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现代奥运会简介
- 莫斯科奥运会歌曲为什么叫《告别莫斯科》
- 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小熊小米沙哭是怎么回事
- 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小熊米沙哭是怎么回事
- 奥运会开幕式歌曲
-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出现哪些重大变化
- 奥运会有几年的历史了
现代奥运会简介
现代奥运会是以“恢复古代奥运会”为名义而构建的一个现代社会文化现象,它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继承了“奥林匹亚德”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借用和发展了某些仪式,吸收了公平竞争、奋勇拼搏、身心和谐发展的古代传统思想。但现代奥运会并不是古代奥运会的延续和翻版,它是在新背景下产生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15世纪的文艺复兴使得许多欧洲人开始重新赞扬奥林匹克精神。意大利的马泰奥·帕尔米里亚在1450年提出要提倡奥运会的和平与友谊的精神;德国人库齐乌斯花了多年时间挖掘古希腊的奥林匹亚村,他在1852年1月在柏林宣读了考察报告,并建议恢复奥运会。被尊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的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92年首次公开提出恢复奥运会,并把范围扩大到全世界。1893年,顾拜旦致函各国体育组织,邀请他们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体育大会。在同年6月16日举行12国的代表在巴黎举行了恢复奥林匹克运动大会。会议决议每四年举行一次全球范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希腊人维凯拉斯出任主席,顾拜旦任秘书长,并亲自设计了奥运会的会徽、会旗。会议还通过了奥林匹克宪章。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在希腊雅典正式举行。并决定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会期不超过16天。
莫斯科奥运会歌曲为什么叫《告别莫斯科》
由于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两大阵营的对峙,使得当时的政局尤为紧张。这是一届被抵制的奥运会。这首首歌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闭幕式的歌曲.运动员们眼含惜别的泪水,用各自不同的语言同声歌唱离别之歌.情节感人肺腑!让世界上的好人们友谊地久天长!让那些阻挠各国人民团结的政客们见鬼去吧!各国人民的友谊万岁!中文名称:告别莫斯科外文名称:《Goodbye Moscow》填 词:尼·多布朗拉沃夫谱 曲:阿·巴赫慕托娃歌词:看台上人如潮渐渐平息赛场上欢呼声刚消逝再见吧我们可爱的米沙回到你大森林家园里用微笑来告别不要忧郁最难忘那些天在心底祝愿吧为理想共同努力盼我们再一次来相聚多珍重呵朋友心中温情化做友谊爱之歌永珍惜再见吧来日再相聚我们曾同分享胜利欢喜惟有爱和友谊无尽期奥林匹克召唤声不断回荡长留在心灵中诗行里再见吧莫斯科告别再见奥林匹克挥着手在远去祝愿吧为理想共同努力盼我们再一次来相聚多珍重呵朋友心中温情化做友谊爱之歌永珍惜再见吧来日再相聚
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小熊小米沙哭是怎么回事
更正一下,应该是在莫斯科奥运会的闭幕式出现了哭泣的Misha 不是开幕式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正值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抵制该界奥运会。因此该界奥运会参赛国家只有80个,是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后参赛国最少的一届。闭幕式Misha的眼泪表现出人们对奥运体育赛事政治化的不满;对人类隔阂而感到伤心。通过Misha的眼泪要传达的信息就是:奥运会需要团结,需要友谊,需要和平,惟有打破国家、地区、宗教、种族的疆界,奥运精神的精髓才能在全世界深入人心永不磨灭,奥运会的意义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奥运会中用这样的方法来表达对体育赛事政治化的不满是非常恰当的,表明了奥运会的核心意义:参与第一。
莫斯科奥运会吉祥物小熊米沙哭是怎么回事
1980年第22届奥运会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吉祥物是一只名叫“米莎”(Misha)的俄罗斯熊。熊在前苏联种类繁多,同时也是前苏联的象征,1998 年莫斯科世界青少年运动会就再度选小熊为吉祥物,造形与米莎相当类似,俄罗斯方面表示是米莎的后代。在确定以什么形象作为吉祥物时,著名的儿童书籍插图画家维克多·切兹可夫花了六个多月从一百多幅漫画熊中挑选出了“米莎”。后来,她还被赋予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到世界各地的使命,甚至还和两名宇航员飞上了太空。米沙是众多奥运会吉祥物中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亮相最多的一个,无论是在背景板上还是在场地中央,都能看到米沙可爱的笑脸。 遗憾的是,1980年前后,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国家为了破坏苏联的威望而联合抵制,中国也由于印度支那、阿富汗等问题未能参加,结果只有共8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以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为首的苏联高层及其重视这届奥运会,苏联想借此机会向全世界展示发达的社会主义成果,回应反动分子对苏联的抨击。苏联要告诉全世界,我们不但在军事和政治上是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在体育和经济上,我们同样领先世界。50亿美元的投资也成为至今投资额最大的一届奥运。奥运圣火接力由希腊开始,由于遭受西欧国家集体反对,只途经了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也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亲苏国家参加,虽然如此,本届奥运会仍照常举办不受影响。最后苏联取得了三分之一金牌,极为成功。 16天后,在莫斯科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一个巨型“米莎”又被簇拥着出现在体育场中央。 现场观众突然发现,米莎没有露出开幕式上的笑容,眼角却涌出了晶莹的泪珠。这是巧妙地“设计”出的激动的泪水,但何尝不是为奥运会的残缺不全而担忧的泪水呢?由于没有看到一届团结的奥运会,米莎感到很伤心,她要用泪水告诉大家,奥运会需要团结、需要友谊、需要和平。惟有打破国家、地区、宗教、种族的疆界,奥运精神的精髓才能在全世界深入人心永不磨灭,奥运会的意义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在这个世界上,谁要是胆敢破坏甚至剥夺人类热爱和平、友谊、团结的权利,谁就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敌人。
奥运会开幕式歌曲
1980莫斯科奥运会歌曲《告别莫斯科》这也是一届被抵制的奥运会。这首首歌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闭幕式的歌曲.运动员们眼含惜别的泪水,用各自不同的语言同声歌唱离别之歌。1984洛杉矶奥运会歌曲《reach out》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会歌《Reach out》(中文歌名:冲刺),或许是中国观众听到的最早的一首奥运会主题歌了。那年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在我们的运动员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时,我们也记住了美国著名的黑人歌手莱昂内尔-里奇。这个顶着爆炸头的歌手一生获得了5次格莱美奖、一次奥斯卡大奖及金球奖,唱片销量近1亿张。经典作品包括《say you, say me》、《endless love》等。他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唱的 reach out 后来成为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单曲。1988汉城奥运会歌曲《Hand In Hand》歌曲中文名称是《手拉手》。这首旋律动听的电子乐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萨马兰奇曾认为其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甚至考虑将它定为永久会歌。Koreana这个临时组合算得上是实力唱将。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他们身后的18000名合唱者,赋予了演唱一种磅礴的气势。1992巴塞罗那《Amigos para siempre》《永远的朋友》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歌。 amigos para siempre在西班牙语中是“一生的朋友”之意。参与制作这首巴塞罗奥运会那奥运会主题歌的几个人都是大牌。莎拉?布莱曼, 号称“月光女神”,这位来自英国的歌手横跨世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大领域,而且都有非常高的地位。与莎拉·布莱曼合作演唱的是西班牙的卡雷拉斯,他与帕瓦罗蒂和多明戈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男高音。歌曲的曲作者是英国音乐家韦伯。歌剧“猫”就是他的作品。这首《永远的朋友》则是巴塞罗那奥组委专门邀请韦伯创作的。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歌曲《Reach》《登峰造极》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题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是一种简单的民谣风格,因为创作者认为,简单的就是宏大的。这首歌的演唱者是美国的古巴裔拉丁歌手伊斯特芬。他于1957年出生在古巴的哈瓦那,后来随父母移民到了美国。伊斯特芬是个有才华的歌手,并且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他不但是美国拉丁流行乐天后,同时还是迈哈密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在当年被称为拉丁流行天后。在美国有这样的说法:任何一封信,只要在信封上写上Gloria Estefan,USA,就能被准确地寄到她本人手中。2000年悉尼奥运会歌曲《The Flame》有些歌曲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显示其魅力,《圣火》便是这样一首歌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这首歌便被推出,但却反应平平,而来到灯火辉煌、亿人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之后,它在一刹那拥有了一种博大深远的气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歌《Oceania》《海洋》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主题歌。这是一首无法模仿也难以传唱的歌曲,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有点另类的气质其实是比约克的一贯音乐风格。它完全区别于体育歌曲的激越高昂,听来更像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天籁。它更契合雅典奥运会的寻根意味,也更接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和你》(you and me)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我和你》,闪耀着人性与情义的光华,以舒缓而温情的方式,让亿万观众如沐月光清风,在天籁之音中感受“地球村”的和谐之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题歌《Survival》在伦敦奥运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之际,英国摇滚乐乐队缪斯Muse的新单曲Survival被定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官方歌曲。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出现哪些重大变化
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由于美国和苏联间的“冷战”,均遭到了强烈的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抵制。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宣布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当时的西方媒体曾报道说,在1980年1月1日的北约峰会上,西方国家商定集体抵制这一届奥运会。但实际上在苏军入侵阿富汗前,就有人提议抵制苏联举办的奥运会,例如英国此前就以苏联镇压异见人士为由,拒绝派出运动员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而以色列总理贝京也因为苏联限制犹太人前往以色列定居,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支持下也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除美国以外,中国、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也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拒绝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英国、法国和希腊虽然公开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但没有禁止本国运动员参赛,当年英国的奥运会代表团是西方国家中最大的一个,有170名运动员参加了莫斯科奥运会。鉴于官方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英国、爱尔兰、意大利、瑞士、安道尔和西班牙等国运动员在开幕式和闭幕式入场式上,打出的不是本国国旗,而是奥林匹克的五环旗,这些国家运动员在获得金牌时奏响的也不是本国的国歌,而是奥林匹克会歌。最终只有80个左右的国家派出运动员参加了莫斯科奥运会。 四年之后,苏联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作为对西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回应。这一次轮到以苏联为首的国际阵营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参加抵制行动的国家包括保加利亚、民主德国、越南、蒙古、老挝、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南也门和古巴等。而中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这也是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参加奥运会。唯一一个既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也没有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国家就是伊朗,原教旨主义的伊朗将美苏两国均称为“恶魔”。 1998年,著名的《生活》杂志刊载了历史学家精选的过去千年中最重要的1000个事件和人物,1896年顾拜旦恢复奥运会的壮举也跻身其中,被誉为千年盛事之一。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已。
奥运会有几年的历史了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除了宗教这一古老的社会文化现象外,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但在此以前,古奥运会可能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行一次,这一周期被称为“奥林匹亚德”。按此周期算,则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间共应举办293届;但实际上召开的次数要少得多。不过,古代奥运会有规定,一个奥林匹亚德为一届,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 古奥运会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所以前22届时间仅一天。后来随着比赛项目的增加,又延长为两天。从第37届增加少年比赛项目后,时间又延长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开幕式,举行献祭和宣誓仪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赛的具体内容,第五天是闭幕式,进行发奖和敬神活动。 目前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未含冬奥会项目):田径、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射击、举重、自行车、射箭、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体操(含艺术体操)、击剑、国际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击、柔道、赛艇、皮艇和划艇、帆船(含帆板)、马术、现代五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棒球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水平上来看,都已为举世所瞩目。奥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看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奥林匹克主义以竞技的形式,将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奥运会是人类探索体能极限的最引人入胜的赛场,奥运会纪录、奖牌成为运动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全球性活动。 1893年,根据“奥运之父”顾拜旦的建议,在巴黎举行了讨论复兴奥运会问题的国际性体育会议。1894年1月,顾拜旦草拟了复兴奥运会的具体步骤和需要探讨的10个问题,致函各国体育组织和团体。6月16日,"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开幕,到会代表79人,代表着12个国家的49个体育组织。有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大会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6月23日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