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特恶心名言

萨特恶心名言(萨特名言)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2 12:12:02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萨特名言

1.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已正是这样做的生物。

2.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3.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4.而这一感情究竟能持续多久,不应受到感情以外的因素,诸如法律的干扰。

5.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6.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象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得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7.写作的欲望包含着对生活的欲望。

8.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

9.生活中无所不有,人们绝不会放弃生活。

10.我是在书堆中开始我的生活的,就象毫无疑问地也要在书堆中结束我的生命一样。

11.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

12.在年老的人看来,青春美妙,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光芒万丈。但是,年轻如我们却不知其中的美好,总是在无病强说愁,或者颓废消极地殒磨青春只有待到青春不再,方知其中的可贵。

14.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15.他人即地狱。

16.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17.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

萨特经典语录

1.对于过去我无能为力,但我永远可以改变未来。 2.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死无葬身之地》 3.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自由之路》 4.奇怪而感人的是,这段时间竟如此脆弱。 任何东西都无法使它中断,然而任何东西都能使它破碎。《恶心》 5.人不是别的,只是他自己所造就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存在与虚无》 6.人是被判了自由这样一种徒刑。《存在与虚无》 7.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8.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9.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存在与虚无》 10.我可以帮助她, 但她得有能力提出要求。我慢慢从她面前走过,眼睛瞧着她。她盯着我,但仿佛看不见我,她痛苦得不知身在何处。《恶心》 11.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清账。《文字生涯》 12.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文字生涯》 13.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不该触动人。我们使用物体,将它们放回原处,在它们中间生活,它们是有用的,仅此而已。然而它们居然触动我,真是无法容忍。我害怕接触它们,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野兽。《恶心》 14.要感觉到它们,只须稍微孤独一点就够了,孤独到正好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摆脱那个可能是真实的事情就够了。《恶心》 15.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的人,他的生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之中,他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讲得那样去生活《恶心》 16.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 17.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密室》 18.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觉得孤独得那么可怕,以致想去自杀。把我克制住的是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人,绝对没有人会对我的死而感动,我死后会比生前更孤独。《恶心》 19.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恶心》

感恩的名言名言

感恩的名言名言

1、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

3、心存感激的人,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5、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6、我们可以通过感恩的桥梁,走向光明的未来。

7、学会怀抱感激,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

8、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9、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0、用真诚浇灌友谊;用感激浇灌亲情。

1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就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

12、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3、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14、可怜天下父母心。

15、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16、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1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19、会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会珍惜的人,才能够快乐。

20、不要总是数着自己付出了多少,要记住从别人那得到了多少。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2、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3、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2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5、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宽。

26、忘记别人对不起你的,记住你对不起别人的。

27、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怀着感激的人生。

28、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30、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感恩珍惜的名人名言感恩与孝敬的名人名言感恩励志的名人名言精选

曾国藩名言经典名言

1、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3、日静养,节嗜欲,慎饮食,寡思虑。

4、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7、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8、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9、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10、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11、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2、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13、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14、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15、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16、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17、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8、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19、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20、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1、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22、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2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24、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2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26、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27、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28、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29、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30、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31、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32、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33、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3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35、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36、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37、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38、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39、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0、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41、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42、人有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知自己矣。

43、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44、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45、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6、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47、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8、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49、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50、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2、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个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5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5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55、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6、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7、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58、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之。

59、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60、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61、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62、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63、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64、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65、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6、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67、人初做事,如鸡伏卵,不舍而生气渐充;如燕营巢,不息而结构渐牢;如滋培之木,不见其长,有时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68、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69、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70、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71、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72、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73、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74、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75、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76、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77、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78、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7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80、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1、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82、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83、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84、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85、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86、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8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88、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89、责人者必自恕。

90、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9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92、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

93、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9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95、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96、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97、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萨特著作的《恶心》都代表着什么

萨特的著作:在书中设定主人公得了一种病症,并指出这种病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因此罗根丁有时处在不适状态中而犯“恶心”,我们也可能犯“恶心”。罗根丁在搏斗,他企图摆脱他的真实存在,与过去的一个或某些艺术品、甚至一段爵士音乐(someofthesedays这段时光的一瞬)来认同,去达到某种自由。这就是萨特在此书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存在与自由”。小说的主人公安东纳·罗丹冈是一个神经质的、孤独的、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他发现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与他不相融洽,莫名其妙,毫无意义。他不知道他们存在的理由。小说没有繁杂的故事情节,通过第一人称,即主人公的心理畅游,联想,荒唐的意念,莫名的情绪和幻觉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构成了全书的主线索,即罗丹冈对“恶心”的感受和认识过程。萨特的《恶心》问世,标志着萨特存在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的地位。《恶心》以日记的形式展现开来,每篇日记都记叙了主人公断断续续的心理感受,他真实坦诚的展现在书面上,充满迷茫和焦虑,其实主人公心理过程的展现也是萨特存在主义观点一点点呈现的过程。在萨特小说《恶心》里,这一原理体现在主人公对“我”的思考中,人作为存在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罗丹冈在产生自我意识之后,对“人”对“自己”产生了困惑,所以他在日记中写到“趁现在还来得及,我想看清楚自己。”他在日记中不厌其烦的描述一个破纸片,描述阿道尔夫的一个紫色背带,描写那些挥动手臂在打牌的人,“只有感到那里有暖暖的一大团东西,一半在长椅上,一半在最里面的桌子上,还有成双成对挥动的手臂。”在罗丹冈的眼里,一切都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理由。一切都是虚无和偶然,没有办法证明历史资料的真实性,过去一旦过去就已不存在。人也一样,美誉本质,是由一系列偶然性多构成,令人恐惧和恶心。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从“存在就是虚无”出发,推出了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自由的命运意味着人总是可以有所选择,而且必须做出选择。自由选择,意味着人具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主性,因此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 然而自由的命运不单是轻轻松松的好事,它同时有非常严酷的一面。萨特还有两个著名的观点,第一,自由选择是很沉重的负担,第二,“他人就是地狱”。 自由选择为什么会成为负担呢?因为选择必定会带来后果,那么谁来为这个后果负责?萨特说,没有任何别人可以承担这份责任,你做出了选择,你就要独自承担责任。而且只能独自承担,无法跟别人来分担。 因为只要你做出了某个选择,背后就会有一个评判标准。你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呢?只能是你自己给自己确立的。 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大大小小的选择,比如毕业之后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选择什么职业,要不要结婚,要不要孩子……所有的选择都会有后果,我们就生活在自己选择的后果之中,这些后果也在塑造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会在乎选择的好坏对错,谁都不想过后悔的人生,我们都会希望自己的选择有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据。 你所有的选择,依据都只是你自己。这里显然有尼采的影响。尼采说,人是自己价值的创造者,“上帝死了”之后,就不存在客观绝对的普遍标准了,人也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依赖。俄罗斯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句名言:说“如果上帝死了,那么一切都被允许了”。萨特说,这句话就是存在主义的起点。换句话说,萨特信奉价值主观主义。 你不仅必须做出选择,还必须为自己确立选择的标准。那么你就没有任何托辞了。你不能说“因为父母让我这么做”,因为是你自己把顺从父母当成了标准;你也不能说“因为宗教让我这么做”,因为是你自己把宗教教义当成了标准。 任何信条、任何主义,或者别人的建议,都不能成为你的借口。萨特认为,这些说辞都只是自欺欺人,是用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开个夸张点的玩笑,假如你和你的伴侣分手了,朋友来安慰你,会说“这不是你的错”。但萨特可能就会说,这就是你的错,是你自己选择的人,是你自己谈的恋爱,这个结果当然是你的责任。 独自承担责任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立法者,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承担绝对的责任。从“存在就是虚无”,萨特推出了人的绝对自由,而从绝对的自由,萨特又推出了绝对的责任。这是一份非常沉重的负担。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最有名的小说叫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个标题让很多人感到“不明觉厉”。但如果你理解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就很容易看懂这个标题。 “生命之轻”是什么呢,这个“轻”来自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有着无限展开的可能性,不被任何本质所限定:这是一种自由而轻盈的体验。而这种轻盈的自由又是孤独而沉重的,因为你必须独自承担你所有的选择,独自承担自己的生命,而这会让人感到难以承受。结果,我们就体验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个书名深刻地揭示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也许你也曾经有所感触。 “他人就是地狱”? 而我们的朋友、亲人、爱人,和亲朋好友在一起,是不是能够帮我们摆脱一些孤独呢? 这就要说到萨特的另一句名言了:“他人即地狱”。这句话是出自萨特写的一个剧本,名字叫《禁闭》。说的是三个被囚禁起来的鬼魂等着下地狱,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三个鬼魂彼此之间不断欺骗和互相折磨,最后他们忽然领悟到,不用等待地狱了,他们已经身在地狱之中,地狱并不是什么刀山火海,永远和他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地狱。 “他人即地狱”,要明白这句话的真谛,还是要回到萨特的哲学思想中。人能够自由地掌握自己的生命,哲学上把这叫做人的主体性。我是主体,就意味着我有主导权。那问题来了,你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那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谁是主体、谁有主导权呢? 萨特认为,人总是要维护自己的主体性,所以人与人之间一定会为了争夺主体性而斗争。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都想把他人变成客体,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主体性和自由。 萨特举了一个例子,说你走在街上,迎面过来一个陌生人,用眼光上下打量你,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你会不舒服?萨特解释说,别人注视你时,他下意识地就把你变成了他观察的客体。在这个注视中,他是主导者,你只是被他观看的物品;他要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代价就是把你的主体性给否定掉,把你物化。所以,你会下意识地回避对方的注视。但你也可以反抗,他看你一眼,你就回看他一眼,用你的注视把他变成客体。 在萨特看来,人和人的交往就是这样,总是在为了争夺主体性而斗争。即使是在爱情当中也不例外。萨特说,我们想象中的浪漫爱情是一个骗局,那种不分彼此、合二为一的爱情体验,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时候的幻觉罢了。爱情同样充满了为争夺主体性而展开的冲突和斗争,到最后要么是受虐,在羞耻中享受快乐,要么是施虐,在内疚中感到愉悦。 爱情的常见情节就是如此,一个人去追求另一个人,去讨好、迎合对方,变成对方喜欢的样子,失去自己的主体性。而被追求的一方呢,则要努力表现出自己迷人的魅力,通过追求者的奉献去获得自己的主体性。在这样的关系中,爱情越热烈,双方就越接近受虐狂和施虐狂。 萨特还有一个很奇妙的说法,他说憎恨是什么,憎恨其实就是你承认了别人的自由。想想看,你会恨一个杯子或者一把椅子吗?憎恨只能指向人,因为人有自由,只有人能出于自主意识对你做些什么,在他人作为主体的行动中,你就沦为了客体,沦为了物,你的主体性就被否定了。所以你会憎恨,因为你不甘于被当成物品。在这个意义上,憎恨就意味着你承认了对方的主体性。 萨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他人存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我们不可能实现那种理想中的共同自由,因为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自由主义所向往的那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平等尊重的关系。 萨特的存在主义继承了尼采的思想传统,强调人只能自己创造自己,在自由的选择中不断塑造自己,并且承担选择的责任。他和尼采一样,否认普遍客观的价值判断标准,但是他似乎放弃了尼采的超人学说,强调人只能孤独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聆听萨特的哲学,我们多少会感到一种绝望,起点是虚无,终点是孤独,在这之中,我们还要承担沉重的责任。萨特也说自己的存在主义是绝望的哲学。但萨特又说, 存在主义也是希望的哲学。希望在何处?就在我们的自由之中,在人的无限可能性之中,我们永远有改变的潜能,不必服从任何注定的命运。 萨特向我们展现了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精神困境,但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做出改变。用什么去改变?行动。 存在主义是绝望的哲学,也是希望的哲学,但最重要的是,它是行动的哲学!我们最根本的自由和可能性都在行动中实现,它们并不只属于尼采式的超人,而是根植于每个人的存在之中。 人生无意义,人仍然可以成为强者。如果说萨特的思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认为就是八个字:看清真相,继续战斗。人是徒劳的激情,人注定孤独,但那又如何?既然可以选择,那么就去选择,然后为选择负责,其他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们都是手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但我们知道“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因为“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人的心灵”。

萨特名言经典语录

萨特,法国人。作为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作家,他一生除了著书立说,还积极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大阵营中,他直言,更倾向于同情社会主义者。萨特名言经典语录有: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

1,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

2,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

3,你之所以看见的,正是因为你想看见。

4,我只是存在着,仅此而已,而且我觉得恶心。

5,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6,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7,神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是自由的。

8、如果人的实在局限于我思的存在,它就只能有一个瞬间的真理。

9、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10、自我不能是自在的存在的一种属性。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一个被反思者。

11、我处处都是我,我不可逃避我自己,我从后面重新把握我自己。

萨特经典名言

1.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名zhi言2.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已正是这样做的生物——萨特名言3.我是在书堆中开始我的生活的,就象毫无疑问地也要在书堆中结束我的生命一样。——萨特名言4.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 ——萨特名言5.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爱情。——萨特6.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萨特7.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萨特8.而这一感情究竟能持续多久,不应受到感情以外的因素,诸如法律的干扰。——萨特9.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 ——萨特

萨特说:“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是什么意思

“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下去,生活一辈子,在某个时候,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所有不管这辈子做了多少事、对生活抱有多大的热情,终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萨特认为是无用的。

关于萨特的其他名言:

1、这就是是时光,赤裸裸的时光,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那里了。 ——萨特 《恶心》

2、 要感觉到它们,只须稍微孤独一点就够了,孤独到正好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摆脱那个可能是真实的事情就够了。 ——萨特 《恶心》

3、“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能够骗自我,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貌。” ——萨特 《密室》

扩展资料

让-保罗·萨特,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写作特点:

萨特是法国战后重要文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倡导者。他的代表作《恶心》(1938)是存在主义的著名小说。这部日记体小说的主人公罗康丹所生活的是一个污秽龌龊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人都萎靡不振,浑浑噩噩,彷徨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罗康丹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短篇小说《墙》(1939)通过对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士格里在监狱里等候处决时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描写,说明对死亡的恐惧是生与死之间的一堵墙,只要克服这种恐惧,就能获得生的自由。

萨特的剧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剧本《群蝇》(1943)以奥瑞斯忒斯铲除篡位的暴君并为父报仇的古希腊传说为题材,阐明人要用意志和行动去争取自由,完成生存的使命。

《密室》(1944)是阐述存在主义哲理的剧本,剧中塑造了3个死后不改生前本性、在阴间互相追逐的亡魂,说明客观世界(包括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旧习)直接制约着人的生存和活动,人死之后还念念不忘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因而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主张“介入文学”(或译献身文学),即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对各种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文学作品要干预社会现实。

在创作方法上,他主张写真实,不讲究艺术雕琢和浮华的辞藻,但求文字朴质自然。在他的小说中,作者叙述往往和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互相交织;在作品时间的处理上,讲求同时性。

例如在长篇小说《缓期执行》中,他同时描写了约20处的人物活动情景。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文学有重要影响。 

人物影响:

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20世纪世界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界的首要人物。在数十年多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中,他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政治评论和文学作品的创作。

其代表作有《存在与虚无》《恶心》《苍蝇年》《自由之路》等。他在政治上倾向进步与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左翼;在哲学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在思想上,肯定人的价值,努力探索人在荒诞世界里的出路与归宿,主张人道主义思想。 

1940年,萨特尚是初出茅庐的小说家。而这之后的半个世纪,这个不安分的“伏尔泰与斯汤达的复合体”非但自己没有正襟危坐,而且总让他的对手战战兢兢,并在全世界知识界掀起了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热浪。

萨特的盛年,他的小说在世界各地以百万计的印量发售,即便是他的最枯燥乏味的哲学著作,也被他那些狂热的崇拜者当成革命的圣经;他的演讲往往被热烈的群众包围得水泄不通,甚至引起骚乱。

他巡回世界各地,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萨特就是法国,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那位“从纳粹手中拯救法国”的戴高乐将军。 

在萨特逝世时,数以千计通过阅读他的撰著才认识他的人,在获悉他逝世的消息后不约而同地作出了悲痛和震惊的反应,在巴黎为他送葬的行列也浩浩荡荡,这种情况反映出一位思想家由于他的榜样和思想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萨特

如何正确看待萨特的“他人即地狱”

这句话是存在主义的名言,出自萨特剧本《禁闭》《禁闭》是萨特的境遇剧的一种形式,没有太多的时空因果关系,仅仅为了表现最后的那一句“他人就是地狱”,在语言上运用了很多独白以表现其存在主义的荒谬哲学,即萨特的存在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此为三要素。其哲学思想人生是荒谬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存在再先,本质在后,人存在并选择着,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在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自由。我是萨特吧的吧主,有任何关于萨特和存在主义的问题欢迎讨论

哲学家的名言

1、 "If you’re lonely when you’re alone, you’re in bad company. 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萨特"  2、 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 ——萨特 《文字生涯》  3、 他人即地狱 ——萨特 《禁闭》  4、 生活在没有人去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 人类需要的是重新找到自己,并且理解到什么都不能使他挣脱自己。 ——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5、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萨特  6、 “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 ——萨特 《密室》  7、 人是一堆无用的热情 ——萨特  8、 对于过去我无能为力,但我永远可以改变未来。 ——萨特  9、 拷打别人的人竭力去摧毁他的同类的人性,作为后果,他也摧毁了自己的人性。 ——萨特 《死无葬身之地》  10、 忠诚,即使是深深的忠诚,也从不会是洁白无瑕的。 ——萨特  11、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觉得孤独得那么可怕,以致想去自杀。把我克制住的是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人,绝对没有人会对我的死而感动,我死后会比生前更孤独。 ——萨特 《恶心》  12、 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 ——萨特 《恶心》  13、 要使一件平庸无奇的事成为奇遇,必须也只需讲诉它。 人们会上当的, 一个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他生 活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中,它通过故事来看他所遭遇的一切,而且他努力像他将的那样去生活。 然而必须做出选择: 或是生活或是讲述。 ——萨特 《 恶心 》  14、 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 ——萨特  15、 “无需赤热的烤架,地狱就是他人。” ——萨特 《密室》  16、 对于暴力,我只一件武器,那就是暴力 ——萨特  17、 别将空无吹成神奇,这一点可要注意。我想这正是写日记的危险:夸大一切,时时窥探,不断歪曲真实。另一方面,当然我能随时找到前天的感觉——对这个墨水瓶盒或其他任何物体的感觉。我必须时刻准备好,不然这个感觉就会再次从我指缝间溜走。 ——萨 特 《 恶心》  18、 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有趣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马上我就把它们忘了。 ——萨特 《恶心》  19、 我可以帮助她, 但她得有能力提出要求。我慢慢从她面前走过,眼睛瞧着她。她盯着我,但仿佛看不见我,她痛苦得不知身在何处。 ——萨特 《恶心》  20、 报纸和太阳一样,它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给人带来光明 ——萨特  21、 和平要求每个民族都获得独立,要求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我们的和平只有一个意义,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能够支配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自由。在我看来,我们事业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要通过自由来建设和平,又通过和平使各族人民都获得 自由 。 ——萨特  22、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 ——萨特 《墙》  23、 奇怪而感人的是,这段时间竟如此脆弱。 任何东西都无法使它中断,然而任何东西都能使它破碎。 ——萨特 《恶心》  24、 对于暴力,我只有一件武器,那就是暴力 ——萨特  25、 我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不在这里呢?现在是正午,我等待着睡觉的时刻。再过四天我又要见到安妮,目前这是我唯一的生活目的。在那以后呢?等安妮离开我以后呢?我很清楚自己暗暗地希望什么,我希望她永远不再离开我,然而,我应该知道安妮绝不 肯在 我 面前衰老的。我是软弱的,孤单的,我需要她,我愿意精神饱满的去见她,因为她瞧不起失魂落魄的人。 ——萨特 《恶心》  26、 “你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加尔森,你是个贪生怕死的小人,因为我说你是,你听到了没有,我说你是!然而,你看,我其实多软弱无力呀,不过是一口气儿;不过是一道看着你的目光,一种想着你的惨淡思想……我抓住你了” ——萨特 《禁闭》  27、 物体是没有生命的,不该触动人。我们使用物体,将它们放回原处,在它们中间生活,它们是有用的,仅此而已。然而它们居然触动我,真是无法容忍。我害怕接触它们,仿佛它们是有生命的野兽。 ——萨特 《恶心》  28、 要感觉到它们,只须稍微孤独一点就够了,孤独到正好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摆脱那个可能是真实的事情就够了。 ——萨特 《恶心》  29、 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 《禁闭》

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

今日分享(转) 人的痛苦,几乎都是源于人际关系,哪怕对方一再强调,“我都是为了你好”。 妻子、丈夫、孩子、父母、老板……为什么这些生活中原本最重要的人,却往往成了我们的苦恼之源?我们又该如何走出人际关系的“地狱”,拥有幸福? 《选择理论》一书中,美国心理治疗学家威廉·格拉瑟认为,人们之所以感到痛苦,错不在某人某事,而是我们选错了对待某人某事的方式。 要么是你让别人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要么反过来,甚至,你们都试图让对方做彼此不愿意做的事。 比如,吃完饭,你和伴侣都不想去洗碗,但其中一方会对另一方说:“喂,你应该去洗碗,因为我洗过太多次了。” 最近,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的离婚事件引起了热议。这位“真男人”转让了约合12.75亿元人民币的财产给妻子,然后净身出户。 先不论做法优劣,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北野武这段39年的婚姻,会发现其中充满了控制与反控制。 在北野武出名前,妻子曾去酒店当女服务生赚钱,来支持他的事业,这在当年是件很有勇气的事情。 两人在1980年同居,1982年,北野武曾想和妻子分手,但没有成功。随后,女方父母偷偷用北野武的名章,给两人登记结婚。 这显然触及到了他的底线。于是两人开始了长达36年的分居生活。其间,双方均婚内出轨,可妻子坚决不离婚。 1994年8月,北野武因为摩托车意外,造成半边面部瘫痪,还是在妻子的悉心照顾下,才恢复过来。 可是,这些年的相爱相杀,换来的却是北野武在采访里的一句:#“妻子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但这段听起来不像话的婚姻,却折射出很多长期痛苦关系的现状: 最可怕的是,人们对这种社交悖论,不但习以为常,还不觉得有问题: 比如,孩子不好好做作业,家长就把他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玩。 可结果呢,这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也更抵触家长的教育。 家长却认为这是孩子不听话了,于是加大惩罚力度,孩子更变本加厉地叛逆,从原本的不写作业,变成了放学不回家,亲子关系越来越糟。 我们越是强迫在乎的人,就越有可能失去他们。 这背后,有一种“所有权思维”在作祟。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为自己拥有他人,就会毫不迟疑地强迫他们听从“指挥”—— 格拉瑟认为,正是这种传统的外部控制心理学,让我们陷入不幸。 所以,他提出了“选择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不应该让外部的人或事控制,而是要自己选择对待人或事的态度。 例如,孩子缠着妈妈买冰淇淋,妈妈的反应可能是:“不行!刚吃过饭不能吃凉的!”这是一种控制的回答,孩子势必不开心,因为他就是想吃冰淇淋。 其实,妈妈可以有其他选择。 比如,给孩子买冰淇淋,让他体会一下着凉肚子疼的感受,学会对自己负责; 她还可以把买或不买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妈妈可以现在就给你买。但是你刚吃过饭,马上吃凉的对胃不好。所以你想现在就吃,还是午觉睡醒后再说?” 多半情况下,孩子不会再要求现在就吃冰淇淋。 仅仅是因为妈妈、孩子的言行都是自己选择的,同样的情境,妈妈没有生气和愤怒,孩子也没有怨念和委屈。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选项,直接选择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