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国羽毛球数一数二,为什么还要找韩国的外教呢
首先第一个是为了双打才聘请的韩国教练,原因是双打是韩国队的传统优势项目。聘请韩国教练就是希望能将韩国双打独特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带进来,并且希望可以结合中国羽毛球双打运动员的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形成更加有效的训练手段。在东京奥运会备战期间,就能让中国队的双打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在期间还聘请了李矛协助男单训练,原因是中国羽协主席张军认为李矛李矛是一位经验丰富、有独到训练方法的资深教练,具有很强的事业心。这么多年以来,她曾经先后在中国和韩国执教过,经验丰富,培养出董炯、孙俊等众多优秀男单选手。聘请他回来可以进一步加强男单教练团队的力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年轻运动员和教练尽快地提高综合能力,并且用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比赛。
不仅如此还聘请了姜京珍,她曾是韩国双打球员,原因就是经验丰富。获得过1997年全英公开赛男双冠军。退役后进入韩国队执教,2004年起担任韩国队男双教练,培养出了李龙大、柳延星、高成炫、申白喆等双打名将。2016年,出任韩国国家队主教练,并带队在2017年夺得苏迪曼杯。总的来说在中国羽毛球在顶端的情况下还能聘请其他国家的,肯定是为了取长补短,对方教练本身就很优秀,让他们为我们中国羽毛球增强更多实力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北京羽毛球队的队伍介绍
建队之初,羽毛球队没有自己的训练场地。为保证训练,队员们只能经常到中学或工厂,利用空场时间训练,后来才借用了工人体育馆看台下的空场地进行训练。当时的环境虽然艰苦,但全体队员埋头苦练,取得了可喜成绩。1978年7月在昆明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韦焰取得了单打第四名;韦焰/蔡健取得男子双打第四名。1978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羽毛球单项赛上,刘浩与湖北选手陈玉娘合作夺得女双冠军;韦焰/刘浩获得混双第六名。转年3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羽毛球分区赛上,韦焰取得男单第三名;刘浩/马玉英取得女双第四名;韦焰/刘浩取得混合双打第三名。1980年1月,北京市体委为了保证重点项目有所突破,调整羽毛球队,只留下了三名男少年队员刘惠生、张扬和王秋利搞业余集训。1980年6月,这三名队员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比赛,张扬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张扬/王秋利获得男双第三名;男子团体获得第四名。接着在9月的全国性单项赛上,张扬和刘惠生均进入前三十二名。1981年3月和6月,张扬、刘惠生首次代表北京羽毛球队分别加入中国少年队和中国青年队赴日本和非洲的莫桑比克、毛利求斯等国访问比赛。在1982年4月的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刘惠生获得单打亚军,同时被选入中国青年队,10月便代表中国青年队出访英、法、德。同年11月在韶山举行的全国优秀羽毛球赛上,刘惠生勇夺单、双打两项冠军(双打与上海选手配合)。1983年4月1日,市体委决定重整北京羽毛球队,并补充了新队员。1984年王伟接替了孙淑芳的领队工作,男队教练林绍添,女队教练丘玉芳。全体队员在领队、教练的带领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男队在1983年和1985年两次进入全国甲级行列,技术水平处甲、乙级队之间,女队在乙级队中处于上游水平。在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北京羽毛球队成绩不理想,一分未得。同年底,队伍进行了大调整,只留下四名运动员刘惠生(兼教练)、董炯、左晨、陈卫,此时的北京羽毛球队跌入了最低谷。同时队伍由工体训练基地迁至四块玉训练基地,在手球队不训练的情况下,四名队员抽空练习,保持了一定的技战术水平。1990年初,北京市体委决心重新组建北京羽毛球队,任命张吉芬为领队。队伍由四块玉迁至什刹海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与二级班排球队合用一个馆。最初请来了江苏籍的闫玉江为教练,从原有队员抓起,后调来了原河北羽毛球队种彦强任教练(兼队员),还从江苏、上海各调入一名队员,并招回了老队员张扬,组成了北京羽毛球男队。原北京队队员王秋利经过北京体院深造,回队组建羽毛球女队。由于种种原因,闫玉江教练未能留任。在张吉芬领队和种彦强、刘惠生两名教练(兼队员)的努力下,北京羽毛球队克服种种困难,利用体校排球班上课时间上午、晚上加班加点训练,最后终于初见成效。调整后,北京羽毛球队第一次参加全国团体赛就获得了乙级联赛冠军,同年升入甲级。队伍深受鼓舞,转年在全国团体赛中获得第七名的好成绩。经过艰苦磨炼,1992年男女队都逐渐走向成熟。同年二级班成立,培养后备人才。与此同时,青少年选手开始在比赛中崭露头角。 1992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董炯与山东女队员获得混双第二名,董炯获单打第七名。在萍乡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董炯和刘惠生合作获得男双第五名(并列),达到了健将标准。二级班队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陈茁获全国少年赛女单第六名并和狄娜合作获女双第六名。整个队伍逐渐有了起色。在1993年的第七届全运会上,董炯/刘惠生获得男子双打第六名,完成了市体委下达的3分任务,并实现了零的突破。同年11月队伍出访香港并进行交流比赛,获得好评。第七届全运会后,队伍做了适当的调整,刘惠生、王秋利分别担任男、女队主教练,种彦强、李迎节分别担任二级班男、女队教练,张吉芬继续担任领队。北京籍运动员董炯经过在国家队的刻苦训练和国际国内比赛的锻炼,逐渐走向成熟。 1994年,他获得全国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亚洲杯赛男子单打冠军、第十二届亚运会男子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少年选手也有一定的起色,1995年全国少年比赛,张世婷获女单冠军,并和宋薇合作获女双第三名。1996年是北京羽毛球队走向辉煌的一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董炯遗憾地获得了男子单打亚军,但他随后就在年底的全国锦标赛和第十六届世界杯比赛上,两次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北京市羽毛球队自建队以来取得的最优异的成绩。年轻选手肖辉开始崭露头角,在全国锦标赛上取得男子单打第五名的好成绩。在1997年的第八届全运会的比赛中北京羽毛球队只获得男子团体第八名,因身体原因董炯在预赛中就被淘汰。1998年,张吉芬退休,田怀程接任北京羽毛球队领队。男、女队主教练分别为刘惠生、李迎节,二级班教练种彦强、王秋利。1997年的低谷过后,1998年董炯又重新振作起来,分别获第十三届亚运会和全国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年轻选手张扬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1999年,男队的整体实力有较大的提高。世界冠军董炯,优秀选手肖辉、新秀张扬联手帮助北京队在当年的全国锦标赛中升入甲级,董炯、肖辉包揽男子单打冠、亚军。在全国少年锦标赛上,张晋康获女单亚军,陈智贲/高楠获男双亚军。2000年由于田怀程的身体原因,种彦强接任领队。2000年北京羽毛球队在全国锦标赛、全国少年赛上大获丰收。全国锦标赛肖辉获男子单打亚军;全国少年赛陈智贲/高楠获男子双打冠军,陈羽超/王博获男子双打亚军,张晋康获女子单打、双打两项亚军,另外还取得了一个第三,两个第五的好成绩。根据第九届全运会总则,北京羽毛球队与浙江队交流合作,各计50%,计划在2001年的九运会冲击奖牌,但遗憾的是只获得第五名。2000年由福建羽毛球队调来的世界冠军林立文也仅获得第八名。但小选手们在2001年的全国比赛中表现优异,共获四个冠军,分别是男双陈天宇/何胤,女单张晋康(2个)。2001年的全运会后,队伍做了一定的调整。在北京市体育局领导的重视下,队伍扩编,专业队35人,运动二级班40人。种彦强继续任羽毛球队领队,刘惠生、林立文、肖辉,还调来原八一队李竹筠任专业队教练,柯陆玉、李迎节、王秋利任二级班教练。与此同时,现任国家队男一队主教练钟波、女一队教练杨代明调来北京羽毛球队做教练工作,使队伍的技战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1年后,优秀运动员董炯、肖辉、张扬相继退役,值得欣慰的是,不断涌现的新人很快接过了他们的重担,2002年吕轶获世界青年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主力之一),陈天宇/何胤蝉联全国少年赛男双冠军,杜鹏宇、陈天宇获男子单打冠、亚军。在全国青少年的比赛中北京队也名列前茅,2002、2003年的全国青年、少年的比赛中,取得了四个第二名,五个第三名及多个四、五、六名的较好成绩。北京羽毛球队的成绩一直起起伏伏,队伍经历了磨练,更坚定了为取得优异成绩而拼搏的决心。新一代男球员:肖拿云、 俸晟超、 刘雨辰、 郑 亮、 刘 畅、 闫润泽 、 姚智迪;新一代女球员: 陈 娇、 姜 萍、 于小含、 张 依
韩国羽毛球队年轻教练是谁
李矛 资料如下: 47岁的李矛已经谢顶,拎着球拍从韩国走到马来西亚,再从马来西亚走到韩国,航线围绕着中国大陆,他怎么都不得其门而入。十年光阴,让这个曾经血气方刚的年轻教练步入中年。他从来不否认自己渴望回国执教的愿望,只 是不论提问者是谁,他的回答都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矛是一个有些高傲的人,在残酷的竞技体育圈子里,有些才华的人多少都会有些偏激固执。十年前的曼谷亚运会,这个至今仍自称“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羽毛球单打教练”的人,处于事业最低谷。当时他是中国羽毛球队男单教练,但是在国家队被孤立,包括他带的队员,都是边缘人物。有过一次当时他和李玲蔚等几位国家队教练联名上书,指摘总教练李永波大权独揽的内部纠纷。最终的结果是李玲蔚李矛离开羽毛球队,李永波承平十年。 李玲蔚毕竟是羽毛球进入奥运会之前,国际羽坛最成功的女单世界冠军,离开国家队教职,这位能力与相貌为一时之选的巾帼英雄进入体育管理领域,近年来在北京奥组委扮演着相关角色。李矛远走他乡,辗转便是十年。 2008年国际羽坛第一次战事,马来西亚公开赛,韩国选手李铉一和马来西亚选手李崇伟进入决赛,两人都是前中国队教练李矛带出来的徒弟。中国头号高手林丹因伤缺阵,但是鲍春来、陈金和陈郁三名选手纷纷铩羽,李矛的风头,在中国媒体眼中,一时间盖过了他那两位进入决赛的外国弟子,因为在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羽毛球队成绩颠簸起伏,李矛在马来西亚和韩国培养出来的一批男女单打好手,已经成为了中国羽球兵团北京争金的极大障碍。 一切都发生在十年前。曼谷亚运会前,对于李永波的管理方式,李矛忍无可忍。当时他在国家队带的董炯,本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男单亚军,但是在国家队逐渐失去了主力位置。亚运会男单赛前,李矛私下里和熟悉的记者说:“亚运会上,我们一定要争口气,拿了冠军,我就什么都敢说了。”董炯不辱使命,在决赛里酣畅淋漓地打败苦手叶诚万。赛后兴致勃勃的李矛果然一倾苦水,谁知道这成了是他在国家队的临别赠言。 董炯夺冠前,由于羽毛球队内部的管理规定,以及自己靠边站的地位,李矛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我清楚地记得,一位和他十分要好的记者要找他聊天,得提前半个小时溜到亚运村国际混合区的一棵偏僻树下,像特工接头一样等待李矛的隐秘到来。董炯在曼谷为李矛争了一口硬气,但这既不能保证董炯继续国家队生涯,也无法保证李矛的国家队教练位置。董炯没熬到他梦想的悉尼奥运会,就离开了国家队。投闲置散一年的李矛,则从1999年9月开始,在韩国开始培养新弟子,也是在培养中国羽球的敌人。 他的专业能力不容置疑。到韩国不到一年,李铉一、孙升模脱颖而出,2003年苏迪曼丹杯决赛韩国打败中国,李铉一立了头功,孙升模是雅典奥运男单亚军。在韩国女队,他还带出了全在娟。2004年被马来西亚挖去后,李矛又让李崇伟迅速蹿升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手,积弱不振的马来西亚女队也让他带出了一个黄妙珠。2007年年初李矛回到韩国,沉寂一时的李铉一马上复活,几乎退役的朴成焕也焕发青春,在2007年中国公开赛首轮斩落林丹。 然而这样一个人,却只能怀着十年委屈、十年离散,扮演着一个他根本不愿意扮演的“祖国敌人”的角色。“为他人做嫁衣,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李矛自己说,只是他无力改变浪迹天涯的境遇。听说同样因为内部矛盾多年前离开国家队、在清华另起炉灶的跳水名教练于芬有了回归国家队的念头,李矛都只叹气:“……她的阻力没有我的大……” 因为李永波和更上层的领导,在十年前已经关上了这一扇门。这是多么沉重的一扇门啊,门里的故事,年近半百、饱经沧桑的李矛,早就无力再重复讲述,只是那扇门里面故事内容之复杂,谁都可以想像。无奈的李矛,继续走着他在国际羽坛上光荣却又无奈和孤独的道路。将这个看似个体化的问题,放回到中国体育的大视野来看,又是多么的令人痛惜。 为什么我们留不住自己的人才?尤其是当中国男单自杨阳赵剑华引退后,十数年不见真正顶级高手的情况下,却由于一些不可思议的愿意放弃了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教练人才?因为这扇门太过沉重,举国体制之下,一些个体的棱角和冲突,是无法用职业和市场化方式来化解的。 李矛在继续他“体育无国界”的自我安慰,唐娜更是拿着乒乓球拍加入了韩国国籍。他们的无奈,又有多少人能看到?
鲍春来为什么过早退役
2011年9月,世界羽联收到了鲍春来的退役申请。那一年,他只有28岁,比林丹还小1岁。2013年全运会,他短暂复出,但是成绩平平。如今,34岁的林丹还在搏杀,鲍春来已经退役6年。小鲍当年之所以退役,是因为“前有林丹,后有追兵”,很难在夹缝中生存,加上自身有较为严重的伤病,不得不向心爱的羽毛球赛场告别。鲍春来在鼎盛时期,是公认的世界上技术最全面、天赋最高的羽毛球运动员,他的技战术能力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他却缺乏一股子狠劲儿。这一点,正是他与林丹最大的不同。从1999年入选国家羽毛球队,直至2011年退役,鲍春来只拿到了3个重大比赛的男单冠军:2001年丹麦羽毛球公开赛、2006年韩国公开赛、2007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在此期间,他拿到了15个亚军,“千年老二”的名号就此传开。作为一名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运动员,鲍春来没有拿到过奥运会、亚运会以及世锦赛男单冠军。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他在2011年9月份之所以退役,是因为已经看不到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希望了。那时候,中国羽毛球队的男一号是林丹,男二号则是比鲍春来年轻6岁的谌龙。毫无疑问,当时的谌龙是被视为未来的领军人物来培养的。现在来看,谌龙也没有辜负期望,他拿到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冠军,成为了新的男一号。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最怕的不是输给对手,而是输给伤病。2011年8月落选世锦赛后,鲍春来就再没出现在国际比赛中。伤病的折磨是他提前退役的主要原因,他在退役时曾说:“伤病持续了很多年,现在坚持起来都有些吃力,所以不得已做了这样的决定。”退役之后,鲍春来并没有淡出公众的视线,他进军 娱乐 圈,且有不错的发展,完成了从运动员到主持人、演员的转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想给外界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人生不止一种选择。 鲍春来是在2011年9月21日正是退役的,世界羽联官方网站官宣了这一消息,当时,鲍春来年仅28岁。鲍春来退役的最主要问题还是伤病,膝伤让他不得不退役。鲍春来本可能参加的最后一项赛事是2011年的中国大师赛,但可惜的是,膝伤让他最终不得不弃赛。 事实上自从2010年开始,伤病就已经让鲍春来苦不堪言,当年5月的首届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第一轮比赛,八一芝华士沙发与湖南队的比赛中,鲍春来就在与林丹的对决中突然受伤,不得不中途退赛。而这仅仅是他当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了一次体现而已。2010年一整年,鲍春来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进行治疗,但膝盖上的伤痛依然无法减轻。2011年在青岛举办的苏杯,鲍春来曾有过一次复苏的机会,意外入选国家队让鲍春来看到了绝地重生的希望,但那届赛事,鲍春来没有获得一分钟的上场时间,随后的东南亚超级赛,他又表现平平,最终失去了8月份伦敦世锦赛的资格,这一切都反映了鲍春来当时的竞技状态和身体情况。 此外,时运不济也影响了鲍春来的心态。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鲍春来共参加了6次世锦赛,其中三次都闯入了半决赛,但让人遗憾的是,他只收获过一枚银牌和两枚铜牌,始终与世界冠军无缘。更关键的是,鲍春来最接近世界冠军的三次机会均是被队友的阻击,被夏煊泽横扫,后又两次遭到林丹。和林丹处于一个时代,也成为了他的最大不幸。1因为鲍春来有很严重的膝伤,再加上当时距离伦敦奥运会不到一年了,鲍春来的积分远远不够,国家队重点是要陈金、林丹、谌龙上奥运,每个羽协只有3个名额,鲍春来早都被埋没了。 2鲍春来已经退役多年了,原因是伤病。从鲍春来的角度说,促使他退出国际赛事的最主要原因是伤病,膝伤的困扰让他痛苦不堪。就拿这一次的中国大师赛来说,本来鲍春来是要参战的,但可惜的是,膝伤的问题不得不让他最终做出放弃参赛的决定,这也是逼于无奈。 鲍春来是2011年退役的,以鲍春来的技术能力和身体条件,28岁的年龄退役有些可惜,但也很无奈,主要原因,一是膝盖伤痛,二是前堵后追的对手,自己始终不能实现自己期待的成绩! 中国羽毛球男单历来有一下推出两名优秀选手、形成双子 星座 的传统。最早的候家昌/汤仙虎,后面韩健/栾劲,杨阳/赵剑华,孙俊/董炯,夏煊泽/吉新鹏。到了鲍春来这儿,中国队推出的是鲍春来/林丹! 刚出道时,鲍春来的成绩一直优于林丹,2002年鲍春来就拿过世青赛的男单冠军,而且打当时如日中天的陶菲克也很有心得。鲍春来身高1.90,球风大气舒展,动作非常漂亮,人又长得帅气,获得了很多女粉丝。早期比林丹人气高多了! 鲍春来获得过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公开赛的冠军。并获得过四次男子团体汤姆斯杯、两次混合团体苏迪曼杯的冠军。2006年,进入了世锦赛单打决赛,对手是林丹,鲍春来在先赢一局的情况下被林丹以2:1逆转,那场比赛可以说是林、鲍二人的分水岭,林丹开启了冠军模式,鲍春来则再无进入过大赛的决赛! 这之后,鲍春来饱受伤病的困扰,一直处于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状态。而中国羽毛球队的新人陈金2010年也获得了世锦赛的男单冠军,后面谌龙也开始展露头角,屡有打败李宗伟的成绩!鲍春来前有林丹堵截,后有陈、谌追赶,眼见自己夺取单打世界冠军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心生退意!转行趁早! 退役后,鲍春来以自己帅气的外型在 娱乐 圈也混得有模有样。在主持、 时尚 、电影等方面发展,参演了电视剧《北漂爱情故事》《极客江湖》。2016年出版签售首部自传体新书《人生不止一种选择》,同年获得“年度最佳跨界男神”奖。2020年参加的场景闯关式人物访谈节目《追梦人之开合人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从事各种 体育 竞技运动员,若想成为优秀运动员,最好是去比赛场上争取获得冠军,来证明你!当然,本身的刻苦努力是少不了,运气也重要,更重要的是个人运动成绩生命周期要掌握,这是科学规律,不可违背。在目标内拿不到冠军,就没意义,早退役,从事其他项目也好! 他就是我们湖南藉选手,出道时有“小阳扬“””之称。网前技术细腻,身高出众,以点杀精准,杀球点高球尖著称,是林丹,郑波,傅海峰,蔡赟这批“黄金一代”球员。他比林丹还成名早,是当时打15分制时,前有夏宣泽,吉新鹏,陈宏等单打队员时,就能充当团体赛第二或第三单的成员。后来实行21分制,对进攻型选手有利,靠拉吊突击为主的鲍春来爆发力不够等弱点暴露出来,加之多年伤病,膝盖患上了退行性关节病,抽出许多关节积液和碎骨游离,所以在伦敦奥运前夕退役。
董炯的退役生活
2001年,董炯离开了那片曾经给他带来了辉煌和荣耀的赛场,在经过一两年的徘徊后,董炯成立了董炯羽毛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培训业余选手、举办业余赛事、代理羽毛球器材等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努力,现在,董炯在北京已经拥有3家连锁俱乐部。 2008年10月25日,羽毛球世界冠军董炯与新婚爱人姚瑶在位于地坛的北京乙十六号商务会所举行了结婚庆典,正式步入婚姻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