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王楚钦和樊振东同为国乒的优秀选手,他们的反手技术各自有什么优势
樊振东的反手在实战上有优势,可以保证他能稳定得分,王楚钦的反手在理论上有优势,如果这个理论能实践好的话,就是国乒的又一大突破。具体分析如下,樊振东的反手表现在区域内战术的合理分配,比如在中近台的时候,比赛中有选手在处理长球时使用的反手起下旋、反拉等招式,樊振东都能高质量在这个区域内完成,目的就是既能与对手相持多个回合又能保证自己得分。
还有攻防方面。之前是王皓和张继科是反手的代表,后来在张继科时期反手攻防一体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是他很快就隐退江湖,最后在深入发展反手战术中,在樊振东身上找到了一定的突破口。
王楚钦的反手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打法,就是前两板。这种打法的核心是击球点在起跳点,这个极难掌握,也很少有人能做到。那个开球速度快的就直接让人傻掉了,无法应对的话就只能看着球飞过去,反应过来时,球已经不在台子上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楚钦在近台和中台的抢线速度都比樊振东快。
其次,王楚钦在中、近台的动作幅度是不同的,因此在空间调整方面,他可以利用好这个时间差,创造一个更方便自己的调整范围,而且这样的动作小而精确,与以往的大开大合相比,可以更省力、更集中、更精准,这样的打法可以有樊振东那样打暴力球,有马龙的技术球,理论上效率更高。我觉得这将是未来乒乓球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就目前的成效来看,这个体系还不是那么完善,不过,我相信经过我们的技术人员、教练组等有关人士的努力下,肯定会培养出一个两板打法的球员。
在中国男乒当中,樊振东和王楚钦谁的反手技术更加先进
个人认为目前从实战和成绩的检验中,樊振东的反手体系更完备和先进一些,但是王楚钦的反手体系在理论层面似乎可以更先进一些。
光是某一项技术的精进其实不能代表整套体系的先进性。其实樊振东为了他全局的发展,现在的反手体系是牺牲了一部分原来凶猛的技术的。从区域,攻防,左右来讲反手体系。区域的台内,近台,中近台和远台各自使用的技术和战术目标都不同。
樊振东的台内技术有反手摆短和劈长,用来控制对手上手或者对手被迫上手,质量不高,但是长短刚刚好樊振东可以借力,这个战术目标就算达成,基本是传统台内技术的延续。拧拉在之前的技体系里主要用来发抢或者接发抢,现在更强调作为一种突袭手段,就是说不要求每个球都拧拉上手,摆短一板再上手或者突然拧大角度。先这个技术并没有被限制,而是要在恰当的时间突然袭击一下,让对手毫无防备丢分。其实我觉得这点改变蛮好的,毕竟大家都知道你樊振东一定是要拧拉的,关键是你什么时候拧,拧到哪,你目的是什么,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增加了威胁程度。樊振东基本没有翻挑,都是全拧或者侧拧,线路上目前多样。
关于王楚钦,首先我要说明,他的反手真的是有先进性的,并且正在把一些理论层面的东西一步步具象化。最有代表的就是他的打法——前两板技战术打法。他的击球点在起跳点,巨难掌握,但是确实有人可以做到,那个起板速度几乎无解。在近台和台内的速度比樊振东的抢点变线的速度还要快,如果运动员本身技战术厚实,再加上质量,那在台内基本就是霸王。但是目前他的短板也出现在这里,由于击球点过于靠前,失误率太高,并且可能无法做到有效还原,这是目前这个打法的一个硬伤,如何利用好这个速度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反手为王的时代!孙颖莎遇职业瓶颈期,男乒主力或步周启豪后尘
WTT冠军赛已经结束,男女单打的冠军都出乎意外,王曼昱带伤出战半决赛苦战7局逆转取胜,决赛又是逆转王艺迪,不得不说王曼昱确实得到了锻炼,大赛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王曼昱在未来定是会超越陈梦,成为女乒主力的头牌,另外女单结束之后,世界排名也是随之发生了变化。 此前世界排名顺序为,孙颖莎、陈梦、王曼昱、王艺迪,如今王曼昱夺下这1000分之后,也是成功的反超了陈梦,可以说目前乒乓球的格局很明朗,谁能够掌控反手谁就离冠军更进一步,国际乒联在对乒乓球的大小进行更新之后。 球体面积变大,同时带来的是旋转的速度减弱,这样间接的改变了乒乓球比赛的风格,不再是靠旋转和多拍的相持,决定胜负的基本上都是在前三板,发球后就可以直接形成对轰,正面硬刚结束得分的概率很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发球人是不敢把正面给对手。 所以乒乓球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反手,王曼昱、孙颖莎和王艺迪都加强了反手,在冠军赛王曼昱就是靠着反手的强力的对轰拿下王艺迪,王曼昱目前也是国乒5大主力中,反手最强的球员,孙颖莎的前三板也是被破解,如今孙颖莎更是处于职业生涯的瓶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