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断供六国天然气后,俄罗斯彻底摊牌,俄乌冲突后谁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 俄称打击多地乌军,乌称控制多处定居点,目前的战局情况是怎样的
- 从军援支持基辅,到炒作俄暴揍乌克兰,美国舆论为何神转折
- 美国牵制俄罗斯,挑起俄乌之间的冲突,原因到底是什么
- 泽连斯基宣称,乌军已收复6000多平方公里领土,局面将会如何变化呢
断供六国天然气后,俄罗斯彻底摊牌,俄乌冲突后谁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没有真正赢家,如果说唯一赢家,可能就是美国。毕竟俄罗斯一旦真的不给欧洲供气,那么欧洲迫于无奈,只可能会买美国液化天然气。美国就能够借机大赚一波,并且还会让欧洲对俄罗斯,产生很大恐惧心理。接下来讲,可能就会倒向美国这边。
欧盟和俄罗斯关系对立
为了消除欧美制裁对俄罗斯影响,俄方颁布出“卢布令”,想要买俄罗斯石油,就必须用卢布。这个措施对于欧洲国家来讲,感觉那是难以接受,因此一开始有些国家纷纷表示不同意。但是迫于现实,有些国家最终还是同意这个要求,至于那些坚持不肯用卢布结算国家,俄罗斯同样没有坚决惯着,直接果断决绝继续供气。
不少欧洲国家,骨子里还是看不起俄罗斯人,觉得他们低人一等。但是面对现实情况,又不得不屈服,毕竟没有能源,这种情况是他们最大劣势。犹如像日本,哪怕内心在不服气,依然只能与俄罗斯讲和。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频繁对俄罗斯进行各种制裁,就是想要让俄罗斯屈服他们。
能源价格不断上涨
但是恐怕他们都没有想到,俄罗斯竟然抗下了这些制裁,并且用“卢布结算令”针对这些欧洲国家。客观上来说,这个小国那是肉眼可见的好,卢布对美元汇率逐步提升,很快就恢复到站前的水平。这个结果恐怕不少欧洲国家,都没有预料到,并且受到俄罗斯断供能源的影响,各种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价格涨到让人心脏加速。哪怕西方国家再有钱,同样难以承认,除非买价格更加昂贵的液化天然气。
现在这个后果,只能说欧盟自己“挖坑自己跳”,哪怕心中在不服气,必须会这件事情买单。
俄称打击多地乌军,乌称控制多处定居点,目前的战局情况是怎样的
目前俄乌双方的说法都是客观事实,俄军的确使用远程火力对乌克兰多地进行了打击,不仅造成乌军的人员伤亡,而且目标城市的水电基础设施,也在此次打击范围之内,因此包括哈尔科夫洲在内的多个地区,都正在经历断电的严峻挑战。反观乌克兰,控制多处定居点的说法也无可争议,这是因为俄军在这些地区已经撤军,而乌军只不过是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回归而已,虽然说控制了多处定居点的说法是客观事实,但却并非军事意义上的抢回阵地。
对于俄军的撤军行为,坊间的解读虽然看似五花八门,但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是俄罗斯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战争代价,其实理性剖析就会发现,即便俄罗斯综合国力并不强,但是与乌克兰相比较也并不逊色,只不过马上进入动机,如果俄军的战线过长,难免会给入冬以后的补给造成巨大压力。当然,撤出地区的定居点,自然会被接踵而至的乌军所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方对于目前的战局表述都是正确的,只不过隐藏在背后的性质却天壤之别。
其实不管俄军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做出撤军的决定,从其核心利益来说都无可厚非,毕竟其所制定的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只不过是为了在乌东地区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而目前的战场态势说明目标已经实现。既然只是为了特定地区而展开的军事行动,自然就没有必要在乌克兰的国土上拉长战线,而冬季之前从非目标地区撤军的做法也就成为了睿智的决策,这也是目前俄乌战局的实时情况。
毋庸置疑,俄乌冲突不会就此结束,无论是俄军的撤退还是乌军的前移,都只不过是阶段性的战况而已,而俄军在完成撤军以后,势必会采取后续动作从而巩固此前取得的战国,甚至不排除通过远程火力对乌克兰敏感地区进行打击的战术打法,一旦这一猜测实现,那么乌克兰可能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当然,俄罗斯的后续动作,也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以说战局的未来走水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从军援支持基辅,到炒作俄暴揍乌克兰,美国舆论为何神转折
对美国这样一个为了自身利益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国家来说,在国际上做出的任何改变,都不会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简单,以俄乌战争为例,美国媒体自始至终都是在为乌克兰的战绩自吹自擂,无论战场态势如何变化,美媒的报道中都只能看到乌军的胜利,如果没有客观中立的报道作为参考,公众可能会以为俄罗斯要溃败了。既然对乌军取胜充满信心,那么美媒此时突然炒作俄军暴揍乌克兰就肯定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说明美国在俄乌战争中又冒出了阴险毒辣的诡计。
客观来说,俄乌战争目前的战况并不复杂,俄乌双方都没有在战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甚至可以用胶着状态来形容。反观美国媒体,却一反常态将俄军炒作成了胜利在望的一方,这就说明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至于美媒炒作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对俄罗斯进行抹黑的伎俩,这对打击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很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俄罗斯既然做出了展开军事行动的决定,就已经做好了面对各种复杂国际局势的充分准备,但美国媒体的此番炒作,却是俄罗斯始料未及的全新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实质性的恶果。
不仅如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会见印度总理莫迪的时候,直言将会尽快结束俄乌战争,且不管这个表态的真实目的如何,在美国媒体看来,俄罗斯很有可能收缩战线,在条件成熟以后尽快结束战争。在有了这样的认知以后,美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毕竟俄乌战争对美国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是否结束以及具体停战时间,应该是美国来决定,此时炒作俄军暴揍乌克兰,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俄罗斯停战的战略实施。
毋庸置疑,美国无论政客还是媒体,向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如果没有关乎核心利益的变化,他们不会一反常态的宣传俄罗斯的战绩,因此对其在舆论报道方面的神转折,不排除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抹黑俄方、二是搅乱俄乌战争走势、三是通过加剧战争激烈程度,让俄罗斯的国家实力与国际形象不断消耗。
美国牵制俄罗斯,挑起俄乌之间的冲突,原因到底是什么
原因很简单,美国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
一是牵制和消耗俄罗斯,通过制造麻烦,来拉进俄罗斯,让俄罗斯陷入危机四伏中,既可以没有成本的消耗俄罗斯,又可以让俄罗斯陷入困境中,无力顾及其他地区,便于美国摆脱对方。
二是拉近和绑架欧洲盟国,让欧洲盟国更加依赖美国,因为俄乌紧张,单凭欧洲的实力,难以抗衡俄罗斯,这样欧洲就更需要和依赖美国,套牢欧洲不让他们与美国离心离德,利用欧洲借力打力,为美国战略转移和布局,充当马前卒。
美国之所以打压俄罗斯,其惧怕斯拉夫人的心里是与生俱来的,从拿破仑到现在的美国,他们对俄罗斯的战争和斗争,以经持继两个世记。这是历史上最顽强的,最不可猜测的争斗。俄罗斯国土面积广扩,资源丰富的很,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对俄罗斯和资源想法设法想的到,这也是其中的原因。
美国拱火俄乌,自有其政治经济算计。一方面,世界上保持低裂度对抗,美国很乐见,原因很简单:显示美国的存在和作用,有时甚至双方得买点美国军火,还可直接乘机塑造危机发展方向。具体到俄乌冲突,美国明显在支持乌把事情搞复杂、闹大,其目的无非就是对俄极限施压,挤压其战略空间,最好让俄深陷其中无遐他顾,从此一蹶不振。
当然也吓吓欧洲人,要借强大又好斗的俄罗斯来狠狠进行敲打,让昔日这帮小弟别再跟老美离心离德,跟俄罗斯走得太近;而乌克兰更应对美俯首帖耳,感恩戴德。这样顺势收服乌克兰。另一方面,俄欧能源搏奕牵动着美国、乌波等国高度敏感的神经和切身利益,美国必不可失去话语权,更不可失去经济利益。
泽连斯基宣称,乌军已收复6000多平方公里领土,局面将会如何变化呢
俄乌冲突发展至今已经大半年的时间,乌军的战绩完全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但近几日以来,战况突然发生逆转,尤其是将哈尔科夫等地的控制权重新夺回,使得乌军的士气得到了进一步提振,甚至有些观点认为乌军很有可能就此乘胜追击展开大规模的反攻。但是,俄罗斯当初之所以打响这场战争,是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做了充分论证的,而这些可能性中自然不包含失败的选项,这就说明无论未来的局面如何发展和变化,俄罗斯失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随着乌军收复6000多平方公里的战况出现,未来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局面势必会发生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并非是战争走势,而是在战略部署和军事手段层面的变化。简单来说,俄军的主动后退是极为仓促的,说明盛传的乌军声东击西策略取得了成功,其实不仅如此,俄军战线过长也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此次撤退缩短展现,从而为后续的战争积聚力量,确保胜利的天平向己方倾斜,才是俄军在未来发力的方向。
不可否认,乌军在战场上的确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这些胜利并非依靠直接军事对抗所得来的,而是俄军主动撤退以后,在相关地区掌握了控制权,从这个角度来说,乌军目前尚不具备全面反攻的军事实力。当然,乌军在美国的全力帮助之下,很有可能在局部战争中有所斩获,而俄军虽然暂时处于劣势,但是在战略调整以后,会对军事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这也是俄乌冲突的局面未来可能的走势。
整体力量悬殊的两个国家,战场上的走势其实不难判断,只不过如今的俄乌冲突,有很多外部因素以隐藏的形式在干扰战局走势,相信俄罗斯对于这些客观现实已经有了理性认知。其实不管未来的战况如何变化,乌克兰损失巨大都是无可逆转的客观事实,反倒是俄罗斯即便短暂失利,其发动这场军事冲突的预期目标都会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