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伤亡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伤亡(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是多少)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4-11-15 04:44:0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是多少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的一个转折点从伤亡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也是现代史上最血腥的一场战役。据估计,双方的伤亡人数约为200万人。参与这场战役的人数也比二战历史上的其他战役要多。双方也因忽视军事和平民的区别而造成的伤亡而闻名。斯大林格勒战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败。这场战役彻底击败了德军在东线取得胜利的可能性,战略优势被苏联军队所掌握。德国人袭击了北高加索的一支集团军。他们撤退到顿河畔的罗斯托夫。在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现在的伏尔加格勒),并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击溃了德军,战斗从1942年7月17日持续到1943年2月2日。德国人在莫斯科战败后,德国人被迫全面进攻。1942年夏天,为了占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红军的战略供应线,他们对苏德战场的南翼发动了一次关键的进攻。五月,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击败了苏联红军。1942年7月中旬,德国南方集团军占领罗斯托夫后,德国“B”集团军队前往大河湾,接近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油田对苏联非常重要。超过95%的苏联石油供应来自高加索油田。因此,这相当于切断了苏联的石油供应。此外,希特勒对石油很感兴趣。此外,希特勒还因为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高度将军事问题非理性地纳入实际指挥之中。“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被认为是行动的起点,我想把它从欧洲地图上抹去。为了达到政治和思想上的成功,在1942年将斯大林格勒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哈尔科夫战役拉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德国人在克里米亚和哈尔科夫的胜利使苏联来之不易的预备队精疲力竭,南翼被严重削弱。德国人重新制定了一些战略,德国人抓住巴诺沃的突出地位,占据了进攻的有利位置。1942年6月28日,贝克B部队左翼第四装甲部队和威克斯第二军突然从库尔斯克东北部向东部发起进攻,对布良斯克军第13和第40军发起突然袭击。直接指向顿河上游的Voronezh。6月30日,右翼保禄六军也从哈尔科夫东北部发起进攻,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向东南挺进,突破了第21和第28军的防线。在沃罗涅日方向,苏联红军各方面的预备队投入作战,最高指挥部还调动了第六军、第60军和第五军,加强布良斯克的兵力。当预备队继续进行投资时,沃罗涅日的局势稍有缓和,但并没有消除德国人冲破顿河,在顿河上袭击史塔林的严重危险。

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双方著名的战役与小规模战斗

波罗的海战役:(巴巴罗萨计划西北战线)两个星期苏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巴巴罗萨计划西部战线:苏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基辅战役:(巴巴罗萨计划西南战线)斯大林长子雅可夫·朱加施维里等苏军60万人投降被俘。苏军西南方面军损失70万人。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7月15日,合围了苏军十几个师。乌克兰战役:1941年9月15日,德军在乌克兰洛赫维察地区,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军少数突围,45万余人被歼灭,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与参谋长图皮科夫阵亡。德军占领乌克兰全境。列宁格勒战役:1941年7月—1944年8月,德军40个师围困列宁格勒900天,苏军无力破围,仅饿死的居民超过100万人,死于炮火的更不计其数!莫斯科战役:1941年9月—1942年4月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战役:1942年5月8日,德军,沿费奥西亚湾海岸发起攻击,苏军克里木方面军伤亡17万余人,损失坦克347辆,大炮3476门,飞机400架。苏军元帅库利克、上将戈尔多夫,被捕受审并被处决。哈尔科夫战役:1942年5月,苏军被俘伤亡23万人,损失坦克775辆,大炮5000多门。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下旬—1943年2月2日德司令长官保卢斯投降,德第六集团军完全被歼灭。双方共约有200万人在瓦砾中丧生,其中50万是平民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1943年5月,苏军几个集团军被全歼。刚收复的库尔斯克侧翼失去保护。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德军丧失了约36万士兵,1500多辆坦克,3000多门火炮,1000多架飞机,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库尔斯克战役战役中发生了世界军事史上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普罗霍罗夫卡大战: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翼的门户奥博杨方向小村普罗霍罗夫卡发生坦克遭遇战,双方各有1200辆坦克参战,各有大量飞机支援,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当日暮时分,德军取得了战术胜利,而苏军在这场决战中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高加索战役:1943年8~11月苏军在南线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德军,解放了顿巴斯。乌克兰战役:1943年8~11月苏军解放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基辅。摩棱斯克战役:1943年8~11月苏军解放斯摩棱斯克斯大林突击:1944年开始,苏军对德军连续发动了10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作战,苏联史学家称为“十次斯大林突击”,收复了本国的全部领土,并将战线推移到境外,进入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作战,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1945年春天,苏军在东欧各国军民的配合下,通过匈牙利战役﹑维斯瓦-奥得河战役﹑西里西亚战役﹑东波莫瑞战役,消灭大量德军有生力量,占领波兰﹑匈牙利﹑奥地利东部及维也纳、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和德国东部。为攻克柏林创造了条件。1945年4月16日,苏军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动进攻,激战16个昼夜,至5月2日下午3时,德军停止抵抗,柏林战役结束。苏军歼灭和俘虏德军40多万人。盘踞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两个集团军群(55个师)也于5月中旬投降。苏联红旗插上了柏林国会大厦的顶峰,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哈尔科夫发生过几次战役

二战期间共有四次。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德意志国防军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最后阶段的其中一场战役,目的是攻占哈尔科夫城(现在是乌克兰哈尔科夫)。这次战役行动由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中的第6集团军在1941年10月20日实施,苏联红军第38集团军受命坚守该城。10月22日,该城所有工厂的生产机器被送上火车,当时德军距离铁路线不足11英里。10月24日,德军第6集团军及第17集团军分别从南、北两翼包围该城。同日,哈尔科夫陷落。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42年5月12日至5月29日,苏方称之为第一次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由于苏联红军在冬季的成功反攻,德国国防军自莫斯科周围被击退。同时,红军也耗尽了其后备力量。因此,苏军决定夺回哈尔科夫来扩大战果,巩固其战略主动权。1942年5月12日,由铁木辛哥所指挥的苏军自冬季反攻时形成的突出部(一般称作“巴芬柯柏突出部”(Барвенковский выступ))向德国第6集团军发动攻势。苏军在攻势进行之初有成功的迹象,但随后即被德军强力的反击而溃败。由于苏军参谋人员以及最高统帅斯大林误判了德国第6集团军的实力,同时也高估了己方新整训部队的实力,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德军得以自苏军战线上的兵力空隙处绕过,完成其钳形攻势,将苏军包围歼灭。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间,在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德军的行动代号为顿涅茨克行动,而苏军则称为顿涅茨克及哈尔科夫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及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当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后,苏联红军发动了更大规模攻势以打击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其它单位。1943年1月2日,苏军发动星球行动,在1月至2月初间攻破德军防线和攻占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及库尔斯克。虽然苏军行动成功,但参战单位补给线过份延伸。第6集团军在2月2日投降后,苏军中央方面军转向西面及在2月25日向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及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然而连续数月的作战令苏军损失惨重,有些单位只剩下1000至1500人。2月19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泰因陆军元帅利用新到增援的武装党卫军及2个装甲军发动反攻。虽然德国人战力下降,德意志国防军仍然侧击、包围及打败红军在哈尔科夫南面的装甲部队。这令曼施泰因能在3月7日开始发动对哈尔科夫的进攻。虽然德军总部命令从北面包围哈尔科夫,但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在3月11日直接进攻该城。2天后,德军又攻占了别尔哥罗德,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导致了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虽然德军的进攻令苏军付出了大约70000人伤亡的代价,但由于在哈尔科夫的逐屋争夺战,令武装党卫军装甲军付出很大代价,德军到3月底共损失参战兵力的44%。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此役又称: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攻势(代号为:“鲁缅采夫团长行动”,该名来自18世纪后期的俄国名将彼得·鲁缅采夫元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对德意志国防军实施的军事行动之一,行动内容是由苏联草原方面军向别尔哥罗德地区进攻。行动在1943年8月初展开,苏军开始即取得了胜利,并解放了别尔哥罗德及哈尔科夫。1943年8月23日中午12时正,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及草原方面军的部队从德军手中解放了哈尔科夫,守军大部被彻底击溃,这次是在苏德战争中该城的最后一次易手,行动迫使在乌克兰的德军撤过第聂伯河,从而让苏军于1943年秋季解放基辅。

揭秘苏联卫国战争的惨烈程度

揭秘苏联卫国战争的惨烈程度

苏联卫国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那么苏联卫国战争究竟有多惨烈呢?本文来说说苏联卫国战争的惨烈程度究竟有多高。

1941年9月15日,德军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合作,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联军队70个师血战10天,苏联红军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有6万名军官,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战中阵亡。

希特勒将这次围歼战称为“史上最大的围歼战”。但是随后,在攻击罗斯托夫的战役中,由于主力部队都调往了莫斯科地区,德军遭到了失败。

为了使德军得不到占领区的物资,斯大林采用了当年国内战争时的方法。斯大林于1941年11月17日令苏联红军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苏联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

战役的第一阶段以德军在维亚济马地区歼灭苏联红军60余万人的全面胜利而结束。随后德军迅速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

苏联在危急时刻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组织大量妇女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大量携带炸药和地雷的工兵分队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

此时苏联严酷的冬季已经降临,德军作战部队和后勤补给受到了极大限制,由于德国军队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导致大量的士兵冻死冻伤,许多武器也无法使用。

苏联红军对德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苏联虽大,但已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莫斯科”。

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

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

但是由于苏联红军的训练拙劣,准备仓促不足,指挥失当,这两个方向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苏联红军损失巨大。

在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后,苏联红军乘胜紧逼罗斯托夫,在高加索的德军后撤,苏军并迅速夺回了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过分展开,在其进攻哈尔科夫时(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遭到曼施坦因的反攻,进攻部队被击溃,德军得以稳固自斯大林格勒失败以来不断后退的战线。

此时,在前线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突出部歼灭苏联红军主力部队以夺回战场主动权。

1943年7月5日晨,库尔斯克决战打响,但在苏军准备充分的防御阵地面前,德军的进攻步履维艰,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南部奥博场方向的普罗霍洛夫卡发生坦克大会战,以帝国师为首的德军装甲部队和以近卫第五坦克军为首的苏军装甲部队发生的遭遇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

虽然苏军损失高于德军,但德军始终无法推进,随着苏军在奥廖尔附近的进攻和盟军登录西西里,德军被迫终止了进攻,退回到了出发阵地,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胜利而结束。

卫国战争,苏联的伤亡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但各方的统计数据并不一样。

最近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军队作战死亡866.5万(包括伤病而死亡),到达前线途中死亡50万,苏联军队共死亡916.48万,平民死亡1740万,总死亡2660万,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

德军(含谠卫队)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约1300万。其中死亡381万人、被俘180万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后投降或受降的120多万德军)、伤病累计700多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418万(含死亡的俘虏)。

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地区、阿尔萨斯等地的德意志人(注:另有资料显示停战前德军共有530万人被俘虏,其中在东线被俘250万人)。

如何评价哈尔科夫反击战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围绕哈尔科夫对苏联红军的一系列攻势行动。德军的反攻消灭了大约52个红军师,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1943年1月2日,苏军发动星球行动,在1月至2月初间攻破德军防线和攻占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及库尔斯克。虽然苏军行动成功,但参战单位补给线过长。

第6集团军在2月2日投降后,苏军中央方面军转向西面,在2月25日向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及中央集团军群发动进攻。然而苏军损失惨重,2月19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利用新到增援的武装党卫军及2个装甲军发动反攻。

曼斯坦因指挥德国第4装甲集群,同时希特勒同意将七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投入反攻,第4航空队每天平均飞行架次由1月时的250架次增至2月时的1000架次,令德军取得战略性的空中优势,2月20日。当苏军迫近扎波罗热时,德军开始反攻,即是德军的顿涅茨克行动。

整个行动由1943年2月19日开始至3月15日。原本曼施坦因的计划分成3部份,第一部份是发动进攻以击溃过份延伸的进攻矛头,第二部分是收复哈尔科夫,而最后是联同中央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击溃苏军—这最后阶段因苏联春季溶雪而取消。

2月19日,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向南前进,作为第4装甲集群进攻的屏障,霍利特战役集群则继续牵制突破德军战线的苏军,第1装甲集群则被命令向北切断及消灭波波夫的机动部队。

从2月20日至23日,武装党卫军警卫旗队装甲师切断苏军第6集团军的侧翼,封锁通向第聂伯河的道路及成功在萨马拉河包围和消灭一部份苏军,武装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向东北前进,而武装党卫军第三骷髅装甲师在2月22日向同一方向推进,这2个师成功的切断了苏军进攻部队的补给线。

在2月24日有少部份的苏军士兵突破包围圈向北逃走,第1装甲集群包围了波波夫的机动部队。2月22日,由于德军反攻的成功,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将在南面的第3坦克集团军及第69集团军转往受压的西南方面军,以阻止德军攻占克拉斯诺格勒地区。

苏军第3坦克集团军从哈尔科夫南方攻击德军,以阻止曼施坦因的攻势持续。2月24日,德军调整兵力防卫苏军突出部的向西正面。从2月24日至27日,苏联第3坦克集团军及第69集团军继续攻击这部份的德军战线,但没有多大进展,由于补给不继,攻势变得疲弱。

2月25日,中央方面军攻击德国装甲军团的接合部,在两翼获得进展,但在中路没有获得成功,在攻势开始后,对德军右翼的进攻因德军的顽强抵抗而受阻,同时在左翼过于突出。3月5日,进攻的第3坦克集团军遭到重大打击,只有少数人向北逃出包围圈重新组成防线。鉴于苏军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战,曼施坦因命令德军攻向哈尔科夫。3月1日至5日,德国第4装甲集群包括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前进了80千米,距离哈尔科夫以南大约16千米。3月6日,武装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在莫什河建立桥头堡,开辟了通往哈尔科夫的道路。德国第1装甲集群收复了顿内茨河的防线。

虽然面临春季融雪,曼施坦因仍然在3月7日命令德军向哈尔科夫进攻,但他却各攻向哈尔科夫西面而不是东面及由北面包围该城。当时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己重回战线及担任主攻,分割苏军第69集团军及第3坦克集团军的残部。

3月8日至9日,武装党卫军装甲军转向北面,分割苏联第69集团军及第40集团军,再在9日转向东面而完成包围,虽然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第19狙击师及第186坦克旅前往阻击,德军的攻势仍然持续。

3月9日,苏联第40集团军向大德意志装甲掷哈尔科夫弹兵师发动反攻,以恢复与第3坦克集团军的通讯,但反攻在3月10日因德军的攻势而失败。

同日,第4装甲集群命令武装党卫军装甲军尽快收复哈尔科夫。武装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由西面、武装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及武装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从北和西北面实施掩护。

德军在市内战斗于3月14日转为沉寂,武装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在当天清除苏军残余部队之抵抗,向市东部边缘前进。当天日落时,该市完全落入德国人手中。

此役,令苏军损失了52个师,大约45200阵亡或失踪,另有41200人受伤。至3月27日,估计武装党卫军装甲军损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约160名军官及4300名在役人员。

尽管代价沉重,但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毕竟还是帮助曼斯坦因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德军的阵地,暂时避免了东部战线的崩溃,但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德军的这场局部的,也是最后的战役胜利并不能扭转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德军溃败局面,更无法阻止由于纳粹德国军事政治经济体制的种种缺陷而导致的失败命运的最终降临。

苏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损失状况如何

此战是苏军自刻赤失败后遭到的一次更为惨重的失败。苏军牺牲和被俘达23万人,损失坦克755辆、火炮和迫击炮5000多门。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等众多高级将领阵亡,而德军仅损失2万人。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战役背景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对于在苏德战场上的数百万德军士兵来说,这不是一个友善的冬季,没有德国本土算不上寒冷的天气,也没有在雪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的新天鹅堡;有的只是蒙古人一般狂飙突进的寒风和无数喊着“乌拉”冲锋过来的苏联士兵。

冬天是属于苏联人的,苏军利用冬季,对德军进行了全面反击,北起当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大破条顿骑士团的楚德湖(强行关联)东侧的伊尔门湖,向南经过迭米扬斯克、勒热夫、卡卢加、叶列茨、伊久姆,直到亚速海海滨,德国国防军士兵遭受了开战以来最严酷的挑战,而在伊久姆,哈尔科夫一带,苏军的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进攻战役,在哈尔科夫南部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并且哈尔科夫东侧的苏军第38集团军渡过北顿涅茨河,形成了一个桥头堡;很显然,苏军下一步的目标便是南北夹击,解放这座乌克兰东部的重镇!

战役准备

虽然苏军有着解放哈尔科夫的雄心壮志,但是现实却很残酷,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这一任务,没兵力怎么办,向大本营忽悠呗,本着这一精神,西南方面军三位一把手:铁木辛哥,巴格拉米扬和赫鲁晓夫便向斯大林忽悠当面的德军如何如何弱,苏军的胜算如何如何大,斯大林也被忽悠住了,于是批准了反攻。

苏军的计划很简单,从北顿涅茨河上的桥头堡和巴尔文科沃突出部进行钳形攻势,解放哈尔科夫,但是苏军没有想到,或者说选择性无视的是,德军也瞄上了这个对哈尔科夫威胁甚大的突出部,作为德军夏季进攻的第一步,铲平这个突出部不仅可以改善南方集团军群的态势,也可以为夏季进攻提供一个跳板,于是OKH(陆军总司令部)向南方集团军群下达了关于发起改善哈尔科夫附近德军态势的三个行动指令。

而第一个行动指令代号“腓特烈”,目标便是这个突出部。具体计划交给在突出部南北两侧的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总共有第3、23、14、16四个装甲师,这四个装甲师将在接下来的战役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此时的德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而且一线的步兵师即将面对苏军大量坦克的进攻,能否守住阵地,成为了一个未知数,保卢斯早就发现对面苏军不寻常的调动情况,但博克认为不足为虑,后来的事实证明保卢斯是正确的。

战役开始

1942年5月11日,苏军发动进攻,喀秋莎的呼啸声,苏军士兵的乌拉声,像巨浪一般狠狠地砸向德军的阵地,德军大多数部队毫无准备,就算有准备,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也不得不后撤,苏军很快在突出部北侧和哈尔科夫东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不过铁木辛哥还是乐观的认为,苏军将会赢得胜利,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苏军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保卢斯将第3、23装甲师投入到战线北段后,苏军在两个德军装甲师的进攻下很快就被打回去了。

和保卢斯的果断投入装甲师相比,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取得重大突破,急需预备队扩大战果时,铁木辛哥却愚蠢的遵循原定计划,拒绝将两个苏军新锐的坦克军,坦克第21、23军投入战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苏军曾经废除过坦克军这个编制,装甲部队的最大编制是坦克旅,一个坦克旅编制为46辆坦克,一个坦克军下辖3个坦克旅,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是苏军新组建的坦克军的的首秀,但事实证明,苏军缺乏经验的指挥官还无法驾驭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当铁木辛哥终于想将这两支部队投入战场时,却发现南面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已经发起了腓特烈行动,并且兵力超乎苏军的想象,苏军本以为靠着突出部南面的第9和第57集团军就能解决问题,但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给苏军上了一课。

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在5月17日发动了进攻,第14和第16装甲师一路上轻松粉碎了苏军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的抵抗,虽然在合围西面的第57集团军过程中由于第57集团军西面的德军第11军的罗马尼亚军队进攻不力,但是到了5月22日,这些部队统统被包围进去了,包括苏军第6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博布金集团军级集群。而北面的保卢斯已经彻底稳定战线,将第3和第23装甲师投入到对包围圈内的苏军进攻当中,德军的步兵师也步步紧逼,到了5月27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已经全部被消灭。

战役后果

毫无疑问,对德军来讲,这是一场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打垮,苏军总共损失了27万人,700辆以上的坦克,将近2000门火炮和4000门迫击炮。相比之下,轴心国的损失将近3万人,损失坦克108辆,属于可接受范围。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斯大林问道:“德国人说他们俘虏了我们几千名士兵,这是胡说吧。”赫鲁晓夫答到“不,斯大林同志,这不是胡说,确切的说,德国人公布的这个数字相当准确,我们在那里的军队就有那么多,甚至还要更多一些,应该说,有一部分牺牲了,德国人说的那一部分,确实是被俘了。”据说斯大林同志敲了赫鲁晓夫一脑门子烟灰,考虑到赫鲁晓夫同志是个秃顶,斯大林的愤怒可想而知。

铁木辛哥和巴格拉米扬也上演了一出甩锅大戏,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克莱斯特进攻当面的南方面军的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和第9集团军,但是马利诺夫斯基也不是好惹的,他也向斯大林告状,事实是,南方面军的预备队早就被调去参加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所以阻挡不住德军的进攻是很正常的。斯大林也不糊涂,他清楚地记着战前是哪三位卖力的催促他搞一个大新闻。总之,失败的责任毫无疑问要由这三位大忽悠来承担。

而苏联总参谋部在1951的总结中更是充满时代气息又十分滑稽的指责“英美背叛性的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导致德国法西斯将大量部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从而在南线发起进攻,重新夺回他们在上一个冬季战役中失去的主动权。”然而正是由于苏军愚蠢的指挥,加上部队的经验不足,才导致了这次失败,不过在几个月后,德军也即将承受一场更大的失败.......而一年之后,面对另一个更大的突出部,苏联人没有选择主动进攻,而是防守反击......最终彻底打断了东线德军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