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宁是不是被阿里巴巴收购了

苏宁是不是被阿里巴巴收购了(苏宁把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苏宁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怎么看)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2 07:07:24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苏宁把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苏宁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怎么看

题主已经在问题描述里把此次苏宁股权质押事件做了简介,我直接给出一些要点供大家参考。 1.苏宁老大叫做张近东、他的儿子叫做张康阳,他们俩人有很多公司,苏宁控股集团只是众多公司之一。苏宁控股集团的股东一共有三方,除了张近东父子外,还有一家叫做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的有限合伙企业。其实这家企业的股东就俩人,分别是张近东父子。也就是说,苏宁控股集团实际上就俩股东,张近东持股59%,他的儿子张康阳持股41%。根据信息显示,苏宁控股集团的股份确实全部被质押给了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软件有限公司。 2.前面说了,张近东可不是只持有一家公司。他直接投资的公司就达到了7家,如苏宁电器集团、苏宁易购、苏宁置业、苏宁银河地产等,而他间接投资的公司就更加多了。在张近东的持股公司中,最有名也最有实力的自然是A股上市公司苏宁易购了。苏宁易购注册资本超过90亿元,现在的市值在800亿元左右。而张近东直接及间接持有苏宁易购33.3%的股份。 3.苏宁易购的众多股东中有一方就是此次被全额质押股票的苏宁控股集团,持有3.98%的股份。对于整个苏宁易购而言,3.98%的股份并不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一般持股5%以上才会被认为是大股东。很显然,对于苏宁易购来说,苏宁控股集团甚至连大股东的名号都排不上。 4.再来讲讲股权质押。股权质押不是股权转移,苏宁控股集团股权的所有人依然是张近东和张康阳。这次事件的本质其实是张近东缺钱了,于是向淘宝软件借钱,但借钱得找个东西抵押这样借款人才会放心。于是,张近东就将苏宁控股集团的股票作为了抵押品。由于股权在法律上没有抵押的讲法,所以换个叫法,叫做股权质押。当然,如果张近东借的钱到期后不还或者还不出来,那淘宝可以起诉,请求法院执行质押的股权。 5.质押的目的自然是借钱,说明苏宁在资金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结合近期频频传出的各类企业债到期违约的信息,苏宁这次借钱的目的大概率是为了归还即将到期的一些债券本息。这说明了苏宁还是有诚信的,不像某些企业债券到期后来了一句还不出,你来告我让我破产吧。 6.据说这次质押股份后从淘宝那里筹集到了10亿元资金。刚刚说了,苏宁控股持有苏宁易购3.98%的股份,这部分股份的市值为32亿元左右。此外,苏宁控股集团还拥有另外17家企业的股权,这些股权虽然没有苏宁易购的那么值钱,但也有一定的价值。这样来看,苏宁控股的100%股权至少也值个35亿元以上。只借了10亿元,不到股权价值的三分之一。这就好比大家买了一个300万元的房子,向银行贷款了不到100万元。这个质押借款比例并不算高。 7.苏宁质押借钱说明了即使再大的企业也可能遭遇资金流的问题。国家高层在2015年就提出了要去杠杆,目的就是要求企业降低债权融资额、把财务杠杆降下来、让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从这点来说,高层对于一些问题的把握拥有超前意识,只是部分企业没有认真采纳、有些独断专行了。苏宁把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旗下公司,出质股权数额10亿元人民币,正常情况下质押股权也只是一部分,而这一次苏宁却把全部股权质押出去了,不得不让人深思,前不久网上曝光苏宁资金短缺问题,但是被苏宁方面否定了。 质押的目的是获得资金,而获得资金的目的要么是投资,要么是公司自身资金流出现情况,从而不得不质押股权换钱,但是苏宁又不是一个小公司,是世界500强级别的大公司,去年营收高达六千多亿,现在为了10亿就把公司全部股权抵押出去,里面的水实在是太深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苏宁想加入到阿里系,依靠阿里系线上平台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现在我国电商是三足鼎立状态,京京东,拼多多和阿里是最强。苏宁属于传统零售模式,苏宁在以前可是一流的企业,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苏宁电商化发展不顺利,逐渐掉出第一梯队。 零售市场经历了早期传统零售的红利,曾经国美和苏宁都曾经凭借线下传统零售获得很大市场份额,并且成为传统零售巨头之一。 现在线下店租昂贵,线下零售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线上购物给别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价格便宜的物品,民众都喜欢在网上进行购物,传统零售1.0走向互联网电商零售2.0,苏宁被电商巨头竞争碾压,虽然每年营收达到6000多亿,但是利润很薄,自己生存都是问题,没有多余资本去争夺市场, 苏宁没有跟上电商发展红利,虽然后期进行多元化布局和弥补线上电商业务的不足,但依然无法与巨头竞争,苏宁从传统线下零售转向线上电商失败,现在只能靠存量零售市场和多元化业务维持存在感。阿里的轻资产电商,京东的重资产电商物流,拼多多的社交电商三足鼎立,京东和拼多多背后是腾讯,腾讯可以给京东和拼多多提供流量和资金,苏宁什么优势都没有,苏宁和阿里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靠烧钱和价格战已经无法占领市场份额,更何况现在苏宁也没有太多资金,苏宁把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是顺势而为,加入阿里系可以弥补自己电商和新零售领域的不足,跟着阿里电商还能有成长空间,活下去最重要。电商巨头开始布局线下市场,从新零售到社区团购等,京东和苏宁十几年前就已经在销售电器领域开战,虽然这些年它们没有太明显的互怼行为,但是苏宁与京东的较劲从未停止,苏宁面临传统电商与互联网电商平台整合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苏宁依托阿里电商,或许还能与京东系电商展开新的竞争,也能在零售市场发挥更大的市场价值。 问题都是错的,苏宁哪里把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了,只有上市公司百分之几的股权而已,什么都不懂乱写标题博眼球,无知。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大略是当时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的张近东依旧活跃在战场上,让他忽视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联网电子商务。

彼时中关村小老板刘强东已经试水电商,且SARS期间让他不仅初尝电商甜头也开始展望电商美好的未来。

虽然很多人开始不断提醒张近东提早布局电商,但他依旧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苗头,其实此时已经慢慢暴露了张近东或者说苏宁内部的核心问题: 认知老化

2010年,张近东说:“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在他认知里他的对手只有沃尔玛。 对新事物不屑一顾,对固有观念墨守陈规,让他错失了苏宁转型线上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这一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但张近东工作重点仍在实体店。

这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超过9亿,同比增长1772%,当当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正在遭遇融资蜜月。

很快张近东意识到自己对于电商的理解错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苏宁,成为电商第一”的口号。同时也提出来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方向。

目标热血的背后需要良好的策略来实现。

这一年天猫交易额800亿,京东309.6亿,苏宁59亿。

2012年苏宁家电卖场的大家电销售速度萎缩两成,电商平台增速超过150%。

2012年春,张近东决定扳回电商败局,他对内总动员:全年保底2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300亿!对外,苏宁的全网价格战打响。

这场价格大战卷入了京东、淘宝,逼出了当当、国美,还把亚马逊裹挟了进来,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厮杀惨烈。杀到红眼时,拼的是谁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钱。

当年7月,苏宁定向增发47亿,紧接着在8月13日,又发行80亿元公司债。两次共计融资127亿元,相当于苏宁2011年净利润的两倍半。

京东迅速回击,苏宁8月13日发债,8月14日刘强东就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想变成神仙打架的炮灰,于是纷纷出逃。苏宁电器股价因此遭受重创,8月14日当天大跌7.11%,其收盘股价与定向增发时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红,后台的张近东似乎云淡风轻:“苏宁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业没有风险,我个人的投入有什么风险?”

价格战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胜负未分。

然而这一年,苏宁的净利从上年的 历史 高点48.21亿元,迅速滑至26.76亿,几乎腰斩。

在品尝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毒打后,张近东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不变成他们就会被他们淘汰。此后苏宁整体战略向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幅倾斜且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2年,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苏宁正式向全品类经营扩展。

2013年初,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更像互联网企业的“苏宁云商”。

2013年6月,苏宁继续牺牲利润,宣布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2013年10月,收购视频网站PPTV及足球俱乐部。

2014年,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成立苏宁保险销售公司,成立独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苏宁投资140亿元认购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21亿并购国际米兰。 2017年,花42亿收购天天快递。 同年,又向恒大投资了 200 亿获得 4.7% 的股份。 2019年,从王健林手中收购了37家万达门店。 同年9月,苏宁又以现金48亿收购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还调整了组织架构,启用一批互联网背景的高管。

以前坚决不承认电商会有多大出息的张近东,还开始频频给自己戴上互联网的新帽子。正应了那句以前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虽然企图彻底转型,但苏宁的业绩仍在持续恶化。

2013三季度,苏宁出现上市9年来的首次单季业绩亏损。全年,利润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说:“苏宁最艰难的时候即将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弯道转向直道的曙光。苏宁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转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业最前列,仍是这一波新商业浪潮的引领者。”

可2014年,苏宁业绩依旧尴尬:线上业务方面收入同比仅增长了17.8%,增速低于行业平均。

或许是觉得靠自己难以回天了,2015年,张近东算是彻底向互联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当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约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同时苏宁以约140亿元买阿里巴巴股票。

马云把这次换股比作“结婚”。张近东则表示,“传统企业要+互联网,就要拥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苏宁的线上业务总算突飞猛进。此前两年,苏宁线上业务营收均为220亿元左右。但2015年,其线上业务规模超过400亿,几乎翻倍。

但即便这样,就算整个苏宁加起来,也已被京东甩出了几条街。

幸好,托了阿里的福:当初入股阿里时,阿里股价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卖出时,阿里股价已涨到170美元附近,此后的分三次套现清仓,让苏宁共计盈利约140亿元。

正是这笔钱,给当年半老徐娘的苏宁财报做了一次美颜,让人忽视了苏宁不断衰退的内核。

一连串的疯狂收购,虽快速撑起了苏宁帝国的八驾马车,然而八大业务板块,没一块是赚钱的。从2016年到2020年,苏宁公布的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是-0.88亿元、-3.59亿元、-57亿元、-68亿元。

其实,实体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头大润发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执掌大润发19年的“狼王”黄明端辞职,黄明端感慨“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

而早在17年万达王健林便开始疯狂卖买卖,也是看到了实体零售的落寞,被逼无奈地选择断臂求生,砍掉重资产业务。

但张近东不甘心,他以为还可以一如当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国美、脚踩京东一样,重塑苏宁昔日光辉。

奈何,没有永远强势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2021年7月5日,苏宁混改完成,张近东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两个(含自己)非独立董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可以提两个,淘宝可以提两个。

也就是说,有阿里背景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两票,再加上淘宝自己两票,阿里系实质上已经取得了苏宁的控制权。

回顾苏宁三十年的兴衰,企商讲师老丁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各位读者分享:

1、创始人的强势可以在创业阶段帮助企业迅速崛起,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旧依靠着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战略思考会有极大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公司体制的完善。

2、民企在发展过程中最喜欢也不可避免的愿意任人唯亲,前期可以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但企业后续的发展依旧需要靠真正有管理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老员工容易产生好大喜功、论资排辈、倚老卖老、排挤新人等对企业发展不良的风气。应该及时优胜劣汰,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来参与企业发展的谋划。

3、投资需要有主线,无序投资会对企业资金链造成毁灭性打击。应该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

4、企业的管理者需与时俱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拥抱变化,牢记只有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剔除固执己见的顽疾。

张近东退出后,新任董事长,是4年前被阿里收购的大润发“狼王”黄明端。

这样的结局,估计两人谁也没想到。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评论。

苏宁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旗下公司,这是低头还是寻求合作

苏宁把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并不是在向阿里巴巴低头,而更多的意思还是和阿里巴巴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因为苏宁和阿里巴巴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阿里巴巴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入股苏宁集团,因此苏宁如果能够发展一切顺利的话,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也是有很多利好的消息的。而这一次苏宁的财政压力也使得苏宁必须要寻求阿里巴巴的救助,在这种情况下,苏宁才会用股权质押的方式来换取巨额的资金。而苏宁的这一次举动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一、加重阿里巴巴的负担。

这一次苏宁向阿里巴巴求救的事情,也表明阿里巴巴在未来会被苏宁集团严重吸血。因为苏宁在未来并不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不过由于苏宁还拥有庞大的产业需要进行维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阿里巴巴如果想要继续扶持苏宁的话,就必须要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投入。

二、苏宁的举动也会导致阿里巴巴和苏宁之间出现矛盾。

虽然阿里巴巴是苏宁的股东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阿里巴巴要承担苏宁集团未来的所有风险。因为阿里巴巴在苏宁的发展决策当中,并不会占有绝对的主导权,如果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承担主要风险的话,那么无疑会让阿里巴巴的损失变得越来越大。这样的不平衡也会让阿里巴巴对于苏宁的举动产生很多的不满。

三、阿里巴巴的救助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阿里巴巴的这一次救济并不会对苏宁的问题带来太大的帮助。因为苏宁所欠下的债务远远不是一个阿里巴巴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苏宁不继续重振自己的发展势头的话,那么再多的阿里巴巴也是于事无补的。

当然我们也非常清楚阿里巴巴一定会选择救助苏宁集团的,如果阿里巴巴这一次拒绝救助苏宁的话,那么也会给阿里巴巴在投资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阿里巴巴在很多行业都有着投资布局,拒绝救助苏宁也就意味着阿里巴巴在未来不会给其他的公司提供帮助。

南京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交易属于哪种行为

南京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交易属于并购行为。并购是指当一个企业收购或合并另外一个企业的时候,将两个或多个企业合并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的战略和经济目标的行为。在这种交易中,收购方通常会购买目标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股份,并成为目标公司的大股东,从而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和获得目标公司的资产、技术和客户资源等。此次南京苏宁易购与阿里巴巴的交易中,阿里巴巴以现金方式购买了南京苏宁易购部分股份,使得南京苏宁易购成为了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因此,该交易属于并购行为。

如何看待张近东等将苏宁集团全部股份抵押给阿里巴巴旗下公司

苏宁把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旗下公司,苏宁从阿里巴巴手上拿到10亿元人民币,其实苏宁全部股份并不止10亿元,这其实是张近东和马云交了一个朋友,当年恒大有困难的时候苏宁出资200亿投资恒大,现在苏宁也遇到了困难,马云也同样支持张近东,可以看出现在大佬都互相支持对方。 正常情况下质押股权也只是一部分,而这一次苏宁却把全部股权质押出去,这些不正常操作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别人也不知道,前不久网上曝光苏宁资金短缺问题,但是被苏宁方面否定了。 面对网上的流言蜚语,苏宁立即回应称,股权质押是正常的商业合作,对苏宁战略发展和正常经营无实质影响,既然苏宁都称是正常的合作关系,那么网上也不能随便乱讲,毕竟这件事情来得太突然,大家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也没有准确信息来源。 质押的目的是获得资金,获得资金主要用投资或者公司内部资金流出现问题,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苏宁不是一个小公司,是世界500强级别的大公司,2019年营收高达六千多亿,现在为了10亿就把公司全部股权抵押出去,相当于拿200万的房子拿去银行只抵押10万块钱,这背后是什么逻辑其实大家并不清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苏宁想加入到阿里系,京东和拼多多背后是腾讯,腾讯可以给京东和拼多多提供流量和资金,苏宁什么都没有,以目前处境来说苏宁单打独斗没有任何好处,苏宁必须找一个更强大的靠山来才能地活下去,而现在阿里巴巴是最好的选择,依靠阿里巴巴线上平台的资源,苏宁可以谋取到最大的利益。 苏宁属于传统零售模式,现在实体店租金昂贵,线下零售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线上购物给别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民众也渐渐习惯了网上进行购物,苏宁在十几年前的确是一家一流的企业,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苏宁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错过了发展电商的最好时机,虽然后期进行多元化布局和弥补线上电商业务的不足,但是市场份额已经被巨头占领,加上苏宁没有强大资金支持,导致从传统线下零售转向线上电商失败,现在只能靠存量零售市场和多元化业务维持存在感,虽然营收可观,但是利润很少。 阿里的轻资产电商,京东的重资产电商物流,拼多多的社交电商三足鼎立,苏宁在巨头面前没有任何优势,把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是顺势而为,也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加入阿里系可以弥补自己电商和新零售领域的不足,跟着阿里电商还能有成长空间,如果能得到阿里巴巴扶持可能让苏宁重振雄风。 京东和苏宁十几年前就已经在销售电器领域开战,但是京东得到腾讯流量和资本支持,迅速成为了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近年京东迅速发展,京东和苏宁早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公司,现在两家公司没有太明显的互怼行为,但是苏宁与京东的较劲从未停止,毕竟当年的小弟超过了自己,多多少少苏宁心里还是有一些不甘心。 苏宁最好的选择就是利用阿里巴巴强大的资本让自己活下去,甚至是等待时机的到来,毕竟互联网的风口还是有的,只要活下去才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