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号沉没

莫斯科号沉没(“莫斯科”号被击的原因找到了)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7 01:49:40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莫斯科”号被击的原因找到了

“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原因找到了,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轻敌。俄海军认为乌克兰海军已基本消灭,没有了海上危险的意图,因此思想上麻麻痹大意。 二,“莫斯科”号巡洋舰防空系统落后。 “莫斯科”号主要是反航母杀手的巡洋舰,拥有远程防空系统,一套“里夫”S-300F舰空导弹系统,配备了早期的5V55的舰空系统, 打击海上飞行目标的低界为25米,能够拦截巡航高度数十米至数百米的冥河等老式反舰导弹。不能拦截掠海3~15米的新型反舰导弹。“莫斯科”号还有2座“黄蜂M”防空导弹,是苏联70年代的近程舰空弹,最大射程为12公里,拦截目标的低界为45米,它也没有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而R-360“海王星”反舰导弹是一种小型亚音速反舰导弹,其整体重量才870公斤,最大射程不到300公里,战斗部重量更是仅仅只有150公斤。该反舰导弹的唯一优势在于能够超低空掠海飞行,也就是说能够在距离海平面十米左右的高度攻击目标。这就是利用了“莫斯科”号防空系统的盲区,让海王星反舰导弹一战成名。三,“莫斯科”号做为黑海军的旗舰,当时一起巡航的一定有其它护卫舰。 而黑海舰队还有3艘11356M型“格里戈洛维奇”护卫舰必定有跟随。11356M舰是新锐舰,11356M的电子装备全部为俄罗斯自产,包括礼炮科学联合体提供的“弗雷盖特”M2EM型E波段三坐标对空/对海警戒雷达(桅杆最高处),用于为舰上的“施基利–1”防空导弹目标信息。当乌克兰的海王星反舰导弹向“莫斯科”射来时,“莫斯科”号巡洋舰当时距离乌克兰敖德萨海岸60-65海里(约111千米-120千米)。按照海王星导弹亚音速icon飞行也就是有6、7分钟的预警时间。按照11356M护卫舰的防护能力可以发现掠海飞行的导弹,进行导弹拦截或通报给“莫斯科”号。但最终11356M护卫舰没有发挥“护卫”的作用,一种情况是11356M护卫舰所处位置是被“莫斯科”阻挡了。第二情况就是11356M护卫舰麻痹大意了。

伊万·伊萨科夫号为什么叫莫斯科

莫斯科号是根据苏联首都莫斯科命名莫斯科号光荣级大型燃气轮机导弹巡洋舰。该舰是根据前苏联海军“1164计划”于1976年开工建造的,于1979年07月27日在445号船坞下水,并以“光荣号”为名在1983年进入当时的苏联海军服役。苏联解体后,“光荣号”在经历了一场大修之后于2000年重新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舰名被改为“莫斯科号”,舷号被更改为“121”。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发生火灾并导致军舰搭载的弹药发生爆炸。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表示,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在被拖往目的地港口的过程中,船身失去稳定性,在狂风大浪中沉没。

乌军无人作战群突袭俄舰队

乌军无人作战群突袭俄舰队

10月29日凌晨,乌军派出无人战斗群,趁夜色掩护突袭塞瓦斯托波尔军港。根据乌克兰方面事后公布的视频数据,其中一艘无人水面艇成功靠近俄军舰并发生爆炸。当地港口的固定摄像头也拍下了高效聚能炸药爆炸的画面(受限于角度和距离,未能拍到爆炸细节)。乌克兰陆军总参谋部在战报中表示,此次突袭导致俄罗斯两艘战舰受伤,其中包括接替正在沉没的巡洋舰“莫斯科”号、成为黑海舰队新旗舰的“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 ”号。在随后这则消息的流传中,“伤”逐渐变成了“下沉”。具体情况还有待确认,但如此“亮眼”的战绩被引进国内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热议。舆论—— 中国海军应如何应对这一新出现的威胁?

从多家媒体报道的消息来看,乌克兰军队对这支无人战斗群的突袭计划是相当完整的。俄罗斯《真理报》突袭后通报称,事发前美国海军装备的RQ-4B“全球鹰”战略无人机从意大利起飞,在距离塞瓦斯托波尔军港不到100公里的海域。在约17,000米的高空盘旋数小时。从种种迹象来看,美军无人机此次飞行任务,显然是战前侦察,核实俄罗斯黑海舰队的目标是否在香港,并勾勒出主要驻地,甚至可能直接参与乌克兰无人战斗群的目标。制导和信息传输,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乌克兰无人艇的攻击精度如此之高,甚至可以实时传回监控图像。

此外,乌军虽然在此次行动中以水面无人艇为主力,但也出动了9架无人机作为辅助,引起了俄军的高度重视。终于,在夜色的全面掩护下,7艘无人艇向军港发起了进攻,其中4艘被外围的俄军发现并摧毁,其余3艘成功闯入军港。根据乌克兰军队的战报,两艘俄罗斯军舰受损,因此至少有两艘无人艇击中了目标。俄国防部表示,只有一艘扫雷舰受损,也就是只有一艘无人艇被击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舆论讨论的“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是否“沉没”,甚至“被烧毁”。

事实上,自“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接任黑海舰队旗舰以来,社交媒体上就屡屡出现其“沉没”的消息。流传最广的一篇出现在5月中旬。当时,“莫斯科”号沉没的影响还未散去。因为一位乌克兰国会议员发布了这个消息,所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过最后也没什么了不起。此次乌克兰官方表示“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受损,但不少舆论认为该舰“沉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场视频中,无人艇最后的距离疑似是船。目标很近,给人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个距离更多的是拍摄角度带来的错觉。在无人艇返回视频结束的位置,俄军直升机和近战武器完全具备拦截能力。最重要的是,从爆炸画面来看,乌克兰无人艇并不具备直接“击沉”4000吨级护卫舰的实力。在现代海战中,对军舰最致命的武器有导弹、鱼雷和水雷三种。后两者形状不同,但杀伤方式比较相似,即弹头在水面或水中爆炸。由于水几乎不可压缩的特性,可以传递大部分爆炸能量,杀伤力极强。在1982年的马岛海战中,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用两枚线导鱼雷击毁了躲过日本海军珍珠港空袭、经历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2400吨)沉没。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海军18000吨级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也被伊拉克海军一颗不起眼的水雷炸成重创,炸出一个约40平方米的大坑。

相比之下,导弹虽然在压缩空气中爆炸,能量随距离衰减很快,但由于重量大,飞行速度快,往往可以直接击穿军舰外表面,进入到爆炸的军舰内部。例如,在马岛海战中,英国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飞鱼”击中上层建筑,内部爆炸导致铝合金结构燃烧,彻底损毁。类似无人艇的反舰攻击没有利用水特性的水下爆炸设计,也无法穿透战舰水面。事实上,他们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个叠加爆炸当量的方法来达到更大的破坏效果。 2000年,美国海军“科尔”号驱逐舰遭到摩托艇袭击时,至少有300公斤的炸药在“科尔”号吃水线附近爆炸,但最终只是重创,并没有沉没。

“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的吨位约为“科尔”号的45%。据美军模拟,使用小艇或类似设备击沉后者至少需要750公斤炸药(理想条件下)。这也意味着,乌克兰无人艇需要装载330多公斤的炸药才能“击沉”黑海舰队的新旗舰。执行此次任务的乌克兰无人艇的尺寸,显然无法分析。总的来说,乌克兰军队在美国的情报和技术支持下,以无人机为掩护,利用无人艇对俄军发动突然袭击,最终击伤了俄军的一艘辅助舰(扫雷舰或登陆舰)。军队。新旗舰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可能受损,但肯定没有沉没。这样的胜利,意味着乌克兰军队直接的战术利益不是很理想,但是隐形的战略利益还是非常大的。

乌克兰军队此次行动的策划水平相当高,俄军声称有英国士兵参与也不无道理。最关键的一点是,无人艇突袭导致至少一艘俄罗斯军舰受损,这意味着无人艇袭击仍然有效。既然这种无人艇不是骗钱的把戏,俄军就必须正视这种实战威胁,根据其作战特点和各环节要素,构建水面、水下乃至空中的预警拦截防御。这意味着要投入大量资源。对于处于战时状态的俄罗斯来说,眼下这些资源恐怕是稀缺的,势必会压榨和占用原本专门用来和乌克兰军队作战的资源。例如,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派出两艘载有16架B-25轰炸机的航空母舰轰炸东京。由于缺乏情报和瞄准设备(为保密而拆除),这次轰炸没有直接的军事意义。后来,15架B-25在中国坠毁,1架在苏联被扣留。尽管具有宣传意义,但它也是战术上的失败。然而,由于东京遭到轰炸的威胁,日本海空军被迫调集近150架战斗机和精锐飞行员返回本土,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下一次空袭。这在战争初期是一支令人印象深刻的空中进攻力量。也就是说,美军以损失16架B-25为代价,勉强调集了近150架日本战斗机留在本土,无计可施。战略价值非常显着。今天乌克兰无人船的突袭具有非常相似的意义。少量资源的投入和一些成果,换来俄军大量防御资源的消耗,显然是双管齐下。至此,乌克兰军队对整个无人艇袭击事件的过程和后续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就可以梳理出此次袭击事件对各国尤其是我国海军造成的影响。

乌克兰的无人艇袭击虽然算得上成功,可以说是完美利用了天时地利的因素,但最终的结果只是个别船只受损。这其实就是无人艇反舰的极限。在这次袭击中,美制“全球鹰”的探测和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无人艇很难做出合理判断,准确冲向目标。 “全球鹰”是美军内部采购价格超过6000万美元的装备,而一套耗资约2.5亿美元的成套装备(包括训练、控制和维修)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同时,无人船的位置也很关键。距离越近,母舰越容易被发现,距离越远,燃料需求越大,载爆量越低。再加上只有叠加才能提升杀伤效果,反舰反舰无人机其实是一种非常有问题且效率低下的攻击方式。

乌克兰军队之所以付诸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的海权已经完全丧失,但却得到了美军的大力支持。否则以“全球鹰”级别空军部队的战力,直接制导反舰导弹攻击是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认为无人艇的反舰作战经验可能波及东亚并对我国海军构成威胁的观点,完全高估了无人艇的战斗力。真正值得关注的并不是大名鼎鼎的水面无人艇,而是这次担当掩护任务的九架航拍无人机。 “9”个听起来不算多,但俄军在20天的远程打击中仅仅使用了约300架伊朗自杀式无人机,平均每天15架就已经让乌克兰手足无措了。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面临大规模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威胁的国家,乌克兰军队有着一定的航空工业基础和西方的支持。快速模仿伊朗无人机攻击概念,发射低成本无人机并不难。一旦乌军完成相应的设计制造,并以每天10架以上的规模发动攻击,俄军面临的处境将相当艰难。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这种问题也是存在的。毕竟,自杀式远程无人机的效果已经被全球媒体广泛宣传,但技术难度并不大。工业国家可以完成批量仿制,难度远超无人船。严重的真实威胁。好在2021年9月国产歼16D电子战机已经下水,其大功率电子干扰的“烧穿”效应是对抗无人机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国产的“625”自行高炮、出口中东的“无声猎手”等反无人机装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证明了中国在在先进无人机领域,它也敏锐地意识到反制无人机的重要性。事实上,据官方透露,在即将举行的珠海航展上,将展出一款国产反无人机系统,外界也能一睹国产反无人机战略的真正实力。

莫斯科号沉没后,现在的黑海舰队还有主力舰吗

曾经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前苏联海军大部分的遗产都被俄罗斯所继承,但是由于遭到国际制裁,国内经济低迷支出军费严重不足,导致现在的俄罗斯海军可以说的上是残阳西下了。

以俄罗斯首都而命名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属于前苏联时期建造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是俄黑海舰队的主力旗舰,俄损失这艘重要军舰,对于黑海舰队的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让本身军事实力比较弱的黑海舰队更加的雪上加霜,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的沉没将会让黑海舰队陷入无旗舰可用的窘境

莫斯科号的沉没将使黑海舰队无旗舰可用

1997年苏联解体 黑海舰队被俄罗斯、乌克兰以及格鲁吉亚三国,按照不同比例分家处理。俄罗斯黑海舰队现下辖各型舰船五十余艘艘,沉没的“莫斯科”号巡洋舰,隶属于“光荣”级,也是当前黑海舰队的旗舰,目前除了莫斯科号,黑海舰队较大型的水面作战舰艇还有1艘满载排水量近5000吨的“卡辛”级驱逐舰和2艘1135型护卫舰和3艘11356型护卫舰,“卡辛”级吨位还可以,由于是前苏联时期建造的老舰,作战空间有限,很难安装大型的指挥系统。所以无法担任旗舰。35000吨级的11356型护卫舰虽然较新,但是其自己的武备系统已经非常拥挤也很难胜任。

黑海舰队的窘境

目前黑海舰队排水量在3000吨左右的舰艇数量很少,包括潜艇在内也只有12艘。其中两艘1135型“风暴海燕”护卫舰都是1970年中期服役的,排水量仅为3200吨,该型舰属于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舰,目前黑海舰队服役的两大主力战舰是“拉德内号”和“求知号”,但两艘舰已经超龄服役很少进行战备巡逻了,估计很快就会退役了。由于军费收缩,俄罗斯已无力补充黑海舰队,所以才选择在克里米亚半岛部署岸舰导弹来弥补水面舰艇的严重缺乏导致海上控制力下降的现实问题。

总结

目前俄海军黑海舰队的前景堪忧,经费不足导致无法建造舰船,只能以前苏联时期的舰船进行维修和升级来提升战斗力。不仅仅是黑海舰队,其他俄罗斯舰队也面临着和黑海舰队一样的困境无新船可用。

俄海军计划退役“武库舰”

俄海军计划退役“武库舰”

俄罗斯塔斯社爆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称俄罗斯海军因性能拖延已久,被迫无奈放弃退役其唯一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的计划。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估计很多军迷朋友都耳熟能详了,它正是1144级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第四艘,满载排水量超过2.5万吨,不仅是世界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导弹巡洋舰,还是俄海军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搭载了各式导弹超过500枚,曾经被西方媒体赋予了“武库舰”“战列巡洋舰”“航母杀手”等诸多威武的称呼,不过对于俄海军而言,彼得大帝号最大的意义倒不是在于反航母,而在于彼得大帝号是俄海军目前仅有的几艘区域防空战舰之一。

既缺乏大舰也缺乏区域防空舰的俄海军试图退役这样一艘大家伙,原因俄罗斯人已经说了——大而无当,性能落后,同时维护成本高昂。基洛夫级巡洋舰

基洛夫级巡洋舰看起来威武霸气,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冷战时期的设计,既没有宙斯盾系统这样划时代的装备,也没有像伯克级早期批次一样接受现代化升级,放到2023年性能早就落后了,实际战斗力远不如052D。

首先,如上所述,俄罗斯海军对彼得大帝最看重的不是反航母能力,而是区域防空能力,但彼得大帝的区域防空能力是可以充分展现的。只能说勉强够用,不先进。彼得大帝号的防空系统为S-300F系统,由一部“顶对”搜索雷达、一部“顶板”搜索雷达、一部“墓碑”火控雷达、一部“顶罩”火控雷达和96单元垂发组成,配套的防空导弹为48N6系列,最大射程150km。

由于“顶对”雷达于1970年代服役,1960年代服役,“顶对”雷达作为主要搜索雷达的性能水平较低。你可以想象彼得大帝的样子。“顶对”搜索雷达,看这外形就知道是个老古董。

“顶板”雷达在彼得大帝号虽然是作为备份存在,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80年代的雷达,比“顶对”这个老古董还是强得多,该雷达被我国引进之后改进为382型雷达装备在054A上,而彼得大帝号的老款“顶板”雷达。

性能肯定比不上054A的改进版了,也就是说彼得大帝号堂堂2万吨巨舰,“视力”甚至比不过054A。“墓碑”和“顶罩”火控雷达则一前一后分别布置在该舰的舰桥前后方,为48N6防空导弹提供火控制导,两者都具备同时拦截6个目标的能力。

不过“顶罩”也是70年代的老古董,制导距离只有70km,虽然48N6导弹最大射程150km,但是在“顶罩”雷达的制导下也只能发挥出70km。此前沉没的莫斯科号装备的也是“顶罩”火控雷达

“墓碑”无源相控阵雷达则要先进得多,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0km,俄罗斯原计划用该雷达完全取代“顶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限制结果彼得大帝号只装了一部“墓碑”雷达。

另外,虽然“顶罩”和“墓碑”都号称能够同时拦截6个目标,但是实际上达成条件非常苛刻,6个目标必须相隔不远而且不能做剧烈机动。因此彼得大帝号的多方向、多目标防空应对能力实际上非常差,总体来说彼得大帝号的防空能力不如052D,甚至相比22350也毫无优势。

事实上,就连彼得大帝号称“航母杀手”的反舰能力,更不用说防空了,都已经成为历史,其装备的20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全重7吨,战斗部750kg,最大速度2.5马赫,最大射程550km,其之所以被称为“航母杀手”。不仅仅是靠着威力巨大的战斗部和超音速带来的突防能力,更在于其超过500km的射程,基本达到了冷战美国航母舰载机的常规作战半径水平。花岗岩导弹不具备超低空掠海能力。

在21世纪已然落后,但是这500km的射程并不是单凭一艘巡洋舰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包括卫星、侦察机、前出的驱逐舰群等。

一系列平台提供中继制导才能做到也就是说,这个射程本来是要在苏联海军建造的庞大系统内才能达到的,但现在那个系统早已崩溃,“花岗岩”导弹也失去了射程优势。而作为一款80年代的反舰导弹,花岗岩导弹性能也已经落后,抛开抗干扰能力不谈,该导弹虽然最大速度2.5马赫,但是实际上全程高空弹道,不具备超低空掠海能力,而且自身目标又大,在红旗-9B、标准-6、S-400等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面前跟活靶子差不多。

突防能力远不如缟玛瑙、俱乐部、鹰击-12/18这种超低空掠海的超音速导弹,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计划翻新基洛夫级三号舰”纳西莫夫“号的时候,要拆除花岗岩导弹垂发装置换成俱乐部导弹垂发。俱乐部亚超结合反舰导弹(又译为口径导弹)显然比花岗岩这种老古董更加符合21世纪的战场需要。

综上所述,彼得大帝号虽然看着吨位巨大,但是实际上性能早已落伍,综合战斗力远不如052D,甚至相比22350也毫无优势,反倒是两万多吨的巨大船体每次维护保养都要烧掉一大笔钱。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军方也曾对这艘舰进行过这样的评价,俄军方高层表示,莫斯科号的沉没是这些老舰性能不佳、表现不佳的唯一原因,他认为这是最好的证明他在那。

适应现代战争,如果像纳西莫夫号那样进行整修,整修需要大量资金,而俄罗斯海军也对纳西莫夫号的整修计划不满意,所以俄军考虑退役。22350的量产还没有稳定就退役彼得大帝号恐怕并非明智之举,总体来看,俄海军退役彼得大帝号的理由还是挺充分的。

不过,考虑到22350仅服役2艘,量产计划依旧难产中,很难说在新舰还不能量产的情况下退役这么大的舰是否明智。

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打捞起来了吗

气候恶劣再加上战争影响,这么大的军舰打捞成本比较高再加上天气情况综合算下来不如造新的。想想弹药殉爆基本上是空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