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达

巴尔达公园纪念谁的?巴尔达库岩画群位于哪儿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7 13:31:39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尔达公园纪念谁的

满族副都统巴尔达。巴尔达公园位于松原市宁江区滨江东路,为了纪念满族副都统巴尔达,松原是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吉林省中西部。

巴尔达库岩画群位于哪儿

巴尔达库岩画群裕民县古岩画资源非常丰富,有丘尔丘特岩画、黑山头岩画、红石泉岩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巴尔达库尔古岩画群,位于裕民县西南面23公里处,在略高于周围山丘一片裸露的褐红岩石上,分布着宽度约为1000米,高度约为50米的古岩画群,大约刻凿有40多处500多幅岩画。据新疆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该岩画距今有3600-4000多年的历史,为古代居住这一地区的突厥族先民的遗迹,内容突出的表现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及对生殖的大胆描述,反映了古代当地居民生殖崇拜,期盼部族人丁兴旺的愿望。还生动的反映了先民放牧、生活、娱乐的场景,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形象地演示了当时自给自足的原始牧业社会生活景象。此外还有关于马、牛、羊、鹿、熊等动物的描绘,画面线条优美、形象逼真,用料特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是传递草原文化,展示草原先民在这里的生活印迹,昭示历史的久远的见证。该岩画2003年被自治区列入第五批文物保护区。

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给我们描绘了几个人物形象

描绘了这几个人物形象:神父、巴尔达、老魔鬼。《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是普希金的一部童话诗,创作于1830年,取材于民间故事,是众多描写愚蠢、贪婪的神父故事中的一篇。

保护特雷斯有几集

《保护特雷斯》一共有**1集**。片长共计118分钟,于2007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

保护特雷斯女主角英文名

Sonia。保护特雷斯有一个演技很高超的女主角,她的英文名是Sonia,很多人喜欢的。《保护特雷斯》是由克里斯·雷纳德、凯尔·巴尔达执导的剧情片,BrunoSX、Sonia,Titof、J.P.X参加演出。

巴尔达公园的雕像是谁

巴尔达将军。巴尔达公园的建设就是对当年满族副都统巴尔达移地建新城的纪念,巴尔达公园的雕像是巴尔达将军。巴尔达公园的设计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各方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

劳尔档案

姓名:劳尔·冈萨雷斯·布兰科英文全名:Raul Gonzalez Blanco 出生日期:1977年6月27日 国籍:西班牙 身高:1.80米 体重:67kg 位置:前锋 效力俱乐部:皇家马德里 球衣号码: 俱乐部7号 国家队10号 首场国际比赛:1996年10月9日,西班牙0-0平捷克 2000年欧锦赛预选赛最佳射手 1995年、1997年、2001年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冠军 1997年西班牙超级杯冠军 1998年、2000、2002年欧洲冠军杯冠军 1998年丰田杯冠军 1998年丰田杯最佳球员 1998-1999赛季西班牙甲级联赛最佳射手 1999-2000欧洲冠军联赛最佳射手以及最佳前锋 2000-2001赛季西班牙甲级联赛最佳射手 2000-2001欧洲冠军联赛最佳射手 50年代末的一天,西班牙北部名城瓦拉杜利德的一个名叫卡斯迪隆德拉莫塔(Castillon de la Mota)的小镇子,一对丈夫是铁路工人,妻子做厨娘的年轻夫妇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趁男主人还在铁路工作,火车票可免,让他们15岁的儿子佩德罗-冈萨雷斯(Pedro Gonzalez)离开偏僻的乡镇,去马德里寻找生活和未来。佩德罗到马德里后,在一家叫作弗朗西斯科-贝尼特的公司学做电工,并获得了电工证,但他从未对业务有对向足球那么痴迷,在他的家乡绝大部分人是毕尔巴鄂竞技的球迷,佩德罗因为和一位是皇家马德里铁杆球迷的表哥经常抬杠,而不自觉地加入了与皇马对立的马竞阵营,并且成了不能自拔的马德里竞技球迷,他对马竞的迷恋甚至影响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玛丽亚-路易莎-布兰科(Maria Luisa Blanco),两人经常将约会和观看马德里竞技的比赛连接在一起。50年代末佩德罗所在公司承接了皇家马德里主场安装照明灯的业务,佩德罗天天不情愿地为自己球队的对手工作,但他永远没有想到,30几年后,正是他亲手安装的巨型探照灯照亮了一位西班牙世界级明星,一位仅仅23岁就拥有几乎所有奖杯的足球队员,而这就是他最小的儿子,劳尔-冈萨雷斯-布兰科。 转眼到了70年代,西班牙整个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佛朗哥的逝世,独裁专制已一去不复返,国家走上了振兴的道路。然而,这一切对佩德罗都没有任何意义,他依然靠着那张电工本维持着一家生计,生活的艰难,物价的飞涨令他很少再去看球,但他对于马竞的忠诚和对足球的爱丝毫未变,他曾寄厚望于他的长子小佩德罗,但发现他评球胜过踢球,只好作罢。 1977年6月27日在马德里南部工人区比亚危拉地,已有3个孩子的佩德罗再得一子,继哥哥佩德罗-冈萨雷斯-布兰科(Pedro Gonzalez Blanco)、大姐玛丽莎-冈萨雷斯-布兰科(Mariza Gonzalez Blanco)、二姐阿莱罕德拉-冈萨雷斯-布兰科(Alejandra Gonzalez Blanco)之后,取名劳尔-冈萨雷斯-布兰科(Raul Gonzalez Blanco)。 说不上佩德罗对他的小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偏护,为劳尔作过洗礼的牧师何塞回忆道“劳尔爱哭,哭得让人心烦意乱,但他的父亲总是微笑着等他哭完,因为这可能是作为一种发泄方式,一种不屈服的发泄方式。”佩德罗对这位为劳尔和他的家人作过无数祈祷的牧师怀有无尽的崇敬,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只是加上:“小孩子哭对长身体有好处。” 劳尔的童年行为上留下的痕迹可能就是爱哭了,没有再特别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他暴躁、倔强、不服输的最初征兆,但没有任何足球的灵光闪现。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到该上学的年龄了,劳尔不可能进入私立学校,他进了一所名叫纳瓦德多罗萨(Nava de Tolosa)的公立学校,出身多子女家庭的劳尔开始有了哥哥,姐姐以外的朋友和伙伴。在听父亲的天天讲,月月讲后,劳尔当然比其他孩子早懂得足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而且可以令人尊重,劳尔想让人们重视他,于是,他开始加入了踢球同学的行列,到了周末,他们可以踢一天。 这里只能理解为天赋,劳尔10岁的时候已在他居住的比亚危拉地小有名气,而后参加了该地区俱乐部(Club Deportivo San Cristobal de Los Angeles)的少年队,很快以他的出色球技和教练信任背10号球衣,出任队长。13岁的时候,在西班牙极其普及的少年足球比赛全国统计表中,308个总进球中,劳尔占65个。他的父亲佩德罗这时才把他的目光从马德里竞技球星移到了自己儿子的身上,望着偏瘦,皮肤细嫩的劳尔,有些粗旷的佩德罗始终不太相信,但无论如何他已决定倾其所有也要为儿子铺路,劳尔永远不能忘记他的父亲从那时开始为他标价每进一球奖金500西币(人民币25元),而有一天因为劳尔射进17个球令其父只能赊帐,为了让劳尔汲取大量的足球氧气,父子俩每星期日赶场,最高纪录观看4场比赛(不是免费的),为了让劳尔拥有充分的自信,佩德罗经常请儿子队友的客,为了让儿子训练不迟到,佩德罗的老爷车每天准时停在学校门口接劳尔,这一切对于没有固定工作的佩德罗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今天只是淡淡地说:“都过来了。” 终于有个和往常一样的周六,劳尔和他的队友正在与对手鏖战,一位坐在主席台上的绅士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眼镜片后面一双深邃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劳尔,他绝不是普通的“星探”,而是足球界名人,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的技术监督兼马竞青少年队教练帕科-保拉(Paco Paula)。 劳尔被帕科-保拉带到了马德里竞技少年队,对他的父亲来说,多年的梦已圆了。早在劳尔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只希望他的儿子和他一样成为马竞忠诚的球迷,还特意央求球友带劳尔进入马竞球场与当时马竞明星马尔科斯(马拉多纳队友和挚交)合影,现在劳尔成了马德里竞技的一部分,佩德罗如何不开心呢?其实,劳尔原踢球的小俱乐部也在马竞的旗帜下,由此算来,劳尔早就在为马竞效力,只是现在他俨然是马竞直属队的队员了。帕科对劳尔始终寄予厚望,在劳尔14岁的时候他就预见:“劳尔会成为了不起的球星,因为从任何角度看他都是为足球而造就的,他迷恋足球的程度已远远超过他的同龄人。” 劳尔在马竞少年队踢球的时期,还有以古蒂和阿尔瓦洛为主力的皇家马德里少年队所向无敌,而南部的塞维利亚也是极强的队伍。但劳尔率领队友苦苦鏖战,成绩也相当不俗,就在这时主席希尔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好强的队长。在90-91年度联赛中期,马竞发生了一件大事,俱乐部技术总管、签约负责人,也就是劳尔在马竞前途的决策者卡诺(Cano)因为经济问题准备引咎辞职。 人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场比赛结束后,劳尔直奔憔悴的卡诺,拼命喊着他的名字“您去哪里?去哪里呀?”从此劳尔失去了他身后最强有力的支持。直到今天,只要卡诺先生回忆起这个镜头就老泪纵横,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足球中人从来都把队员当儿子,他们也把我们当作父亲。” 太多的现实使劳尔变得成熟了。 他无数次问他的爸爸:“卡诺先生多可怜,过去人们都尊重他,可现在呢,我们怎么才能帮他呢?”佩德罗望着已经懂事的孩子,第一次像对一位成年人一样说:“劳尔,你一定要出人头地,作一流的球星才能帮助他。”“还有咱们家!”劳尔补充道。佩德罗心中一沉,他为了劳尔几乎不能拥有固定的工作,家中开销已到了极限,但他面对西班牙成千上万半途而废的足球少年毅然坚持了下去,只因为他坚信他的儿子终会成功。 劳尔和他的队友没有辜负人们的希望,在91年的少年锦标赛中一举打破皇家马德里的优势,在德内利菲岛夺得了他的第一个冠军奖杯。劳尔穿着马德里竞技的球衣炫耀于该岛市中心,还差一点误了回马德里的飞机。与此同时,马竞俱乐部也在当天由葡萄牙巨星夫特雷(Futre)率领荣获国王杯。劳尔真是太幸福了。 劳尔同他的父亲和哥哥一样曾是马德里竞技最忠诚的球迷,但他还是走了,而且去了在当时和马竞势不两立的皇家马德里,于是大家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 记者走访了马德里竞技足球基础部负责人桑蒂(Santi),以及皇家马德里当时直接促成劳尔加盟的关键人物,今天还在为皇马奔走阿根廷巴西的老帕科(Paco de Gracia),澄清了几个读者的疑问: 1)马德里竞技对劳尔格外器重和爱护,当时队里有一名叫吉法洛(现已做了法官)的少年素质在劳尔之上,但教练依然让劳尔担任队长,并背10号球衣。 2)希尔主席和劳尔的走毫无关系。因为在他的脑子里只有当时身边红的发紫的夫特雷,怎么会有时间理会劳尔,如果非在他身上找原因,可能是他当时没有按承诺实施建立青少队基地的计划。 3)劳尔的父亲完全知道劳尔转投皇马的前前后后,在劳尔公开的1992年7月7日日记中记述了父子同赴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事实。 4)马德里竞技也完全知道皇家马德里的行动,因为一切都是公开的。 那么,劳尔究竟为什么要改换门庭呢?我们还要从1992年3月至6月每星期一下午劳尔家中准时的电话铃声说起,打电话的人,劳尔不接就知道,那是皇家马德里足球部的帕科-加西亚。今天,继续在皇家马德里俱乐部足球部负责签约的帕科-加西亚先生向我们讲述了8年前的一幕。1992年帕科通过布斯克和费雷明(劳尔前经纪人)知道了在马竞的劳尔,并从天天云集在俱乐部的星探和经纪人嘴里听到了对劳尔高度的评价,具有敏锐嗅觉的帕科决定会会劳尔父子,但由于他们在马竞阵营,帕科也深知其难度。 帕科先生充满自豪地回忆道:“那是一个春天,1992年的春天,我在朋友的安排下,在托雷多大街的一个小酒吧见到了劳尔,他面露羞涩,很有礼貌,浑身上下透露出足球人的气息,我们谈了马德里竞技和萨拉格萨的一场球,他每每讲到马竞简直眉飞色舞,完全忘记我是皇家马德里的人,我还没有看他的球,就有一种招募的欲望。时间很久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当我问他是否有加入皇马的想法时,他摇了摇头,我决定去看他的球,看看值不值得为这位少年努力。” 当然,帕科先生去看劳尔踢球后,并通告皇马技术总监拉蒙,拉蒙对帕科的眼力从不质疑,下令尽全力将此少年网至皇家马德里,于是,帕科的电话攻势开始。 15岁的劳尔已经逐渐成熟,他对马德里竞技的赤诚和崇拜准确地说更多地来自于他儿时的梦想,但这一天终于来了,劳尔已决定以足球为职业,他需要提高,他需要更上一层楼,他需要一个更让人们重视的地方。而在马德里市,除了皇家马德里俱乐部还有什么其它选择呢?他拨通了帕科的电话,同意去皇马。劳尔将这个决定当然首先告诉了他的爸爸,佩德罗的确有些伤感,他姐姐的男朋友(马竞会员)更是反对,但谁能比父亲更了解儿子呢?他没有支持但同意了劳尔的主张,至于佩德罗和劳尔父子间的争执是两年以后皇马和马竞真正争夺劳尔时发生的。马德里竞技卡诺先生得知皇家马德里的意图后立刻作出反应,给劳尔出价月薪8000西币(合当时人民币480元),但已无济于事,劳尔和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签下了平生第一份经济合同,月薪15000西币,签完合同后,刚满15岁的劳尔买了一张尾数是15的彩票。 1992年7月7日,劳尔在他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马德里城市北部的皇家马德里训练基地,他的父亲和劳尔自己都清楚地意识到未来的路更艰难,用劳尔当时的话:“在皇家马德里没有人会给你施舍,一切靠自己。”其实这正是劳尔去皇家马德里所追求的。在马竞你只要赢得希尔的赞许就可以了,在皇家马德里你必须要得到6万会员和50万球迷的认可。 劳尔开始了皇家马德里的岁月,从他家到皇马训练基地需要坐近郊火车,他从未迟到过,劳尔第一场身穿皇马7号球衣的正式比赛是对卡地斯(Cadiz)俱乐部,劳尔独中两元,令所有技术人员感到没有白费心机。1992至1993年度,劳尔共射入58个球并获得他这个年龄组的全国冠军,1993年6月25日开始,劳尔的名字在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已开始有了它应有的分量,帕科先生也开始意识到无数的俱乐部在打劳尔的主意,因为他尚未成年,没有违约金一说。足球圈里都在议论皇家马德里有一位天才足球少年,更知道他从小就不喜欢玩具,只对球和球鞋感兴趣。果不其然,马竞主席开始想挽回俱乐部当年的大意,从1994年开始为劳尔的回归派出专人负责,当然是从他父亲的工作做起,其实,对于忠诚的马竞球迷佩德罗来说,此举是多余的。 1994年6月1日,马竞正式开始进攻,新任技术总经理米盖尔致电劳尔,明确指出马德里竞技希望他回来,同一天,劳尔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姐夫前往皇家马德里俱乐部要求解约,劳尔心情复杂,说真格的,皇家马德里待他不薄,可是家中的经济每况愈下,希尔主席已答应如果劳尔加盟,他的父亲可以获得终身固定工作。马竞也正是通知皇马如果欲将不受重用的萨莫拉诺(现效力国际米兰)卖给马竞必须搭上劳尔,并称对劳尔更有兴趣。 劳尔的家人集体做劳尔的工作,但劳尔心烦意乱,因为他知道马竞的真正意图是将他作为储备,并在加盟后迅速将他租借给卡地斯俱乐部赚钱,当然,劳尔也有份,可是这一天的最后时刻,皇家马德里通知劳尔俱乐部已为他开出1700万西币的5年总报酬,(合年薪17万人民币),劳尔接受了,他的哥哥气得发疯,质问劳尔:“这是你回马竞最后的机会。”他的父亲也说:“我们怎么和希尔主席交代呵!”劳尔的回答是:“我在皇家马德里可以学到的东西更多。” 劳尔的父亲生气了,因为皇家马德里给他儿子的年薪低于马竞为他本人开出的年薪,加上劳尔的收入,家庭经济就活了,劳尔的哥哥更伤心,因为他正和朋友筹建新的马竞球迷会,而已有些名气的弟弟继续效力皇家马德里,太没有面子了。然而,他们知道劳尔的脾气,除了生气别无可做。 今天,父亲佩德罗住在劳尔送给他的位于马德里北部富人区的豪宅,是否会觉得当年的眼光有些近视;他的哥哥经营着一家4星级酒店,自然也是弟弟的馈赠。他们现在都佩带皇家马德里徽章。劳尔时刻都记得1994年6月1日这一天,17岁的他签下了第一份作为职业球员的合同。 劳尔真正作为职业球员加盟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后事业方面可谓平步青云,在马竞和皇马的争夺战中,他的名字已开始出现在报刊后页,而他的球技则更被人重视。1994年9月5日,劳尔的母亲接到布斯克(现皇马教练)的电话,劳尔下意识地认为做错了什么,神情紧张地从母亲手中接过电话,不曾想到布斯克在一通关怀言语之后,正式通知劳尔这一天同皇马的第一阵容训练,并随队参加和奥维多的友谊比赛。劳尔真是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他的父母兴奋极了,佩德罗也鼓励他:“你完全有能力在甲级踢球,只是踢到什么水准的问题。”但冷静的劳尔明白,在第一阵容中还没有他的位置,他的角色仅仅是替补,真正表现的机会仍是在皇马B队。所以他在穿过皇马一队球衣,甚至后来随队去美国,他都没有忘乎所以,回到B队后依然刻苦训练,比赛更是全力以赴,他时时告诫自己17岁效力皇马B队已经是很好的机会了,绝不能因为一队的偶然招呼而看不起二队。与此同时,俱乐部也在认真剖析劳尔,瓦尔达诺一锤定音:“劳尔是我们皇家马德里今天拥有的最有前途的前锋,他已具备了在西甲踢球的条件。” 这一天终于来了,不管伯乐和千里马谁先谁后,谁更为重要,1994年10月27日,劳尔在皇马训练基地接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电话,是瓦尔达诺打来的,直到今天劳尔还记得当时瓦尔达诺教练的电话通知:“劳尔,我正式通知你不要在你的队友面前失态,明天你和皇马一队赴萨拉格萨,你将踢满90分钟,千万要冷静。结束训练后,俱乐部为你安排在新闻厅见记者并回答他们的提问,再重复一遍,明天的比赛前锋是你和萨莫拉诺(注:现国际米兰前锋)。”瓦尔达诺言毕便挂断电话,会有人不接受这样的通知吗?劳尔空举了半天响有“嘟...嘟...”声的电话才回过神来,内心激动无比但又强迫自己要镇静,他首先告诉了好友阿尔瓦洛(后也成为球星)。更衣后赶到新闻大厅,他对记者第一次的发言是:“教练叫我去萨拉格萨踢和皇马B队一样的位置,我的队友们都支持我。”劳尔太紧张了,他只想迅速回家报喜。 玛丽莎--劳尔的母亲早已从收音机听到消息,因此对《阿斯报》和《马卡报》记者的造访没有任何惊奇,只是对这些“大记者们”来这个充斥着吸毒者和吉卜赛人部落的地区有些过意不去,但她也知道好日子会因为她的第四个孩子的坚韧不拔而即将来临了。劳尔到家后,面对着母亲骄傲地久久凝视,他心理暗暗发誓:为他慈爱又不善言语的母亲再多做一些。 下午3时忙碌半天的佩德罗回到家中,他没有察觉今天有什么不同,只是奇怪地问他的儿子:“喂,你怎么回事,为什么还要穿运动服?” “因为我要去萨拉格萨!” “去萨拉格萨?你不在运动基地比赛了?” “不了,爸爸。一会儿我要和皇马一队去萨拉格萨比赛,我踢主力。” “哦,真的吗?” “是真的,爸爸。” “你在说什么胡话啊!” 佩德罗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他才17岁的儿子去一队踢主力的事实,但也很想努力使自己相信,于是他的目光投向了他的妻子,一双充满泪水的眼睛告诉他这是真的!佩德罗紧紧拥抱他称之为早熟,懂事,可怜的儿子,他知道自己成功了,终于在贫穷的佩德罗家塑造了一位西甲成员。 今天的劳尔回忆道:“爸爸当时激动得弄翻了汤盘,手颤抖得握不住刀叉,几乎不能吃下那顿饭。”但是,劳尔却又冷静下来,他知道将和他的偶像希耶罗与雷东多并肩作战,前锋位还有红透西班牙的阿方索(现巴萨前锋)和萨莫拉诺,但此次他没有对父母承诺,他只是对自己说:做就要做最优秀的。 劳尔在对萨拉格萨的比赛中的表现彻底失败了,劳尔只想进球,却就是不进,他拼命要球,可面对空门竟然踢飞,并且毫无防守意识、越位、犯规、乱跑。瓦尔达诺定义:“皇家马德里是在用10名队员踢球,这是劳尔发挥最不好的一天。” 劳尔拥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第一次,但在西甲的第一次正式比赛让他今天都不愿提起,劳尔是幸运的,因为瓦尔达诺没有让他再回B队,留在一队继续集训。劳尔如此珍视这最后的机会,一个星期的时间他虚心请教,刻苦训练,认真揣摩每个队友的球路,加强防守能力。 1994年11月5日,改变劳尔和佩德罗一家的日子终于到来了,皇家马德里在主场迎战当时西甲除巴塞罗那之外最重要的对手马德里竞技,60万马德里市的球迷通过电视观看比赛,人们发现了劳尔,发现了一颗突然冒出的新星,人们真正意识到皇家马德里从马竞挖来的是一块光芒夺目的钻石。当天的电视评论员惊呼:“我的妈呀!17岁的劳尔将打破克鲁伊夫率领下的巴塞罗那在西甲4年的绝对统治!” 劳尔在当天的比赛中使出浑身解数,攻防兼备,他知道他的爸爸就坐在球场南部最顶层,他更知道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两主席都在看着他们的苦心栽培是否比从拉美购买球员值得,他记得B队队友的叮咛:“劳尔,我们的出头就取决于你了,让人们知道咱们B队也藏龙卧虎。”劳尔没有让人们失望,马竞后卫为他惊慌,比赛最僵持的时候,劳尔在雷东多的协作下,突进对方禁区,连过两人后,一记冷静的轻挑,进了!球进了!劳尔也自然进入了皇家马德里的历史。随着马德里竞技球迷的破口大骂,10家重要报刊记者的提纲,电台的话筒,电视台的镜头都围绕着一个人,他就是劳尔。 兴奋的劳尔忘记了他是如何回到的家,仅仅记得好象曾与瓦尔达诺严肃地握手和阿方索冷漠的祝贺,“不管那么多了,还有雷东多的热情拥抱呢。”劳尔对自己说。而17岁的劳尔这天晚上自信地对他爸爸身边的“惨淡”经营他的经纪人费雷明说:“我一定会让你成为百万富翁!” 作为马竞球迷的哥哥和姐夫完全改变了态度令劳尔欣慰,他的姐姐们还是拼命地央求劳尔去索要雷东多、瓦尔达诺的签名,说弟弟的签名难看,妈妈的沉默倒让他此时有些担忧。第二天一早,佩德罗就去买登满劳尔照片的报纸了,劳尔静静地坐到母亲面前: “妈妈,您有什么心事吗?” “哦,没有,我在想阿方索的父母,他们是好人啊,请你吃饭,经常打电话问候我。” “妈妈,我会尊重阿方索的,他是我的兄弟。” “劳尔,你现在已经出名了,妈妈知道你不容易,身边那么多人还在等待,有的还靠毒品。昨天你哥哥说该搬家了,我不同意,这个家是你爸爸一点一点买下来的,我住得习惯,况且还有那么多老街坊都对咱们那么好。” “妈妈,所有银行都愿意为我贷款,买房子的确不成问题。但我听您的,先给姐姐姐夫买一套新房,我和您继续住在这里。” “劳尔,你爸爸最疼你,你已经长大了,他会听你的,你劝劝他,别再为足球忙活了,他就差娶个足球作老婆了。” “妈妈,您放心,我会说服爸爸在家里看球,不去凑热闹。” 劳尔,实现了他的梦,和队友南征北战,在1994至1995赛季的西班牙甲级联赛中一举打破克鲁伊夫长达四年的垄断,荣获西甲冠军,而这一辉煌无人否认与17岁的劳尔的半途加盟有直接关系。克鲁伊夫当时泪丧地说:“从那里蹦出这么一个金牌枪手?” 劳尔不但改写了他自己的历史,也改写了西班牙足球的历史,在他之后开始涌现出一批西班牙足球的精英,并得以重用,但劳尔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成功,在一次电视台组织的专题节目中,劳尔遇到了世界级歌星胡里奥,这位前皇家马德里门将对年轻的劳尔说:“你应该去做世界级球星!”劳尔更加坚信当年的抉择,和皇家马德里才能走向世界

介绍下恐怖伊万萨莫拉诺

国籍:智利 场上位置:前锋 出生日期:1967年6月18日 身高:178厘米 体重:72公斤 ::职业生涯:: 效力赛季 效力球队 1988-1990: Saint Gallen 1990-1992: 塞利维亚 1992-1996: 皇马 1996-2001: 国米 2001-2002: 美洲 墨西哥俱乐部 2002-2003: Colo-Colo 科洛科洛 智利俱乐部 2003年12月22日,36岁的智利球星伊万·萨莫拉诺的告别赛在圣地亚哥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他最后一场比赛,第636场比赛。大劳德鲁普、巴尔德拉马、布特拉格诺、罗纳尔多等十多位已经退役或现役的巨星纷纷赶到智利。他们这次都是分文不取,惟一的愿望就是能够给他们的好哥们萨莫拉诺最后一次比赛画上圆满的句号.当比赛还没开始的时候,能够容纳5万多名观众的球场早已坐得满满的,几乎所有的球迷都眼含热泪,疯狂地呼喊着“伊万!伊万! 在比赛中,所有人都尽了全力去踢。最终国际球星队以5比2战胜了萨莫拉诺领衔的智利明星队。不过萨莫拉诺打进了一个球,个人生涯中的第314球,也是最后一球。 赛后,在场上和场边的巨星们纷纷走上前来和萨莫拉诺拥抱,彼此说着祝福的话。球迷们都哭喊着“伊万不要走”,但是在悲凉的气氛中,已经泣不成声的萨莫拉诺向球迷频频挥手后,还是一咬牙跑进了休息室。当他在他的告别赛中以第314个入球结束了个人的第636场比赛 2003年12月5日他重新回到梅阿查球场时。伊万•萨莫拉诺却让人再也联想不到他的绰号“恐怖伊万”,他哭了,哭得象个孩子! 尽管在国米效力5个赛季中,他只打进了41个球。但国际米兰的球迷们仍然说出了“谢谢,伊万”、“向斗士萨莫拉诺致意”的话语。看到这一切时,伊万再也抑制不住泪水。“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离开过。”他承认,他哭泣的原因是觉得对不起国米的球迷。当萨莫拉诺从皇马来到亚平宁半岛时,作为一名天才的禁区杀手,9号是萨莫拉诺最喜欢的号码,在他看来,这个号码代表着自己的尊严。1997年,罗纳尔多从巴塞罗那转会国际米兰,罗尼当时非常想穿9号,但萨莫拉诺不肯转让,于是,“外星人”穿上了博格坎普留下的10号球衣。10号在国际米兰并不是一个吉利的号码,博格坎普以及后来的卡波尼、莫菲奥、西多夫都成了球队的边缘人,但有人却对10号情有独钟———巴乔。 1998年,巴乔从博洛尼亚转会国米,他希望得到10号球衣,而罗尼本就不想穿10号:“让出10号也可以,但我必须穿9号。”皮球被踢到了萨莫拉诺这里,伊万顾全大局把9号球衣让给罗尼,自己穿上了18号,不过他在1和8之间画上了一个“+”,他想证明自己仍然是一个9号。很多人之后都责怪罗尼抢了萨莫拉诺的号码,实际上,巴乔才是这场数字战争的始作俑者。 巴乔对10号的钟爱由来已久,他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穿着象征球场灵魂的10号球衣,但在AC米兰,他穿的却是和萨莫拉诺一样的18号,只是中间没有那个“+”! 于是国际米兰就有个奇怪的号码“1+8”号和它背后的故事。当我看到伊万泪流满面的这张照片,真的有种感动想去了解他和它的故事。 在伊万泪流满面的同时,他的内心一定感到骄傲和满足! 萨莫拉诺离开效力四年的国际时说:“我是曾效力过皇马,但我只会为我曾是国际米兰的球员而骄傲!在皇马,球员与俱乐部官员只是为了钱才谈话。我只是个必须为合同服务的球队工具,仅此而已。在国际米兰我体会到我从不曾在别处感受到的那份亲情,我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很好的报答她。” 伊万·萨莫拉诺,智利足球史上最显赫的名字,也是国际米兰夺得1998年联盟杯冠军的功臣,周日在国际米兰与佩鲁贾的比赛前出现在圣西罗的草坪上。作为曾效力国际米兰的名将,萨莫拉诺此次是来向国际米兰俱乐部及球迷告别的,他将于12月22日在智利圣地亚哥国家体育场举行自己的告别赛,上周他已在伯纳乌向皇马俱乐部及球迷告别。 国际米兰副主席法切蒂向萨莫拉诺赠送了他当年效力国际米兰时所穿的“1+8”球衣,萨莫拉诺接过球衣后向全场球迷致意,而看台上,球迷们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的标语,“谢谢,伊万”、“向斗士萨莫拉诺致意”。听到熟悉的声音,萨莫拉诺忍不住痛哭起来,“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离开过。” 这次欧洲告别,萨莫拉诺把全家都带来了,智利国家电视台也全程跟随他的告别过程。这个庞大的军团除了他的未婚妻欧赫妮娅,还有萨莫拉诺的妹妹妹夫及两个小侄女,萨莫拉诺的母亲以及他未来的岳父母。两个小侄女都穿着萨莫拉诺1+8号国际米兰球衣,他的未婚妻玛丽亚·欧赫妮娅一袭白衣,身体高挑窈窕,面容清秀,在人群中特别引人注目。萨莫拉诺的母亲说,“当我看到场内的一切,也感到无比的激动,我想伊万可以满足地退役赛后,萨莫拉诺评价比赛说:“国际米兰上半时踢得很好,进攻很犀利,每分钟都在寻找进球机会。下半时有点疲乏,门前出现了险情。扎切罗尼这样的教练我很喜欢,国际米兰有能力在他的带领下获得冠军。如果夺冠,我会回到意大利来和你们一起庆祝。” 赛后,有不少人向萨莫拉诺发出了晚宴邀请,不过萨莫拉诺都一一拒绝,因为莫拉蒂主席已经在周日当晚为他准备好了一个盛大的告别宴会。萨莫拉诺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但通过艰辛的努力,他终于成 为一名令人生畏的射手,他的门前劲射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过人技术,常常令对方后 卫胆颤心惊,因此他被称为“恐怖的伊万”或“魔鬼终结者”,他的攻击能力往往 能左右着比赛结局。早在1990年他就在瑞士取得过最佳射手的荣誉,转会西班 牙后,由于巴西双雄状态甚佳,萨莫拉诺仅于92-93联赛取得射手榜次席位置 。94-95赛季,萨莫拉诺在强烈的射门欲望驱使下,在巴尔达诺攻势足球理论 指导下,大掀进球狂潮,他的粒粒进球,终于使皇家马德里队夺回了阔别四年的联赛冠军,他本人也终于第一次站上了西班牙最佳射手领将台,赢得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巨大荣誉。 随后 他转会到国际米兰 成为了蓝黑的9号,同罗那尔多 巴乔 组成了有力的锋线 我个人认为拥有罗纳尔多 巴乔 西蒙尼 雷克巴 德约卡夫 卡努 帕柳卡和萨莫拉诺的那支国际米兰是最好的国际米兰! 98年 一个在他生命中不得不提的一年 那年夏天名不出经传的智利队首场就使意大利在全世界面前难堪 萨摩拉诺和萨拉斯在那之前已经是非常有名了 但可以肯定的说还是通过98年的世界杯使他们彼此都到了自己最辉煌的颠峰 那一年“智利双Sa” 名扬天下。 世界杯之后萨莫拉诺在国米度过了最后的时刻 他转会到墨西哥冠军队蓝宝石队 依然有上佳的表现 英雄还是要回去的当我看到今年南美解放者杯上身穿科洛科洛10的他时,莫名的感动,原来他还一直在我身边,这便是最重要的了。现在能让我感动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从不会用因扎吉或维耶理 皮耶罗之流的人去和他相比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起点的人,所以注定殊途不能同归 武林中,有一种人,他不会流泪。据说不会流泪的人,只会流血...... 这种人似乎命中注定不会成为武林中的侠之大者,亦不会成为任何一部武林传奇的主角,但无论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伊万.萨莫拉诺便是这样一条血性的汉子,他在绿茵场上那种“伊万的怒吼”正是一种血性在流淌。绿茵场上他是一柄无情的剑。 每当一次又一次地穿对手的大门,伊万只有怒吼,热血在心中激荡。 每当自己弱小的国家队又被痛宰,他不会像加斯科因天真地任泪水挥洒,更不会像马拉多纳双手合十乞求上帝的同情,伊万仍然在瞪着对手的眼睛,昂着不屈的头。 或许数十年后,人们能够记住的名字只有贝利、普拉蒂尼、马拉多纳、贝肯鲍尔、罗纳尔多......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一个叫伊万.萨莫拉诺的智利汉子曾经在绿茵场上留下了自己的汗水和足迹。我永远记得法国世界杯上,伊万站在人声鼎沸的体育场上,昂头高唱智利国歌的情景。智利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精神,尽写在伊万的脸上,伊万的斗志和执着也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文) 恐怖伊万……伊万.萨莫拉诺 墨西哥城,时尚与野蛮并存,喧嚣与死寂齐飞。智利人伊万.萨莫拉诺在这个巨大而杂乱的高原都市生活快两年了。他效力于美洲队,一支墨西哥联赛的劲旅。他依旧是一位勇不可挡、意志力惊人的前锋,用他那得天独厚的弹跳优势去争每一个头球。他还是穿18号球衣,1和8之间还是有那么一个“+”号,这是他的商标。一切与他以前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的周围没有了米兰城那些令人讨厌的新闻记者,墨西哥城的天气在冬天也不似米兰那样湿冷。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披的是全黄的战袍,不再是那袭他依依不舍的蓝黑球衫。2000年9月,因为在联赛首轮客场1:2不敌雷吉纳,里皮被解职,塔尔代利继任。当时国际米兰的前锋阵容里,罗纳尔多和维埃里自然将成为主力,而雷科巴和小基恩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角色,更何况还有在欧洲杯上大放异彩的哈坎.苏克呢!于是国际米兰的经理们考虑将老伊万租借或转卖到升班马那不勒斯。这对国际米兰、那不勒斯和萨莫拉诺三方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萨莫拉诺马上否定了这个提议,“我不愿在国际米兰以外的意大利球队踢球,只因为我不愿与蓝黑军团在球场上相见。”扔下这句话,他带着南美人特有的冷漠来到了仙人掌王国。 萨莫拉诺是1996年9月加盟国际米兰的,当时莫拉蒂接手球队不久,求贤若渴。智利人的足球生涯比较顺利,1986年他步入足坛,在智利一家小球队踢球。他生的一副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面孔,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智利人和西北阿根廷人曾经是,现在依旧是那么一种人,他们的皮肤----盐水浸泡过的皮肤甚至与鲸鱼皮相近。这个在硝石矿长大的汉子在球场上象一头狮子,凭他的气势,凭他的号召力去击败对手。他天生就是个领袖,是场上的灵魂,是海明威笔下只能消灭,却无法打败的大鱼。1988年,凭借优异的表现,21岁的萨莫拉诺象许许多多的拉美球员一样,赴欧洲淘金,开始了他闻名天下的一生。 欧洲的首站是风景如画的瑞士。在圣加仑队,他度过了一段适应期,因此第一个赛季表现差强人意,作为主力前锋,他只有10球进帐。当然,天才是不会容忍自己的低迷的,次年他进23球,这引起了五大联赛球队的注意,来自斗牛之乡安达卢西亚的塞维利亚队把他召至麾下。对于一个渴望挑战、渴望成就而技术优异的南美人来说,塞维利亚当然只是他的驿站而已。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店他只呆了2年,终于加盟了他梦寐以求的一支体现他实力的球队----皇家马德里。 也许他生而不幸,当时皇马正被巴塞罗那压得喘不过气来,人们对皇马投去的更多是同情的目光。而且,作为皇马90年代中期的主力前锋,他夹在几个伟大球星的中间:前有布特拉格诺和桑切斯,后有劳尔,这些人掩盖了他的光芒。当然,他依旧在球场上表现甚佳,依旧用精神之力感召着他的白衣队友们与巴萨拼争,也曾经以5:0血洗加泰罗尼亚人。在皇马的优异表现为他赢得了一个绰号“恐怖的伊万”。记得当时一份杂志在大幅的萨莫拉诺插页上写的就是:real madrid’s top gun----the horrible ivan! 皇马需要寻找一位本土的、更具偶像气质的球星,他们已经渐渐看不上了日益老曼的伊万,而伊万也确实没帮他们带来什么好成绩。而当时国际米兰正好在锋线上缺乏一个强力前锋,俱乐部刚放走了索萨和博格坎普。再加上两家俱乐部刚刚在卡洛斯身上做了一次交易,关系良好,于是萨莫拉诺来到了更为火暴的意大利联赛,来到了更为热闹的米兰城。在马尔奔萨机场,萨莫拉诺对国际米兰球迷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希望我来得正是时候。” 是的,他来的正是时候。第一年他和德约卡夫带领INTER在欧洲赛场拼搏,杀入联盟杯决赛。在对沙尔克04的第二回合比赛他曾以一脚漂亮的外脚背垫射扳平比分,但点球决战打消了他第一年就为国际夺冠的梦想。次年,他和如日中天的小罗一道,品尝了97-98那个苦涩又伟大的赛季。但伊万又怎么会忘记莫拉蒂对他的知遇之恩?在巴黎,联盟杯决赛,开场仅五分钟他就接西蒙尼长传挫败了犹豫不决的马切吉亚尼。他的进球使得国际米兰顺利地以3:0击败拉齐奥,夺得了近N年以来国际唯一的一座奖杯。 98世界杯是他的天堂,虽然萨拉斯风光无比,但明眼人都知道,萨莫拉诺才是不可或缺的,他的头球一次次地为萨拉斯助攻,他那永不疲倦的跑动带动了所有的球员,他不停地和裁判理论,争回己队的每一次机会。因实力关系,八分之一决赛他输给了他的队友罗纳尔多,但他是昂着头离开法国的。 莫拉蒂开始喜欢买前锋,巴乔和维埃里还有文托拉先后被他买来。而他又不喜欢卖前锋,于是,蓝黑军团的锋线竞争实在太过激烈。好在这些大牌前锋们轮流受伤,使得萨莫拉诺在前锋线上始终有一席之地。卢塞斯库喜欢他,因为无论领先还是落后,他一直在奔跑;西蒙尼喜欢他,因为他的头球能为别人创造机会;里皮也喜欢他,因为他在门前的感觉非常好,经常有重要的进球。他在国际米兰每个赛季的进球也逐渐增加,虽然数量并不多。巴乔和维埃里还有罗纳尔多也乐于和他搭档,记忆中有一张国际的壁纸,巴乔和小罗簇拥着进球后欢呼的伊万,那是我最感动的照片,也是萨莫拉诺对于国际的价值的最大体现。 塔尔代利在国际米兰的首场比赛是主场对那不勒斯,迪比亚吉奥头球首开记录后,萨莫拉诺上半场寻觅到一次机会,在一次角球进攻中补射得分,将比分扩大到2:0。这,也是他在国际的绝唱,他在12欧洲足球生涯中的最后一个进球。 我相信96年他说的那句话:我希望我来的正是时候。萨莫拉诺为国际踢了将近五年球,他为我们贡献了不少的进球。在球队成绩上他也许不能为国际的后来人做出榜样,但在人格,在精神和意志力方面,他却为国际米兰留下了一大笔财富。永不服输,战斗到最后是他在球场上的语言。毕竟,在银子堆积而成的国际米兰中,最缺的就是这样一种士气。国际的球员永远应该学习他,学习那个那个满头长发,进球后象狮子般吼叫的人。 我希望莫拉蒂在伊万退役后能让他去南美为国际挑选苗子,或许,伊万可以去执教智利国家队,完成他98世界杯和2000奥运会未竟的梦想。当然,我最希望他能定居在智利国内,在圣地亚哥工作、生活和散步。毕竟,一个在伯那乌和圣西罗流过无数汗水的人,回家,是他最好的选择! 萨莫拉诺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但通过艰辛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一名令人生畏的射手,他的门前劲射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过人技术,常常令对方后卫胆颤心惊,因此他被称为“恐怖的伊万”或“魔鬼终结者”,他的攻击能力往往能左右着比赛结局。早在1990年他就在瑞士取得过最佳射手的荣誉,转会西班牙后,由于巴西双雄状态甚佳,萨莫拉诺仅于92-93联赛取得射手榜次席位置。94-95赛季,萨莫拉诺在强烈的射门欲望驱使下,在巴尔达诺攻势足球理论指导下,大掀进球狂潮,他的粒粒进球,终于使皇家马德里队夺回了阔别四年的联赛冠军,他本人也终于第一次站上了西班牙最佳射手领将台,赢得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巨大荣誉。 随后 他转会到国际米兰 成为了蓝黑的9号同罗那尔多、巴乔组成了有力的锋线。我个人认为拥有罗纳尔多、巴乔、西蒙尼、雷克巴、德约卡夫、卡努、帕柳卡和萨莫拉诺的那支国际米兰是最好的国际米兰! 98年 一个在他生命中不得不提的一年 那年夏天名不出经传的智利队首场就使意大利在全世界面前难堪 萨摩拉诺和萨拉斯在那之前已经是非常有名了 但可以肯定的说还是通过98年的世界杯使他们彼此都到了自己最辉煌的颠峰 那一年智利双Sa 名扬天下 世界杯之后萨莫拉诺在国米度过了最后的时刻 他转会到墨西哥冠军队蓝宝石队 依然有上佳的表现 英雄还是要回去的 当我看到今年南美解放者杯上身穿科洛科洛10的他时 莫名的感动 原来他还一直在我身边 这便是最重要的了现在能让我感动的球员已经越来越少了 我从不会用因扎吉或维耶理 皮耶罗之流的人去和他相比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同一个起点的人 所以注定殊途不能同归 武林中,有一种人,他不会流泪。据说不会流泪的人,只会流血...... 这种人似乎命中注定不会成为武林中的侠之大者,亦不会成为任何一部武林传奇的主角,但无论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伊万.萨莫拉诺便是这样一条血性的汉子,他在绿茵场上那种“伊万的怒吼”正是一种血性在流淌。绿茵场上他是一柄无情的剑。 每当一次又一次地穿对手的大门,伊万只有怒吼,热血在心中激荡。 每当自己弱小的国家队又被痛宰,他不会像加斯科因天真地任泪水挥洒,更不会像马拉多纳双手合十乞求上帝的同情,伊万仍然在瞪着对手的眼睛,昂着不屈的头。 或许数十年后,人们能够记住的名字只有贝利、普拉蒂尼、马拉多纳、贝肯鲍尔、罗纳尔多......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一个叫伊万.萨莫拉诺的智利汉子曾经在绿茵场上留下了自己的汗水和足迹。我永远记得法国世界杯上,伊万站在人声鼎沸的体育场上,昂头高唱智利国歌的情景。智利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精神,尽写在伊万的脸上,伊万的斗志和执着也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只是从此 这世上在没有恐怖的传说······ 参考资料:http://www.greatmy.cn/2008-6/4/18485684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