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国旗上的文字

沙特国旗上的文字(沙特阿拉伯国旗上的那个键是什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2-27 16:34:23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沙特阿拉伯国旗上的那个键是什么

沙特阿拉伯国旗上的那个键,不是键,是剑,也的地方解释为宝刀。沙特国旗是在绿色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语写着一句著名的伊斯兰谚语“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底部绘有宝剑,象征捍卫国家荣誉。

沙特阿拉伯最具特色的是什么

  阿拉伯的东艺美术很不错,这里有详细资料。  沙特阿拉伯  国旗  建筑( 石谷 清真寺 王国大厦 吉达飞机场 月亮船)  服饰 绘画 书法  国旗  沙特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纯洁)、绿色(生命),而忌用黄色(死亡)。国王身着土黄色长袍,象征神圣和尊贵。一般人不能“皇袍加身”。沙特国旗的颜色和图案,突出地表明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1946年采用的这面国旗,是一面长方形的绿色旗。绿色对穆斯林国家来说是吉详的颜色。旗面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书写伊斯兰教的一句格言:“世界除真主外,别无神祗,穆罕默德是先知、真主的使者”。在阿拉伯文句下面有一宝剑的图案,象征着-和武力。各种设计忌用猪和类似猪的熊猫、十字架、六角星等作图案。  石谷  沙特阿拉伯石谷是沙特阿拉伯最有名的建筑遗址是石谷,这里还被叫做玛甸•沙勒遗址。石谷考古遗址是沙特阿拉伯第一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这座遗址以前被称为黑格拉,是约旦佩特拉城南部的纳巴泰文明保留下来的最大一处遗址。遗址上有保存完好的巨大坟墓,坟墓正面有纹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该遗址中还有约50件纳巴泰文明之前就已存在的铭文和一些洞穴绘画。石谷是纳巴泰文明独一无二的证明。该遗址上有111座巨大坟墓,其中94座都有纹饰,而且还有多处水井,它突现了纳巴泰文明的建筑成就和水力技术知识。此外还有许多铭文、水井与壁画。  石谷考古遗址是约旦佩特拉南部纳巴泰人遗留下来的最大文化古迹,有100多个保存完好的古墓,墓碑精雕细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  玛甸沙勒在二千多年前是纳巴泰王国的南部都城,是一个商旅路线上将南阿拉伯半岛和地中海盆地以及美索不达米亚连接起来的贸易中心。这是一个繁荣的城市。环绕其山的巨大坟墓群上刻有一百三十多座以天然岩壁雕凿而成的雕刻,散发着最原始的阿拉伯风情。这一带地貌变化多端,有壮观的峭壁深谷,有高低起伏的沙丘,夹杂着无数被风化成奇形怪状的微红色沙岩,令人目不暇给。  吉达飞机场  朝觐客运大楼  朝觐客运大楼(Hajj Terminal)是专供朝觐使用的航站楼,号称“帐篷城”,主大厅51万平方米,由210顶帐篷组成。帐篷是半透明的玻璃纤维织物,那是一种很先进的反光材料,可以把75%的太阳光反射掉。四周无墙,由440根钢柱支撑。篷顶离地35米,篷内各种服务设施完善,既舒适又明亮。中间被机场公路和树木、花草分开,形成两个独立体。这是由法国人设计并建造的,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著名范例,主要用作接待麦加朝觐期间,是沙特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吉达飞机场候机大厅是一个中心有绿地的环形建筑,建造这座候机大厅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在圣徒朝拜时涌来的大量游客,因为原来较小的皇家机场不能满足这么多游客的需要。  清真寺  — 早期清真寺的建筑简朴无华,如麦地那先知寺主要由围墙圈成院落供礼拜,房顶供唤拜,再设一简单讲台供宣教即可。其后随着穆斯林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严整、雄伟壮丽和带有装饰艺术的建筑群相继出现。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礼拜大殿,方向朝向麦加克尔白。大殿正面墙中有凹壁(米哈拉布),左前方有阶梯形讲坛(敏白尔)。  — 较大的清真寺还有宣礼塔。塔顶呈尖形,故称尖塔,系唤拜之用。一般清真寺有l~4个尖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素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有6塔,麦加圣寺有7塔。还有沐浴用的水房。在伍麦叶王朝哈里发瓦利德时期(705~715)出现了穹窿建筑,多数是由分行排列的方柱或圆柱支撑的一系列拱门,拱门又支撑着圆顶、拱顶。建筑物外表,敷以彩色或其他装潢。圆顶,穹顶建筑是源于拜占庭风格  王国中心大厦  — 大街两边的商铺楼层都不高,三五层,写字楼也只在十层上下。规则几何形状的组合,简洁的线条,棱角毕显;玻璃幕墙,艳丽多彩多姿的招牌、广告,鱼贯而过的车流,典型的现代元素;商铺骑楼下廊柱构成的莲花瓣形状以及墙体上的莲花瓣状装饰又体现着浓厚的伊斯兰风格。王国中心大厦是利雅得的标志性建筑,鹤立鸡群,显得有些突兀,大约在利雅得的任何方位都看得到。纺锥形断面的柱体直耸苍穹,外形简洁挺拔,顶部天桥下巨大的倒抛物线空洞体现出生动的变化,据说有人曾驾驶小型飞机从中穿过;通体玻璃幕墙反映出蓝天白云又显出其空灵飘逸;不知是何人的杰作。到处可见新的建筑工地,建筑并不密集,不时可见大片的空地,整个城市显得明亮开阔,绝无高楼压顶难见天日的压抑。利雅得――成长中的现代城市。  月亮船  — 在上海世博会的众多展馆中,沙特国家馆以其独特靓丽的“月亮船”外形, 富于震撼力的环幕电影等视听科技手段,以及充满中东特色的布展,成为世博园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  — 灵感来自于沙漠中的绿洲,主体建筑更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大船,底 部和甲板种满了沙特标志性植物:枣椰树。在地面和屋顶栽种外观类似椰子树的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是沙特馆的一大特色。掩映在枣椰树树荫下的沙特馆,如同一颗绿宝石;其被钢铁立柱悬空支撑起的圆弧形展馆,又像一艘“宝船”破浪前行。 大船的构造更是高科技。主体建筑虽然没有一扇门和窗户,但光线十足,空气畅通。原来它不是从太阳那里直接得到光线,而是利用并转化光能。风则是从悬空的底部缓缓吹来,实现能源的环保利用  —照明特点  1、泛光照明设计体现建筑“丝路宝船”的理 念,使”宝船“悬浮于空中,充满神秘,吸引着游人进入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阿拉伯之城。2、照明设计着重营造氛围,暖白光色洗亮 VIP玻璃房的墙面,船体顶部一圈采用LED显示屏做法,实现文字、图案、色彩的变化,以及船体闪烁的LED点光无不体现着沙特馆纯净, 自然, 浪漫的气氛。  3、为了更好的配合建筑弧形的结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灯杆的形式使其与整个建筑以及周边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穿着服饰  衣着似乎只有黑白两色,男人绝大多数白袍、白地红纹头巾、黑头 圈;女人清一色黑袍、黑盖头、面纱。  — 有少年者,小巧个子,身着宽大的白袍似衣架撑着,柳叶眉下藏着大大的似羞怯的眼,挺直的鼻梁棱角分明,薄唇上的汗毛,精巧的下巴,窄脸,颧骨不明显;整个印象是精致,不由得感叹:“上帝的杰作”!     — 有中年者:精瘦,深深眼窝中阴郁的眼睛,有点夸张的尖鼻子,拉登似的大胡子,无表情的脸,因身着大白袍,看不到脚步的跨动,从身边走过时似乎飘飘然,简直就是幽灵。 有肥胖者,手握念珠,肥胖的手指上硕大的戒指,或许因常年着白袍,腰间没有皮带的束缚,生活又过于舒适无忧,肚皮饱满;有大白袍的遮掩倒也不显得难看。悠然漫步,昂首腆肚,自得意满状。  — 加达•赛伊尔菲致力于突破阿拉伯传统裙袍以往的设计风格,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时尚效果。在此次的时装设计中,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便是在保留阿拉伯裙袍传统特色基础上,经过独特创新而来的全新演绎。加达•赛伊尔菲还从东方时尚中充分获取设计灵感,大胆运用东方丝绸、布料、刺绣、印花、亮片,以及其它多种精细繁琐的装饰手法,颜色搭配上也着重于浓艳郁烈的对比应用,从而塑造东方独特的妖冶气息。  — 盛夏,沙特阿拉伯浩瀚的沙漠地带温度高达40至50摄氏度,可当地居民穿着宽大的阿拉伯长袍在热浪灼人的沙漠上行走却显得气定神闲,若无其事。 对此,有外来游客感到不可思议,决心亲身体验一下。他们先是穿上洁白的衬衣和短裤在沙漠上行走,顿时感觉酷热难熬。随后换上阿拉伯长袍,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凉爽和舒适感觉。  — 宽大的长袍较之短衣服凉爽,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但其间确实有着令人信服的科学道理。 阿拉伯长袍的特点是宽大,能遮住全身,外界的风吹入袍内,迅速蹿遍上下,起着一种“烟囱效应”,将身体上散发的湿气一扫而去。  — 与此同时,由于人体皮肤都被宽大的长袍遮住,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而灌满长袍内的空气又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因而使人感到凉爽、舒适。沙特阿拉伯的服装设计研究专家认为,阿拉伯长袍的设计对创造长袍内舒适的微小气候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绘画  —以及民族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45幅现代绘画作品充分表现了阿拉伯风格,这些绘画多为抽象作品,其中一些融入了阿拉伯特有的元素,如沙漠、宫殿、骆驼等。据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副总经理万纪元介绍,阿拉伯文化较为保守,在绘画作品中排斥形象主义,所以很少出现人物形象,而多是图案和花草,当地人用这些艺术品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书法  —阿拉伯书法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字体繁多。阿拉伯书法是用竹子、苇杆等植物茎削平后蘸墨水书写而成的,笔画顺序为从右到左;由于阿拉伯书法起源于手抄本的《古兰经》,所以书写题材多是经书内容,还有优美的文章和名言警句;此外,这种书法特别注重装饰效果,作品中除了书写字体外还有绚丽的背景和精美的花边图案,装饰艺术成了书法艺术的孪生姐妹。

哪个国家的国旗不能降半旗

世界上有两面国旗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降半旗的,那就是沙特阿拉伯和索马里兰的国旗,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国旗上记载着清真言,而清真言里面有真主之名,降半旗被认为是对真主的不敬,所以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这两面国旗都只能升到顶端。

沙特国旗

索马里兰国旗

沙特阿拉伯国旗和索马里兰国旗不允许降半旗,为什么

沙特阿拉伯国旗和索马里兰国旗不允许降半旗,因为国旗上的清真言里含有真主之名。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索马里兰共和国国旗:不允许降半旗,这也是被写入沙特阿拉伯宪法里的。而后在Wikipedia上看了看,又了解到:由于一些宗教理由,沙特阿拉伯要求国旗上剑所指的方向必须为左侧(在大众面前),而且无论从前面看后面看,剑都要指向一个方向。—— 所以,每一面沙特国旗都必须由相反的两个面缝制而成。由于要保持国旗的方向,国旗不允许被垂直升起,因为这样会使国旗旋转。不过至于这旗是怎么挂上去的,倒还真没有说。为了保持国旗的神性,在2002年世界杯时,沙特曾向FIFA抗议其推出的纪念足球,因为它印着32个参赛国家国旗(如下图),其中也包括沙特国旗。沙特方面认为,把国旗印在足球上让人来踢,是对真主的亵渎。让我感到震惊的还是不允许下半旗的规定。在联合国作致哀时,所有国家国旗都要降半旗,而唯独沙特国旗依然飘摇 提醒,索马里兰政权未被广泛承认,也并非联合国成员国)。

哪些国家的国旗不得降半旗

沙特阿拉伯国旗与索马里兰国旗是不得降半旗的国旗。原由是旗上记载清真言,清真言中含有真主之名,所以不得降半旗。

下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志哀。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以下半旗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其过程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

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

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致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 。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降半旗表示哀悼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并且也是国际惯例,众多国家共同遵循之。

但是世界之大,总有差异之处,依据宗教、习俗、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依然有2个国家与众不同,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任何时刻都不会降半旗表示哀悼。

一、沙特阿拉伯

之所以沙特不能降半旗,是因为沙特的国旗上印有清真语,这是由宗教文化所决定的。

沙特阿拉伯国旗启用于1980年11月19日。绿色的旗帜背景,中间用白色的三一体阿拉伯文写着伊斯兰教的一句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下方则绘有一把白色的宝刀。

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教中最神圣的一种颜色,是伊斯兰教的象征。旗帜的旗面使用了这个颜色,表示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旗帜上《古兰经》的教谕名言再次凸显伊斯兰教在沙特阿拉伯的特殊地位。

白色的宝刀象征不惜发动圣战,来捍卫伊斯兰与国家的荣誉,而白色也代表了纯洁。

由于清真言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因此国旗在沙特阿拉伯人眼中是神圣严肃的。所以有一些特别的规定,如不可降半旗,不可用在商品上;做好的国旗时要精确检查文字有无错误;为了避免从背面看时文字变成反的,要把两面旗背对背缝合成一面使用等。

所以,沙特的国旗自从启用后,从不会进行降半旗以示哀悼的行为。看别国国旗都下半旗,而沙特的国旗依旧旗帜飘扬,迎风招展。

在2015年初,沙特前任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逝世时,就没有降半旗,瓦哈比教派认为应该绝对遵从真主的意愿,不降半旗致哀,否则会被视为亵渎神明。国王在沙特国内是权力总揽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逝世时,却没有降半旗,可想而知,沙特国内对国旗的无上的尊敬。

二、索马里兰共和国。

历索马里兰曾经称称“英属索马里兰”,是英国保护国。1960年6月26日该地区独立为索马里兰国,之后即与7月1日独立的意属索马里兰合并,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1991年索马里中央政权崩溃之后,索马里民族运动随即控制了索马里西北部地区,并在同年的5月18日索马里西北部地区宣布独立为“索马里兰共和国”,并认为自己是之前曾短暂存在的“索马里国”的继承者,但并未获得国际承认。

索马里兰国旗于1996年10月14日启用。由绿、白、红、黑四色组成,绿色代表繁荣,白色代表和平、纯洁,红色代表为解放而倒下的英雄的鲜血,黑色表示一个统一的大索马里的梦想已经结束,国旗当中的清真言代表伊斯兰教。

因为在国旗中有清真名言,所以索马里兰和沙特一样,没有降半旗制度,任何时候都不会降半旗。

在他们眼中,真主至关重要,是伊斯兰的灵魂不容被丝毫践踏。

国旗上写字的国家

沙特,阿富汗,埃及,安道尔,巴拉圭,赤道几内亚,尼加拉瓜,圣马力诺,巴西,玻利维亚,伯利兹,厄瓜多尔,海地,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文莱,伊拉克。

沙特阿拉伯王国(英语: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语:مملكةعربيةسعودية),通称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台湾译为沙乌地阿拉伯),简称沙特。

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海岸线长2448公里,地势西高东低。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外,其他地区均属热带沙漠气候。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8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16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24年内志酋长阿卜杜拉·阿齐兹·伊本·沙特兼并汉志,次年自称为国王。经过多年征战,终于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于1932年9月23日宣告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

亚州哪个国家国旗有把刀子

亚洲的沙特阿拉伯  国旗有把刀子

 

国旗图片如下:

沙特阿拉伯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绿色的旗地上写着伊斯兰教的清真格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下方绘有宝刀,象征圣战和自卫。绿色象征和平,是伊斯兰国家所喜爱的一种吉祥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