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有没有人觉得格拉芙当年退役得有点太早了
-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历届冠军
- 霍普曼杯的影响
- 格拉芙拿过22个大满冠吗 她曾在女子选手中保持世界第一的时间最长吗谁可以详细地介绍他
- 塞莱斯 莫妮亚遇刺是怎么回事
- 塞莱斯被刺事件受害者到底是谁
- 格拉芙对塞莱斯的历史战绩
- 施特菲·格拉芙的个人荣誉
- 温网都在谈论高芙:比赛收视率远超费纳德三巨头,报纸封面都是她
有没有人觉得格拉芙当年退役得有点太早了
那场比赛塞莱斯的对手不是格拉夫,而是保加利亚的马列娃,而且只是一场1/4决赛。那次比赛的冠军是西班牙名将桑切斯,格拉芙获得亚军
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历届冠军
下面来回顾下历届比赛的冠军都有谁:历届美网冠军
年份 男单 女单
2015 德约科维奇 佩内塔
2014 西里奇(克罗地亚)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2013 纳达尔(西班牙)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2012 穆雷(英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2011 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 斯托瑟(澳大利亚)
2010 纳达尔(西班牙) 克里斯特尔斯(比利时)
2009 德尔波特罗(阿根廷) 克里斯特尔斯(比利时)
2008 费德勒(瑞士)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2007 费德勒(瑞士) 海宁(比利时)
2006 费德勒(瑞士) 莎拉波娃(俄罗斯)
2005 费德勒(瑞士) 克里斯特尔斯(比利时)
2004 费德勒(瑞士) 库兹涅佐娃(俄罗斯)
2003 罗迪克(美国) 海宁(比利时)
2002 桑普拉斯(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2001 休伊特(澳大利亚)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2000 萨芬(俄罗斯) 维纳斯·威廉姆斯(美国)
1999 阿加西(美国)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
1998 拉夫特(澳大利亚) 达文波特(美国)
1997 拉夫特(澳大利亚) 辛吉斯(瑞士)
1996 桑普拉斯(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95 桑普拉斯(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94 阿加西(美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3 桑普拉斯(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92 埃德伯格(瑞典) 塞莱斯(南斯拉夫)
1991 埃德伯格(瑞典) 塞莱斯(南斯拉夫)
1990 桑普拉斯(美国) 萨巴蒂尼(阿根廷)
1989 贝克尔(德国) 格拉芙(德国)
1988 维兰德(瑞典) 格拉芙(德国)
1987 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1986 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1985 伦德尔(捷克斯洛伐克) 哈娜·曼德利科娃(捷克斯洛伐克)
1984 麦肯罗(美国)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1983 康纳斯(美国) 纳芙拉蒂诺娃(美国)
1982 康纳斯(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1981 麦肯罗(美国) 奥斯汀(美国)
1980 麦肯罗(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1979 麦肯罗(美国) 奥斯汀(美国)
1978 康纳斯(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1977 维拉斯(阿根廷)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1976 康纳斯(美国)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1975 奥兰特斯(西班牙) 克里斯·埃弗特(美国)
1974 康纳斯(美国) 比利·简·金(美国)
1973 纽康比(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1972 纳斯特塞(罗马尼亚) 比利·简·金(美国)
1971 史密斯(美国) 比利·简·金(美国)
1970 罗斯维尔(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1969 罗德·拉沃尔(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1968 阿瑟·阿什(美国) 维德(英国)
扩展资料:
美国网球公开赛是每年度第4项也是最后一项网球大满贯赛事,通常在美国纽约每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赛事共分为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五项,并且也有青少年组的比赛。美国网球公开赛一般在8月末开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霍普曼杯的影响
霍普曼杯的影响不断扩大,许多世界级高手均前来参赛。网坛女皇格拉芙(Steffi Graf)从第一届就开始参加,使赛会增色不少。第四届时还出现了格拉芙和贝克尔(Borris Becker)这样空前绝后的梦幻组合,可惜他们时运不济,因格拉芙染病而与冠军失之交臂。格拉芙的不懈努力在第五届终于得到了回报,她与另一位超级球星Michael Stich 合作首次将霍普曼杯捧回德国。其他参加过霍普曼杯的明星还有桑切斯兄妹、塞莱斯、诺沃特娜、辛吉斯、麦肯罗、维兰德、卡什、科达、伊万尼塞维奇等。相比之下美国选手对霍普曼杯重视程度远不及其他国家,现今称霸网坛的桑普拉斯、阿加西、等均未参加过该赛事,达文波特也仅亮相了一回。由于塞莱斯因伤退出,美国队在霍普曼杯上又将成为“鱼腩”。1996年霍普曼杯被国际网联(ITF)正式承认为官方的世界混合团体赛,虽然其影响力还远不及戴维斯杯和联合会杯,但相信今后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比赛也将更加精彩。
格拉芙拿过22个大满冠吗 她曾在女子选手中保持世界第一的时间最长吗谁可以详细地介绍他
姓名:斯黛菲-格拉芙(Steffi Graf) 姓名:斯苔芬尼-玛丽亚-格拉芙 出生时间:1969年6月14日 出生地点:德国内卡劳 身高:1.76米 体重:60kg 进入职业网坛:1982年10月18日 辉煌战绩 居住地:德国布罗尔;德国海德堡; 美国博卡-莱顿 握拍手/球拍:右手握拍;球拍使用威尔逊牌 教练:海因茨-古恩塔特 大满贯冠军:22个单打冠军,1个双打冠军 其他大满贯纪录:格拉芙是唯一四次将四项大满贯 赛事冠军揽入怀中等球员 获WTA单打冠军次数 :107次 获WTA双打冠军次数 :11次 WTA赛事胜负率 :902胜;114负 保持世界排名第一最长时间:186周 2004年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格拉芙正式进入网球名人堂一)记录刷新者 格拉芙是迄今为止最早获得WTA排名的女网选手,1982她获得排名时年 仅13岁。 格拉芙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共获得22个大满贯冠军,这仅仅比马格雷特.考尔 特的24个的记录少两个。 她更是以难以置信的377周排名世界第一打破了“女金刚”纳夫拉蒂诺娃的 331周的世界纪录。 (二)无奈,不争气的老爹 史蒂芬.格拉芙的最大无奈可能是她有着一位爱制造麻烦的父亲。 彼得.格拉芙,一位二手车商,在女儿事业铮铮日上的时候为她打点商业事务 ,他很快发现这比买卖二手车实在要赚钱的多。这也使得,90年代初,老格拉芙 成了街头小报和税务官们追踪的对象。 1990年,德国报纸披露老格拉芙生活不检点,并刊登了他与一名比他小3 0岁的模特的照片,关键是照片上这名模特没穿衣服。 随后是老格拉芙与税务当局就逃税问题的争执,税务局认为格拉芙在1995 年没有申报全部收入,并对此展开了调查,最终老格拉芙和她的顾问艾卡哈德被拘 禁。 后来,格拉芙承认这些事确实对她的比赛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但尽管如此,那几 年格拉芙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塞莱斯遇刺案 九十年代初,女子网坛的又一颗新星升起.她就是美国姑娘莫尼卡.塞莱斯,她 的出现给格拉芙的网坛霸主地位带来很大的震撼,并迅速成为格拉芙的头号对手, 但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1993年,汉堡网球公开赛,一名格拉芙的疯狂球迷在塞 莱斯赛间休息的时候用匕首刺伤了塞莱斯的背部,这导致塞莱斯当即退出汉堡公开 赛,并在以后的两三年中从国际网坛销声匿迹。 这件离奇的行刺事件对格拉芙的影响也同样巨大,这期间她承受了巨大的舆论 压力。同时,又受到长期比赛的积伤影响,格拉芙在世界女网一手遮天的局面开始 改变。 1997年3月,格拉芙的世界第一排名被瑞士小将玛蒂娜.辛吉斯夺走。从此,格 拉芙从神坛上走了下来。
塞莱斯 莫妮亚遇刺是怎么回事
那是1993年,那个时候的塞莱斯状态如日中天,在多项重大赛事中击败了德国球手格拉芙。于是一个疯狂格拉芙的球迷在那年5月的柏林女子网球赛的赛场上从背后一刀刺向了塞莱斯。 知道1996年塞莱斯才重返球场,不过那次遇刺给她留下了终其一生的阴影,她再也没有去过德国参赛。受伤后的她减缓了夺得大满贯的速度,职业生涯的大满贯总数始终也没能达到双数。 那次伤害,对塞莱斯的打击是致命的,而格拉芙从来没有哪怕一句问候。
塞莱斯被刺事件受害者到底是谁
大多数时间,球迷在赛场上都只能扮演历史的见证者,但却有一个疯狂的球迷,用自己疯狂的举动改变了一段时间的女子网球历史!1995年美网女单决赛,在塞莱斯与格拉芙之间展开。之前7年的美网赛事中,塞莱斯和格拉芙一共获得了5次冠军——另外两个冠军分属萨巴蒂尼和桑切斯。之前塞莱斯和格拉芙在美网的“垄断性”表现,已经保证了这场比赛的关注度。但以上这些,显然不是这场比赛备受关注的全部原因,甚至可以说,这场比赛其实早在两年前的4月30日就已经注定备受关注。1993年4月30日,从1991年3月就取代施特菲·格拉芙成为WTA世界第一的莫妮卡·塞莱斯,在汉堡公开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迎战来自保加利亚的玛雷娃。对于当时如日中天的塞莱斯而言,赢下这场比赛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困难却从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角度,找到了塞莱斯。第二盘局间休息时,一名球迷突然从塞莱斯身后的观众席跳入场内,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瞬间,他手中的尖刀就已经刺入塞莱斯的左肩。随着塞莱斯的一声尖叫,几名保安才匆匆入场,阻止了这名男子随后可能的更加凶残的行为。尽管这一刀带给塞莱斯身体上的伤害并不算太深,但这一刀却摧毁了当时只有19岁的塞莱斯的心灵——在向法院提交的信件中,塞莱斯这样写道:当他刺伤我的时候,我只是一个19岁的女孩子,他没有能杀死我,但却毁了我的一生。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此后一段休养的岁月中,久久无法恢复平静的塞莱斯,不仅患上抑郁质而且一度暴饮暴食,体重增加了30公斤。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很快,行凶者的身份和动机被一一揭开。行凶者是38岁根特·帕尔齐,而之所以向塞莱斯动刀,他给出的解释很简单:塞莱斯击败了他心目中的女王、格拉芙。帕尔齐的这段表述,不仅让他脱罪——因为被法院认定有人格障碍,仅被判了两年缓刑和接受治疗——而且将格拉芙莫名其妙拖入这潭浑水之中。尽管绝无可能,但乍一看,格拉芙的确有理由“授意”帕尔齐这样做:在两人之前的四次在大满贯决赛的交锋中,塞莱斯三次成为胜利者,而格拉芙仅仅在1992年的温网中赢了一次;1993年年初的澳网决赛,塞莱斯也同样完成了对格拉芙的逆转。总之,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但原本与这场悲剧毫无关联的格拉芙,还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各种批评和指责之中——这也是塞莱斯遇刺事件最让人感到诡异的地方,没有多少人去指责汉堡公开赛组织者的安保不力,大家反而更愿意相信格拉芙成为破坏公平竞赛的“黑手”。时间慢慢流转,经历了两年多休养的塞莱斯,在1995年下半年决定复出。而在塞莱斯复出之后的排名问题,将格拉芙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除了萨巴蒂尼之外,没有女选手愿意缺席两年的塞莱斯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但格拉芙却成为最受指责的一个。当然,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塞莱斯重返赛场之后的首个大满贯赛事,她就一路高歌猛进闯入最终的决赛——也就是之前所说的那场美网女单决赛。让我们重新回到那场决赛之中,格拉芙经过抢七艰难赢下首盘,而塞莱斯在第二盘回赠格拉芙一个6比0,但在第三盘比赛中,格拉芙最终还是成为胜利者。如此简单地说这场比赛,几乎等同于对这场被视为美网女单历史十佳比赛的“亵渎”。但再多的介绍也于事无补,因为,谁都无法重新站在美网决赛赛场之上的塞莱斯,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用尖叫和力量横扫女子网坛的塞莱斯了。帕尔齐的那一刀,彻底改变了塞莱斯的人生轨迹。而被这一刀改变的,也许并不仅仅是塞莱斯本人。在塞莱斯遇刺之后,格拉芙一共获得了11个大满贯女单冠军,而塞莱斯复出之后仅收获1个大满贯冠军奖杯;塞莱斯复出之后,她与格拉芙的战绩为1胜4负。可以肯定的是,按照塞莱斯在1993年前咄咄逼人的势头,格拉芙此后的大满贯次数,肯定多少会被塞莱斯所“蚕食”一些。因此可以说,帕尔齐的这一刀,还改变了格拉芙以及女子网坛的历史。但一切都无可更改,对于塞莱斯而言,她最后的安慰是,“女金刚”纳芙拉蒂诺娃在2013年表示:如果没有那次臭名昭著的遇刺事件,塞莱斯的大满贯个数,至少可以达到17、18个。而这对于格拉芙、对于塞莱斯、对于女子网坛意味着什么,也就不用多说。
格拉芙对塞莱斯的历史战绩
格拉芙在前,塞莱斯在后泥地5场2-3,草地2场2-0,营地一场2场1-1,室内地毯1-0,总和6-4
施特菲·格拉芙的个人荣誉
格拉芙 个人荣誉时间 个人荣誉 1981年 12岁的她获得当时18岁年龄组德国青年室内网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3年 14岁时成为法国网球公开赛少年女子单打冠军。 1987年 代表西德女子网球队参加女子网球团体世界冠军——联合会杯的比赛,与队友合作,获得冠军。 1987年 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以2:1击败当时的网球女皇纳芙拉蒂洛娃,获得她网球生涯第一个大满贯赛——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2年 代表德国女子网球队参加联合会杯网球团体赛,与队友合作,再次获得联合会杯赛冠军。 1993年 她在世界1号选手塞莱斯被刺伤不能上场的情况下,连获法国、美国和温布尔登3大比赛的女子单打冠军。 1993年11月20日 获得WTA总决赛的女子单打冠军,获得她职业网球生涯的第79个单打冠军,夺回世界排名第1的称号。 1993年 格拉夫第5次获得由国际网球联合会评选的年度女子网球总冠军。 1995年11月19日 在美国纽约举行的WTA大奖赛总决赛中,以3: 2的比分战胜德国选手胡贝尔,第4次获得该项赛事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第6次获得国际网球联合会评选的年度女子网球总冠军。 1995年 与美国选手塞莱斯共同获得国际网球联合会评选的年度女子网球总冠军。 1996年 第8次获得国际网球联合会评选的年度女子网球总冠军。 1999年06月05日 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以2:1(4:6,7:5,6:2) 的成绩战胜瑞士选手玛蒂娜·辛吉斯,第6次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9年08月13日 排名世界第3的格拉芙宣布退役,结束17年的网球生涯。 1999年11月17日 在美国纽约麦迪逊花园体育馆举行了退出网坛的告别仪式。 1999年11月19日 被国际体育权威人士评选为世界世纪最佳运动员。 1999年11月30日 被意大利安莎通讯社评选为1999年世界最佳女运动员。 1999年12月06日 被国际奥委会授予奥林匹克勋章,以表彰她对奥林匹克运动所做的贡献。 1999年12月 入选美联社评选出的“二十世纪百名杰出运动员”。 1999年12月20日 被德国体育记者评为1999年德国最佳女运动员。 1999年12月22日 被俄通社—塔斯社评选为1999年十佳运动员。
温网都在谈论高芙:比赛收视率远超费纳德三巨头,报纸封面都是她
温网第一周,一位15岁的少女人气像火箭般飙升,成为了温布尔登谈论的焦点。 英国广播公司收视率情况显示,高芙与赫尔科格的第三轮比赛收视情况遥遥领先于其它比赛,排在收视榜第二位的是纳达尔与克耶高斯的比赛。更不可思议的是收视率前8里有3场是高芙的比赛,也就是说这位小将在温网正赛进行的每一场比赛都吸引了相当多的电视观众。 第三轮挽救2个赛点并逆转赫尔科格的比赛后,网坛传奇人物麦肯罗对高芙高度评价,他说:“她正在成为网球界的谈资。” 费德勒谈到高芙时说道:“她的移动非常好,这是她的一大优势,而且她的心态是年轻球员中很少见的。” 纳达尔也称赞说:“她的故事很棒,对网球是好事……她打出了精彩的比赛,我觉得非常不错。” 长得像大威打球像小威,年轻的高芙在球场上拥有强大的心脏,在球场外却有拥有同龄人的可爱。 她爱网上购物,也爱追星,承认她的偶像是蕾哈娜、昂碧斯。在问到将如何使用她的奖金时(至少已得到了176,000英镑),高芙的回答也充满童真,她说:“我不能买车,因为我这个年龄还不能开车,也许我会买更多的连帽衫吧。” 一个逐渐为人所知的事实是,高芙13岁时就已经与费德勒的经纪公司TEAM8签约,因此费德勒的经验也许能给她一些很好的建议。这一点,高芙也有提及。 当然,不可否认高芙属于天赋异禀的球员,但是世界网坛里的少年冠军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辛吉斯16岁时获得了1997年澳网冠军,在19岁之前夺得5个大满贯(可惜之后未能夺得重要的单打冠军);莎拉波娃17岁时夺得了温网;德国的贝克尔也同样在17岁零8个月时赢得了温网。此外,比约·博格、塞莱斯、张德培、纳达尔都是少年冠军。 事实上,即便是少年冠军,其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以另一位更年轻时便取得佳绩的球员来说——美国的卡普里亚蒂转为职业选手时还不到14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更是一举战胜当时世界第一的格拉芙,以16岁的年龄夺得了女单金牌。 但她在17岁时因为偷窃价值15美元的戒指和拥有毒品而被捕,因此也停止比赛长达14个月之久,她的3座大满贯都是在复出后25-26岁时获得的。 球迷对于高芙的喜爱可能是因为网坛已许久未出现少年天才,现在的新一代似乎像木球拍一样成为了过时之物。所有的证据都表明,由于改进的训练体系、运动伤害预防手段以及团队的精细分工,球员有了更长的职业生涯。明显的例子是,费德勒、纳达尔、德约都在30多岁时,依然掌控着男子网坛。 2018年一项研究显示,网球运动员的发球速度在26岁左右处于明显的高峰状态,发球的准确度则是在28岁左右达到顶峰。在这些年龄之后,速度和准确性通常会倒退,但也有一些球员可以通过更聪明的打法来抵消任何下降——费德勒就是一个典型的球员——这样就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竞争优势。 对于新一代球员仍然无法达到超级影响力,还有一些特别的观点。美国 体育 专家马克·科瓦茨表示,这是因为费纳德三巨头是“最后一代没有手机陪伴成长起来”的,因为手机(或者说社交媒体)占据了新生代球员大量的时间,分散了专注力,减低了思考能力,而这些都是网球运动员所必须的。 因此,现在过度吹捧15岁的高芙似乎不是明智之举,高芙在温网第二周即迎来严峻考验,前世界第一哈勒普将是她的试金石。 不管怎样,能有新星出现、成长起来(不论男、女),对于世界网坛总归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人们所喜爱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