的时候,也是很克制,没有使用其他致命武器,也没有攻击平民,只是打击乌军事力量,可见俄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二、乌军的战果也挺多,但这可能是俄军的诱敌之策

乌方面有了西方的军事支持,可能是觉得有了反攻的实力了,就利用各种方式掩盖他们的战略企图,他们采取闪击的方式,在哈尔科夫方向,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乌方面称,已深入俄军防线约50公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打击俄方面的重要枢纽。

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跟二战时期的闪击战挺相似的,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鼓舞士气,打击对方的士气,还可能实现短期的目标。不过,这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这种战术还能起作用吗?这些地区是不是俄军故意丢掉呢?大家还记得马陵之战吗?庞涓就是这种轻装上阵,结果被伏击了。

俄军将这个口子撕开,让对方进驻,等到对方的人员到了之后,俄军就可以利用优势兵力,将对方包圆。不过,很多人觉得,俄军要实现这样的战略意图,就需要部队之间的协作。俄军在信息化方面,还是有待加强的。不错,俄军的确是要加强,但整体而言,比乌军好。

乌军表示,在顿涅茨克地区,还有南部赫尔松方向,都取得了进展。这个进展有多大?乌军方面没有说,从中就可以看出,乌方面还是没有多大的进攻实力,如此强的进攻,可能是为了让西方看到,他们有进攻的实力,只要能多援助一些,效果多大,就见仁见智了。

俄军方面的后撤,一个是为了示好,开启谈判;一个是为了更快地打击乌军,结束战斗。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这就是:在打中谈,在谈中打。面对乌军的进攻,俄军肯定有自己的应对,只是不方便直接公布,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三、俄军的特别军事行动,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人说,俄罗斯的经济可能支撑不了很长时间,之前利用能源的方式给予欧洲压力,没有想到,欧洲的能源可以很快解决。那么,俄罗斯的经济面对封锁的时候,就不会有很多腾挪空间了。实际上,这是不了解俄罗斯,他们的作战能力,是很强大的。

我们看到俄军在战场上的战斗态势,可以快速拿下一个地方,也可以按照既定规划撤出。这些都是战略战术的实施,有时候,一些人觉得俄罗斯这样下去,可能被拖垮,乌克兰就是这个目的,也是西方的目的。俄罗斯垮了,乌克兰也站不起来,西方的目的,就是这样的。

果真如此的话,俄罗斯会看不到?乌克兰能不清楚?能够成为带领国家前行的人,绝对是聪明人。我们普通人都可以看清楚的事情,他们看不清楚?他们背后的智囊团队会看不清楚?他们都有自己的考量,也有相应的战略战术,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事,不会短期内结束。乌克兰方面表示,收回全部领土,才能谈判,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不能接受的。俄罗斯方面表示,要去军事化,对于乌克兰方面而言,也是不能接受的。谈判无法进行,那就用军事方式解决。而军事上,俄罗斯没有动用全部力量,乌克兰想要实现自己的军事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

俄军苏-57击落乌军苏-24

俄军苏-57在400千米外击落乌军苏-24这事靠谱吗

微博上突然流传起了所谓的“苏-57战机创下最远击杀纪录”的新闻。根据传播这一消息的大V的说法,“英国国防部表示”,俄罗斯空天军的苏-57型战斗机在特别军事行动中,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战纪录。在400千米外击毁了乌克兰空军的一架战斗机。

这一纪录远远超过了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空袭南联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在两伊战争中的击杀距离纪录,是为目前人类空战最远的击落距离,代表了超视距拦射空战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云云。

这次击杀记录靠谱吗:大V们津津乐道,大伊万却感觉摸不着头脑,毕竟目前为止,关于苏-57型战斗机在特别军事行动区的空战,只有去年十月份传出来的一则消息。当时说是苏-57在2022年10月的一次空战中,在217千米外击落了乌克兰空军的一架苏-24M型前线轰炸机。

其实就关于这一作战纪录都多有争议,有人说是苏-57击落的,有传言说是S-300V4防空导弹的9M82MD击落的,怎么苏-57的最远击杀记录就从217千米暴增到了400千米,这不放卫星吗?所以大伊万专门去搜索了一下相关消息源。

这一搜索,果不其然,这事儿应该是有人在断章取义假传消息。所谓的“苏-57战机击落400千米目标”,最早的消息来源,是英国的一篇题为《British Sources Indicate Russian Su-57 Fighters Using Extreme Range R-37M Missiles to Shoot Down Ukrainian Aircraft》的报道。

说的是苏-57型战斗机使用R-37M型空对空导弹在远距离上击落了乌克兰空军的目标,文中提到苏-57型战斗机导弹攻击范围的部分,是2023年“英国国防部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苏-57使用远程空对空导弹击落乌军飞机。 

大伊万接着顺藤摸瓜,找到的是2023年1月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的一篇题为《British intelligence states Russian Air Force operates Su-57 Felon fighters in Ukraine war》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据说是“英国情报机构”宣称,名头很大。

但是,开篇就是一句,说是英国情报机构“得到俄罗斯消息人士”的爆料:苏-57型战斗机在特别军事行动中以四机小队的形式出动,主要承担的任务是防空压制(SEAD),另外也提到了苏-57在远距离上击落乌克兰空军战机的细节。但这篇文章紧接着就指出,说俄罗斯方面宣称的空战细节“无从证实”,这好家伙直接来了个“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所以,查了这么些信息之后,关于这个“苏-57击落400千米远目标”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我们提到的第一篇文章。那篇文章里也只是提了一句,说R-37M型空对空导弹的射程高达400千米,远远超过了西方同类产品的性能。 

至于作为这篇文章引子的第二篇文章,里边根本就没有提到苏-57战斗机在特别军事行动区空战的细节。因此,大伊万对于微博上的苏-57创下新空战纪录的鉴定是:伊眼丁真。

俄军有这个能力吗:报道虽然是“伊眼丁真”,400千米大概率也是胡扯,但事情却没法说它肯定为假。毕竟,俄罗斯确实有过报道,说它们的苏-57型战斗机在217千米的距离上,击落过乌克兰空军的战斗机/前线轰炸机。且从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术能力上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算困难。咱们从空战的几个要素来说。

首先是战场态势感知,虽然不少乌友们都在逼逼叨叨什么北约的预警机给乌克兰提供战场态势感知。但就以北约预警机始终呆在波兰境内的情况看,它能提供的战场态势感知最多也就到日托米尔,毕竟无论什么预警机都是有雷达的态势感知范围所限的。

而在乌克兰东部地区,乌军的空情态势还是两眼一抹黑,只能依托有限的一些地面雷达和战术飞机本机的雷达态势感知。在现代战争中你拿着老式雷达做空情保障那跟瞎子也没啥两样了,至于战术飞机自己开雷达保障空情更是蠢不可及的行为。

相反是俄军,虽然预警机也是一样的拉胯,但是有预警机总比没有预警机好,再说乌军也没有战略和战术级的电子战能力。因此,俄军的A-50U预警机性能也勉强足够,如果能够在乌东维持2到3架预警机值班,就能在一个战役方向、幅员400千米的地幅维持空情保障和空中指挥。这个空情保障范围,用来引导4到8架战斗机进行防空截击足够了。

有空情态势保障的一方,在空战中必然是有战术优势的,完全可以引导战斗机从有利的方向进入交战。比如规避对方火控雷达的探测扇面,甚至从敌方后半球进入交战。歼-20型战斗机是怎么突然出现在F-35战斗机的后半球的。

这就是在空战中,空情态势保障完善、指挥相对高效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优势。从本机性能上来说,苏-57相对于乌克兰空军那点破飞机,性能更是压倒性的优势。话分两头。

其一是苏-57战斗机具备的低可探测性能优势。虽然苏-57的低可探测性能优势对于歼-20来说也就是图一乐,但对于以苏-27、米格-29和F-15C为代表的三代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以乌军苏-27、米格-29装备的那些倒卡神机来说,要找到苏-57战斗机难于登天。这让乌克兰空军在进入超视距交战时,在先敌发现上就再输了一招。

其二苏-57战斗机却可以做到先敌发现,还可利用低可探测性能和雷达性能静默攻击。毕竟苏-57使用的N036型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再拉胯,咱们再看不上眼,它也是相控阵火控雷达。相对于传统的平面缝隙阵雷达,相控阵雷达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进行雷达波形和输出功率的精密控制,各种自适应对抗手段层出不穷,从而达成所谓的低可截获性(LPI)。

这种低可截获性能对于以AN/ALR-56型为代表的、可以应对多个频率捷变的RWR,完全能够做到静默攻击。也就是可以在RWR(雷达告警器)不示警的情况下锁定目标并发射导弹,在导弹主动雷达开机阶段才能做到告警。甚至如果采用本机照射模式攻击,那么可能到最后阶段都不会出现雷达告警,目标自然也就无力做出反制了。

不幸的是,乌克兰空军装备的苏-27S、米格-29 9.12和苏-24M,RWR比AN/ALR-56还要差一代。比如苏-27装备的RWR是著名的“苏维埃跑马灯”SPO-15,这是一种第二代雷达告警装置,不具备可编程能力,不具备根据信号强度概略测距能力,只具备粗略的测向能力。

在面对频率捷变雷达和射频管理能力雷达照射时极其容易被欺骗和干扰,甚至本机的雷达信号都有可能对它造成干扰,在实战中往往不能一边开雷达一边开雷达告警。

这种RWR设备面对苏-57型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基本上意味着乌克兰空军在空中如同瞎子。对苏-57既无法做到先敌发现,面对苏-57的攻击也无法做到及时反制,被当场打靶属于基操。因此,在无法做到先敌发现、及时反制的情况下,苏-57战斗机要打乌军战机,唯一的问题就是用什么导弹打了。

其实,用R-37M去打多多少少都属于炫技了,这种导弹本来就不是为了对付战斗机而设计的,体积太大。该型导弹长度5.23米、弹径高达360毫米,据说全弹重量大于500千克,比一般的中距空对空导弹重三倍左右。导弹直径大、重量大、可用过载比较小,因此R-37M这种东西本来也就不是为了打战斗机而设计的。

它的设计初衷是装备给米格-31BM,作为国土防空的一种打击手段,去打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

甚至它的400千米的最大射程都是为了轰炸机、预警机类目标而特化的,其射程估计也是基于米格-31BM做的设定(高度2万米,2马赫冲刺)。按理说要打战斗机类目标的话,200千米以上的迎头发射距离早已脱离了导弹的不可逃逸包线。且这种大体积导弹存速性能不佳,末端使用大过载3-9线机动很容易摆脱。

如果说乌军战机没有摆脱唯一的解释,就是压根没发现向自己飞来的导弹。所以这又回到了我们前面一点,俄军战机应该是利用自己的低可探测性能、雷达的低可截获性能,对乌军实施了静默攻击。因此,乌军没反制被偷鸡了,就这么简单。 

总的来看,以大伊万的观点,俄乌军事冲突中的空战,技术水平不高,双方的交战效率也很低。俄罗斯空天军在战术空军的运用上规模不大、体系不全、办法不多,乌克兰空军更是全方位的拉胯。俄罗斯空天军要有所改观需要夯实基础,乌克兰空军的问题更是没救,不是弄几架F-16过来充门面就能解决的。

俄军虽然有诸如在217千米外击落乌军飞机的壮举,但是偶然性居多,从我们上面的分析看,类似于拳打南山幼儿园一类的存在。但这217千米的击杀纪录倒是创造了人类空战历史的奇迹,也证明了超视距空战才是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但是距离中国空军,差距还是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