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5-04-30 06:58:37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圣火、火炬、火炬手和传递路线是构成奥运火炬接力活动的基本要素,是火炬接力活动的中心和焦点,火炬接力的运行以此为核心展开。

1、圣火

奥林匹克圣火是经国际奥委会授权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的火焰。奥林匹克圣火来自太阳神阿波罗的赐予。奥林匹克圣火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征,代表希望和梦想,光明与欢乐,友谊、和平、平等以及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坚韧不拔、奋斗为乐的价值理念。

2、火炬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

3、火炬手

火炬手是传递圣火、传递奥林匹克理想的使者。基于奥林匹克平等、反对任何歧视的原则,国际奥委会规定世界上每位任何有能力手持火炬跑完400米的公民都有机会成为火炬手。

4、传递路线

传递路线是火炬接力活动的基础。在总体传递规模确定之后,首先要确定具体的传递地点,然后通过路线编制将所有的传递地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传递路线。

奥运火炬的起源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跑就起源于古雅典时这种百姓祭月活动中的一种宗教仪式。在夏至那一天,到雅典朝圣宙斯的信徒通过赛跑的方式决定点燃祭坛上圣火的人选,胜利者获得授权从大祭司手中接过火炬来点燃祭坛上的圣火。

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78年,在第一个被人所知的奥运会上,一个叫卡拉波斯的人曾赢得了这场赛跑,并获此殊荣点燃了圣火。

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是先在希腊奥林匹亚山上的赫拉神庙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然后采用接力的形式将火炬从神庙传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雅典,最后传抵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并在奥运会开幕时将奥运会主会场的火炬点燃。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奥林匹克火炬接力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的历届奥运会火炬接力资料

-1936年柏林,德国1936年7月20日,柏林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希腊人康斯但丁成为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历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此后,火炬接力成为每届奥运会的一部分,成为奥运会的一个传统。火炬接力活动历时13天,穿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抵达德国柏林。3187公里的接力活动全部通过火炬手跑步传递完成。1931年1500米运动项目的世界冠军弗里茨?希尔根被选为最后一名火炬手。1936年8月1日,他高举着火炬跑进主体育场点燃主火炬塔。 -1948年伦敦,英国1948年伦敦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开始于7月17日,历时13天,途经希腊、意大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英国。为了体现当届奥运会火炬接力和平的主题,在从奥林匹亚到伦敦的接力过程中,举行了很多体现和平象征意义的活动。如第一位火炬手季米特洛在接过火炬之前脱下军装,放下武器,换上运动服开始传递圣火等。 -1952年赫尔辛基,芬兰1952年6月25日,芬兰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并第一次使用飞机将火种从雅典空运到丹麦。从丹麦经瑞典到达芬兰的路程采用了跑步、骑马、自行车和独木舟等传递方式。火炬接力历时25天,由3372名火炬手完成传递活动。 -1956年墨尔本,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圣火于1956年11月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350名火炬手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沿途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如在雅典的卫城两名战士身着战装在传递路线上挡住火炬手的路,只有当火炬手说“圣火是我从奥林匹亚带来的”才允许通过。圣火火种被存放在两个火种灯里飞往澳大利亚。中途在加尔各答、曼谷、新加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庆典仪式。墨尔本奥运会火炬接力是当时奥运史上行程最长的火炬接力活动。总距离约20470公里(包括航空距离),实际传递距离4912公里,火炬手数量3608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世界青年田径冠军罗恩?克拉克。这是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的奥运会火炬接力。由于1956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在斯德哥尔摩举行,因此还举行了从奥林匹亚至斯德哥尔摩的火炬接力。途经丹麦抵达瑞典,共有330名火炬手参与传递活动,其中约有160名骑手。 -1960年罗马,意大利1960年罗马奥运会圣火于8月12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从奥林匹亚传递到雅典再到齐娥港口,乘船运至意大利的锡拉库扎市,再由火炬手跑步完成到罗马的传递。 -1964年东京,日本1964年8月21日,东京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种通过飞机运载前往日本,途中经停伊斯坦布尔、黎巴嫩、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和台湾,并举行了展示活动。 -1968年墨西哥城,墨西哥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新大陆”。为此圣火由希腊的驱逐舰“纳瓦里农”号运送到哥伦布的诞生地意大利热那亚市。圣火穿越大西洋,沿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航行。在维拉库兹,由17名火炬手在海中接力将火炬传到岸上。2778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活动。西班牙航海家的后裔恩里克塔?巴西里欧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点燃主火炬塔的女火炬手。 -1972年慕尼黑,德国1972年7月28日,慕尼黑奥运会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圣火穿越7个国家抵达慕尼黑,沿途受到热烈欢迎。当圣火进入奥地利时,一架直升机向火炬接力的路上撒放鲜花。贯穿5532公里的接力活动使用了自行车、摩托车、马等传递方式,并第一次有残疾人使用轮椅进行传递。 -1976年蒙特利尔,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圣火于7月1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希腊火炬手传给加拿大火炬手后,通过传感器将圣火的热能转换成电波并经卫星传至加拿大,然后使用激光在蒙特利尔点燃火炬。火炬接力只进行了5天,1214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活动。为了表示对奥运圣火发源地的崇敬,使用了橄榄油作为火炬的燃料,并第一次由一对男女手举火炬跑入奥运会场共同点燃火炬塔。 -1980年莫斯科,苏联莫斯科奥运会圣火于1980年6月19日在奥林匹亚点燃。传递活动历时31天,行程4915公里,途经了4个国家。 -1984年洛杉机,美国1984年奥运会圣火于5月7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由于雅典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火炬接力商业化的做法,没有举行雅典境内的传递活动,圣火火种由直升机运到雅典后直接飞往美国纽约。5月8日在纽约举行欢迎圣火抵达美国的仪式后开始传递活动。火炬接力历时83天,穿越33个州,到达美国41个城市,由3636名火炬手完成传递。这一届奥运会的火炬手是第一次采用公开选拔的办法产生的。 -1988年汉城,韩国汉城奥运会圣火于8月23日在奥林匹亚点燃。完成雅典火炬接力后,圣火用飞机从希腊运送到韩国南端的济州岛,然后用船运到釜山。火炬接力历时26天,前往全国所有地区。传递方式包括跑步、骑马、船、自行车、飞机和摩托车。火炬接力里程全长15250公里,有1469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 -1992年巴塞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圣火于1992年6月19日在奥林匹亚点燃。火炬接力历时51天,全长6307公里,途经652个城镇,包括所有自治区首府和奥运会的分赛场。 -1996年亚特兰大,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历时92天,这是奥运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火炬接力活动。圣火到达了美国重要的城市并途经许多村镇。火炬手选拔以“社区英雄”为主题,通过公开选拔产生。13267名火炬手参与了传递。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希腊举行圣火交接仪式后,途经11个大洋洲国家抵达澳大利亚。13300名火炬手将圣火传遍澳大利亚。点燃开幕式主会场火炬塔的火炬手凯茜?弗里曼是澳大利亚原著民运动员,曾在1996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并在随后举行的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女子200米金牌。为了反映火炬设计的元素—火、水、土,组委会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了弗里曼浮出水面的效果,并在水中点燃了主火炬塔。悉尼奥运会火炬接力被国际奥委会评价为最成功的一次。由于良好的宣传工作和对商业化的控制,创造了火炬接力神圣、美好的形象。沿途公众对于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热情不断高涨,待圣火抵达悉尼之际,上百万的悉尼市民走上街头,欢迎圣火的到来。火炬接力空前的调动了澳大利亚人民的自豪感。 —2004年希腊,雅典根据本届奥运会“奥运回家”的主题,雅典奥运会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在五大洲进行的传递,前往所有举办过奥运会和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以感谢这些城市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贡献,并将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带到非洲和南美洲。途经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埃及、南非、巴西、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瑞士、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典、芬兰、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希腊,总距离7.8万公里,历时78天,传递火炬手12102名。最后一名火炬手是希腊籍帆船运动员尼科拉奥斯?卡拉马纳基斯。 —2008年北京,中国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国家、地区)的21个城市,并在境内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传递,还将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传递时间为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万公里。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是奥运史上传递路线最长、传递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接力,将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谱写辉煌的篇章。第一名火炬手是奥运飞人刘翔。往届奥运会 传递距离 途经国家和地区 传递天数 火炬手总数1936柏林奥运会 3,187公里 7 13天 3,331名1948伦敦奥运会 3,365公里 7 13天 1,416名1952赫尔辛基奥运会 7,870公里 4 25 3,372名1956墨尔本奥运会 20,470公里 2 21天 3,608名1960罗马奥运会 2,750公里 2 14天 1,529名1964东京奥运会 26,065公里 12 51天 5,244名1968墨西哥城奥运会 13,620公里 5 51天 2,778名1972慕尼黑奥运会 5,532公里 7 30天 6,000名1976蒙特利尔奥运会 775公里 2 5天 1,214名1980莫斯科奥运会 4,915公里 4 31天 5,000名1984洛杉矶奥运会 15,000公里 2 83天 3,636名1988汉城奥运会 15,250公里 3 26天 1,469名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 6,307公里 2 51天 10,448名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 27,890公里 2 92天 13,267名2000悉尼奥运会 27,000公里 13 127天 13,300名2004雅典奥运会 78,000公里 27 78天 12,102名

火炬接力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什么第二是什么

第一层含义:象征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平和友谊。

第二层含义:点亮梦想,传递希望。

作用:告知社会奥林匹克运动会马上开始了。

奥运火炬是奥运的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奥运火炬接力以令人鼓舞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观,是奥运会最具象征意义的活动之一。

奥运火炬接力

       火,被古希腊人看作神圣的元素。在古代奥运会举办地奥林匹亚的圣殿,有一直燃烧的火种,为了确保火种的纯洁,用原始的凹面镜点燃火种。如今,奥运火种由女祭司在赫拉神庙前用凹面镜反射的阳光点燃,它承载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独特价值和遗产。被送到古奥林匹亚体育场,在那里点燃本届奥运会的第一支火炬。

       火炬,无疑是火炬在接力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火炬的设计通常体现了主办国的文化传统和特色。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火炬,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造型。东京2020年奥运火炬的形状与象征日本的传统樱花标志相似。火炬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美学,也要体现科技元素。

       火炬必须能够保护奥运火种经受住恶劣的天气条件,如风,雨,雪,极端高温和非同寻常的运输方式。

       火炬接力不仅让沿途的当地人参与进来,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它宣告着奥运会即将来临,鼓励人们探索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一棒火炬手将在开幕式现场点燃主火炬塔,奥运圣火在奥运会期间一直燃烧,直到奥运会闭幕才会熄灭。

      所以奥运火炬接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有关奥运圣火的知识

1.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为了展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生和光明的前途,效仿奥林匹亚“点圣火”活动,在开幕式上安排了运动员手持火把入场。

2.1912年顾拜旦提出了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建议。

3.1920年第七届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无辜死难的人民,希望人类不再有战争,在本届奥运会期间燃烧了象征和平的火焰。

4.1928年奥委会决定,恢复点燃圣火的传统,火炬要通过接力的方式传递到主会场,并点燃圣火台上的火炬。

5.1934年国际奥委会在雅典正式做出决议,在奥运会召开期间,从开幕直至闭幕。在主体育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奥林匹克。

6.1936年第十一届德国柏林奥运会诞生了奥运史上第一支火炬,出现了第一位火炬手,更是实现了火炬的人力传递。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谢谢!

【“和谐之旅”圣火接力梦想】圣火接力

  火炬接力:第一站是天神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于3月正式在希腊点燃,一场与众不同的追求卓越、友谊、和谐的传递开始。奥运火炬不是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规定的仪式,但是在燃烧的火炬中,人们聚拢于奥林匹克旗下,火炬演化成一股空前凝聚人心、宣扬精神的力量。         在古希腊神话里,地球上的火源自于天神普罗米修斯从上帝那里盗取的火种。火炬传递拥有了来自于古希腊时期神话的神圣意义。不过,严格说来,奥运火炬传递真正成为模式固定下来,是由于1934年国际奥委会的决定。当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一决定以后居然会具有超过比赛本身的意义和能量。1936年,希腊的女祭司将采集的圣火和野生橄榄枝编织的花冠交给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火炬传递者,在诵读了古希腊诗句后,火炬接力开始。经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最终抵达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现代奥运史上的第一棒火炬是由希腊运动员康斯坦丁・库德里斯举起的。   当然,火炬传递并没有那么顺利,它也没有因为象征“和平”而施放出魔力,战争比“和平”更为强悍有力。继1916年第6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受阻,1940和1944年的圣火也让位于血雨腥风的二战战火,奥运会在战火中徒成虚空。此后,世界上虽然仍不断出现地区性争端,但终于重归和平。人们继续高举火炬,一棒一棒接力传递到主火炬台,点亮奥林匹克会场……      燃烧吧,火炬      火炬传递可称是奥运会最有号召力的热身项目,人们将对奥运的热情调动起来,提前举行一次旷日持久的盛大“狂欢”。         在奥运会进行期间,如何做到主火炬和手持火炬的燃烧安全是设计者最重要的考虑因素。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离奥运会闭幕还有5天时,一场持续了20多分钟的大雨浇灭了主火炬台上的圣火。按规定,火炬熄灭就意味着大会闭幕。场地监督比・布歇尔见状,赶紧冒雨冲上圣火台,从口袋里拿出打火机,重新点燃了圣火。虽然都是火,但却有了本质的不同。经组委会讨论,用打火机点燃的圣火无效,旋即用场中央的安全灯取来火种,重新点燃了圣火。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也曾因火炬爆炸导致火炬手受伤,这更是一直让设计者们引以为戒。火炬必须能够在包括暴雨、风雪或酷热的天气等任何可能的气候条件下燃烧。此外,传递方式也是火炬安全性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奥运会的关注度不断加强,特别是最近几届奥运会,每一个主办国都会在传递方式方面做足文章,力求火炬传递新颖别致并具有创意:马背上、沙漠里、天空中、水面上或海底下,这些不同的传递工具和传递环境对火炬的稳定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为的因素,1988年汉城奥运会火炬就曾因记者围堵而熄灭。火炬保持燃烧状态是有规定的――熄灭后必须用安全灯点燃――安全灯中保存着从希腊采集来的火种。但如果安全灯熄灭的话,就必须回到希腊重新采集火种。所以,安全灯的稳定性极为重要。对此,各主办国都采取了极为严密的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如汉城奥运会组委会就要求安全灯要有出色的抗风性,要求其即使从30000米高空坠落也不能熄灭,风力超过每秒40米也必须处于安全状态,还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2000年,奥运火炬抵达澳大利亚后曾多次历险:有人试图使用随身携带的灭火器喷射火炬;有人从接力者手中抢下火炬,自己持火炬跑了一小段距离,直到被警察制止;有人试图从火炬接力者手中抢下火炬扔进海里。此外,奥运火炬还遭到过一次抢夺和一次“水弹”射击,好在悉尼火炬设计者出色的安全设计使火炬有惊无险。悉尼奥运会的手持火炬受到了一致的赞誉,该火炬重量为1000克,加满油的情况下能够燃烧20分钟。火炬体分为三层,分别象征着土、火和水,内层由不锈钢制成,内盛燃料系统和燃烧系统;中层由蓝色电镀铝制成,内盛燃料罐,燃料使用的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气体容易充分燃烧,废弃物少,十分环保。火炬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在时速65千米的大风和热带的瓢泼大雨中还可燃烧。火炬还有自动熄灭功能,当火炬被倒置或放在地上10秒钟就会自动熄灭。   2004年雅典奥运火炬整体重700克,高68厘米,设计超前并富有活力。人性、绿色的橄榄叶状设计和流畅的线条使雅典奥运火炬本身成为圣火的延伸,呈现出一个自由喷发的火焰的外形,每支火炬至少可以燃烧20分钟。两种色彩和橄榄叶般柔畅的外形体现了设计师“万物适中”的设计理念。   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一问世就引起众人关注,它以优雅的纸卷造型围住激情火焰,有着抗风防雨的安全设计。极具古典韵味的外表下,“祥云”的燃烧系统采用创新的双火焰方案,为圣火上了双保险,将伴随奥林匹克迈向新的高峰。      奇异的旅程      自从现代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诞生之日起,已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参加了火炬接力活动。在奥运会历史上,早期的火炬接力大多采用跑步的传递形式。随着奥运会的发展和逐步推广,其举办地遍布全世界,为了体现火炬途经地区的特色,各举办国家和城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在1952年奥斯陆冬奥会中,擅长滑雪的挪威人用滑雪方式传递圣火;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则利用雪橇在北极圈内进行了圣火传递;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从雅典到巴黎的圣火传递中使用了超音速协和飞机,这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为快速的火炬传递;而1996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火炬接力更采用了降落伞这种特异的传递方式。   比之冬奥会,夏奥会的圣火传递之旅更加充满传奇色彩。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由于当时的芬兰仍然未能从二战创伤中恢复过来,组委会请求奥运火炬的传递不要经过芬兰东部,因此主办方将火炬装入飞机经由雅典从哥本哈根运送到赫尔辛基,这也是奥运圣火首次飞上天空;而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东道主更是别出心裁地“玩”起了高科技:奥运火种首次通过卫星用激光从雅典传送到主办国。当采集的奥运火种到达雅典后,通过一个捕捉离子化火焰微粒的传感器,只花了半秒钟时间就被以激光的形态传至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并由卫星将信号反射到渥太华,通过对卫星传过来的脉冲信号进行解码而复制了奥运圣火,最后才进行了短距离的人工传递。这也是至今为止奥运圣火的唯一一次太空之旅。      在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中,圣火还曾经和水有过三次亲密的接触: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一名船员在贝拉克鲁斯划着一条名为“杜兰戈号”小船把火炬传送到了对岸;1968年格勒诺布尔冬奥会火炬接力期间,一位潜水员高举着火炬游过马赛港口,但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当时火炬的火焰部分必须在水面以上。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火炬历经2.7万公里抵达澳大利亚土著圣地乌卢鲁,主办方动用了船只和蛙人来运输火炬,历时127天,这是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一次传递活动。除了奔跑,澳大利亚人还动用了骆驼、独木舟、太阳能汽车等不同的传递方式。由于科技上的突破,在大堡礁,圣火还经历了奥运会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传递方式――水下传递,首次让奥运火炬燃烧于水面之下。还有一个传递的典型事例,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期间,美国人利用在其国内特别是西部地区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工具――印第安人的独木舟、传送快递的驿马、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世界上第一条贯穿大陆的联合太平洋公司铁路等进行火炬接力,被人们称为“西部牛仔”之旅。      “丝绸之路”与“和谐之旅”      中国人为之努力数年的奥林匹克圣火,于3月24日在奥林匹亚古遗址举行采集仪式。当阳光聚焦于凹面镜的中央,圣火点燃,千百年沿用的传统采集方式象征着奥运圣火的纯洁,也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不绝传承。   依照传统,最高女祭司将宝贵的圣火种递交给第一名火炬手、希腊跆拳道运动员亚历山大。圣火跟随亚历山大,从古奥林匹克竞技场跑向顾拜旦纪念碑之后,便开始了在希腊境内的旅程。经历了7天的传递,奥运圣火离别故乡,奔向北京。      21世纪的北京为奥运调动了空前的力量,这次的火炬传递也将破几个纪录:火炬手最多、传递时间最长和传递距离最长。最耀眼的应该是对传递路线的安排了。2001年,奥申委就曾经对世界承诺:奥林匹克永恒不熄的火焰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这是个奥林匹克从未有过的高度!   传递路线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本次奥运会境外路线的安排。每个承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会尽力向世界展示本国的文化历史,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让人们重温了古希腊和古代意大利的辉煌岁月;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火炬路线回忆了美洲与世界相遇……2008,北京选择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寓意。境外火炬接力传递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立足亚洲,兼顾五大洲重点国家和城市,将会前往五大洲(国家、地区)的20多个城市。这个路线的设定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高度评价,认为它“将会把友谊和尊重带给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以及不同信仰的人们”。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界最早的交流之路,它的来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如《穆天子传》的神话领域。从众所周知的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绸、茶叶、书籍传到国外,而国外的金银、珠宝也随之进入国境。外国纷纷惊艳于中国的富有和瑰丽,中华泱泱大国的风采得以名扬世界。古代的“丝绸之路”,因朝代不同而路线各有区别,总体可算有陆路、海路两条路径。这一象征着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贸易之路,行经中亚、欧洲、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传播的不仅是物品,还有中华文明和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丝绸之路”诞生的两千多年后,又一条担负中西交流意义的路线诞生――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路线。这一次,中华民族期盼的远不止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中国人的想法更为超远、前瞻。      圣火之“云”      本届境外火炬传递是火炬第二次走遍五大洲(第一次是28届雅典奥运会)。从北京出发后传递的首站就是丝路重镇阿拉木图。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重要城市,哈语中意为“苹果之城”,位于天山北麓。据记载,阿拉木图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经过这里再走出去。城市始建于1854年,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还曾经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第二站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申办奥运已经有十余年历史,是奥运精神生生不息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扼守黑海咽喉,是连接欧、亚、非三个大陆的重要城市。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伊斯坦布尔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年来,陆上“丝绸之路”始终商贾不断,他们在此结束亚洲行程,承载着中华文明走向欧洲腹地。本次火炬,也是由这里传向欧洲,走到欧洲的第一站――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欧洲是奥林匹克的发祥地,是奥运会举办次数最多的大洲。不仅举办过1980年奥运会的俄罗斯有着悠久、深厚的体育传统,接下去的伦敦和巴黎更是奥运会历史中让人牢记的名字。作为享誉世界的大都市,英国首都伦敦曾经两次举办过奥运会,这座集高贵传统与现代金融于一体的名城,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张力,也将是201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同样举办过两届奥运会,巴黎较伦敦更多了一重荣誉――这里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故乡。巴黎,法国著名的文化、艺术名城,顾拜旦在这里发出的振聋发聩之声――“复兴奥林匹克运动”至今仍在世人耳边回响,整个欧洲亦因此染上荣光。   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曾经被船载入美洲,虽然对于古代 “丝绸之路”是否曾达及美洲,仍有着不同的说法,毕竟亚洲和美洲的距离对于古代的航海能力是个挑战。但是今年,“祥云”圣火确实将会抵达这个“新鲜”的大陆,以一火之力照亮这个或许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之地。按照计划,4月9日,美国的旧金山会作为北美洲的唯一城市迎来圣火;11日,圣火则会转道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个著名的阿根廷首都,享有着“南美洲巴黎”的美誉,在地理上则是距奥运主办城市――北京最远的国家首都之一。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首都,在斯瓦希里语里意为“和平之港”,位于非洲大陆的东海岸,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曾听说过的城市,海上“丝绸之路”到达过的最远地方就是非洲的东海岸了,于是这个可能是古代被称为三兰国的地方也成为这次奥运火炬在非洲的唯一驿站。   回顾亚洲的奥运史,这块极富体育热情的大陆只有日本和韩国曾经举办过奥运盛会,和欧洲举办16次、美洲举办过7次的比例悬殊极大。所以,本届奥运圣火传递的重点在亚洲区域,圣火经过达累斯萨拉姆后就会重返亚洲。重返后途经的地方多与“丝绸之路”有或疏或密的联系。首站马斯喀特,是阿曼首都,以城市的神秘和丰富的阿拉伯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的海外游客。这里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阿拉伯半岛的唯一港口城市。而接下来的伊斯兰堡、新德里、曼谷、吉隆坡同样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也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之城。      火炬从海上“丝绸之路”城市雅加达传递出来后,将转向五大洲中的最后一个城市――大洋洲的堪培拉,再由这个“相会之地”(堪培拉在土著语中的意思)回到亚洲的奥运会举办地――长野和首尔。日本的长野市曾经举办过1998年冬季奥运会,既是冬季体育活动的中心,也是国内外人士所瞩目的观光、旅游、文化中心。首尔则是第24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当时名为汉城)。当年,第24届奥运会以“和平、和谐、进步”为主题,来自160多个国家的13000多名运动员和官员越过了分隔各方的重重障碍相聚一堂,是到当时为止最大的一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和民族利益,使奥林匹克运动重新回到了正轨。境外传递的最后两站是平壤和胡志明市,后者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郑和船队前往印度洋的必经之路。至此,第29届奥林匹克圣火结束境外之旅,回到香港,开启深具意义的中华旅程……   奥运圣火,约9.7万公里的境外传递路程,向同一个世界传递着同一个梦想。而境外2300余名火炬手也将通过不同的交通方式,如飞机、轮船、火车、汽车、自行车、马匹、骆驼等进行传递。当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达成完美的交汇时,整个世界对北京奥运的激情也将会达到顶点。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的奥林匹克火炬接力起源及历史

火,在人类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好对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重要进步。在世界众多民族的信仰之中,都有关于对火崇拜的内容。以古希腊人为例,他们认为火在世界上的出现,源自普罗米修斯的神话。火的起源使之成为神圣的元素。希腊人在主神庙前燃烧着永不熄灭的圣火。火种采集的方式是圣火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圣火是通过一个叫“skaphia ”的半圆形凹面镜,将阳光集中采集而成的。(凹面镜也在今天被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的采集。) 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地——奥林匹亚,圣火一直在赫斯提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女灶神)祭坛前的城市公共会堂中静静地燃烧。这里的圣火同样是通过使用凹面镜汇聚阳光采集而成,它还被作为火种去点燃其他神圣场所的圣火。古希腊人也会在宙斯和赫拉神庙前举行圣火采集仪式,以显示对神的敬意,并在仪式上向诸神献上祭品。今天,当年的神庙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的取火仪式,依然按照古代的传统予以延续。 在现代奥运会中,奥林匹克圣火是人类价值的重要象征,也是人类与火息息相关的重要表现。正如当年宣布“神圣休战”的传令兵,今天的火炬手,手持奥运会火炬,传递奥林匹克圣火,鼓励全世界为了奥运会放下武器。选择奥林匹亚作为奥运会火炬接力取火仪式的举办地,象征着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之间紧密连接,并强调两者共有的深远意义。圣火被再次带入奥林匹克运动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当时只是点燃了主体育场的火炬塔,没有举行火炬接力活动。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第一次举行了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柏林奥组委的秘书长、历史学教授卡尔·戴姆建议,把火炬接力作为古代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的连接,把火炬接力再度带入奥林匹克运动。圣火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先在希腊境内传递,之后传递至德国的柏林,点燃主火炬塔成为1936年奥运会开幕仪式的一大亮点。选择奥林匹亚作为奥运会火炬接力取火仪式的举办地,象征着奥林匹克的伟大传统和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之间紧密连接和奥运圣火的纯洁。到目前为止,一共举办了16届夏季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