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辅战役包围圈有多大

基辅战役包围圈有多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什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5 17:04:38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是什么

战争史上最大的战役 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9月16日前后60多万苏军被合围,被包围红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俄国人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的德国第17军团及第6军团与中央集团军的第2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苏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苏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最后,10日后的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600,000红军士兵,阿道夫�6�1希特勒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

第一次基辅战役,

第一次基辅战役

第一次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7月7日发生于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

战役空前惨烈,9月20日,基辅城被德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苏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试图协助被困苏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

战役中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共有66.2万名红军被俘虏,德军在基辅的包围圈未被严密封锁,小股红军在德军紧闭包围圈后突破包围逃脱,包括谢苗·布琼尼元帅、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

第二次基辅战役,是1943年由苏联红军发动的3个战略性行动(两次进攻性和一次防御性的),和一次由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库尔斯克失败之后的反击行动。

这4次个行动发生在1943年10月3日至12月22日。红军在战争中发动了第一次夏季攻势,把埃里希·冯·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逼迫回第聂伯河。

在这里曼施坦因打算让部队休息及重组他的部队,但结果却并非如此。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中央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赶在德军到达渡口前渡过第聂伯河。

当该行动在10月未能成功后,该行动交给乌克兰第1方面军,并获得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支援。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以及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指挥下,攻占了基辅以南及北之桥头堡。他的对手将是久经沙场的第4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霍特指挥。

为什么称基辅战役是陆军史上最大的问题围歼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伤亡明显大于基辅战役

围歼这个词是重点,基辅战役是德军围歼战的经典案例,而且德军取得了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是防御战的经典,如果德军胜利了就是陆军史上最大的攻坚战。伤亡人数不是战役形式的阐述。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是什么具体过程是什么

1941年7月,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围圈,即基辅宏伟的战斗爆发,德军以闪电战迅速进攻各种作战目标,并取得了胜利。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围歼战是什么?具体过程是什么?

毫无疑问,1941年的苏德战争中的基辅战役是公认是最大的围歼战,德国人俘获了665,000名囚犯,3718枚火炮,884辆坦克和无数战斗材料。如果加上死亡,受伤的人数,苏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了超过100万部队,整个苏军被歼灭,五个军团被彻底摧毁,两个军团损失惨重。

这场战斗由德国中央军团和南方军团的第一部分完成,两个强大的装甲部队关闭了苏联军队后面的包围圈,尼泊尔元帅下令撤退,但被斯大林取消。他命令苏联军队撤退,这注定了100万苏联军队的命运。到目前为止,苏军在南翼没有更多的战斗部队,而德军已经打开了通往工业区和克里木半岛的大门。

与基辅战役规模相当接近的是莫斯科战役的第一阶段,即斯摩棱斯克战役。这场战斗包括两场战斗,德军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附近发动了两次战斗,巨大的包围圈包围了苏联西部前线军队的6个小组和布良斯克阵线的3个小组。被俘的663 000人,1,242辆坦克和5,412支火炮的数量几乎是基辅的又一次包围。

这场战斗无疑是德国军队成功的杰作,这场战役的成功导致德国军队的士气在次上升还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基辅战役结束后,苏联红军再也没有预备役部队驻扎莫斯科。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希特勒本人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斗。

二战 苏联输的最惨的战役

基辅战役

基辅战役于1941年7月7日—9月26日打响。战役空前惨烈,9月20日,基辅城被德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苏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企图协助被困苏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 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被希特勒称作战争史最大的围歼战。战役中几乎整个苏联红军的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共有66.2万名红军被俘虏,德军在基辅的包围圈未被严密封锁,小股红军在德军紧闭包围圈后突破包围逃脱,包括谢苗·布琼尼元帅、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

这是红军前所未有的大败,超过了在1941年6-7月间在明斯克的灾难,1941年9月1日时,西南方面军有75.2-160万人(85万人包括后备及后方服务部队)、3923门火炮及迫击炮、114辆坦克及167架飞机,被包围的包括45.27万人、2,642门火炮及迫击炮和64辆坦克,10月2日有1.5万人从包围圈突围,西南方面军共付出70万人伤亡,包括约61.6万人在长达一个月的战役中阵亡、被俘或失踪,结果,苏联4个军(第5军、第37军、第26军及第21军)共43个师被消灭,第40军被严重削弱,与之前的西方面军相似,西南方面军需要重建。

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扎紧口袋”的人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军17个装甲师中有5位师长不是“科班出身”,莫德尔中将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并不看好这个戴着单片眼镜,貌似“斯文人”,却又满口粗话的陆军将领,会有什么大的建树。

让人惊讶的是,莫德尔的装甲战斗群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装甲师仅3天就突入苏联纵深165公里,成为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尖刀”。然而,经过2个月冲杀,莫德尔所部的战损也很大,手里只有50辆坦克,但他不以为然。

因为莫斯科近在咫尺,只有300多公里的路程。

随着第一阶段战役的结束,被打懵的苏军损失惨重。这让德军上下对胜利充满着信心,尤其是第3装甲师的官兵,他们跟着莫德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尽管连续作战2个月,但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在他们看来,莫斯科将是下一个目标。

就在全师官兵枕戈达旦、跃跃欲试之际,一纸“停止东进”的命令,让官兵们惊诧不已。同样感到疑惑的莫德尔,赶到中央集群司令部一探究竟,让他更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统帅部的目标是南下进攻乌克兰和克里木,歼灭基辅地区的苏军。

这个方案遭到包括莫德尔在内绝大多数将领的反对。他认为,首先,莫斯科是苏联首都,而且就在眼前,应该顺势而为、一鼓作气拿下。全军上下都在期盼攻占莫斯科,争取更大的胜利。换句话说,“气可鼓不可泄”,突然转向会影响士气。

其次,从战术角度,此时不适宜远距离作战。德军经过连续作战,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亟待解决,远距离作战还要面临道路、森林等问题,这都让基辅战役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有些力不从心。总之,胜算不大,不应该打无准备之仗。

更为关键的是,发动基辅战役,势必拖延战争进程。按照部队的现状,赢取乌克兰地区,再赶回斯摩棱斯克,这一来一返的“折腾”,部队是否还有能力继续作战?是否能赶在苏联冬季前解决莫斯科?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说,不可取。

当然,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按照高层的想法,此时转向乌克兰,从大战略上看,确实拉齐了战线,消除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威胁;在经济上,获取乌克兰丰富的粮食资源,是继续战争的保障;在政治上,能迅速瓦解苏联军民的斗志。

巧合的是,斯大林也将目光放在乌克兰,他不顾众人反对,命令坚持。

尽管古德里安带着众人的意见,飞赴“狼穴”试图阻止某人“荒唐的”做法,但在他一意孤行、慷慨陈词的诱惑下,也终于被他滔滔不绝的政治、军事、经济学说所屈服,“先基辅,后莫斯科”的战略被确定下来。

8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莫德尔所在的第24摩托化军也开始行动,直指基辅。此刻,第3装甲师的兵力只有战前的45%,好在苏联的秋季天气干燥,路况很好,很适合坦克作战,但对苏联来说,却是一个灾难性的季节。

德军的这一变化,引起了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的注意,他敏锐地发现形势的严重性,提出将西南方面军撤出乌克兰,放弃基辅的建议,但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朱可夫据理力争、坚持己见,却被解除总参谋长职务,调任预备队方面军总司令。

其实,苏、德双方统帅,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斯大林看来,一是,在基辅决战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一旦放弃,大片国土将沦丧,这是任何统帅都承担不起的责任,唯有坚持。同时,这也是向英、美两国表达苏联坚持的决心;

二是,抱有侥幸心理。毕竟在该地区尚有几十万的苏军,尽管没有制空权,但在地面上,苏军多少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更何况,在局部战斗中,苏军也确实取得了胜利,只要布防得当,西南方面军完全有可能坚持到援军赶到,扭转战局。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失败,也可以“以空间换时间”,在广袤的乌克兰地区与德军“缠斗”、拼耗的时候,也为后方扩充防御力量和调集兵力争取难得的时间,并将对手拖入对苏军有利的冬天,最终获取战场主动权。

尽管实力羸弱的苏军,在斯大林的严令下一波一波的攻击,但依然无法阻滞第2装甲集群向南突击的速度。眼看基辅危在旦夕,朱可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华西列夫斯基等人,纷纷建议放弃基辅,均遭到斯大林的拒绝,他坚持部队进行不断地攻击。

最终,莫德尔成为“扎紧基辅口袋”的人。

面对苏军的反扑,莫德尔的战斗群战术发挥了巨大优势,往往师主力在应对苏军反扑的同时,他派出一、二支装甲战斗群,快速迂回到对手后方,瞬间瓦解苏军的进攻。不过全师只剩30多辆坦克,但他重新整组战斗群后,命令继续前进。

到了9月14日,第3装甲师主力只剩下10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莫德尔依然组织包括两辆号坦克和搭载45名步兵的装甲运兵车在内的突击群,继续推进,终于在当天下午6点与南方集团军群的部队会师,“扎紧了基辅口袋”。

任何一支部队都害怕被包围,包围引发的恐慌不亚于退路被断。被围的苏军武器弹药缺乏、士气低落,情势越来越危机,尽管斯大林撤换了仍在请求撤退的布琼尼元帅的职务,改由铁木辛哥接替,但战局依然没有太大改观。

随着,东线德军两大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完成了“历史性”的会师,德国的舆论界热闹了起来,他们纷纷报道这一重大新闻。一时间,基辅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17日,眼看大势已去的斯大林,发布了撤退命令,但为时已晚。

包围圈中的苏军开始了突围,苏军的第5集团军压向第3装甲师的正面,莫德尔没有慌乱,他将不到一个团的步兵担任防御中坚力量,剩下的10辆坦克分成两个战斗群,部署在防线后方,哪里出现危机,战斗群就出现在那里。

面对如潮的苏军,第3装甲师的防线岌岌可危,官兵们有些恐慌。他照例地大声叫骂道:“现在只需在快要倒塌的房子上,狠狠揣上一脚就行了”。最后,援军赶到,稳固了防线,并开始反击,被包围的苏军也彻底失去了反抗,纷纷投降。

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联包括西南方面军在内的三个方面军遭到灭顶之灾,损失70万人,其中俘虏就达66.5万人。德军也损失了15万人,其中第3装甲师仅剩一个团的兵力,战损排在德军第二位,但打出了“柏林熊”的威名。

基辅之战,德军获得了巨大胜利,但为此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最终让斯大林“笑到了最后”。回顾历史,苏、德双方统帅的决定没有对错之分,因为军事就是政治的延伸,就是要服从政治的需要。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基辅战役结果如何 基辅战役相关电影

  基辅战役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当红军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为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基辅战役结果如何

  至1941年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65万人被俘。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

  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余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5000人被俘,德军击毁或缴获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3500辆车辆,可谓战果辉煌。德军亦损失10万余人。1941年9月16日前后60多万苏联红军被合围,被包围红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俄国人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的德国第17军团及第6军团与中央集团军的第2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持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苏联红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苏联红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最后,10日后的1941年9月26日,最后一支苏联红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600,000红军士兵,阿道夫·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

  基辅战役相关电影

  关于基辅战役电影,有一部叫做《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俄罗斯电视一台推出的重磅制作。该电影纪录片讲述基辅1941年6月,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南下联合原属南方集群的克莱斯勒坦克集群,由北向南插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右翼,同时南方集团军主力从正面向第聂伯河右岸的西南方面军所属部队发起突击,迅速割裂了西南方面军与苏军南方方面军的联系。苏军统帅部判断失误,命令苏军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誓死保卫基辅,如果基辅陷落,莫斯科将受到巨大的威胁。西南方面军企图依靠坚固的碉堡能够抵挡德军的铁蹄,但是消极……   另一部电影叫做《反击》。战役目的是粉碎基辅地域德军集团和解放乌克兰首都。

一战损失近百万大军,至今令俄罗斯人耻辱的基辅会战!

俄罗斯民族历来是粗犷,尚武著称,然而一直以来有这么一场战役被视为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耻辱,一战之下丧失近百万大军,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这就是二战时期震惊世界的基辅会战! 基辅,现乌克兰首都,也是苏联东部重镇,1941年,纳粹德国突然启动「 ”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准备不及的苏联短时间内是丢城丧地,德军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只是在南方留下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在这里有一支庞大的苏军——苏联西南方面军。 这支军队的大部分装甲力量已经被消灭,所以机动性很差,不过毕竟人数众多,德军也无法忽视他们,所以1941年8月底,德军面临两个选择:向莫斯科继续进攻,或是消灭南方的苏军。 经过争论后,德军决定吃掉这支苏军,由于德军南方集团军无力吃掉这异常庞大的苏军,所以后来德军决定让中央集团军群的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及德国第2集团 *** 属南方集团军,一起对付苏军! 德军是以装甲部队为核心的,其迅速就开始合围苏军,这让苏军总司令布琼尼措手不及,更糟糕的是,因此他9月13日,他还被斯大林撤销了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这使得苏军部队失去了总指挥,各支部队只能各自为战。 9月16日,德军包围基辅。 被包围的苏军命运会怎么样那是注定了的,只是这包围圈的大小实在是令人震惊,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包围圈!而被包围的苏军呢?没有装甲部队,没有摩托化兵力,只能坐以待毙,德军一口口地吃掉苏军,一步步缩小包围圈,苏军很英勇,其奋起抵抗,然而,每一次抵抗,苏军的步兵都被德军的火炮、坦克及飞机所轻易粉碎! 10天后的9月26日,最后1支苏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基辅包围战结束。 这一战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德军以50万人横扫苏联80多万大军!苏军在此战中有近20万人伤亡,还有超过65万人被俘,最后突围成功的人数还不到一万五千人,尔损失的兵力加起来达到将近100万!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记录!而德军只有15万人伤亡。 此战的结果震动了世界!各国军队对德国陆军战力之强有了新的认识,而苏联更是心有余悸,在之后的作战中,苏联军队总是极力避免被德军包围,在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更反而包围了入侵德军。 作者:云帆

基辅会战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歼灭战,大概经过是怎样的多少人阵亡

基辅会战是二战中在乌克兰那儿发生的一次大型包围战。主角是德国和苏联,属于苏德战争的一部分。德国兵力投入50万人,苏联兵力投入85万人,这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包围战,有几十万人阵亡。

此战开始于1941年7月7日,结束于9月26日。当时的苏联西南方军几乎全部都被包围,就只有一小部分的苏联军逃出包围圈。这也是苏联军从未有的一次失败,伤亡人数可达70万余人,因此苏联军的整个西南部都要重新修建。

1941年8月,德国准备第二次对苏联进行包围战术。斯大林还撤掉了布京尼西南方面的军令职务,这让苏联群龙无首,自乱阵脚。虽然苏联没有轻易的攻打德国,但也因此损失不小。德国军队每天向苏联军队靠近50公里,烧杀抢夺,破坏公路和铁路,还有其他通讯设备,让苏联撤退非常困难。

德国军队对着苏联攻打了半个多月取得了胜利,这让德国人更兴奋了。直到7月11日,德国军队的坦克,大炮就已经抵达乌克兰郊区了,这让德国人更兴奋了。德国军队在乌克兰郊区抢夺粮食,杀人,让自己国家的农民在那里种地。这让斯大林想起来了苏联战斗的目的。随即改变作战政策,开始反击。这是德国的军队经过长途跋涉,通讯紧张,精神萎靡不太适合打仗便暂停了前进的步伐。在9月19日德国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这场杀虐战争才得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