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为什么要装那么厚的装甲
-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吗
-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的最终归宿
- 威尔士亲王号的简介
-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各舰概况
-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结构是怎样的
-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有哪些性能数据
-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有哪五艘
- 铁公爵级战列舰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为什么要装那么厚的装甲
1937年建造的英王乔治五世级(King George V )是追求经济性的产物。在有限经费下,强调火力密集 度和自身装甲防护;由此损害的是适航性和航速。
20世纪20年代,由于长期经济萧条带来的财政压力,英国强烈建议列强共同建造低排水量和小口径主炮的经济型战舰。在获得美国和法国的支持后,英国放弃了 15英寸火炮战列舰方案,于1937年1月开始建造装备14英寸主炮的新战舰,这就是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但在新舰开工后,美、法以曰本退出海军条约为 借口,都放弃了原来的承诺,纷纷开始建造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新战舰,后来德国和意大利也相继开建15英寸主炮战舰,倒霉的英王乔治五世级一下子沦为同时代战 舰中火炮口径最小的一级主力舰。更糟糕的是由于强调重装甲导致排水量超标,乔治五世级不得不把原计划的12门主炮减为10门,这样英国人所寄望的火力密集 度和投射总重量方面的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但乔治五世级的装甲防御坚实厚重,可以抵御列强普遍装备的15英寸炮弹打击,舰体宽阔平稳,堪称优秀的火力平台,动力系统皮实可靠,因此仍不失为一级中规中矩的战舰。——在这一点上,该级舰还算达到了原来的设计要求。
出于限制排水量的需要,设计师降低了乔治五世级的甲板型高和干舷高度,加上为了坚持A炮塔主炮能以0‘仰角向正前方平射这一多少已显得不合时宜的要 求,战舰前甲板的舷弧高度被砍得只剩5英尺(约1.52米),使前甲板即使在中等海况下也上浪严重,海况恶劣时甚至会影响到战舰的航行能力。1943年春 “英王乔治五世”号在冰岛以南遭遇飓风,为防舰艏埋水过深,只能勉强维持6节航速。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吗
是的,正式名称为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英文:King George V-class battleship ),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英.国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
该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共建造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Duke of York)、安森号(Anson)、豪号(Howe)。
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的最终归宿
1945年9月2日“英王乔治五世”号在东京湾参加了日本的投降仪式,然后返回本土,继续担任本土舰队旗舰至1946年9月。此后,它转为训练舰,并于1950年转入预备役,1955年又转为长期预备役。两年后“英王乔治五世”号奉令解体。拆船厂成了一代名舰最后的归宿。
威尔士亲王号的简介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也是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主要兵力之一。为区别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中同名的级别(即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而称为新乔治五世级。该级别是按照伦敦海军公约(限制标准排水量35000吨,主炮口径14英寸)而设计的,始建于1937年初。这一级别共5艘,包括“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以及“豪”号。“威尔士亲王”号在1937年1月2日开工建造,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3月31日完工。是该级别中唯一战沉的一艘 。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各舰概况
乔治五世号:1911年1月16日开工,1911年10月9日下水,1912年11月完工,建造船厂:朴次茅斯海军船厂。1926年12月拆毁。百夫长号:1911年1月16日开工,1911年11月18日下水,1913年5月完工,建造船厂:达文波特海军船厂。1927年1月20日改作为靶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新的乔治五世号战列舰的假目标。后改为防空舰,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作为阻塞船。大胆号:1911年2月开工,1911年9月14日下水,1913年10月完工,建造船厂:坎贝尔·莱德船厂。1914年10月27日触雷,损管失利沉没。阿贾克斯号:1911年2月27日开工,1912年3月21日下水,1913年3月完工,建造船厂:斯科特船厂。1926年11月9日拆毁。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结构是怎样的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为适应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军备会议而设计的,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同级舰5艘:乔治五世国王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号、豪号。
建造背景
20世纪30年代,冻结各缔约国的主力舰建造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1936年即将到期,1935年各海军强国开始新的限制海军军备谈判。
当时英国因为经济的原因,在条约谈判期间主张减低新建战列舰的排水量和缩小主炮口径,并且与美国在新舰将采用350毫米口径主炮达成一致立场,英国海军为了新的战舰赶在1937年初开始建造,打消了建造装备375毫米以上口径主炮战列舰的计划。
1935年英国海军确定新的战列舰上采用3座四联装350毫米口径主炮。但是随后日本、意大利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签定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名存实亡。
1937年初匆忙开工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主炮350毫米口径是同时代新建战列舰中最小的,弹丸重量最轻,威力最低。
乔治五世级最初设计采用12门14英寸口径主炮(3座四联装主炮塔。两座在舰艏、一座在舰艉),新研制的MarkVII型14英寸口径主炮采用四联装主炮塔,在相同装甲防护程度下能节约装甲重量,在火力密度上占有优势。
由于设计排水量限制,开工建造时发现原设计的排水量偏小,同时还要再加强防御装甲,所以修改舰体并使前部第2座主炮塔只装两门主炮以节省重量,最终主炮数量减少到10门,在强化防护的同时降低了火力的配备,火力密度优势被削弱,设计变更使该级舰工期延迟了至少一年。结构复杂的四联装主炮塔可靠性存在问题,在服役后的一段时间战斗中频频发生机械故障。
乔治五世级采用平甲板船型,舰体稳定性较好,由于受条约的影响限制排水量使舰体干舷高度较低,这是乔治五世级在恶劣海况时航海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乔治五世级很重视防护能力,舷侧垂直布置主装甲带按抵御15英寸口径穿甲弹的标准设计,与当时流行的倾斜布置不同,水线以下采用类似“夹心”结构的多层防鱼雷隔舱。水平防护尤其得到重视,而且覆盖的面积较大。乔治五世级装备了性能先进的雷达。乔治五世级安装了航空设施设计携带4架水上飞机,后因用处不大撤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乔治五世号1940年12月完工,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3月完工服役,在尚未完成测试调试时,就和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一起参加了堵截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行动。
1941年5月24日在丹麦海峡海战中,威尔士亲王号三次命中俾斯麦号,造成后者航速下降及燃油流失,胡德号被击沉后,受主炮故障困扰的威尔士亲王号受伤退出战斗。5月27日乔治五世号参加了最后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
1941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运载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威尔士亲王号以及反击号战列巡洋舰组成Z舰队被派往新加坡,作为对日本的威慑力量。
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同反击号在马来亚海域由于缺乏空中掩护被日本轰炸机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6枚鱼雷命中。
1942年至1943年期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大多数时间为前往苏联的运输船队护航。1943年12月26日在北极航线的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和数艘巡洋舰一起击沉了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
1944年,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陆续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战。1945年9月2日乔治五世号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50年代乔治五世级相继退役,1957年至1958年解体。
各舰概况
乔治五世国王号
维克斯·巴罗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1月2日,下水日期:1939年2月21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亲自主持了以其父名乔治五世命名的新型战列舰的下水典礼。完工日期:1940年12月11日。1950年退役,1958年1月20日出售解体。
威尔士亲王号
坎贝尔·莱德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1月2日,下水日期:1939年5月3日,完工日期:1941年3月31日。1941年12月10日在马来半岛关丹外海被日本陆基轰炸机用鱼雷击沉。
约克公爵号
约翰·布朗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5月5日,下水日期:1940年2月28日,完工日期:1941年11月4日。1949年退役,1958年3月18日出售解体。
安森号
斯旺·亨特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7月20日,下水日期:1940年2月24日,完工日期:1942年6月22日。1949年退役,1957年12月17日出售解体。
豪号
法尔费德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937年6月1日,下水日期:1940年4月9日,完工日期:1942年8月29日。1950年改为训练舰,1955年退役,1958年6月2日出售解体。
性能数据
排水量:设计排水量35000吨,标准排水量8641吨,满载排水量44650~45360吨。
尺度:全长227米,水线长225.5米;全宽34.2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机:8台锅炉,4座蒸汽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10000马力。燃料:重油,3800吨。
航速:海试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14000海里/10节,3900海里/22节。
武备:10门350毫米/45倍口径主炮,四联装炮塔两座,双联装炮塔一座;16门133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副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4座20管防空火箭。
装甲:主装甲带325~350毫米,首尾水线110毫米;炮塔正面300毫米,顶部350毫米;炮座325毫米;司令塔100毫米;装甲甲板35~37.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为抵御1000磅TNT炸药当量。装甲总重12612吨。
舰员:1530~1900人。
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有哪些性能数据
英国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性能数据:排水量:设计排水量35000吨,标准排水量8641吨,满载排水量44650~45360吨。
尺度:全长227米,水线长225.5米;全宽34.2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机:8台锅炉,4座蒸汽轮机,主机最大输出功率110000马力。燃料:重油,3800吨。
航速:海试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14000海里/10节,3900海里/22节。
武备:10门350毫米/45倍口径主炮,四联装炮塔两座,双联装炮塔一座;16门133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副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4座20管防空火箭。
装甲:主装甲带325~350毫米,首尾水线110毫米;炮塔正面300毫米,顶部350毫米;炮座325毫米;司令塔100毫米;装甲甲板35~37.5毫米。防雷系统设计要求为抵御1000磅TNT炸药当量。装甲总重12612吨。
舰员:1530~1900人。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有哪五艘
英王乔治五世号(HMS King George V)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约克公爵号(HMS Duke of York)安森号(HMS Anson)豪号(HMS Howe)
铁公爵级战列舰
铁公爵级战列舰
铁公爵级战列舰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同级舰4艘:铁公爵号(Iron Duke)、马尔伯罗号(Marlborough)、本鲍号(Benbow)、印度皇帝号(Emperor of India)。
武器性能:
中文名称:铁公爵级战列舰
英文名称:Iron Duke Class Battleship
前型/级: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次型/级: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国 家:英国
排水量:25820吨
长 度:189.8米
宽 度:27.43米
航 速:21.25节
航 程:26000公里
主武器:5座双联装13.5英寸主炮
简介:
铁公爵级战列舰是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1911年起建造)的改进型,于1911年度预算批准建造计划,1912年开工建造。
铁公爵级将原有的102毫米副炮全部换成152毫米副炮,为了对抗吨位日益增大以及火力增强的驱逐舰的威胁,采用6英寸口径副炮,全部安装在舰体前部艏楼中,这是外观上与猎户座级、乔治五世级最明显的区别。
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加强重点区域防护该级舰放弃了以往英国战列舰上安装的水密隔舱纵向隔板,水下防护成为隐患。
铁公爵级战列舰因安装了新型通讯及火力控制系统大多作为英国海军战列舰分队的旗舰参加了日德兰海战。
铁公爵号战列舰因为在日德兰海战中是英国海军大洋舰队司令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的旗舰而闻名于世。铁公爵级战列舰根据《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退役。其中,铁公爵号后来作为海军舰艇母船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曾遭德军轰炸。
各舰概况:
铁公爵号:1912年1月12日开工,1912年10月12日下水,1914年3月完工,建造船厂:朴次茅斯海军船厂。1919年退役。1931年作为训练舰。1939年10月17日在斯卡帕湾遭到德国空军飞机轰炸搁浅。1946年3月出售拆解。名称由来: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
马尔伯罗号:1912年1月25日开工,1912年10月24日下水,1914年6月服役。建造船厂:达文波特海军船厂。1916年5月31日在日德兰海战中被鱼雷击中受伤。1932年6月27日拆毁。名称由来:第一代马尔伯罗公爵约翰·丘吉尔。
本鲍号:1912年5月30日开工,1913年11月12日下水,1914年10月完工,建造船厂:巴尔的摩船厂。1929年退役,1931年3月出售拆解。名称由来:海军上将约翰·本鲍。
印度皇帝号:1912年5月31日开工,1913年11月27日下水,1914年11月服役,建造船厂:维克斯船厂。1931年退役,9月1日作为靶舰被击毁,残骸于1932年解体。名称由来:英王、印度皇帝乔治五世。
性能数据:
排水量:25820吨(正常)/30380吨(满载)。
外形尺寸:舰长189.8米 /宽27.43米 /吃水9.98米。
动力:主机输出功率29000马力;航速:21.6节。续航力:7780海里/10节,4840海里/19节。
武备:10门双联装13.5英寸(约342.9毫米)/45倍径主炮;12门6英寸(约152毫米)口径副炮;4门3磅炮;21英寸鱼雷发射管4。
装甲(英寸):主装甲带6-12英寸,甲板3英寸,水密舱隔板4-8英寸,炮塔11-5英寸,炮座10英寸,指挥塔11英寸。
舰员:995人(1918年12月增加至12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