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雷托

什么是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原则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7 16:25:21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什么是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即二八法则,认为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往往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原因造成的。

帕累托图是一种主要依托于帕累托法则按照发生频率以及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质量问题的图表,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直方图,又叫排列图、主次图。

在帕累托图中,左右两边的纵坐标分别表示频数和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并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到右排列,分析线则表示累积频率。这样一来就能很清晰地区分“微不足道的大多数”和“至关重要的极少数”,从而方便人们关注于更重要的类别。

帕累托图

帕累托图是进行优化和改进的有效工具,经常被应用在质量检测方面,用来分析质量问题,确定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帕累托原则

帕累托法则(英语:Pareto principle,也被称为 80/20 法则、关键少数法则、八二法则),是罗马尼亚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提出的一条管理学原理。

该法则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于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

这个结论对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财富分配情况都成立。因此,该法则又被称为80/20法则。

朱兰博士在管理学中采纳了该思想,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事物的主要结果只取决于一小部分因素。

这个思想经常被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经过大量的试验检验后,被证明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正确的。所以,该法则对于指导开展管理活动非常有帮助。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

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如何理解帕累托图的计算公式

1.定义

前几项按照指示从上而下的累加,加到最后一项就是100%。

2.计算

假如已知0-10每一项的百分比,只要把0-10每一项的百分比加起来,就是累计百分比。

3.举例

有效百分比在这里面的总数是剔除可缺失值等过滤因素的百分比,比如第一项是40%,第二项是30%,第三项是20%,第四项是10%,那么前三项的累计百分比就是90%。

4.应用

帕累托图(Pareto chart)是将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改进项目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以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的名字而命名的。帕累托图又叫排列图、主次图,是按照发生频率大小顺序绘制的直方图,表示有多少结果是由已确认类型或范畴的原因所造成。

扩展资料

累计百分比的生成方法

1.在帕累托图的右侧作纵轴,与左侧轴相应的建立右纵轴的起点(0)、终点(100%),将0-100%的长度进行等分,并记录刻度,例如:20%可以五等分,10%可以十等分。而即使数据比率的合计值超过100%(累积为100.1%,四舍五入的原因),但仍以100%为准记录纵轴。

2.终点(100%)的确定:从左侧纵轴的数据合计数点引出横轴平行线(即垂直与左侧纵轴),其必与左侧纵轴相交,即其相交点位右纵轴100%点数据的修约口决:“五下舍五上入,整五偶舍奇入”,即4以下舍去,6以上入1的原则,数字是五时,要看其前的数字而定,若是偶数则舍去,若是奇数则入1。例:

①10.26 10.3;

②10.24 10.2;

③10.25 10.2;

④10.15 10.2。

帕累托标准最大的缺陷

帕累托标准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分配问题。帕累托标准也称为最优状态,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出了资源的最优分配方式。在这个标准下,所有的个体都达到了他们的最优状态,并且没有一个人的状态可以变得更好而不影响其他人的状态。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状态,但是帕累托标准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分配问题。在这个标准下,每个人的所得都是根据他们的生产能力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贡献。这可能导致财富和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从而损害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帕累托最优的意义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这个概念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他在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交换最优: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最优: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产品混合最优: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则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普遍认为这样低效的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家生产企业,如果能够做到不损害对手的利益的情况下又为自己争取到利益,就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换而言之,如果是双方交易,这就意味着双赢的局面.   事实上,帕累托最优也可以应用在资源、服务行业. 不知道满意不.

什么是帕累托分析法

帕累托分析法一般指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全称应为ABC分类库存控制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物资重点管理法。

帕累托分析法(Pareto analysis)是制定决策的统计方法,用于从众多任务中选择有限数量的任务以取得显著的整体效果。帕累托分析法使用了帕累托法则,关于做20%的事可以产生整个工作80%的效果的法则。其原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创的库存理论。帕累托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分析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概括出一种关键的少数和将要的多数的理论,并根据统计数字画成排列图,后人把它称为“帕累托曲线图”。

这种排列图把累积百分数在0~80%之间那些称为A类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80%~90%之间的因素被称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90%~100%之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在这一区域内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

扩展资料:

帕累托分析法实施具体步骤

收集数据

按分析对象和分析内容,收集有关数据。例如,打算分析产品成本,则应收集产品成本因素、产品成本构成等方面的数据;打算分析针对某一系统搞价值工程,则应收集系统中各局部功能、各局部成本等数据。打算分析铁路安全,则应搜集影响铁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铁路相关人员的素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处理数据

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按要求计算和汇总。

制ABC分析表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物品名称;第二栏品目数累计,即每一种物品皆为一个品目数,品目数累计实际就是序号;第三栏品目 数累计百分数,即累计品目数对总品目数的百分比;第四栏物品单价;第五栏平均库存;第六栏是第四栏单价乘以第五栏平均库存。

为各种物品平均资金占用额;第 七栏为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第九栏为分类结果。 制表按下述步骤进行:将第2步已求算出的平均资金占用额,以大排队方 式,由高至低填入表中第六栏。

以此栏为准,将相当物品名称填入第一栏、物品单价填入第四栏、平均库存填入第五栏、在第二栏中按1、2、3、4...... 编号,则为品目累计。此后,计算品目数累计百分数、填入第三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填入第七栏;计算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填人第八栏。

确定分类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三栏累计品目百分数和第八栏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一10%而平均资金 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为70一75%的前几个物品。

确定为A类;将累计品目百分数为20一25%,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也为20一25%的物品,确 定为B类;C类累计品目百分数为60一70%,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仅为5—10%。

绘ABC分析图

以累计品目百分数为横坐标,以累计资金占用额百分数为纵坐标,按ABC分析表第三栏和第八栏所提供的数据,在坐标图上取点,并联结各点曲线,则绘成ABC曲线。

按ABC分析曲线对应的数据,按ABC分析表确定A、B、C三个类别的方法,在图上标明A、B、C三类,则制成ABC分析图。在管理时,如果认为ABC分析图直观性仍不强,也可绘成如图所示的直方图。

什么是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达到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产品混合最优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帕累托最优指的是什么

分类: 商业/理财 》》 企业管理 解析: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经济学, 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 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 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另一个相关概念是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一方面,帕累托最优是指没有进行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另一方面,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详情可参: easytobiz/wiki/wiki?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定律

什么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又叫二八法则、80/20原理、帕累托效应。 它是指,在任何特定 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 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即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 扩展资料 这个法则的原理是,假设某公司有一百万元的收益,那么,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即八十万元左右的收益——是公司中百分之二十的职员所创造的。一百亿的利润中,其中八十亿是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职员努力的结果。 在计算机科学里,帕雷托法则可借由观察80%的资源是由20%所操作使用,来最佳化资源。在软件工程上,常有接近90%的电脑程式执行次数花费在10%的程式源代码执行。在图书资讯学里,一间图书馆的20%馆藏是由80%的读者所借阅。 帕雷托法则被当做ABC- *** ysis和XYZ- *** ysis的基准线,广泛的使用在进行物流和采购时,以达成最佳化商品进货(维持进货的花费)的目的。 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认为,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 “80/20”原理对所有人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八定律。 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1、它假定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权利是相同的,如果损害某人而让别人得益就不是帕累托最优。 它的深刻含义是市场经济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经济。在被帝王贵族统治下的经济,统治者的权利高于被统治者,因而那里不可能实现市场经济。 2、前提是在市场经济中帕累托的最优解取决于每个人的初始资源,包括个人的天份,家庭和受教育的环境,从上一辈得到的遗产等。所以市场经济承认各人所达到的富裕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因为各人参与到市场中来时的起始点不同。 3、前提是假定各人的幸福仅仅取决于他所享受的物质条件。这一前提使得市场经济中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 扩展资料: 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受损,整个社会变革就无法进行;如果能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大,变革也可以进行,无非是如何确定补偿方案的问题。所以,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实际上是总财富最大化标准。 如果A和B两个投资项目只能选择一个,投资A项目甲可以获利100,乙可获利150,而投资B项目,甲可以获利200,乙可获利140,。如果按照帕累托标准,我们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个项目。 选择B项目甲同意乙不会同意;选择A项目,乙同意甲不会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帕累托标准。 什么是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关键少数法则、不重要多数法则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80/20分析法检验两组类似数据之间的关系,并用来改变它们所描述的关系。一个主要用途是去发现该关系的关键起因——20%的投入就有80%的产出,并在取得最佳业绩的同时减少资源损耗。 扩展资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巴莱多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发现大部分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 同时,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的国家,都发现有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关系。 于是,帕累托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发现:社会上20%的人占有80%的社会财富,即:财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时,人们还发现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平衡的现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这种不平等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不是恰好为80%和20%(从统计学上来说,精确的80%和20%出现的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