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中国25年协议

伊朗中国25年协议(伊朗获得北斗导航系统后,对导弹的打击能力提升多大)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4 02:20:48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伊朗获得北斗导航系统后,对导弹的打击能力提升多大

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共有四家,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全球首个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自成一派;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是欧洲国家主导的,多国参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自成体系,是目前最优秀的卫星导航系统。

伊朗曾经是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的用户,不过,随着美伊关系敌对,伊朗要想不受制于美国的控制就必须放弃使用GPS系统,选择一个更可靠的卫星导航系统。

这四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两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不完备,都存在卫星老化和星载系统失灵的问题。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由于钱的因素,其组网的二十四颗卫星中能用的也就三分一,实际作用严重不足。俄罗斯正在与“北斗”合作,避免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名存实亡。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就是民用版本,而且是很多国家参与其中,曾经多次发生信号中断的故障,长达3个小时。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技术上是有风险的。对于伊朗而言,即便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可靠,也不会选择,原因很简单,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欧洲国家主导的,以色列也在其中,还有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友,包括很多北约组织成员国,对于伊朗来说,并不安全。

伊朗放弃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可以选择的只有“格洛纳斯”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5年伊朗电子工业公司举行北斗导航系统引进仪式,从此以后,伊朗拥有了安全可靠,性能一流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伊朗引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制导武器发展迅速,导弹精度比原先提高了3倍多。伊朗报复美国暗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行动中,其弹道导弹袭击伊拉克境内美军基地,其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让人叹为观止。伊朗近些年的制导武器发展很快,具备了对舰船目标的打击能力,其精准度让人瞠目结舌,如果没有一流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支持,根本就做不到。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于武器装备,主要是利用安装在导弹上的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能够同时接收多颗卫星播发的导航信息,然后经过导弹上携带的计算机精确计算出导弹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以及对应时间,修正导弹飞行路径出现的偏差,引导导弹精准攻击目标。卫星制导不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卫星制导主要起到辅助作用,主要作用就是保证精度。

伊朗拥有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后,又获得了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这样一来就拥有了精确打击能力,对于伊朗的制导武器发展意义重大。伊朗的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下,能够获得与美国博弈的筹码,获得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伊朗选择了“北斗”,“北斗”成就了伊朗,所以,“北斗”支撑起了伊朗制导武器的一片天。

感觉很多人误解了北斗导航系统对于伊朗导弹系统的真正影响,都觉得伊朗有了北斗导航,他们的导弹好比是瞎子恢复了视力,或者近视眼变成了千里眼。

但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北斗导航系统对伊朗导弹而言,更大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宽了伊朗导弹打击目标的范围—— 它以前或许只能打无法移动的目标,但是有了北斗以后,对可移动军事目标的打击能力大大提升。

我们首先要明白,伊朗导弹在过去很多年都没有卫星导航系统,但是却不妨碍他们的导弹拥有出众的打击能力,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几种典型的导弹制导技术。

制导技术主要可分为雷达制导、惯性制导和卫星制导等等。

雷达制导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依靠雷达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运动轨迹预演,从而引导导弹进行打击。 这种技术能够对移动目标进行打击,但它最大的缺陷就是精度较低,还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隐身技术等。雷达制导以前常用于弹道导弹和地空导弹,但是到了现代,最主要的用途则是反舰导弹。

原因很简单,舰船类目标很大,在雷达上很容易被发现,同时移动速度相对较慢,运动轨迹预测难度及导弹调整难度都较小。

惯性制导原理比雷达制导更简单,但技术实现难度却比雷达大得多。

惯性制导其实就是利用惯性原理,通过调节导弹的运动轨迹、速度等来达成击中既定目标的目的。 惯性制导就相当于给一颗导弹配了个司机(或者说导弹自己有驾驶证),不管路上发生什么事,它都会千方百计地把火力准确输送到指定的区域。

惯性制导的关键元器件都在导弹弹头上,也就是说发车后导弹可以完全跟外界隔离,外边的各种信息影响不到它,想要叫停的唯一方式就是撞击。

惯性制导的技术难度就体现于这种“驾驶技术”,如何能够更灵活地避开各种“拦路虎”就意味着它的水平如何。而伊朗导弹最突出的优势就在惯性制导技术上

伊朗在弹道导弹中大规模采用了这种惯性制导技术,比如说“流星3”,因为即便美国关闭卫星导航系统并进行电子干扰,惯性制导都不会受到影响,打击能力依然很夯实。

但是惯性制导有一个缺陷,就是只能打击不可移动目标,这也意味着它对移动军事目标无能为力,并且如果固定目标存在防御系统,惯性制导导弹的打击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卫星制导就不多说了,它主要用于巡航导弹,卫星制导对于其他制导方式来说基本算是一个Bug一样的存在。 既能精确制导(一米以内),又能够适当调整打击目标,如果说雷达制导是送货到镇上,惯性制导是送货给村委会大院(固定地址),那么卫星制导就是送货给本人(你去哪它送到哪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卫星制导对惯性制导其实有着较大的补充性,当然在没有电磁干扰的前提下,卫星制导相比惯性制导几乎没有一点瑕疵(除了贵)。

而除了以上三种制导,在导弹的实际应用中,其实往往存在多种制导技术,比如说红外导航——靠温度来锁定目标,比如说在电影《天龙特工队》中无人机发射的导弹,其实就利用了红外制导技术。

值得一说的是,伊朗之前用的是美国GPS制导,然而现在美伊关系很恶劣,就算美国给用,伊朗也不敢用了,所以伊朗知道卫星制导的好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伊朗导弹在获得北斗导航系统后,在两个方面得到了巨大提升:

第一方面,对可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大大增强。 伊朗的弹道导弹最远射程为2000多公里,基本可以覆盖中东的大部分美国军事基地,但是我们需要制导,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基本都配备了如PAC-3这样的反导防御系统,所以伊朗想增强导弹的威慑能力,对可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就需要提升。毕竟相比军事基地这类固定设施,美国更害怕损失兵员。

第二方面,大幅提升了导弹攻击范围。 这个其实也能理解,伊朗在没有卫星导航之前,对域外的军事目标很难有有效的监测,在战争时期就更难对域外形成火力威胁。而卫星制导却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对域外军事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不用害怕对方搬家了自己不知道新住址,也不用担心它们跑到连自己也不知道地名的犄角旮旯里去。

最重要的是,伊朗可以研发自己的巡航导弹了。

巡航导弹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长时间保持巡航状态的导弹。巡航导弹可从地面、空中、水面或水下发射(部分潜艇也可发射),攻击固定目标或活动目标。既可作为战术武器,也可作为战略武器。

最后一点很重要,既能作为战术武器,也能作为战略武器(对敌人进行大规模杀伤)。

巡航导弹在制导方式上采用复合式设计,其中惯性制导和卫星制导是主要方式。

总之,对于伊朗而言,获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加成,无疑会极大提升伊朗导弹的打击范围,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导弹的打击能力而言,制导只是提升打击能力的一部分,导弹是个非常精巧复杂的武器,而并非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构造简单。

最后,希望我们的北斗可以给伊朗带去维护和平的勇气和力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北斗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BDS) 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也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虽然包括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全世界的国家都有四个导航系统可以选择,但实际上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选择的都是美国的GPS。而就在这几天,伊朗和中国签订了25年全面战略协议,其中就有一条:中国将向伊朗提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很多人可能认识不到这一条的战略意义,毕竟中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身就是要为世界各国提供相关服务的。但其实,这里面至少包含了两点,第一就是伊朗的导弹将用上中国的眼睛,导弹精度或者往哪打将不受美国影响;第二就是中国与伊朗的战略伙伴关系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未来极有可能在更多领域支持伊朗。实际上就这一点来说,远比导弹打击能力提高要更有意义和震慑力。

地球人都知道伊朗自1979年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后,就从亲美派变成了全球反美先锋。美国在这几十年里没少给伊朗穿小鞋,不是经济制裁,就是军事制裁。不过伊朗也不是没办法,你美国欺负我,那我就欺负你小弟以色列。更何况伊朗手里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霍尔木兹海峡。

很多人对中东地理地形不是很了解,总觉着一个海峡而已,能有啥大问题。大家应该都看新闻了,最近苏伊士运河被一艘巨轮给堵上了,有报道分析,苏伊士运河被堵,给全球一周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概在60--100亿美元。如果美国把伊朗逼急了,伊朗一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那估计全球都得跟美国翻脸,因为全球的油价将疯涨......

所以,虽然伊朗使用GPS导航的导弹准心偏得厉害,伊朗与美国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发起狠来的伊朗依然让美国忌惮。更何况大部分的导弹并非只采用GPS制导这一种方式,也会同时采用惯性制导、雷达制导等,打的不准,但不是瞎,只是近视而已。而且即使导弹打的不准,架不住伊朗的导弹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很大一部分都是前苏联和俄罗斯卖给伊朗的,毕竟反美这个事情,很多人目标是一致的),几轮的饱和攻击,就能把以色列打残,这是美国不可承受之重。

现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向伊朗提供全面服务,这个自然也包括军事用途在内。可想而知,在未来伊朗的导弹不仅治好了近视,而且比之前视力更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原因有三点:

1. 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共计30颗卫星,比美国GPS导航系统的24颗卫星多出了整整6颗,且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第一个采用3频定位的卫星系统,卫星定位精度更高。

2. 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短文发报,这个是中国独一份的卫星导航技术,美国是做不到也肯定不会做的,即便是为其盟友,美国都不一定能愿意提供定制化服务,更何况是伊朗这个反美先锋了。

3. 中国为伊朗提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肯定不会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而至于什么是关键时候,我想大家都清楚吧。

可以想象到,安装了北斗的伊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对美国在整个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和盟友国家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美国的航母再大摇大摆地开到波斯湾,航母上的官兵恐怕就睡不好觉了。

文末说句题外话,随着中国 科技 水平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突破,未来中国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对美国的反超。复兴强盛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福音,这个福音首先 示范性 地带给了伊朗。

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中国和伊朗签订什么条约

2021年3月30日中国与伊朗签订了25年全面合作协议,当中涉及石油出口、人民币结算、中国向伊朗提供北斗卫星导航等美国关注敏感的合作,中国不再对美国主导对伊朗制裁的问题保持沉默,而是同伊朗发展友好经贸关系捅破美国中东霸权软肋。

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这对双方有什么好处

目前我们国家和伊朗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对于中国和伊朗双方都有着非常多的好处,而且这项协议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方面面,这对于中国和伊朗两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首先对于伊朗这个国家来说,他由于常年受到美国经济的封锁和武装的境遇,使得伊朗本国的基础建设发展非常缓慢,尤其是对于一些基础设施来说他们的设备都非常的陈旧,往往都处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已经有几十年都没有进行全面的更新,所以说对于伊朗来说他们需要引进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来为他们本国的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服务和改善,而对于伊朗这个国家来说,它也经常遭受美国的无端打压和影响,所以说对于伊朗来说,它需要找到一个强大能力的伙伴国家,来帮助他们目前美国方面带来的压力,而且我们国家目前有着比较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我们可以直接帮助伊朗进行相应的技术建设服务。

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一定的交易和运行,才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的资源的安全和储备,尤其是对于石油来说,我们国家作为一个石油比较缺乏的国家,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稳定长期能够合作的贸易伙伴,来保证我们的石油安全和石油供应,尤其是在这次签订的全面合作协议中特别提到了石油交易要进行人民币结算,这也是我国人民币走向世界化的关键一步,以后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创造了一个非常坚定有力的条件。

而且这对于中国和伊朗两个国家来说,他们的贸易量也比较多,日常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场合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协议和合作,这次签订这样的协议对于两国今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将会给两国带来怎样的机遇

在未来的这25年里,两个国家都相互的补偿取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个国家互惠互利,

这份25年全面合作协议里有提到,中国将帮助伊朗建造一些利于民生的基础性设施以及军事上的一些帮助,伊朗会将自己国家的石油出售给中国,说白了就是将自己国家剩下的产能拿出去,交换自己没有的产能,

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利于两个国家发展的,而且从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也可以看出伊朗和中国已经达成了高度共识,发展前景是非常有希望的,

2、两个国家一起联手来对抗美国,

这应该是从长远目标来看最重要的一点了,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现在联手西方国家共同打压中国给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美国也在制裁伊朗,包括伊朗的石油,伊朗的军事等方面,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中国和伊朗现在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美国的制裁与霸权,伊朗的外交部工作人员也向媒体说,中国和伊朗的合作也说明了美国想要称霸全球,孤立其他国家的意图失败了,

不仅如此,更加强了伊朗和中国的全面合作,

3、让美国看一下中国和伊朗合作之后怎么来对抗美国,

中国和伊朗签署的25年全面协议从侧面向美国传达信号,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不会惧怕伊朗,也不会惧怕中国和伊朗,两国将会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共同来对抗美国的制裁,

同时也向美国表明,美国想要称霸世界,在地球上为所欲为的制裁其他国家这些意图全部都会破灭,不可能得逞的,

4、中国和伊朗对石油的结算采用数字人民币,避开了美元,

每当美国想要制裁别的国家时候,就想要搞经济贸易战,这次中国和伊朗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中有提到,中国购买伊朗的石油,会采用数字人民币来付钱,避开了美元,所以美国的拜登也就不太可能会对其进行制裁,

总的来说,中医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是非常有利于两国的发展的,同时也是对抗美国做出的战略,相信伊朗也愿意与中国携起手来一起对抗美国,就像上面说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是伊朗的敌人,同时也是中国的对手,所以伊朗和中国现在可以站在一起,至少目前是这样,

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对双方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影响或将消失。为了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美国对伊朗实行了长达40多年的制裁措施。在美国的重重打压之下,伊朗经济遭到重创。这样的结果,对美国来说,自是十分欢喜。随着中伊签署合作协议,伊朗有望改变境况。据报道,这份协议中包括了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如,中国投资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美国之音》点评,对于遭受制裁的德黑兰来说,这是一条经济命脉。有中国学者称,对伊朗来说,有可能成为突破单边制裁游戏的出口。

二、刺激伊朗能源经济发展。伊朗经济不佳,除了因美国制裁外,还因其内部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来支撑其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伊朗的经济支柱产业是石油工业,虽然储备资源丰富,但其基础设施落后,致使石油产能不高。而中国有着非常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甚至被世界冠以“基建狂魔”之称。可以预见,在中国的投资下,伊朗的工业设施或将得到改善,从而利于开发和产生更多的石油资源。加之中国市场庞大,中国经济也正在稳步增长,这势必带动伊朗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在中东地区取得多个战略落脚点。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份协议不仅能解决中国石油需求问题,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还有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实施,开拓中国海外市场。这是在落实国家“内外双循环”经济战略。

与此同时,中伊两国贸易交易采取人民币结算、两国同意成立一家“伊朗——中国银行”等内容,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重大战略性突破。有网友说,倘若该银行能够正常运行,就至少是中国和中东摆脱美国主导的美元结算系统的开始,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之后的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步很重要。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正在增长。伊朗与中国签署了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足见伊朗对中国的信任以及不对美国取消制裁抱有任何希望。这对伊朗来说,能与美国抗衡的,不是欧盟,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

从中俄外长会谈到中伊外长会谈,不难发现,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不仅没能得逞,反而使得中国在地缘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事实证明,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多边主义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