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哪些历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俄建交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1949年中俄建立外交关系;1960年签署中俄建交协定;1989年中俄友好关系正式恢复;2001年中俄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签署《中俄战略经济合作协议》;2016年中俄元首签署《中俄关系深化合作协议》;2018年中俄元首发表《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共同宣言;2019年中俄元首共同发表关于中俄关系发展的联合声明等。
中苏关系的发展史经历哪些阶段
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1950年的中苏条约也是不平等的。
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分歧从何开始,一般认为是思想意识上的分歧,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矛盾。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中国首先跳出了两极格局,这是一个创举。
70年代,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表面上的思想意识分歧,实际上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
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中国坚持提出的“三大障碍”问题,是为国家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
中苏关系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要超过很多其他大国关系。中苏关系集两国关系、两党关系和两国以及两党领导人之间的高层交往于一体,它同时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关系、新型民族国家和欧洲传统大国间的关系等广泛内容,并且掺杂了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
中苏关系的进程对中苏两国的内政和外交曾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中苏关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中苏关系的历史轨迹与当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冷战时期首先表现为中苏美大三角关系的互动及其所产生的广泛政治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中,中国外交的重点始终围绕着如何处理同苏联的关系进行,并把中苏关系带进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的大博弈。
中俄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早点的我不清楚,我感觉从清朝开始,康熙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那时候是平起平坐,清灭不了沙俄,沙俄也灭不了大清。客观说,那时候是因为清没有很强的国力跟沙俄打下去了,才会选择签条约。那时候关系应该是“平起平坐”。 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沙俄由于彼得大帝的改革勉强迈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那时候中俄关系是交恶,俄国那时一直想瓜分中国。清后期就是勉强不被殖民的苦苦支撑时期,俄就是殖民者。那时的关系,是一半敌人,一半主人,“半敌半主”。 到1920左右吧,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中国吸收了共产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先辈李大钊主动向俄国学习,列宁同志很乐意帮助我们,我国国情就决定了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才能救国。这时候应该是“母子关系”。 从南昌起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上世纪50、60年代,我们就把苏联当成盟友(共产主义盟友,二战反法西斯盟友),但当时国际苏维埃一直想远程操作中国共产党,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革命方针。苏联当时既想帮助我们强大(将来好帮助他牵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又想控制我们,怕我们太强大超过他们。这时候应该是“兄弟关系”。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破裂,苏联还想吞并我们。越南战争时期,中国一边打越南,一边防御北方,防止苏联打来。这时候的关系应该是“敌对”关系。 到1989年5月15号,戈尔巴乔夫访华才结束了敌对关系,这时候中苏关系是“正常化”。但戈尔巴乔夫回国后就成了没有实权的主席,之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后,苏联的主体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在1991年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友好国家。
中俄关系恶化根本的原因
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很多历史学者都曾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一,因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事件。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中国海南建一个长波电台,用来监测和指挥核潜艇。中国没有同意,苏联又提出建立中苏共同舰队。这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导火索。这两件事其实只是苏联在试探中国的态度,投石问路,假如中国同意了,就会有下一步的行动。苏联没有想到中国德态度如此坚决。二,意识形态的原因和领头羊之争。很多人觉得中苏关系恶化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中苏都想当阵营的“领头羊”。其实,中国人很务实,不会为意识形态而做出不符合现实利益的行为。三,炮击金门事件。1958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后,中国炮击金门,震动世界,事前却并没有通报给苏联。这事让苏联很被动,苏联人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后却很生气。事件本身的重要性远不如反映出来的问题重要,因为这事显示出中国不愿受苏联摆布。四,领土争端和边境冲突。领土和冲突其实只是关系恶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五,误会。还有认为中苏关系破裂是双方沟通不畅,可能存在一些误会,假如大家坐下来心平气和的沟通的话,也许不至于闹僵。其实,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以上都是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之一,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与苏联关系破裂的兄弟国家不止中国一家,还有“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二战中,铁托领导游击队与纳粹德国死磕了4年,功勋卓著,在欧洲声名显赫,德高望重。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与苏联也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铁托坚持独立自主,苏联在控制南斯拉夫无望后,果断将其排挤出阵营,两个斯拉夫国家彻底决裂。苏联与中南两国关系破裂的时间虽然不同,但根本原因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都坚持主权完整,拒绝苏联人的控制。苏联希望以本国为中心,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整合到一起。经济上,都加入“经互会”,按照苏联的意志在各国间进行分工协作,苏联主要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工业,其他国家主要发展轻工业、农业和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政治上,唯苏联马首是瞻。军事上,接受苏联在各国建立军事基地的要求,各国被牢牢绑在苏联的战车上,成为对抗美国的“马前卒”。这样的安排显然严重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此,中国宁愿过苦日子,受战争威胁也要与苏联决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维护自身独立发展的权利。这就是中苏决裂的根本原因。现在回头看,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当初的选择绝对是正确的。强横的苏联最终成为了历史名词。大家也可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923年到1937年中俄关系历史可以分为哪三个时期
1923年到193,今年中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世纪,23年的话那是对抗之际,到了37年的时候共同抗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