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乌切罗晚年的作品体现了什么
- 名画赏析|请以艺术的眼光 欣赏艺术
- 什么是战争画 如何用画笔来表现这样的题材
- 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 乌切洛对佛罗伦萨画派最大贡献是什么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佛罗伦萨画派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乌切罗晚年的作品体现了什么
乌切罗晚年的作品,依然体现着他,对于空间设计的极度迷恋。
乌切罗晚年的作品依然体现着他对于空间设计的极度迷恋。比如他在1470年前后所作的《林中狩猎》,画中用幽深的森林和运动中的人物、动物描绘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狩猎场面,树木都有一种伞状的规则形状,分散开向后退远,最后融入幽暗的消失点;在树木分隔出的深度空间内,有狩猎者——人、马、狗,还有远处的猎物——鹿,双方呈现出激烈而有趣的竞逐状态。
这幅画呈现了运动中的纵深空间,将处于动势中的不规则狩猎队伍套进一个由树木构成的竖直网络中,使混乱与秩序结合在一起。
乌切罗在《圣罗马诺之战》中也运用了这种透视技巧,但是这幅画的远景更为合理,有着一目千里的远观效果,似乎视野中的森林没有止境。在《圣乔治屠龙》中,乌切罗又暂时忘记了空间透视,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讲述这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圣乔治屠龙拯救公主,画家运用了哥特艺术的装饰性元素,使这幅画有更强的奇幻色彩。
乌切罗最后的作品是科尔普斯·多米尼教堂祭坛画下侧的带状装饰画。教堂位于佛罗伦萨附近的乌尔比诺,他在1467至1468年间绘制了这组画。此时的乌切罗已经进入暮年,在一份1469年的纳税申报单中,他记录了自己当时的状况:"我年老体弱,妻子也抱病在身。我已经无法工作。"
但他最终还是出色地完成了这件作品。画作取材于《圣经》,描绘了耶稣在受刑前夜最后的晚餐上,给信徒分面包和葡萄酒的场面。与乔托、马萨乔的那种较为庄严的《圣经》故事绘画相比,乌切罗的这件作品几乎有一种漫画效果,人物没有刻意追求立体感,但也不是哥特艺术中的那种平板的造型,而是一种富有装饰色彩的生动形象。
乌切罗一向喜欢在绘画中使用装饰性色彩,这种来源于哥特艺术的造型元素给他的作品带来了华丽高雅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圣罗马诺之战》中,色彩非常丰富,还运用了大量金箔、银箔来装饰骑士和马匹的盔甲,使得激荡的战争场面出现了金碧辉煌的色调,而色彩的交错叠加也增加了战场上的混乱印象,让战斗的场景更为可信,同时又缓解了血腥交战给人带来的焦虑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马萨乔对于现实主义的重视使他逐渐远离了中世纪艺术,但乌切罗却继承了中世纪艺术中的平面装饰性元素,将之与科学透视法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艺术空间。
从科尔普斯·多米尼教堂的带状装饰画中还可以看出乌切罗的创作思想。这一组画尽管描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是没有悲剧性,画面以鲜艳的色彩描绘建筑物、地面和人物,运用了红与黑、红与绿这些明度高、反差强烈的色彩,同时又铺上一层明度较低的灰色调,使色彩视觉得到平衡。画面上人物的动作较为夸张,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真实性,人物的服饰也有些类似于马戏团的戏服,这给画面带来一种轻松感。与这些戏剧性的造型元素相比,乌切罗对于空间的建构仍然是极为审慎的,严格遵循了透视法的原则。
画中的建筑从前景到远景渐渐缩小,房间里地板的方格砖向内侧收缩退后,天花板的横梁也从宽到窄,最终将视线引向山坡上的消失点,勾画出深远的空间。前景画面两侧的红色廊柱有着清晰的轮廓和精致的造型,廊柱介于画面和现实的环境之间,造成内外连贯的视错觉。乌切罗这件最后的作品尽管是在他年老体弱时完成的,但是却有着明朗的色调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戏谑性,很难想象是出于一位孤独的老人之手。这件作品延续了他一生对于透视法的追索,同时也为装饰色彩的表现手法和形式语言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说明:德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年)受乌切罗影响较深,他从意大利学到了透视法,并将这种技法与日耳曼民族的冷峻风格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哥特艺术的神秘性风格。
这幅《忧郁Ⅰ》是丢勒最著名的版画之一。画面构图饱满,在一间木屋前,一个天使手持圆规,陷入深思,丘比特在一旁发呆,小狗在地上睡觉,很多工具散落在周围,包括天秤、沙漏、锯子、圆球、多面体等,木屋墙上的四阶幻方是著名的"丢勒幻方",画中的寓言式元素很丰富,显得匪夷所思,同时空间透视合理,表示这一幕发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内。
说明:15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风格多元化的时期,当乌切罗执着于透视法时,同时期的一些画家则回归哥特艺术的传统。萨塞塔(Sassetta,约活跃于1400—1450年)是锡耶纳的画家,他将哥特艺术的装饰性与佛罗伦萨的现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有着微妙色彩和生动节奏的风格。在《博士来拜》中,萨塞塔完全忽视了透视空间,在《天使报喜》中,他用优雅的人物姿态化解了哥特艺术的僵硬感。
贝索佐 约1430年 淡彩画、黄金质地65.1cm×47.6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说明:贝索佐(Michelino da Besozzo,活跃于1388—1450年)是米兰最伟大的早期大师,因其对动物的自然主义描绘技巧而闻名,他曾经画了第一幅塔罗牌(Trionfi)。这幅画是两件面板之一,画中描绘了圣母的婚姻,这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是画中左侧被拒绝的求婚者的滑稽反应显示出一种宗教绘画中少见的幽默风格。
维罗纳 约1400年 86cm×52.4cm 木板蛋彩、黄金质地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说明:这幅画与乌切罗的《十字架》有相似之处。韦罗纳(Stefano da Verona,约1379 —1438年)是一位活跃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罗纳的画家,他的艺术与佛罗伦萨有关联,也有不同之处,他受到了贝索佐的影响,非常重视细节,同时也在雕塑和法国微型绘画中得到启发,作品是一种哥特式的精致风格。
雅各布·贝利尼 约15世纪40年代 木板蛋彩、黄金质地 77.5cm×55.2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说明:雅各布·贝利尼(Jacopo Bellini,活跃于1424—1470年)是最早将佛罗伦萨艺术介绍到威尼斯的画家,他也是15世纪中期威尼斯文艺复兴绘画的关键人物。
他曾经跟随法布里亚诺进行训练,并在佛罗伦萨受到了马萨乔和乌切罗的影响。他的作品保留了哥特艺术和拜占庭艺术的装饰风格,但是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和准确的空间透视显示出他对于佛罗伦萨艺术的吸收。雅各布·贝利尼对于威尼斯艺术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且通过儿子乔凡尼·贝利尼以及女婿安德烈亚·曼特尼亚的工作延续了下去,他们都是活跃在威尼斯的杰出艺术家。这幅画是雅各布·贝利尼罕见的现存作品之一,虽然表面的色彩有些脱落,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圣母子之间的温情。
比奇·迪·洛伦佐 约1433年 木板蛋彩、黄金质地123.5cm×73.7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说明:比奇·迪·洛伦佐(Bicci di Lorenzo,1373—1452年)是15世纪上半期佛罗伦萨的一位高产和高效的艺术家,他的家族拥有的作坊是佛罗伦萨最活跃的作坊之一,他曾经接受了很多重要的委托,包括为美第奇家族的府邸绘制壁画。
洛伦佐的艺术是一种怀旧的"十四世纪"风格(文艺复兴前一段时间在托斯卡纳地区流行的Trecento风格),尽管15世纪的佛罗伦萨有很多艺术创新,但是他延续了晚期哥特艺术的传统,同时也更新了自己的风格,融入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技巧和装饰图案。这幅画中可以看出洛伦佐对于Trecento艺术的坚持,平面造型和线性风格体现出哥特艺术的特点,但是鲜艳的色彩又令人联想起法布里亚诺和马萨乔的作品。
名画赏析|请以艺术的眼光 欣赏艺术
一、乔托《犹大之吻》 聚焦于基督和犹大之间心理交锋的瞬间。基督坚定的目光回应犹大的注视,眼神中只有对背叛者的谦卑和同情。在指控、欺骗和背叛的喧嚣中,基督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怜悯。乔托首次赋予形象鲜明的人性动机,以及传统绘画欠缺的心理深度与逼真感。 二、马萨乔《纳税银》 画面描绘了《马太福音》里的故事:税吏质问耶稣是否缴纳了税。画面中央税吏正在索要纳税银,场景延续至画面左边,彼得从鱼口中取出钱币。右侧,彼得交给税吏纳税银。马萨乔将三个独立场景浓缩于一幅画面之中,赋予角色人性化的感情,同时在古典主义基础上加入了技法的革新。 三、扬 • 凡 • 艾克《阿尔诺芬妮夫妇像》 这幅谜一般的双人像,描绘阿尔诺芬尼和新妻宣誓的场景,展示出扬 • 凡 • 艾克卓尔不凡的传递细节和光线的能力。夫妇的姿势和不同寻常的细节设置,都有独特涵义和象征性,镜中反射出夫妻背影和画家本人。 装饰性拉丁铭文写着:「1434年,扬 • 凡 • 艾克在此。」《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世风俗画和室内画的最早先例。 四、保罗 乌切洛《圣罗马诺之战》 乌切洛名作《圣罗马诺之战》,显示出直线透视法领域的突出成就。前景是交战双方,后面是持矛的队伍,地上横七竖八丢弃的武器盔甲。背景经过几何式的抽象处理和透视安排,具有强烈的空间效果。 乌切洛首次在理性层面上,探索总结出「焦点透视法」,不仅使二维空间艺术在视觉上趋于科学性,而且使东西方绘画的空间经营从此分道扬镳。 五、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希腊神话中,克罗努斯阉割了乌拉诺斯,重伤的生殖器坠入大海,孕育出美女维纳斯。《维纳斯的诞生》正是描绘维纳斯从金色贝壳里涌现。风将她吹至岸边,用玫瑰为她沐浴,仙子正把装饰着春天花朵的斗篷围在身上。此画是古典时代以来,最重要的描绘躶体之作。 六、丢勒 《野兔》 丢勒的作品当中融合了北方的精工细描,与南方佛罗伦萨画派的科学严谨。《野兔》一丝不苟的细节极为引人瞩目,照亮野兔的金色光线投下奇怪的阴影,把每根独立的毛尖都凸显出来,不同凡响的处理呈现出魔幻的质感,仿佛动物也在思考着观者。丢勒现存作品的多样性和品质,证明了其在艺术史的重要地位。 七、博斯《人间乐园》 博斯非同反响的大型三联画《人间乐园》:通过透视与风景的衔接,从左至右,描绘了人类从纯美的天堂,途经充满变数与挣扎的人世,逐渐堕落至罪恶地狱的全过程。充满奇幻色彩的想象,对20世纪超现实主义有深远影响。 八、乔尔乔内《牧羊人的朝拜》 《牧羊人的朝拜》是文艺复兴盛期最精美的基督诞生画之一。圣家族在黑暗洞口接受牧羊人的朝拜,沐浴的柔和光线意喻基督把光明带给世间,玛利亚身着华丽的红蓝相间的织物。威尼斯淡金色的天空色调,和浓郁的田园氛围,让这幅基督诞生画与众不同。
什么是战争画 如何用画笔来表现这样的题材
泛指表现战争、战役、战斗以及与战事、军人有关 的造型艺术,也称军事题材美术。它是社会生活的一种 反映,几乎每一国家、民族,都有表现战争题材的美术 作品产生。油画、雕塑、版画、壁画、银嵌画或多画种 并用的综合美术,都是战争题材作品的表现形式。当代 的或历史的有关事件或人物,是战争题材作品的描写对 象,有时候以神话、传说或宗教故事中的猛士、争斗为 描写对象的美术作品,也被视为战争题材美术作品。 战争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如埃及十九 王朝(公元前13~前12世纪)在卡纳克神庙中建立的浮 雕《谢提一世战绩图》、罗马时期的歌颂皇帝图拉真征 服西亚武功的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出土于庞培城的描绘 公元前 333年伊苏战役的镶嵌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 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之战》等,都是传世之作。中世纪时 期的战争题材作品多见于书籍插图之中。文艺复兴以后 的著名作品有意大利画家P.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 (1454~1460)、荷兰海景画家H.弗鲁姆的《直布罗陀之 战》(1607)、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 J.-L.大卫作的《荷 拉斯兄弟的宣誓》、 A.-J.格罗作的《拿破仑在埃伦战 场》、法国浪漫主义画家E.德拉克洛瓦表现1830年法国 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的作品《自由神引导人民》、 俄罗斯巡回画派画家В.И.苏里科夫的《苏沃洛夫越过阿 尔卑斯山》(1899)等。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战争题材美术作品在许多国家中有进一步的 发展。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英雄纪念碑综合体建在当 年激战过的马马耶夫高地上,主雕《祖国——母亲》,高 101米,气势雄伟磅礴,富于纪念性;另在其他城乡各地, 也建立了许多纪念卫国战争的纪念碑。三度空间的全景 画《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 《大田解放战役》,画面各长120米,高16米,辅以音响、 灯光和旁白,置身其间,有如亲临战场。中国油画家罗工 柳的《地道战》(1951)、詹建俊作的《狼牙山五壮士》 (1959)等,是中国当代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名作。1988年5 月由何孔德、杨克山等7人完成的半景画《卢沟桥战斗》, 长50米,高17米,装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主 楼大厅,是绘画、建筑、雕塑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晨朋)
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佛罗伦萨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中心,当时的政治观念和艺术观念大都在此孕育、产生和发展,一大批文艺复兴巨匠的诞生更使它增添光辉。尤其是在绘画上,尽管14世纪佛罗伦萨画坛自巨匠乔托以后沉寂了将近一百年,但重新复兴这种光辉业绩的艺术家并没有出现在威尼斯和罗马,仍然出现在充满光荣和骄傲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佛罗伦萨当时在美帝奇家族的统治之下,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人文主义的学术和艺术也得到高度的发展。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己任的艺术家为了要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而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有严格的透视画法。在佛罗伦萨首先体现出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出乐园》马萨乔意大利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画坛出现了自乔托之后第一个在才能上与他不相上下的伟大画家马萨乔(1401年—1426年),他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绘画的来临。
马萨乔于1401年12月21日出生在热诺河的一个公证人家里。他的父亲于1406年病逝,同年他的母亲又与一个德国药剂师结婚,1417年他的继父去世,这年马萨乔来到了佛罗伦萨,从师于当时的名画家马索里诺学习绘画。1422年他参加了医生和药剂师组成的同业工会,并在这里创作了他的处女作《宝座上的圣母子和二天使》,在这幅作品中他的革新精神初露锋芒,他的人物较之乔托的更加真实有力,画中的背景具有一种亲切的真实感。同时还证明了他是文艺复兴画家中第一个掌握透视法的人,第一个注重人体结构和第一个广泛运用对比手法的人。
马萨乔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美术史上经常提到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这两幅作品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创作的壁画。在《出乐园》一画中,马萨乔画出准确的解剖结构,并利用斜射的光线。以明暗法描绘出裸体的男女,人物色调分明,通过悲哀的动态及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悲剧性的气氛。马萨乔的艺术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遵循的典范,也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萨乔的艺术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而佛罗伦萨画派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15世纪上半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画家还有乌切洛、安基里科、戈佐利、利皮、卡斯坦诺等。乌切洛(1397年—1475年)对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大贡献是对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他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曾是美帝奇宫的室内装饰壁画,现被分藏伦敦、佛罗伦萨和巴黎的博物馆里。这实际上是一幅透视画法的图解,画面上倒伏的战马、死去的士兵和折断的武器等等,一味地追求透视法的应用。而无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动态的处理,以及物体的固有色调,完全沉浸在超越现实的幻想当中。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精神来画宗教题材,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僧侣画家安基里科善于用细腻恬静的笔调和轻快透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和环境。他的学生利皮(1406年—i469年)则善于刻画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的细节。安基里科的另一位学生戈佐利(1420年—1497年)是以装饰性的手法来表现喜剧性的场面,卡斯坦诺则早于达·芬奇半个世纪画了一幅动人的《最后的晚餐》。
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1444年—1510年),他的代表作品有《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等。《维纳斯的诞生》是根据波里西安的诗而作的,用以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之用。画面表现的是:在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上,涌现出一位纯洁而优美的女神维纳斯,两个张着翊膀飞来的春风女神带来了纷飞的鲜花,并向她吹送来灵魂,右边海岸上来了穿着花衣的天后赫拉在向她加衣。这是一幅描写沉醉于美与爱的世界的图画,然而在这个具有纯洁与羞涩的美神的面容上。却显示出一种内怀隐忧的表情,这种深沉的情调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春》中也有所表露。
《春》是根据当时的诗人波里西安的寓言诗而画的,画面呈现的是在一个密密果树林间,小爱神丘比特从空中飞来,野花盛开的草地上,中间站着爱与美女神维纳斯。爱神的右边三个赤裸的美女围着薄纱,在携手而舞,一边又有披风衣、带佩刀的麦丘利,用剑拨着天上的乌云,爱神之左前方是女妖欧莱底亚把头戴花环、胸贯花环、身穿花衣的春神推将出来,但她终于免不了要被北风之神从背后劫去。这是一幅富于诗意,形象优美的寓言性作品。一方面显示了春天的欢乐;另一方面又隐喻了不可避免的秋冬的悲哀,这种深沉的情调和《维纳斯的诞生》一样反映了画家的精神世界。
总之,波提切利作为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诗的柔情,尽情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
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家还有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1429年—1498年)和吉兰达约(1449年—1494年)、委罗基奥(1435年—1488年)。
佛罗伦萨画派在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中处于中心地位。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
乌切洛对佛罗伦萨画派最大贡献是什么
马萨乔的艺术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而佛罗伦萨画派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15世纪上半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画家还有乌切洛、安基里科、戈佐利、利皮、卡斯坦诺等。乌切洛(1397年~1475年)对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大贡献是对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他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曾是美帝奇宫的室内装饰壁画,现被分藏伦敦、佛罗伦萨和巴黎的博物馆里。这实际上是一幅透视画法的图解,画面上倒伏的战马、死去的士兵和折断的武器等等,一味地追求透视法的应用。而无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动态的处理,以及物体的固有色调,完全沉浸在超越现实的幻想当中。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主要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保罗·乌切洛、多米尼哥·基兰达奥、桑德罗·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桑齐奥、提香·维切利和米开朗基罗。
1、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7年-1337年1月8日)是意大利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其代表画作有《犹大之吻》、《最后审判》和《哀悼基督》。
2、马萨乔(Masaccio,1401年12月21日-1428年秋季)原名托马索卡塞(Tommaso Cassai),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伟大的画家,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其代表画作有《卡西亚圣坛三连画》、《圣母、圣安娜和圣婴》、《献金》、《亚当被放逐出伊甸园》、《圣三位一体》。
3、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1397年-1475年12月10日)原名保罗·迪·多诺(Paolo di Dono),意大利画家,以其艺术透视之开创性闻名。其代表画作有描述《圣罗马诺之战》的三件套油画。
4、多米尼哥:基兰达奥(Domenico Ghirlandaio,1449年-1494年1月11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米开朗基罗是其学徒。
5、系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ice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其代表画作有《三博士来朝》、《香》、《圣母领》、《维纳斯与马尔斯》、《维纳斯的诞生》、《圣母领报》、《诽谤》、《神秘的基督降生图》、《帕拉斯和肯陶洛斯》。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下:
1、绘画
乔托—代表作《金门之会》、《犹大之吻》、《逃亡埃及》等
马萨乔—代表作《失乐园》、《纳税钱》等
乌切洛—代表作《圣罗马诺之战》
波提切利—代表作《春》、《维纳斯的诞生》
曼坦尼亚—代表作《哀悼基督》
2、建筑
布鲁内来斯基—代表作《佛罗伦萨大教堂》
3、雕塑
多纳泰罗—代表作《大卫》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进步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运动之一。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他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
佛罗伦萨画派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佛罗伦萨画派(Florence School)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迪·邦多纳、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其风格特征如下:
1 佛罗伦萨画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侧重于表现宗教题材,整个画面显得神圣、崇高而肃穆,如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不同于后来的威尼斯画派,多用神话人物来表现世俗享乐主义思想和对官能享受的追求。另外,佛罗伦萨画派的创作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
2 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佛罗伦萨画派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该画派的创始人乔托在创作中,第一次按照自然的法则拉开了人物之间和人物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并有了初步的透视关系。这种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在马萨乔、安杰利科、乌切洛、波堤切利等画家的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在表现手法上,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画家们在作画技法上很讲究步骤,注重素描造型。
3佛罗伦萨画派人才辈出,创作上也各显神通。但就艺术倾向和创作特点看,大致有三条主线。佛罗伦萨画派作品这三条主线中各有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利比、柯西莫等画家可为一条主线,他们具有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但艺术趋近于贵族豪门;以基兰达约为代表的一条主线,则崇尚生活表现,他们在画坛上出现得早些,技巧上可能略显幼稚,形象多半重叙述性质;第三条主线,毋庸置疑,应以莱奥纳多·达·芬奇为代表了,这是一条新兴的写实主义路线。
其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虽然以宗教题材为主,但较多的表现世俗生活的情景,注重空间关系与人物的立体表现,杰出的表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基本特点即: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