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索瓦人考古遗址

丹尼索瓦人考古遗址(WildTibet | 十九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1 14:28:39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WildTibet | 十九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

WildTibet

「十九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

“我是谁?”“从哪来?”当哲学家在进行形而上的苦思冥想时,科学家们则忙着在现实世界中寻找证据。

10月30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东菊介绍了甘肃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项目在丹尼索瓦人研究上的最新进展。

“借助多种 科技 手段,项目团队为该遗址建立了距今约19万至3万年的可靠年代框架,利用新兴的沉积物DNA分析技术成功获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长期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东侧,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张东菊介绍,该项研究于北京时间10月30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将人类占据青藏高原的时间推早至距今19万年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世界屋脊”。人类从什么时候登上这一高寒地区生活一直是个谜。

此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团队曾八上青藏高原,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Nwya Devu)。

高星等人对尼阿底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人类大约在4万到3万年前尝试征服青藏高原这一高海拔极端环境。

“我们对白石崖溶洞遗址的研究,则 将人类占据青藏高原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9万年,并证明迄今发现最早占据青藏高原的是丹尼索瓦人 ,这是青藏高原人类活动 历史 研究的重大突破。”张东菊指出。

白石崖溶洞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该遗址早年出土一枚古人类下颌骨化石,经体质人类学、古蛋白和铀系测年技术分析,确认为距今约16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2018年至2019年发掘期间,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综合利用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和单颗粒光释光测年技术为遗址建立了距今约19万至3万年的可靠年代框架。

“遗址内,根据沉积物特征的不同,我们划分了10个地层,从这些地层里共收集到1310块石制品和579块动物骨骼碎片。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碳十四和光释光测年后,我们发现古人类在该遗址生活的时间为距今约19万至3万年。” 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张东菊介绍。

国内首次从沉积物中提取到古人类DNA

利用沉积物DNA分析技术成功获取大量丹尼索瓦人线粒体DNA,是白石崖溶洞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一大亮点。 “这也是国内首次成功从土壤沉积物中提取到古人类的DNA,也是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以外获得的首个丹尼索瓦人DNA序列”该论文的最后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介绍。

沉积物DNA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古DNA分析技术,考古遗址现场的沉积物可追踪相关遗址DNA保存状况及可能存在的远古人类,弥补了人类化石一般可遇而不可求的缺憾,为研究旧石器考古遗址人群演化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遗址发掘前,张东菊与付巧妹一起制定了古DNA分析沉积物样品的采样计划,确保样品采集和运送过程中不会受到现代人类的污染。为了把目标DNA从海量环境微生物DNA中识别、分离出来, 付巧妹团队通过高效的古DNA捕获技术在35个沉积物样品中钓取了242种哺乳动物和人类的线粒体DNA,并使远古人类的DNA得以富集

这些古DNA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数万年前的世界的大门。 分析显示,该遗址发现的丹尼索瓦人DNA主要出现于距今10万年和距今6万年前后,其中距今6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与南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的晚期丹尼索瓦人有最紧密的遗传联系,距今10万年左右的丹尼索瓦人DNA则较早的与晚期的丹尼索瓦人分离开来,揭示丹尼索瓦人在晚更新世长期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东侧,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对厘清现代人起源问题意义重大

近30年来,现代人类起源问题成为学界炙手可热的焦点,围绕“出自非洲”和“多地区进化”假说形成两派针锋相对的学术阵营,进行着激烈的学术论辩。

“出自非洲说”认为,现代人在约20至1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唯一的起源地,其他地区的现代人都是从非洲起源后迁徙扩散的结果,而且这种扩散是一个完全替代的过程。

“多地区进化说”则认为,早期智人甚至是晚期直立人以来,人类就是一个生物种群,没有发生新的分化。东亚地区从直立人以来演化是连续的,不存在演化链条的中断,其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移民替代事件。

“‘出自非洲说’认为,末次冰期最寒冷的时候,世界各地古老人类基本都灭绝了,只有非洲少部分地区有古老人类存活下来,然后扩散到世界各地。白石崖溶洞遗址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前后,青藏地区有丹尼索瓦人存在,因此认为末次冰期除非洲以外其他地区古老人类都灭绝的说法值得重新考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指出。

在王幼平看来, 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的发现,填补了东亚地区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古老人群具体种属鉴定的空白,为同期古老型人类化石的种属鉴定提供了关键对比材料, 对厘清东亚古人类演化 历史 和现代人起源问题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旧石器考古的重大突破。

“WildTibet”系列阅读

WildTibet | 雅鲁藏布江被“袭夺”流向印度洋

WildTibet第②季 | 易措夏季观花指南(附地图)

WildTibet ①| 巴松措の松茸山林 错高村之花花世界

世界水日Warning | 青藏高原冰川封印万年未知病毒,如果消融……

丹尼索瓦人或从夏河县来

夏河人化石 刘晓倩摄/光明图片

在白石崖溶洞探方内采集的石制品 刘晓倩摄/光明图片

夏河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暨专家咨询研讨会,6月14至16日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会上发布了中科院院士陈发虎团队关于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的最新进展。

1.四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活场景隐现

采集的石制品以石片、石核、工具、断块为主。动物骨骼保存状况较差,以较破碎的四肢骨为主,鉴定出的动物种属有犀牛、野牛、野马等,与更新世晚期广布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环境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高度相似。

在采集的犀牛和鬣狗骨骼上发现敲击和切割痕迹,经鉴定为人为活动结果。张东菊说,可以确定白石崖溶洞存在旧石器文化遗存,年代样品正在测试,初步结果显示遗址人类活动造成的文化堆积至少形成于距今四万年前,应该为青藏高原最老的考古遗址。

通过采集的石制品我们发现,夏河人使用的石质工具修整度较低,这说明其对石料开发没有特殊需求;同时,在此地动物群组合以欧亚大陆晚更新世的代表性动物群“披毛犀一猛犸象”的主要种属为代表,而动物骨骼上的切割痕迹进一步证明人类活动是洞穴内动物骨骼堆积的主要因素;此外,鬣狗可能有短时间占据洞穴,但也曾成为古人类的狩猎对象。这些丰富的遗存为理解青藏高原旧石器人群的生业模式和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白石崖溶洞附近,还发现了两处旷野型遗址——哇尔塔遗址(全新世早中期)和尼玛龙遗址(晚更新世)。张东菊介绍,研究团队将对白石崖溶洞进行全面测绘,再次申请对洞穴不同部位进行小面积发掘,完成2018年发掘材料分析和各项测试。

2.神秘基因应源自夏河人

丹尼索瓦人定名源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此洞海拔仅有700米,在700米海拔的地方生活,并不需要适应高原缺氧的EPAS1基因,但丹尼索瓦洞发现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却保存了这种特殊基因,直到科学家发现夏河丹尼索瓦人后,才找到破解这一谜题的新线索。

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发现在海拔3200米的夏河白石崖岩洞。只有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才可能选择出耐低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金鑫教授说,EPAS1是低氧诱导调节通路中的重要基因,这一基因存在青藏高原现生人群中。夏河丹尼索瓦人的发现补上了EPAS1基因的最后一块拼图,据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夏河人,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说,丹尼索瓦人是一个神秘的存在。目前从牙齿的形态来看很难辨别其脸型,学术界也特别希望知道丹尼索瓦人长什么样。

夏河人下颌骨形态、齿弓特征等,与其他中更新世人群有一些相似性,但也有明显差异。对臼齿的分析显示,它的尺寸非常大并且有第三齿根,臼齿有第三齿根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现代亚洲人群中。根据对下颌骨综合分析,它不属于任何一支已知古人群或现代人群。高星推测说,可能这里是更早的丹尼索瓦人发源地,而阿尔泰山地区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是其后代。对夏河丹尼索瓦人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改写人类演化迁徙的版图。

“在这么小的发掘面积出土这么多化石,说明白石崖溶洞是当时人类的生活家园。”高星说,可以将其与中国已经发现的同期古人类化石进行形态对比,有助于厘清中更新世、中晚更新世古人类化石之间的演化关系。

丹尼索瓦洞穴中古人类和动物群的变迁史,你知道吗

《自然》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可能比尼安德特人更早地占领了俄罗斯的丹尼索瓦洞穴。丹尼索瓦洞穴促进了人们对上一个冰河时代欧亚大陆人民的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这项研究梳理了洞穴占领的历史,研究人员分析了从丹尼索瓦洞穴化石中提取的古代 DNA,发现该洞穴曾被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后代占据。

但由于化石遗存稀缺,这些人占领洞穴的时间和顺序一直不清楚,为了澄清这个问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 Elena Zavala 和她的同事收集了 700 多个沉积物样本,跨越 300,000 到 20,000 年前,他们成功地从这些沉积物样本中提取了 DNA,据信这些样本来自沉积物中的有机物质,例如人和动物遗骸的微观碎片。

研究人员从 175 个样本中回收了古代人类线粒体 DNA,其中,最古老的古人类DNA来自丹尼索瓦人,与25万至1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有关,最古老的尼安德特人 DNA 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末期,研究人员在 685 个沉积物样本中检测到动物线粒体 DNA,为研究增加了更多信息,除了发现远古人类的线粒体DNA反复发生变化外,他们还发现动物线粒体DNA,如狗、熊、马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  

基于此,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气候变化,不同的古代人和动物在洞穴中来来往往,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可能已经多次占领该地点,也许直到大约 45,000 年前——此时,研究人员首次从这些沉积物中检测到现代人类线粒体 DNA,由于迄今为止在丹尼索瓦洞穴中没有发现现代人类化石。

丹尼索瓦人的探索发现

科学家发现,一个神秘的人类种群曾在3万年前与我们的祖先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科学家将这个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人类种群被称之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 通过对在西伯利亚一个洞穴内发现的牙齿和指骨化石提取的DNA进行分析,科学家证明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2012年12月21日,该研究被《科学》杂志(Science)评委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X女孩”的DNA检测结果显示,她既不是早期人类,也不是穴居人,而是一个此前未知的人类种群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他们曾与现代人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当时现代人在制造石制工具、珠宝和艺术创作方面不断向前迈进。这一发现意味着人类族谱至少有3个截然不同的成员,分别是现代人、丹尼索瓦人和穴居人。据悉,西伯利亚洞穴内发现的骨骼化石来自于一名小姑娘,昵称“X女孩”。根据2010年初公布的检测结果,她属于一个全新的人类种群。当前,一次全面的DNA分析证实了她在越发混乱的人类族谱中的地位。丹尼索瓦人虽然与尼人和智人同源,但和两者又存在着一定差异,其牙齿结构与后两者相比更接近共同祖先海德堡人。丹尼索瓦人的核基因显示和尼人、智人隔开100万年,但母系显示其为尼人的姐妹群,因此其父系可能来自先驱人。其实这一人种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从28万年前的金牛山文化,20万年前大荔文化、13万年前的马坝文化以及10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等所谓的“早期智人”文化都由他们所创造,只是没有及时命名。丹尼索瓦人遗址以石球众多著成,他们可能是最早使用飞石索的人群。综合化石证据,我们可以大致理清丹尼索瓦人的演化史。30万年前,丹尼索瓦人从原始尼人中分化出来,28万年前,他们到达辽宁金牛山地区。经过8万年的生存斗争,他们淘汰了本土的北京直立人,成为了东北亚地区唯一的人类居民。之后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反复迁徙,最终在2-3万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亚平原。  丹尼索瓦人灭亡的原因可能和表亲尼安德特人一样,是在与智人的竞争中衰败所致。早在13万年前,迁徙到广东马坝地区的丹尼索瓦人就早已和第一批走出非洲的长者智人有过接触,但当时的智人尚未掌握日后的先进技术,再加上水土不服,与丹尼索瓦人相比并无优势,被丹人轻松压制。然而,5万年前开始,当丹尼索瓦人返回华北之后,更高级的第二批智人(古亚洲人)来到中国,凭借着更为先进的工具,打得已成为“土著”的丹尼索瓦人节节败退。在智人的压力下,丹尼索瓦人被迫迁徙到西伯利亚一代,最终在那里消亡。

约16万年前,丹尼索瓦人是如何在青藏高原上生存的

据说,白石崖溶洞遗址考古遗存以大量的动物骨骼和石制品为主。主要由采自洞前的河床砾石打制而成的石制品,简单的以石核石片为主的技术打制方法,石制品类型包括石片、石核、断块和工具。比较为破碎动物骨骼,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上部地层以狐狸、羚羊、旱獭等中小型动物为主,而下部地层则以野牛、犀牛、鬣狗等大中型动物为主。多件动物骨骼有敲击、火烧和切割痕迹,包括动物食肉类的骨骼。综合分析表明,古人类曾长期在该洞穴生活。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海拔主体4000米以上,紫外线辐射强烈,资源单一动植物,氧气更是稀薄。恶劣的环境对于在这个地区的人类生存繁衍构成重大挑战。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夏河县在历史上处于中原政权与高原民族的交界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也给夏河县注入了非常多的文化性和历史性。因此,研究藏族的来源、起源也显得格外有意义。

早年出土在白石崖溶洞遗址的一枚古人类下颌骨化石,经体质古蛋白、人类学和铀系测年技术分析,可以确定为距今约16万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他属于新发现的一支古老型人类,和曾经广泛分布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对现代东亚、大洋洲、美洲和南亚原住人群有遗传贡献,是国际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

目前白石崖溶洞遗址是东亚第一个发现丹尼索瓦人和丹尼索瓦人化石DNA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史前考古在青藏高原的重大进展,更是在国际上研究丹尼索瓦人的重大突破。白石崖溶洞遗址的研究和发掘,为探索史前人类向高海拔环境适应和青藏高原的扩散、丹尼索瓦人及东亚古人类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考古学:谁是第一个在青藏高原永久定居的人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一直被认为是人们在全球迁徙过程中最后居住的地方之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考古学家发表的一篇新论文强调,我们已灭绝的表亲丹尼索瓦人大约在 16 万年前到达了“世界屋脊”——比之前对我们物种的估计早了 12 万年——甚至为我们的物种做出了贡献。适应高海拔。 这篇文章于本月在线发表在《生态与进化趋势》杂志上,表明对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的交叉观察为重建该地区人口的 历史 提供了重要线索。 丹尼索瓦人是曾经分散在整个亚洲的古老人类。在该地区与早期现代人类进行了几次杂交后,他们的杂交之一有利于藏人在高海拔地区的生存和定居。 这些结论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生 Peiqi Zhang 的发现之一,他参与了西藏 15,000 英尺(4,600 米)以上考古遗址的发掘,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丹尼索瓦和其他人类 DNA 的博士后研究员张新军,问一个问题:我们对这个地区是如何以及何时有人居住的了解多少?张新军于 2017 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获得遗传人类学博士学位。两位研究人员没有血缘关系。 两位学者结合迄今为止的考古和遗传发现,对青藏高原人类迁徙和定居的证据进行了回顾。“在我们的文章之前,缺乏将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评论,特别是并重,”张培奇说。 四个职业时期 考古调查表明有四个主要的占领时期,从大约 160,000 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开始,然后是大约 40,000 年前、16,000 年前和 8,000 年前开始的三个人类时期。 “根据考古证据,我们知道这些占领时期之间存在差距,”张培奇说。“但青藏高原的考古工作非常有限。冰河时代晚期以来仍有人类继续占领的可能性,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足够的数据来证实。” 丹尼索瓦人于 2010 年首次被发现,其依据是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洞穴中发现的一名女孩手指骨中提取的 DNA。她的 DNA 携带的单倍型与内皮 Pas1 (EPAS1) 基因高度相似,众所周知,EPAS1 在活体人群中可以改善血液中的氧气运输。大多数现代藏人携带高频率的 EPAS1 基因。 2019 年,来自青藏高原洞穴的一块颚骨被初步鉴定为丹尼索瓦人,但无法确定下颌骨是否携带相同基因。“我们不知道丹尼索瓦人此时是否适应青藏高原的缺氧环境,”张培奇说。 人们对高原上丹尼索瓦人的生物学和行为知之甚少。 张新军说,基因研究表明,亚洲人和大洋洲人(澳大利亚、新西兰、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人)继承了不同数量的丹尼索瓦人 DNA。 她说:“这可能意味着,在我们今天看到的当地人口进一步细分之前,杂交发生在亚洲某地的祖先亚洲人身上。” 它发生了不止一次。“从基因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所有东亚人,包括藏人,都与两个不同的丹尼索瓦人群体杂交,其中一个是东亚人独有的(另一个是与其他南亚人共享的),”张新军说。 “由于所有东亚人都表现出相同的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杂交事件(东亚人独有的)发生在低地而不是高原的某个地方。” 张和张提出了两种人类对青藏高原的占领模型,作为可供未来发现检验的学者框架: 在大约 9,000 年前的冰河时代结束之前,在全年定居之前的间歇性访问 30,000 到 40,000 年前开始的连续占领在任一模型中,Denovisans 可能在大约 46,000 至 48,000 年前将 EPAS1 单倍型传递给现代人类。 “主要问题是它们是否全年都待在那里,这意味着它们在生物学上已经适应了缺氧,”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副教授、该论文的指导作者尼古拉斯·兹温斯说。“还是他们不小心到了那里,然后又撤回了低地,或者就这样消失了?” 丹尼索瓦人何时灭绝尚不清楚,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早在 20,000 年前就灭绝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适应了高海拔,但将它们的一些基因传递给我们将在数千年后改变 游戏 规则,让我们的物种适应缺氧,”Zwyns 说。“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妙的故事。” 其他合著者是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的 Xiaoling Zhang 和 Xing Gao,以及罗德岛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的 Emilia Huerta-Sanchez。

青藏高原发现22.6万年前的手印,坚硬石板上清晰可见,是谁留下的

人类一直在试图寻找到世界的真相,比如 生命的起源、地球的诞生、宇宙的发展 等等,然而由于 科技 的发展速度有限,人类本身也被“禁锢”在地球之上,对于大多数事物的发现和研究同样是经过了数十年的不断 探索 和总结而得出的。但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谁也不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

也因此,对于很多的东西,科学家们只能提出“ 假说 ”,而非是定论。比如宇宙的起源,人类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从不同的研究和发现中才最终得出了 大爆炸 的假说,到目前为止仍旧只是理论。

而人类的起源,现在大多数人们所认同的是 古猿假说 ,这也是因为人类挖掘出来了大量的从古猿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类的化石,能够深入了解由猿到人的发展经过,从而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说法。

然而在 历史 悠久的自然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人类现有 科技 手段下无法查清的奇观,就比如青藏高原的一块神奇的石板。

自然,石板是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地球上随处可见远古的石板和化石,实在无法提起别人的兴趣,令人感到惊叹的是 石板上面印着的手印和脚印

2018年,西藏Quesang地区发现了印着诡异手印和脚印的石板 ,这个石板只是非常普通且常见的石灰岩,硬度也不高,差不多只有花岗岩的一半,但是要在这上面留下如此清晰的手脚印记,也并非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要武侠小说里那种高手对力量的极致掌控,人的力气要足够大,大到留下印子,又要足够小,小到不撼动基底,才能在不击碎整块石板的前提下,留下清楚的手印。

当然,武侠小说毕竟只是人类幻想出来的浪漫,而这些手印和脚印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 石板上共有4个手印,5个脚印 ,并且被判定大约是在 22.6万年 前被人留下来的。甚至这些印记还 不是用工具给凿开的 ,是直接在未知的作用下,可能非常轻松地瞬间就刻下了。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手印脚印还非常可能是 儿童 留下来的,并且一个是 7岁 ,另外一个是 12岁 ,这或许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作品,是世界上壁饰艺术更早的起源。

而西藏最早出现的人类活动是在 18000年前 ,并且已经拥有了考古得来的资料证据,同时在14000到8000年之间,西藏就有了人类在此生活,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文物更是表明了,西藏从 7000年前 就有了人类稳定的发展和文化产生。

那么这一个出现在22.6万年前的手印和脚印又是谁印上去的呢?

青藏高原的传说非常多,有人想到了 杜立巴人 ,认为可能是杜立巴人在石板上留下的印记。

杜立巴人是什么呢?1938年,北京大学的考古学教授齐福泰和学生在青海,发现一些洞穴周围四四方方,还被人上了光,像是被人手工凿的一样。据说他们发现了很多干净的墓穴,里面埋了一些身长只有 138厘米 左右的尸骨。

这些尸骨与人类体型并不相似,而是身体矮小,头颅巨大,如同科幻家幻想出来的外星生物一般,因为智慧太高而大脑发达, 科技 交通飞速发达而四肢萎缩,这些也被用在对于人类未来的预测上面,有些人认为在很多年以后,人类可能也会变成那个样子。

其中一名考古队员看见这些尸骨,以为这是某种未知的 山地大猩猩的遗骸 ,齐福泰教授反驳他,说猿类不可能会做出会埋葬对方的行为。

并且这些墓穴里没有什么文字和符号,只有几百个 石碟 ,这些被后来的人们叫做是 杜立巴石碟 ,大概有 30厘米 的宽度,并且中间都还有着一个 20厘米 的大洞。

据说这些碟片上还有着两个从石碟边,环绕着直到中间圆孔的双重螺旋沟槽,如同 费斯托斯圆盘 一般——圆盘的上面就是由外向内螺旋着刻有象形文字。后来这些石碟被收藏在北京大学,人们一直都没有破解出碟片上面的秘密。

而1958年北京的 Tsum Um Nui博士 通过对石碟进行的深入的详细的研究,认为沟槽上的就是 未知的象形文字 ,只是很多都被风化侵蚀,导致部分看不清了。

然而Tsum博士能够发现并翻译出这些符号,认为这些文字讲的是 杜立巴人从太空船坠落地球,然后大部分杜立巴人被当地人杀害 的故事。

1965年,齐福泰教授和四名同事终于被批准能够向外说出,他们认为这些石碟是 “关于12000年前到达地球的来自太空飞船的外星蚀刻文字” ,而这些文字就被记录在石碟上面。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Tsum博士是怎么能够解释出这些“文字”的呢?

要知道哪怕再天才的语言学家,也无法破解一种根本不熟悉的文字,Tsum博士除非就是杜立巴人,或者是杜立巴人后代,否则他根本不可能读懂。甚至所谓的“Tsum Um Nui”也并非是中国的名字,更像是外国人所虚构的中文名,或者是被直接翻译成中文的日文名。

而在几十年以后,有人想要再次研究石碟,证实之前的研究,却发现 中国没有任何关于石碟被借出或者收回的资料,那个被发现的山洞和石碟都消失了。 因此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认为这些其实是一场骗局。

事实上,这一件事确实是假的。 杜立巴族是冯·丹尼肯编出来的外星生命, 这些虚构的外星人大概在12000年前来到中国西藏,并且之前的那位Tsum Um Nui博士也同样是他编出来的。

而哪怕这是真实存在的,杜立巴人也跟青藏高原上的手印扯不上什么关系,毕竟它们是12000年前来的地球,而这些手印出现在 22.6万年 前,除非这些外星人掌握了穿越时空的能力。

2021年9月10日,广州大学领导的团队发表了相关论文,认为这些手印或许是来自于 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又是何人呢?

2008年,人们从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发现了一块 指骨化石 ,还有一些装饰品以及珠宝。经过研究发现,这根指骨的主人可能是一名 5到7岁的小女孩 ,DNA显示她既不是早期的人类,也并非是穴居人,而是一个在3万年前也就是上一个冰河时代时期,与我们的祖先共同生存在世界上的神秘的 全新人种。

这个发现也意味着人类的族谱被更新了,也就是说除了 现代人、穴居人 以外,加入了新发现的 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与尼人和智人同源,但是又有着差异,并且她的 线粒体基因与尼人和智人相差了100万年 ,然而根据核基因,又表明了 她与尼人是兄弟群种 ,因此人类认为丹尼索瓦人的母系或许是先驱人。

根据这些化石,人类推测丹尼索瓦人大约是在 30万年前 的时候分化出来,在28万年前来到中国辽宁地区,又过了8万年,通过了漫长的发展和竞争,在不断的生存条件下壮大自我,并淘汰了 北京直立人 ,霸占了东北亚地区。

然后在2到3万年前,或许是因为智人之间的竞争失败,被迫迁徙,最后从西伯利亚平原消失。

2010年,《自然》杂志的一片论文表明, 藏人和夏尔巴人的一些基因可能给就是来源于丹尼索瓦人, 比如藏族的 EPAS1基因突变 ,人们认为这种突变可以让当地人更加适应高原地区。

并且在2020年10月30日,甘肃出土的化石中被提取到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序列。因此可以推断,丹尼索瓦人曾经在青藏高原生活过一段时间。

那么这些手印和脚印又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当时的丹尼索瓦人每一个人都内含深厚的功力,就连几岁的小孩子都可以在石板上面留下印子?还是说在全世界都处在原始阶段的时期,丹尼索瓦人拥有了超级文明,掌握了我们所未知的高超技艺?

《科学通报》的一篇论文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原来是因为当时丹尼索瓦人来到青藏高原的时候,这些在现在比较坚硬的石板,在当时却是位于在温泉的附近,属于沉积的 碳酸钙物质 表面是软的。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丹尼索瓦人在这个地方“泡温泉”,有两个小孩子发现了这个石板上能够印下自己的手掌和脚掌,于是一起在上面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印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碳酸钙物质的水分被蒸发,形成了 石灰华 ,最后变成石灰岩,成为了我们如今能够研究22.6万年前故事的一个重要证据。

除了青藏高原的神秘石板,世界上还有着一些其他的神奇遗迹,似乎在人类早期的发展中突然出现过辉煌的 历史 ,又突然消失了一般,只留下了曾经的印迹。

其一就是 古巴附近海域 ,红外线扫描出来这里竟然有至少三座之上的 金字塔建筑群 ,甚至还有一些废墟轮廓,可能是在万年以前随着大陆板块的变化沉入了海下,直到现在才被人们所发现。有人因此猜想这可能是传说中的 亚特兰蒂斯

其二是人类已知的 最古老的古壁画 ,它存在于法国南部的 肖维岩洞 ,里面有超过 1000幅 的画作,部分 历史 学家认为这些可以追溯到36000年前,拥有着许多拟人化和动物的主题图像,有着较为丰富的绘画技术,比如 运动、三维、阴影明暗 等手法,还有着对当时的人类来说较为危险的 猛犸象、熊、洞狮 等动物的详细描画,甚至是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物种。

其三就是我国的 三星堆文明, 出土的文物比如青铜人面像都与本地的人种有着一定的差异,都是 高鼻、阔眉、高颧骨 等等明显是西方人种的模样。并且三星堆文明的青铜技术远超同一时期商朝的青铜器技术,有着许多令现代人疑惑的地方。

不管青藏高原的手印和脚印到底是来自于什么人,外星人也好,丹尼索瓦人也好,都已经距离现代过去了22万年之久。我们人类目前在地球上尚且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不需要去因为发生在很久之前的痕迹而感到困惑。

人类对于 历史 过去的研究是想要看清人类的奥秘,发现人类演化的过程,从而掌握人类未来的发展命运,这是从前往后看,是 以史为鉴

站在地球之上,人类能够看清和研究的事情注定是渺小的,我们也只能凭借着有限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一些过去的踪迹,比如 化石、陨石、文物 等,分析出 历史 的发展状况,从而获得经验教训,为未来扫清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