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鲁士弗菲尔德

居鲁士弗菲尔德(居鲁士弗菲尔德的品质)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6 03:47:07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居鲁士弗菲尔德的品质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应该说,他的传记比小说写得更为出色,但是相比那些传记,中国的读者可能更熟悉的是小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等等。《人类群星闪耀时》,记录了人类近代历史上若干个“星光璀璨的时辰” (茨威格自序),我之所以说是若干个,是因为这本书一版再版,各版本收录篇目有七个、十个、十二个、十四个不等。我阅读的这本是十二个,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十二个故事。

历史上真的存在居鲁士·弗·菲尔德这个人吗

横跨大西洋的第一条电缆

居鲁士·菲尔德于1819年11月30日出生于部长的儿子,15岁时开始工作。在一个在纽约市做律师的哥哥大卫·达德利·菲尔德(David Dudley Field)的帮助下,他在纽约着名的商人AT Stewart的零售店里找到了一个售货员,他本质上是发明了百货公司。

居鲁士·弗·菲尔德是这么一个时代的英雄。

他诞生在最好的年代,因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已超过去几百年,世界速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理解范围——电的发现和运用,使得小小的几乎感受不到的电火花“昨天还只能从莱顿瓶沙沙作响伸出一只长够得着的手指头关节,一下子就获得了跨越好几个国家、山岳和正大达州的神奇力量”。而1837年电报机的发明,更使得相互隔离的人们可以同时分享他们“还没想完的思想、墨迹未干的字句”。虽然,人们面临将世界连接起来的最后一道屏障——广阔无垠的大海。

电在大海中没办法直接穿行。人们必须为电建造一条通道——电缆。而这沉甸甸的导线必须包裹着厚实的绝缘材料,防止电的流失;此外这跟线还需要有足够的韧性面对海水的压力和水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当然,建造这么足够长的导线,需要有强大资金支持、完善的机械设备、精确的工艺技术;而且要将这无穷长的导线沉入大海,需要足够大的船,才能运载着这盘娇贵的庞然大物。当问题被一一列出,而回答仍是一个个问号的时候,连莫尔斯本人都说,实现铺设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它将是本世纪最光荣的壮举”。

居鲁士·弗·菲尔德就是将这不可能的壮举实现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菲尔德接触到吉斯伯恩,这个专业工程师打算在纽芬兰和纽约间铺设电缆;但菲尔德却马上想到,为何不铺设一条电缆,干脆将纽芬兰和爱尔兰也连接起来呢?

菲尔德不是技术人员,决定建造跨大西洋电缆前对电学知识一概不知。但当他以极大热情和绝不动摇的信念开始筹划建造时,他在达到目的之前,无论遇到多么沮丧绝望的失败,都没有放弃。

菲尔德先后失败了四次。每一次损失都在10万英镑以上。

第一次失败,电缆脱离了绞盘,小小的技术问题使得三百三十五海里的电缆遗失大海。第二次失败,英国“阿伽门农号”突遇风暴,甲板上娇弱的电缆在颠簸和风雨中受到严重的损害。第三次失败,在人们举国欢呼中沉重的到来。成功铺设的电缆,在匆匆接收到英国女王贺电后,苟延残喘了一个月便再无生息。而被誉为“国家的英雄、富兰克林的兄弟、哥伦布的后继者”的菲尔德被视作卑劣的骗子,不得不逃离最恶毒的谣言,离开他的朋友们,默默蛰伏。

第四次失败,仅仅是成功前的最后一次试探。菲尔德沉默的6年间,电学发展日新月异,电报传送技术已经发展成熟;菲尔德仅仅抓住了这个时机,重启计划,带着60万英镑来到公众眼前。技术、资金、船只统统到位,一个偶然失误使得铺设计划功败垂成。不过菲尔德仍充满信心,激情澎湃的说服股东们进行最后一次投资,而这次投资将会飞快的获得千百倍的收益。

1866年7月13日,菲尔德最后一次尝试获得圆满成功,跨大西洋的电缆成功运作,“地球上的人类从一端到另一端已经能同时听到彼此的声音”

菲尔德作为一力推进这个计划的中心人物,筹集资金、寻找技术支持、抵住上层和舆论的压力,在四次失败后重整旗鼓,最终获得成功的原因,与其眼光之长远独到、信念之坚定、能力之超群是分不开的,与其说是时代选择了菲尔德,不如说菲尔德抓住了时代。

的确,现如今人们已经对铺设一条海底电缆习以为常,但仅200年前,成人们所不能、挑战地球距离的事情仍是壮举。世界两端国家实现实时通话耗时不到10年,在人类漫长历史上仅占微不足道的一段。但自从英国发来的电报开始打出第一个字母开始,新世界的帷幕已经拉开,时空的距离无限缩短,世界心跳从此趋于同步。

当然,世界的分歧也因此开始难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