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才溢的获奖情况及主要经历
1992年底进入北京市少年宫学棋;1993年获得北京市少年赛男子乙组亚军;1994年获北京市首届“金棋王杯”立体象棋男子少年赛冠军;首次参加北京市象棋等级赛,获得男子成年组第八名,晋升为二级运动员;1995年“广播棋圣杯”全国青少年象棋赛亚军;在全国妇联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全国一百名希望之星“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二十一世纪希望之星”;1996年获得北京市男子象棋等级赛成年组殿军;晋升为一级运动员;1997年获得北京市男子象棋等级赛成年组季军;同年获得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男子14岁组季军;首次代表前卫体协队参加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参赛棋手之一;1998年获得北京市“胰复康杯”象棋赛男子成年组冠军;北京市“科拉伯杯”大奖赛男子成年组冠军;“民族团结杯”男子成年组冠军;“民族杯”男子个人冠军及团体冠军;1999年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男子16岁组第四名;2000年代表北京象棋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获得男子乙组季军,个人取得七胜一和一负的成绩;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男子16岁组季军;“翔龙杯”南北擂台电视快棋赛,担任北方队先锋;2001年代表火车头棋牌俱乐部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获得男子甲组季军;第十三届全国象棋“棋友杯”男子组冠军;2002年首次参加全国体育大会男子专业组,战平世界冠军吕钦等高手,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锻炼;2003年1月参加北大棋牌冬令营的活动,在比赛中获得冠军,在高考后获得了降分录取的资格;代表火车头棋牌俱乐部队首次参加首届全国象棋甲级联赛,个人成绩为两胜八和两负;2004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乙组亚军,取得甲组棋手的资格;9月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正式成为北京大学象棋队的主力队员之一;2005年代表四川象棋队参加全国象棋甲级联赛,由于学业压力较大,上场次数不多,表现平平;2006年代表火车头棋牌俱乐部队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男子专业组个人第八名,团体第四名;“威凯杯”象棋赛男子组第六名;2007年代表火车头棋牌俱乐部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获得男子乙组亚军,取得参加象甲联赛的资格,个人成绩为五胜四和,被评为“最佳一台”;2008年“洁达杯”全国象棋等级赛男子组冠军,成绩为九胜四和,胜率超过76%,晋升为象棋国家大师,国家级运动健将;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组第七名,体育道德风尚奖;代表四川都江堰青城山象棋队参加全国象棋甲级联赛,获得团体第七名;“道泉茶叶杯”全国象棋明星邀请赛男子组第八名;2009年代表四川双流象棋队参加全国象棋甲级联赛,获得团体季军。第二届“西联钢铁杯”象棋精英赛,男子个人冠军及团体冠军;“湛江商业银行杯”象棋千人公开赛男子组季军;“蔡伦竹海杯”全国象棋精英赛男子组季军;2010年代表境之谷沈阳象棋队参加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男子组第九名;2011年加入山东中国重汽队参加全国象棋甲级联赛
全国象棋团体赛,从2014年起我就已经不太关注了
相较于象甲联赛,全国象棋团体赛可能并不那么为人熟知。但全国象棋团体赛的 历史 却要长得多,它见证了中国象棋发展的 历史 变迁。
1960年,陈毅元帅提出著名的“国运盛,棋运盛”的精辟论断,不久后,《 体育 报》发表了两篇社论:《提倡下棋》和《积极组织棋类活动》,社论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60年10月至11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棋类锦标赛,比前几届大大扩充了比赛规模,运动员总数达到198人。除了原有的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三项个人赛,还首次增设了中国象棋团体赛,这就是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
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共26支队参赛,每队三名队员,共比赛14轮。从阵容来看,夺冠热门是广东队和上海队,广东队坐镇一台的是三届全国冠军杨官璘,二台蔡福如,三台陈柏祥,而上海队坐镇一台的是何顺安,二台是年仅15岁的小将胡荣华,三台朱剑秋。比赛结果,上海队以12胜2负的成绩,登上了首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冠军的宝座。
这届全国团体赛选出了20名优秀棋手,再进行全国个人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队小将胡荣华继拿到全国团体冠军后,个人赛一飞冲天,获得冠军,谱写了一段棋坛佳话,也宣告中国象棋进入胡荣华时代。
第一届全国象棋团体赛的成功举办,让许多棋手看到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希望,极大的激起了各地开展象棋运动的热情。
然而天不作美,我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体委要求节约办赛,参赛人数众多的全国象棋团体赛就此按下暂停键,随后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直到1976年才恢复举办。而1976年的全国象棋团体赛,也仅举办了预赛,决赛因故取消。
从1977年开始,全国象棋团体赛逐渐走入正轨,每年一届,从此再未中断。而1978年首次将团体赛与个人赛分开举办,上半年团体赛,下半年个人赛,这一惯例沿用至今。
在整个80、90年代,全国象棋团体赛的霸主无疑是广东队,从1977年到2002年共举办了26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广东队12次摘得桂冠,其余则由河北队、辽宁队、上海队、黑龙江队、江苏队、火车头队分而食之,这也正是那个年代中国象棋的主要势力版图:以杨官璘、蔡福如、吕钦、宗永生、庄玉庭、许银川等人为代表的广东队;以李来群、刘殿中、黄勇、阎文清等人为代表的河北队;以王嘉良、赵国荣、孙铁瑞、张晓平等人为代表的黑龙江队;以言穆江、戴荣光、徐天红等人为代表的江苏队;以胡荣华、徐天利、林宏敏、邬正伟、万春林、董旭彬等人为代表的上海队。
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尚未真正腾飞,百姓 娱乐 生活并不丰富,喜欢下象棋的人非常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棋摊,欣赏大师们精湛的棋艺是很令人享受的事。象棋大师们在团体赛以及个人赛上的精彩表现,给棋迷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们奉献了无数精彩的棋局,有许多名局至今仍是象棋爱好者打谱必学。
2003年,筹备了数年之久的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正式揭开帷幕,它标志着中国象棋从专业化走向职业化。
商业氛围浓厚的象甲联赛,各队都有了赞助商,从而具备了签约高手加盟的经济基础;而市场化的自由运作,则使得各队不再局限于“省专业队员”,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广纳英才。这样的机制,无疑让传统的全国象棋团体赛相形见绌。从这一年起,全国象棋团体赛,沦为了为象甲服务的乙级联赛,也可以称其为早期的象甲预选赛,它的前两名获得参加下一年度象甲联赛的资格。
缺少了许多顶尖高手的参与,全国象棋团体赛每况愈下,几乎无人关注,这样的境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
2014年,有两项政策的出台,在职业象棋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项:单独设立象甲联赛预选赛,剥离全国象棋团体赛职能,与象甲联赛脱钩。
第二项:2014年颁布的《象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规定,全国象棋团体赛前六名的队伍,队员可晋升为大师,并且不考核个人胜率。
这两项条款,在一定程度上让全国象棋团体赛重新焕发了生机,尤其是第二条,它给年轻棋手晋升国家大师多提供了一条途径,吸引了各队顶尖棋手重返团体赛,目的就是带带“小兄弟”。
这项政策本意是好的,给予年轻棋手更多的晋升机会,然而过犹不及,取团体前六名的标准似乎有点过于宽松。新规实施后,象棋大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看一下通过团体赛,晋升大师(男子)的名单:
在团体赛大师出现之前,晋升大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威凯杯、全国个人赛、亚洲少年锦标赛。其中威凯杯只有冠军才能晋升大师,因此每年最多一位;全国个人赛前16名可以晋升大师,在2017 2019年这三年只有三人晋升;亚洲少年锦标赛每两年才举办一次,至少需两年才能晋升一位。而团体赛在短短六年间就晋升了26人,平均每年4人,也难怪有人认为这是象棋界的福利赛。物以稀为贵,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真正具备大师实力?近几年在广大棋迷中诞生了一个新词汇“水大”,或许已经不言而喻。
这些年轻棋手他们参加团体赛,一般都是打第四台,棋迷们真正关注的是第一台的顶级棋手之间的较量。可惜,第一台的对决也常常让人失望,充斥着大量的闷和、速和。原因很简单,各队的目标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争冠军(冠军队获得资格安排队员参加亚洲团体赛),比如2020团体赛的成都队,就由全豪华阵容组成,显然意欲争冠;第二种是争前六名,意图让队里的年轻队员晋升大师,这种队阵容通常是“3+1”,即三位高手带一位小将,比如浙江队(赵鑫鑫、黄竹风、徐崇峰+吴俊梁);第三种是无欲无求,既争不了冠军,也没有升大师的合适人选。除了第一种争冠军的队,后两种队伍的一台相遇,通常都不会太拼,大家心照不宣进前六名就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和棋也就司空见惯。
缺少了顶级棋手相遇的激烈对杀,那么全国象棋团体赛对观众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后记:
如今象棋百花齐放,各类比赛繁多,给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多的观看选择性。此外,有不少大赛的规格、奖金都较高,顶尖棋手们非常重视,下出的比赛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远非沉闷乏味的团体赛可比。
全国象棋团体赛曾经带给广大象棋爱好者无数的欢乐,然而历经六十年的风雨沧桑,它有些步履蹒跚跟不上时代,如今它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是一种象棋传统的传承。时代在变,象棋团体赛也应该与时俱进。
任刚是象棋大师吗
目前还不是大师,他得到2009年“威凯杯全国象棋一级棋士冠军赛”冠军时胜率不够,当年晋升大师资格要获得冠军,同时胜率达到76%以上(含76%)才可获得象棋大师(运动健将)称号。所以没有获得象棋大师称号。后来2014年改为“威凯杯等级赛”时,就没有胜率要求了,所以说任刚有大师水平没有大师的运气啊(也许以后会有运气吧)
象棋威凯杯怎么晋升大师
比赛前三名。威凯杯比赛,大家都是业余选手,水平接近,也是业余选手晋升大师最好的机会,只要发挥出色,获得前三名,即可晋升大师。“威凯杯”就是象棋棋手心目中的殿堂级赛事,被誉为“象棋国考”,因为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申报资格。
黎德志在全国象棋能排第几
以下棋为生的黎德志,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获取国家大师称号,根据中国象棋协会规定,获得以下成绩可以申报国家大师,第一个是全国个人赛前2-16名、第二个是象甲团体赛前六名成员、第三个是全国少年赛甲组冠军、最后一个是威凯杯全国象棋等级赛冠军。对于业余棋手来说,个人赛前十六名太难,全国顶尖高手在那。象甲团体赛更不用说了,象甲都没打上。少年赛已经过了那个年纪了,只有最后一个威凯杯是最合适的。为了获得大师称号,黎德志从2010年开始走上了追梦之路,获得威凯杯冠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全国业余豪强都会去参加,2010年黎获得第三名,稍微有点遗憾。2011年获得第17名,2012年获得37名,2013年获得46名,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赛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黎并没有放弃,2014年成绩更好了,获得第12名,2015年黎状态不错,比赛过程中积分一路领先,眼看夺冠在望,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柳大华的高徒王兴业获得5连胜,比分超过黎,最终夺走了冠军。黎遗憾获得亚军。2016年,黎已经43岁了,不惑之年的黎依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2016年他又报名参赛了,连续七年参加威凯杯,大家钦佩于他矢志不渝的精神,但是赛前观众并不看好他,而是比较关注四川的赵攀伟。威凯杯一共11轮比赛,10轮比赛结束,赵攀伟积16分,小分86排在第一,任刚积16分,小分82排在第二,黎德志15分排在第三,但是黎的小分比较高,为89分,第四名梁运龙积15分,小分76。形势非常明朗,赵攀伟最后一轮取胜即可夺冠,机会最大,任刚在赵攀伟打平或者输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夺冠,机会排在第二。黎必须赢棋,并且还要在赵攀伟打平或者输棋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夺冠,华山一条道。梁运龙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是他的比赛成绩影响冠军得主。
10岁儿童怎样参加象棋比赛
首先,你要在当地有关联机构报名,建立相关档案,因为有些级别的比赛需要一定的资格,而这些资格会有这些机构按不同的参加比赛的获奖机会所得
另外,在网上你可以搜一下“象棋竞赛”或“少年象棋竞赛”,可以找到一些全国各级别的象棋竞赛信息,选择你可以参加的就可以了。
但是,这种比赛需要对中国象棋规则有所了解,所以你还要让你的知道中国象棋规则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也可以在网上收集到,如果你找不带,可以在我的百度博客里面找一找。
棋弈直播网上面有很多全国象棋大师2010年经典对局,可以让你的孩子研究一下
网址:www.qyzbw.com
目前有一款中国象棋电子棋盘就是针对正式比赛研发设计的象棋棋局,可以随时随地的模拟正式象棋竞赛条件,能够保证你的孩子获得正规的象棋锻炼,就像有一位非常专业的象棋老师陪伴左右,目前国内的一些比赛正逐渐使用象棋电子棋盘,所以有必要对此有所了解
相关使用电子棋盘象棋竞赛案例
山东济青潍三地擂台赛
山东省少儿注册等级赛
楚河汉界杯象棋棋王争霸赛
泰丰杯全国象棋锦标赛
第六届威凯杯全国象棋一级棋士赛
新泰明珠广场特级大师表演赛
恒丰杯第十一届世界象棋锦标赛
南宁首届象棋国际邀请赛
第十九届山东省象棋棋王赛
山东省首届盲棋赛
迎十一运全民健身象棋车轮表演赛
广东第十六届迎春杯象棋团体公开赛
2010年山东省唯实怀象棋团体锦标赛
北武当山杯全国象棋精英邀请赛
科迪杯淮黄经济协作区象棋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