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布坎南的思想什么
一、方法论个人主义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二、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布坎南认为:理性原则并不总是意味着利己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主义,但另一方面,他在理论分析中又实际上把利己主义因素放在主要地位,认为个人即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主要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只是可能比在私人市场活动中要弱一些,但决不是象传统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存在公共利益而不存在个人利益,不过,布坎南也指出理想行为假设有其局限性,第一,与经济活动相比,政治活动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难以做到行为理性化,甚至连理性行为的定义都难以给出,第二,与经济活动相比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对活动的结果承担的责任要轻的多,因而不大会进行理性的比较计算。三、政治的交换过程性质布坎南认为民主政治活动中的个人活动也具有交换的性质,人们在政治活动达成协议、协调冲突、制定规则无不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因而类似市场中的交换,另外,布坎南也特别强调把政治作为一种过程来理解,理解为一个在解决利益冲突时进行交换达成协议的过程。
社会福利问题: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曾指出,经济人理性原则和推动公共利益但是我有问题---1.微
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 ,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 ,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将这种假设引入分析之中 ,将其运用到对政治行为的分析 。公共选择学派以“有理性的经济人” 来分析政治市场交换中产生的各种弊端 。在分析过程中 ,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其独到之处 。其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 (1)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认为 ,人类的一切行为 ,不论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行为 ,都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原因 ,因为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本细胞 ,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这是经济人假设的前提条件 。 (2)经济人假定的分析在政治学中再现 。经济学认为 ,作为一个人 ,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 ,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都以追求个人利益 、 极大化个人的满足程度为最基本的动机 。这就是假定人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 。 (3)政治学研究应符合经济学的交易特征分析 。布坎南认为经济学中的基本命题不是“选择”(如消费者选择最有利的消费组合 、生产者选择最大利润的生产组合之类 )而是“交换”,即不同经济个体 (生产者与消费者 ) 之间的交换 。政治活动领域也一样 ,重要的命题并不是社团 、党派与国家 ,而是这些集团之间与组成集团的个体之间 ,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有效率的政策结果并不是产生于某个政治领袖或神秘人物的头脑 ,而是产生于集团之间或组成集团的个体之间相互讨价还价 、妥协与调整的政治过程 。
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有不同的名称如“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集体选择”(Collective Choice),“公共选择经济学”(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新政治经济学”( New Political Economy),“政治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或“政治的经济理论”(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等。 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典型,公共选择理论是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的推动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理论的批评产生的,并且成功地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用其奠基人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的话来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按照另一个公共选择学者缪勒(Dennis C.Muller)的说法,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 或简单地定义为将经济学运用到政治科学;它所使用的是经济学的方法,其基本假定是经济学的 “经济人”假定,即人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