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

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谁地位高)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4-27 21:42:12 浏览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谁地位高

埃内斯托·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阿根廷-古巴马克思主义革命领袖。曾卡斯特罗的战斗伙伴。被西方媒体称为“红色罗宾汉”。由于他帮助卡斯特罗煽动了1959年推翻巴蒂斯塔的共产主义革命,并获得了古巴政权,他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和工业部长,但他放弃了权力的优越生活,于1966年离开古巴,继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玻利维亚煽动共产主义革命,最后被中央情报局的武装人员抓获并处决。俘获他的人钦佩他的勇敢和坚韧,于是他成为西方左翼自由派青年和第三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象征。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有多厉害

格瓦拉,是卡斯特罗的亲密战友。一生具有相当传奇色彩的格瓦拉出生在阿根廷,是个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他带领游击队参加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推翻古巴的亲美政权。1967年在玻利维亚领导革命期间,格瓦拉却没有得到农民的足够支持,遭到告密被抓然后被害。 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日出生在古巴巴连奥特省马亚里市一个富有的庄园主家庭。

切・格瓦拉日记披露与卡斯特罗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公开的切·格瓦拉日记或许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著名的革命领袖。2011年6月14日,西班牙语版《一个战士的日记》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出版,切·格瓦拉的遗孀阿莱达·马奇与他的一个女儿参加了签售仪式。这天正值切·格瓦拉诞辰83周年。

在这些此前从未公开出版的日记里,切·格瓦拉记录了他自1956年12月1日踏上古巴的土地,直至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胜利前夕的经历。这期间,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并肩进行游击战,最终推翻古巴前总统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卡斯特罗的权力也因而得以确立。

据了解,这些日记很可能更真实地披露了卡斯特罗与切·格瓦拉的关系。一直以来,这两个红色革命斗士之间的关系被描述为父子般的亲密。该书的出版商透露,切·格瓦拉虽然学医出身,但热爱写作,不过他的字却写得“很糟糕”,们不得不花费特别长的时间去解读他的手迹。

当然,这些“糟糕”的手迹看来并不会影响切·格瓦拉的偶像形象。

“今天很多喜欢切·格瓦拉的中国人,其实并不知道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只是喜欢这个形象,这个符号。”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说。他曾经策划并在中国出版《切·格瓦拉画传》与《切·格瓦拉语录》。

生于阿根廷的切·格瓦拉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学医。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离开富裕的中产家庭,先后投入多个拉美国家的红色武装革命。1967年,他在玻利维亚的革命失败后被捕,并被杀害,时年39岁。

此后,切·格瓦拉的经历和故事几经演绎和传播,他一度成为全球共产主义运动者与西方左翼人士追随的神圣偶像。进入21世纪,切·格瓦拉的形象更加广为流传,并且在青年群体中不乏市场。无论是在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这个革命烈士的头像都可以轻易地在海报、T恤、背包、钥匙扣或香烟盒上被找到。

无数人因而记住了切·格瓦拉头上的黑色贝蕾帽,嘴上叼着的雪茄,一头卷曲的长发,以及那犀利而忧郁的眼神。而透过那些轻易便能找到的产品,切·格瓦拉似乎走下了神坛,转而成为一个符号,代表着一种时尚、自由而叛逆的生活。

 “今天,切的形象被解释得越来越酷,传播得越来越广阔,但其实这离真正的切,是越来越远了。”在师永刚看来,这是一个令人无奈的悖论。

与这个酷炫形象恰成对照的是,在今天的古巴,民众心目中的切·格瓦拉,仍然维持着一种正统高大的神圣形象。

古巴崇敬的这位革命英雄,在与卡斯特罗一同夺得革命胜利后,曾先后担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一度大权在握,是古巴经济的掌舵人。

切·格瓦拉为什么离开他曾经领导的古巴与卡斯特罗兄弟有关系吗

切.格瓦拉被西方媒体成为“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1965年,作为古巴的第三号领导人,切格瓦拉辞去了古巴党内的一切职务和古巴国籍,决定离开这片他领导和战斗过的土地,去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贡献给需要他的地方。他先去了刚果金,觉得斗争无望后回古巴修整了一段时间,又去了玻利维亚加入当地游击队,最后,他牺牲在了他为之战斗的拉丁美洲。

很多人在为英雄惋惜和崇拜中不免会疑惑,他为什么要离开他为之战斗的古巴,为什么要离开与他亲如兄弟的卡斯特罗呢?

古巴人阿尔多.伊西德龙曾经在格瓦拉领导的军队工作过,他与1999年出版《归根》一书,书中指出,格瓦拉出走古巴只因为与卡斯特罗的一个“君子协定”。

当卡斯特罗与格瓦拉初相识,身为医生的格瓦拉在卡斯特罗的建议下加入革命,参加七二六运动时,格瓦拉提出:待完成革命时机成熟时,任何因素都不能阻止格瓦拉去某个拉美国家进行革命斗争,当时格瓦拉的属意国家是他的祖国阿根廷,卡斯特罗接收了这个条件。伊西德龙认为格瓦拉就是为了这一协定而出走的。

格瓦拉最受人崇敬的品格,在于他无畏死亡,追求自己心中解放拉丁美洲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离开了他深爱的古巴和好兄弟卡斯特罗,格瓦拉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壮丽的一生。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什么关系

他们是革命战友的关系,共同领导了古巴的革命。切格瓦拉协助卡斯特罗于1959年策动推翻巴蒂斯塔的共产主义革命,取得古巴政权,并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兼工业部长,但他放弃掌握政权的优越生活,于1966年离开古巴,继续到民主刚果和玻利维亚策动共产革命,最终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武装人员抓获并处死。

切·格瓦拉与卡斯特罗有什么故事吗

老去的卡斯特罗和永远的格瓦拉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样形容切格瓦拉比较适合吧。切格瓦拉协助卡斯特罗于1959年策动推翻巴蒂斯塔的共产主义革命,取得古巴政权,并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兼工业部长,但他放弃掌握政权的优越生活。于1966年离开古巴,继续到民主刚果和玻利维亚策动共产革命,最终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武装人员抓获并处死,抓获他的人都佩服他的英勇顽强,所以他成为西方左翼自由主义青年和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的象征。切格瓦拉响应了卡斯特罗的号召参加了古巴革命,后来就离开古巴,所以他们在一起的故事并不多。相比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的一生更具传奇色彩,也不是一两本就能说得完的。卡斯特罗老了。自从2001年在公众场合晕倒,2004年又意外摔伤以来,这是他第三次入院就医了,美国也开始安排“后卡斯特罗时期”的对古巴政策。近半个世纪来,卡斯特罗已经先后和9位美国总统过招。尽管世界风云变幻,但是卡斯特罗仍然屹立不倒,想必上帝保佑的美利坚合众国很是郁闷。而今他们终于有机会了。只是击败卡斯特罗不是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而是年纪。在出访阿根廷期间,菲德尔参观了位于科尔多瓦郊外的切·格瓦拉童年故居。看着他的战友童年时期的塑像,卡斯特罗开玩笑说:“切,你在哭?我可真不敢相信!”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共产主义分子,但成长于红色中国的我,毫无疑问也有着强烈的共产主义情结和英雄崇拜。而格瓦拉正是我偏爱的悲剧英雄,他曾在家信里引用《堂吉柯德》里的句子:我的脚踝再次碰到了罗西南特的肋骨,我拿着盾牌,重上征途。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向着风车发起冲锋的骑士。卡斯特罗已经是风烛残年,然而格瓦拉却永远也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