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哈萨克族

中国哈萨克族(全国哈萨克族人口有多少)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2 06:20:42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全国哈萨克族人口有多少

1、全世界约1800万,在中国根据人口增长率及抽样调查统计人口为300万之多,由于中国实行的汉化思及对在新疆体现主体民族政策的原因人口普查统计只说有160万多。这个数字是两年前的,现在的差距应该不大。 2、哈萨克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800万。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哈萨克文。

我国的哈萨克族是个怎样的民族

族名:

哈萨克族

Kazak ethnic minority group

民族概况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 *** 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萨克族自治州。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哈萨克族人口数为1250458人。

主要从事畜牧业。

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新疆 *** 尔自治区,使用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

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

*** 教传入后,1959年又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广条件不成熟,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国外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以及一些原苏联国家,以俄文字母记录语言.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

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刺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

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

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

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 *** 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民族历史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

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随着汗国的壮大,周邻民族的加入,到15世纪末,哈萨克民族最后形成。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

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

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

但是准噶尔汗封建贵族烧杀抢掠使哈萨克人民遭到灾难。

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来自准喝尔的威胁。

哈萨克三玉兹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中国,并侵入哈萨克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864~1883年,沙俄以讹诈和军事威胁手段,迫使清 ***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按照条约中“人随地归”的规定,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地区。

1864年,游牧在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因不堪沙俄的统治和压迫,离开原牧地,移居到阿尔泰山地区。

188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千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

划界后,又有了不少哈萨克族迁入了中国境内。

至19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占了伊犁地区居民的大多数。

他们有丰富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对祖国边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伊犁、塔城及蒙古、哈萨克部落隶属于伊犁将军;北部的阿勒泰初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后划为勒泰区(191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结束了清朝对哈萨克人民的专制统治。

文化艺术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

特别是中亚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农业文化、来自西北方向的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塔塔尔文化以及相当重要的中原汉文化和中国北方满——通古斯文化都对哈萨克文化的发展有影响。

哈萨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实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哈萨克文学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后者的地位十分重要。

牧民们在相互交流与联系中,将不同部落的杰出文才创作的口头民间文学加以传承和发展,使之日益丰富。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爱情长诗、民歌、谚语等,其中尤以长诗所占地位突出。

据统计、哈萨克族约有200多部长诗,代表作如《英雄塔尔根》、《阿勒帕米斯》等。

史诗有《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

哈萨克族工艺美术丰富多彩。

妇女会制作毡房、各种毡制品、毛制品和服饰。

不少男子会制作木器、铁器和骨器。

用金银、玉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造型艺术水平较高。

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

民间乐器有“冬不拉”。

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

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

奶制食品多种多样,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

他们制做的马 *** 是名贵的饮料。

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多用冬羊皮缝制大衣,不挂布面。

妇女夏天穿长的花布连衣裙,冬季外罩对襟棉大衣。

牧民冬季戴三叶帽,热天则扎用三角布制的头巾。

妇女头戴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头巾左上端上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

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

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诺鲁孜”节,时间在旧历正月,过节的那一天,互相祝贺,有如汉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的节日。

每逢节日喜庆时都举行传统的刁羊、赛马和姑娘追等游戏。

哈萨克族大多信仰 *** 教,有些牧民仍保留着萨满教的残余。

习俗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

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跨过或踏过餐巾;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马;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动物的血。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

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

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

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

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

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 *** ,特别喜欢马 *** ,马 *** 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

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

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

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 *** ,奶疙瘩,等等。

节庆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

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

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社会经济

1949年以前,哈萨克族还处于宗法封建社会阶段。

哈萨克族人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

土壤肥沃,水草丰美,天山山麓和阿尔泰山南坡还是我国五大牧场之一。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哈萨克早已总结出一整套基本生计模式。

他们逐水草而居,视季节变化,迁徙到最适宜放牧的牧场,分冬夏牧营地。

也有部分哈萨克族人兼营农业。

打猎也是哈萨克族牧民生活来源的一种补充手段,猎获物由参加打猎者平均分配。

哈萨克牧民放牧的牲畜主要有马、绵羊、山羊。

哈萨克骑马、食马肉、喝马奶。

用马皮制品,马在哈萨克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交通工具除马外,还有骆驼、牛等。

哈萨克人民用于生产中的牧羊犬和猎鹰也特别广泛,它们是生产中的好帮手。

牧区贫富分化悬殊,少数大牧主拥有数千头牲畜,而大多数贫苦牧民只有少量或没有牲畜。

以阿勒泰地区为例,占人口10%的牧主占有50%的牲畜,而占90%的牧民仅占有50%的牲畜。

牧场名义上为部落所有,实际为大牧主所占有。

由部落头人、宗教上层和牧主所组成的封建统治阶级,对贫苦牧民进行残酷剥削。

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哈萨克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进入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1954年1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同年先后成立了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该自治州的哈萨克族于1984年迁回新疆巴里坤地区)、甘肃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哈萨克族地区相继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哈萨克的畜牧业在建国前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实现合作化以后,采取各种措施,逐步改变了畜牧业的旧面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大发展。

在“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建国后,中国 *** 和人民 *** 在哈萨克族地区大力发展工业,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和独山子油田、伊犁榨油厂、布尔津面粉厂、塔城和阿勒泰的面粉厂、阿勒泰的水电厂等,都是由国家投资在短期内建成的。

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拉山口出境。

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在向西开放中处于前缘阵地。

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很快。

不可缺少的人物

萨合木.努尔哈力(据资料表明此人人生活在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区)

哈萨克族最伟大的英雄,是哈萨克族人称为神仙的伟大人物!

哈萨克族在中国什么地方

  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疆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青海省的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它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和居住面积上仅次于维吾尔族的民族;   哈萨克族,最初崇拜大自然现象,崇拜诸神远古时代,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通过对自然的崇拜求得牲畜、生命的平安无恙,战胜各种灾害、苦难和疾病;   古代的塞种、匈奴、乌孙、康居等许多氏族部落人民都崇拜月亮、太阳、星辰、火,及某一种动物,哈萨克人崇拜地神和水神,为此他们崇拜大山、奇峰、山洞、河流、独树和泉水,他们会到有这种自然景观的神圣的地方去牺牲牛羊,举行祭祀活动,顶礼膜拜。

中国哈萨克族的分离主义是什么

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形态民族分离主义,在多民族国家中,期望脱离所在国,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的社会运动或思潮。中文名民族分离主义定义在多民族国家中,期望脱离所在国,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的社会运动或思潮是民族主义的一种极端表现形态。民族分离主义可以指个别民族或其组成部分脱离原所在国而独立,也可以指主权国家以民族为单位的分崩离析。前者破坏国家统一,后者彻底瓦解国家。

中国哈萨克族商人主要从事什么生意

从事哈萨克人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或半游牧业,畜牧业方面以饲养马、绵羊、山羊、骆驼、牛等为主,只有少数地区从事灌溉农业。自19世纪中叶起逐渐转为定居,出现了家庭手工业(织毯、制毡、呢绒等)、捕鱼和狩猎。十月革命后,工业(开采铁矿及多种有色金属)和农业(种植谷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苏联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

哈萨克族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新疆哈萨克族人的春节叫“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节即哈萨克族人的春节,是他们在信仰伊斯兰教前形成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阴历春分日,即公历3月21日前后。由于春分日不是每年都在公历的同一天,总是前后相差一二天,因而各国的哈萨克族人的过节时间不完全一致。

土耳其的哈萨克族人定3月20日为节日时间,哈萨克斯坦的则定于3月22日过节,中国的哈萨克族则取其中,定于3月21日欢度春节。

节日习俗

按传统习惯,节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做“纳吾鲁孜饭”,即至少用7种原料,如大麦(或小麦)、大米、小米、奶疙瘩、面粉、肉、奶、盐等做成稠粥,另外还要加贮藏过冬的马肠、马肥肠、马碎肉、马脖肉、马盆骨肉和其他肉类。

节日期间主要吃这种饭,除了自己吃,还用这种饭招待前来拜节的客人。这一天,人们要相互拜节,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从一个阿吾勒到另一个阿吾勒,走家串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互相拥抱,彼此祝福。

哈萨克斯坦是什么民族

哈萨克斯坦是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

哈萨克族的习俗: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杰恩特等。

国内的哈萨克族人不爱国吗

爱国。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享受着许多少数民族政策的好处,这种政策保障和民族待遇让哈萨克族人感到祖国对其的关心和支持,这自然会增加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哈密市哈萨克族人口比例

很抱歉,我不知道哈密市哈萨克族人口比例,但是我知道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占其总人口的65.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哈萨克族的人口数为1562518人。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

哈萨克族离开中国好不好

哈萨克族离开中国不好。部分哈萨克族民众外迁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这一现象必然会对中哈关系、边疆的稳定和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中国的哈萨克族长期与汉族生活,在农业技能、吃苦耐劳等方面优于哈萨克斯坦的农工,多为两国友谊做点实事,有民族情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