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走教练王魁受处理了吗

竞走教练王魁受处理了吗(想知道毛新源、龙玉文、郑峻、周国等一批竞走运动员哪位教练培养的)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3-01 02:31:03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想知道毛新源、龙玉文、郑峻、周国等一批竞走运动员哪位教练培养的

王魁(1931——)男,辽宁新民人。中国竞走协会副主席,国家级教练员,辽宁省竞走队教练。1961年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后...在第六届全运会期间,由体育报社主办的评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20名最佳教练员”,王魁入选,并获“赤岩"杯奖.1987年获国际田联颁发的"国际田联奖章".在1983年第3届田径世界杯上,中国选手陈永久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成为我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1992年巴萨罗那奥运会,陈跃玲获得女子10公里竞走比赛金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丽萍获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这些成绩与王魁密不可分. 王魁辽宁人1956年接触竞走,1977年在辽宁省队执教,他的训练方式以大运动量著称并且是很艰苦的,一年365天,训练达到过363天。一天旅行当中想办法也得跑五十分钟,正式这种训练方式,人们给王魁这样一个称号“魔鬼教练”。对此王魁表示:“我认为这不是对我的坏称,我确实利用了魔鬼的精神,来训练咱们中国队的竞争。” 1978年中国田径尤其是竞走项目,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王魁却制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是一个很大胆的十二年计划。当时的王魁说:“第一个三四年要赶超国内、赶超中国,第二个也是三四年,我们要冲出亚洲,最后一个三四年我们要走向世界。” 王魁的承诺并不是大话,在1983年第三届田径世界杯,陈永久的夺冠让王魁的十二年计划提前实现,培养出第一个世界冠军,王魁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而让中国竞走走进奥运会,王魁足足等了九年,王魁对此表示:“92年女子竞走列入奥运会,都是第一次,我看到机会来了。”在当时的竞走队里最有希望的就是陈跃玲,根据巴萨罗那的赛场特点,王魁为她量身定造了训练计划。王魁说:“当时赛道很特殊,出发点在城市小区,然后走上山,最后进比赛场,关键就是那个“坡”。”对此王魁对此制定了训练计划,让陈跃玲冲到头慢跑,然后再冲到另一个山头。这个训练方法果然见奇效,在巴萨罗那奥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决赛中,陈跃玲和另外一名选手李春秀一直处在第一集团,她们在在经过那个坡道的时候没有像其他选手那么吃力,并且利用坡道甩开对手,并最终获得冠军。 八年之后王丽萍在悉尼奥运会上为中国竞走再添奥运金牌,那一年王魁69岁。2008年的王魁已经77岁了,在北京奥运会上他有可能是中国代表团中最大的成员,现在他是中国竞走队的技术总监。不过,对年轻的运动员王魁对他们依然严格要求,王魁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奥运会又在家门口开,不管什么金牌,都非常骄傲和光荣,我们要全力争胜。”

中国男子田径教练是谁

冯树勇,中国田径队总教练。中文名 冯树勇 外文名 Frank 国 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56年9月23日 职 业 教练 毕业院校 北京体育学院 主要成就 带团参加第十一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奔赴上海参加黄金大奖赛 美国参加纽约和尤金两站大奖赛 北京参加奥运会运动简历1973年9月天津体工大队运动员冯树勇1977年6月天津市体校教练员1978年3月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学生1979年9月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田径教学训练专业)1982年8月任原国家体委训练局田径集训队助理教练、教练、副总教练1997年12月任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国家级教练2002年1月任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助理2004年3月任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奥运冠军成功背后

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退役之后,本可以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但是出生的孩子不幸患白血病,她毅然重返体坛。并把自己丛一个跳马能手练成了一个女子体操全能运动员。33岁的人,很多都在享受家庭的温暖,但是现年33岁的她,仍然为了给儿子治得起病在赛场打拼着…7年中,她不断参加各种大赛,获得一金两银三铜的好成绩…这样一位伟大的、有奉献精神的母亲,我真希望她能健健康康,顺利的拿到一块奖牌…毕竟今年的她,是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看病条件而代表德国队比赛的,初战告捷,也许这位母亲今后的征途才能顺畅一些,但是毕竟她不年轻了 08年 希望这位妈妈能战佳绩!《一》,24岁的陕西姑娘郭文珺在女子气手枪决赛中发挥出色,逆转俄罗斯队的帕杰琳娜,以492.3环破会纪录的成绩夺冠,为中国军团夺得北京第三金。“啪”的一声,郭文珺将这一生最重要的一枪射出了。10.8环!子弹和靶心几乎要完全重合的梦幻一枪!!郭文珺,这个24岁的西安姑娘在自己的首次之旅中就走向了辉煌。当幸福就这样降临时,郭文珺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块沉甸甸的后面其实隐藏着许多心酸。父亲消失那一年她只有14岁郭文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郭文珺跟爸爸郭京生一起生活。父女俩相依为命的感情,也成了郭文珺生命的支柱。1997年10月,14岁的郭文珺被选入市军体校跟随黄彦华教练学射击。1999年4月,就在郭文珺跟随黄教练去成都参加比赛的当晚,郭京生找到黄的妻子,郑重地请她转告:“我要出远门,女儿就交给黄教练了。请他像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把文珺培养成才。”说完,郭京生就消失在了夜色中。回到郭京生住的出租屋,郭文珺只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件灰色风衣,那是爸爸经常穿的。郭文珺不禁大哭起来。黄彦华千方百计寻找郭京生,但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从此,郭文珺只能在军体校免费吃住。1999年,她的姑姑寄来了2000元钱,加上8月获得的省青少比赛中的500元冠军奖金,这2500元钱就成了郭文珺的全部财产。世事坎坷两次离队商场打工失去了爸爸,本就性格内敛的郭文珺更加沉默寡言。1999年寒假,郭文珺听租房子给爸爸的房东说有个像郭京生的人在门外徘徊时,就天天去出租屋守候。因为钥匙丢了,她只能搬梯子从窗户爬进去。这样在屋里等了一个星期,也没见到爸爸。或许是对爸爸的思念给了动力,郭文珺的成绩直线上升。可2002年元月中旬的一天,郭文珺突然不见了。直到第二天清晨,郭文珺的母亲张琳才给黄教练打来电话,说“孩子不想练了”。黄彦华经过考虑,没有处理郭文珺的私自离队,反而让张琳带女儿去上海散散心。一周后,郭文珺自己回来了,并从此变了一个人似地苦练。五届城运会,郭文珺没打好。于是又“不想练了”,去西安开元商城做了服装售货员。但艰辛的打工生活让郭文珺觉得:训练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幸福。“真的放下了枪,才知道有多么爱它。”最终,结束了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后,郭文珺再度举起了心爱的手枪。想见爸爸就是寻人启事瞄准了方向,郭文珺的射击之路越走越顺。2005年底进入省队,2006年跻身国家队。到了国家队,郭文珺的潜力被完全激发出来。仅仅两个月之后,郭文珺首次出国参赛,就夺得了多哈亚运会气手枪个人银牌和团体。以至于王义夫竟然公开发出了“这孩子是一百年才会出一个的射击天才”的感慨。不过,2007年10月六城会后,郭文珺的思想再起波澜。她告诉黄彦华,自己一看到爸爸的围巾,心里就难受,每天受这样的折磨,有点顶不住了。黄彦华明白弟子内心的痛苦,但他不愿意这个优秀的射击苗子在走向辉煌的道路上夭折。他再次采用激将法说:“会马上到了,如果你放弃了,你爸爸知道了肯定会失望。要是拿了,这就是最好的寻人启事,你爸爸说不定就来找你了。”激将法的效果很直接,黄彦华说:“她告诉我,她一定要打出成绩,让爸爸看见。”于是,进入2008年,郭文珺夺得了亚锦赛气手枪冠军,并在国家队选拔赛中挤掉了会冠军陶璐娜。在赛场上,拥有“特别动力”的郭文珺没有让人失望。经过一番令人窒息的争夺,郭文珺终于将挂到了自己胸前。《二》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三》马拉松选手巴尔蒂尼——从奶牛场跑出的奥运冠军有人否认,雅典是一个创造神话的圣地。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在本届奥运会最后一项引人关注的压轴戏男子马拉松比赛中,第一个跑进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场地、雅典帕纳西奈科体育场并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的,不是来自肯尼亚的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特加特和在这个项目强大的非洲选手,而是许多人并不熟悉的意大利的斯特法诺·巴尔蒂尼。然而,了解田径的人都知道,巴尔蒂尼并非“外星人”,而是一位在近几年非洲选手基本垄断世界长跑及马拉松比赛的潮流下,惟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锦赛和世界几大著名马拉松赛上与之抗衡并取得好成绩的白人马拉松选手。因此,赛前意大利人就已经把这枚宝贵的金牌“偷偷地”计在自己的账下。生于意大利布斯特诺沃一个奶牛场的巴尔蒂尼拥有非常好的马拉松天赋和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意大利人在男子马拉松项目上,成绩仅次于非洲强国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巴尔蒂尼的马拉松生涯是从1995年10月的意大利威尼斯比赛开始的,当时他以2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获得了第11名,一年后他便在帕尔马举行的世界半程马拉松赛上赢得了冠军。但他取得重大突破是在1997年的著名英国伦敦马拉松赛上,他不仅以2小时07分57秒的成绩创造了他的第一个意大利全国纪录,而且还排在葡萄牙的平托之后获得亚军,让赛事的组织者惊奇不已。继1998年获得了欧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冠军后,巴尔蒂尼又先后在2001年加拿大埃德蒙顿和2003年法国巴黎田径世锦赛上两次获得该项的铜牌。对巴尔蒂尼来说,今年的雅典奥运会是他运动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4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他因臂肌受伤而不得不放弃了那次赢得奖牌的机会。那段痛苦的经历至今让巴尔蒂尼难忘,但却使他变得更坚强。巴尔蒂尼和教练每年冬天都要到纳米比亚的高原训练,而每次从高原下来他的成绩都很好。今年的雅典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是在公元前490年希腊英雄菲利比德斯跑到雅典报告胜利喜讯的原马拉松线路上进行,丘陵和小山很多,加上8月的雅典气温炎热,对运动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巴尔蒂尼为此做了充分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准备。果然,巴尔蒂尼在比赛进行到第35公里时开始赶超领先的巴西选手利马,最终不负众望,继汉城奥运会博尔丁之后,巴尔蒂尼成为第2位赢得这枚奥运会金牌的意大利人。当巴尔蒂尼头戴橄榄枝花环站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冠军领奖台上,在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注目下接受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授予的金牌时,他成了意大利的骄傲。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自强不息的事件

  奥运冠军王丽萍的成长故事  悉尼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夺得惟一一枚金牌的振奋人心场面,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出,采访全国竞走锦标赛,感受最深的是丹东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在当地群众中的影响,市民们无一不为丹东拥有这位竞走冠军而感到骄傲。昨天下午,丹东市体委姜亦德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王丽萍成长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4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中国运动员王丽萍凭借着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资格,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王丽萍教练组有哪些人

赵世梁教练。王丽萍教练组有赵世梁教练。王丽萍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竞走的世界冠军。他的教练组是赵世梁等教练。但是王丽萍的教练名字是赵世梁,他感觉以王丽萍的天赋待在市体校里面还是有点屈才了,于是他主动联系到了新中国第一代竞走运动员王魁,王魁手下培养出来了多位世界级的女子竞走选手。后来在王奎的培养下王丽萍竞走能力大大增强。

悉尼奥运会女子竞走的教练是谁现在在干嘛

那时候竞走教练是王魁,这教练算起来九十多了,很少有露面 ,查不到新闻,淡出竞走届了

王魁是谁

越剧《情探》中的王魁,人所共知,是个薄幸无情的负心郎。据《齐东野语》卷六“王魁传”记载:“王魁名俊民,字康候,.有一个名字,与竞走运动紧密相连,那就是——王魁。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竞走运动员。

最孤独的奥运冠军

王丽萍是全世界最孤独的奥运冠军。

王丽萍,1976年7月8日出生于辽宁丹东市凤城市,田径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效力于中国女子田径队。

2000年,在悉尼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上获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的冠军。

早年经历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个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

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