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vs美国vs欧洲

日本vs美国vs欧洲(日本和美国,欧洲科技水平,哪个国家的科技最强)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4-11-22 18:06:11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日本和美国,欧洲科技水平,哪个国家的科技最强

美国的综合技术实力是最强的!日本在电子精密元器件领域有一定优势!欧洲技术水平比较均衡,但落后于美国,其中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传统工业国家实力较强,其中又以德国的重工业水平最高,至于东欧国家可以忽略不计。。。。关于美国,先不说科研的投入。。。美国科技之所以强大的最根本原因在于:1、美国拥有相对完善和高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制度。简单说就是在法律上动真格!严格保护各项合法知识产权,打击垄断,封堵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企业一定程度上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求的生存和发展。2、人才至上的社会体制。在美国,成功的企业家例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被誉为民族英雄,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合理的社会回报3、开放务实不拘一格的国民思想文化。看看各类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小说等就能明白美国整个文化中的创新氛围和国民观念。4、教育体制不已灌输类为主,注重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个性的养成发展!!以及等等。。。。因此美国才会对全世界的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也会促使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大量投资。。造成了良性循环。而中国。。。。。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完善。。。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采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97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1024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97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弹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弹药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弹药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资源可供使用,而苏联的资源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资源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化妆品的区别

  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虽然全球的美容趋势都是以健康和自然为主题,但各个市场的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和偏好却有所不同。  美国市场的化妆品注重的是实用性和舒适度。美国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使用简单易用的产品,希望化妆品能够轻松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美国的化妆品品牌通常更注重产品的易用性和实用性,比如注重产品的持久度和防水性等。  相比之下,欧洲的化妆品更加注重质量和品质。欧洲的消费者更注重化妆品的成分和效果,希望化妆品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和体验。因此,欧洲的化妆品品牌通常更加注重产品的功效和品质,比如注重产品的天然成分和环保性。  日本的化妆品注重的是科技和创新。日本的消费者十分注重科技和创新,希望化妆品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和体验。因此,日本的化妆品品牌通常更注重产品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比如注重产品的渗透力和抗氧化性等。  韩国的化妆品注重的是独特性和个性化。韩国的消费者希望化妆品能够带来独特的效果和体验,因此韩国的化妆品品牌通常更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比如注重产品的质地和颜色等。  总之,虽然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的化妆品市场都注重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但每个市场对化妆品的需求和偏好还是有所不同。因此,化妆品品牌在不同市场推出产品时,需要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科学哪个更先进

当然是美国,美国不管在技术研发和科学投入资金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部总和,美国的科学技术目前是世界领先,比日本和欧洲至少领先10年左右。其次是欧洲、日本,中国总体上处在日本和欧洲中间,部分技术相跟美国也不相上下。只要国家投入人力、财力相信赶上和超过他们也为期不远了。中国加油!!!!!

欧洲、日本、美国,谁更会造汽车

日本日本的国情和日本人日常怎样生活,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就不太具体说了。这里简单总结一下:日本人口高度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少数大城市、资源匮乏,油价高、城市街道窄小、国土面积小。这些特点决定了日本车厂在本土投放的大都是小排量(很多不到1L)的小车,很多还是方头方脑的,油耗低,排放低,空间利用率高,非常适合在城市内穿街过巷。轿车也是以中小排量为主。不过,这个其实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日车在海外市场如何。与欧洲车厂和美国车厂最大的不同是,日本车厂没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欧盟国家可以被视为同一市场)来支撑它们的发展和分摊庞大的平台研发成本。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立足全球市场,而且重心要绝对放在海外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点,为了和美国车厂去抢美国市场, 和欧洲车厂去抢欧洲市场,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实现尽可能的本地化,忘掉自己的本土车型,尽可能做到比美国车还美国,比欧洲车还欧洲。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要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除了拷贝当地车型外,还要有高于它们的地方。日本车厂的策略,很像英国汇丰银行的一句著名广告词“Global brand, local branch”(全球品牌,本地分行)。就是除了品牌是全球的,在其它的所有顾客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地方,尽一切可能成为一个当地的车厂。所以,你绝不会见到日本车厂把自己在本土的那些方头方脑的K-car拿到美国去销售,因为那绝对是必死无疑的。可以说,日本车厂是完全的市场导向,当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技术为市场服务,并服从于市场。美国的丰田和欧洲的丰田,从内到外的设计,都完全不同,可以说,除了都挂一个牛头标,你找不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美国丰田,无论开上去还是看上去,都更像道奇或者通用,欧洲丰田则更像大众或者欧洲福特。日本车厂在中国市场上投放的很多车型,在其它国家你根本就不会见到,因为已经做了大幅度的改造,面目全非了。你如果问一个欧洲消费者,丰田的设计是什么,他可能想一想会说,我也不知道,应该是我们喜欢并且习惯的那种设计,没什么特别的设计。如果你再问他,丰田带给你的联想是什么,他会说,可能是质量和可靠性吧。所以,人们常说Japan quality,没什么人说Japan design,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我更省油、人性化设计做得更好、保修时间更长、故障率更低。最重要的一点是,更便宜,你喜欢不喜欢?依靠这种方式进入当地市场,用10-20年的时间积累经验,建立品牌美誉度,了解市场,并把握潮流的趋势,日本车厂逐渐可以做到在设计上从跟随潮流到引导潮流,开始跟当地品牌分庭抗礼,最终争取在市场份额上反超当地品牌。以雷克萨斯为例,开始是从模仿奔驰和宝马起家的,以不弱于双B的工艺质量和相对较为低廉的价格吸引客户。经过了20年的经验积累和品牌美誉度建立,在最新一代的雷克萨斯车型上已经能够看到很多独创的,只属于雷克萨斯自己的设计语言,这个年轻的豪华品牌试图走出一条和双B、奥迪、凯迪拉克完全不同的路线。而且,我们也在一些欧美品牌的新车上见到了模仿雷克萨斯设计细节的现象。能够实现这样彻底的本地化,最重要的就是本地设计。日本三大车厂,丰田、日产和本田在北美和欧洲都有大型的研发中心,设计师以本地人为主,日方人员数量较少。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设计出迎合当地消费者的车型。日本车厂的海外研发人员数量远大于本土的研发人员数量,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们的策略与欧洲车厂是如何地不同。欧洲车厂还是坚持将研发的核心放在欧洲,从欧洲辐射全球。海外市场即便有很少数的一些研发人员,也只能做比较小的“face-lift”,改改外观的局部啊,行车电脑的显示文字翻译成本地语言啊。深层次的研发,涉及到产品的改款和产品线级别的新设计,海外研发是没有实力,也绝对不会被允许去做的。丰田在欧洲市场上卖得很不错的一款紧凑型MPV,叫做VERSO,直接对手是福特的C-MAX和雷诺小风景丰田在北美卖得很火的一款皮卡Tundra,如果抠了那个牛头标,可能有人会误认为它是福特或者雪佛兰的哪款皮卡吧,呵呵。同样,这款车你也别想在亚洲或者欧洲见到。美国如果说欧洲是技术导向,日本是市场导向。美国车厂可以说是技术比不过欧洲,市场做不过日本。背靠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美国,总是给人一种错觉,人们常说,美国是一个活在车轮上的国家。到过美国的人,会对这话有深切的体会。美国人出行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非常低的。没有如欧洲和日本那样密集而先进的高速铁路网,铁路仅限于服务一部分的货运。很多美国人一辈子没坐过火车出行。除了一些大城市之外,很多城市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即使有公共汽车,一天只有早晚各一班,也没什么人坐。在欧洲和亚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短途低价航空,在美国还不见踪影。美国人一般是短途乃至中途出行都开车,实在太远的旅行(跨几个州的)才会坐飞机。在美国很多地方,没有车或者不会开车,简直是寸步难行。因此,美国的公路网极其发达,路况大都不错,而且由于人口密度小,道路一般比较宽阔,很少拥堵。如此强的对于汽车的依赖,幅员辽阔的国土,超过3亿的人口,发达的经济,极强的购买力(除了本身有钱之外,美国人贷款消费居全球之最,很多人第一辆车的贷款还没还完,就已经在买第三辆或者第四辆车了),使得美国的汽车消费能力位居全球之最。和欧洲相同的是,美国一个家庭也普遍拥有多辆汽车,但是车型的偏好上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油价的明显偏低,再加上我们常说的美国的“浪费”文化,美国人对于车的爱好可以总结为“大”和“奢华”。对于能源利用率比较高的车型,如紧凑型两厢车,旅行轿车,紧凑型MPV这些,在美国不受欢迎。柴油车和混合动力车更是难觅踪影。美国人更喜欢的是中大型三厢轿车、中大型MPV、各种尺寸的SUV、皮卡、跑车等等这些气派但是浪费能源的车型。你常常能在街上看到那种排量5升6升的巨大的皮卡,里头只坐了驾驶员一人,车斗里头空空如也啥也没拉,去干啥?去三条街之外的便利店买一瓶矿泉水。这并不夸张。宝马X5和大众途锐这样的车在欧洲的街头是绝对的大个子了,但是很多时候,在美国的车流中,被悍马和福特500皮卡们包围着,你会觉得它们显得很“小巧”。有着这样的本土市场,可以说是把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三大车厂“惯坏”了。不用在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上费什么功夫,只要把车造得够大,奢侈的装备往上一堆,就不愁没人要。美国的发动机能源利用率普遍低于欧洲和日本,技术上也落后很多。像欧日车厂耗费巨资做风洞实验,优化车身外型,就为了把风阻系数降低个0.01,这种事美国车厂是不会干的。费那事干嘛,不就为了降低油耗么?我们美国有的是石油,不在乎这个。所以,美国车大多设计得不仅大、而且方头方脑,风阻大,安装大排量发动机。美国的3升的发动机马力不如欧洲和日本的3升发动机?不怕,还有5升的(看看克莱斯勒300C和凯迪拉克那些新一代的轿车,最好的例子)。在安全装备的创新上,美国车厂更是远远落后于欧洲和日本,什么气囊啊,主动式头枕啊,费那事干嘛?装备得再全,也不如我这个大皮卡扛撞。别以为我夸张,这是很多美国人的一个思维定式:车越大,越安全。其实这也不能说不对,但是这是用一种浪费的方式实现的安全。多年的积淀下来,使得美国车厂在竞争力上面明显不如欧洲和日本的竞争对手。不仅产品很难走出美国,连本土市场的份额都遭到了外来者的挑战。在高端豪华品牌上,凯迪拉克和林肯面对德国几大豪华品牌,捉襟见肘。日本和韩国品牌对于美国品牌中低端市场的份额蚕食更是把美国三大车厂逼到了生死线的边缘。当这个竞争有了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能源危机的大背景时,就被更加放大了。不过,谈到美国汽车,不能一概而论。美国三大车厂的海外发展策略,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逐一看一下。

日本的综合国力和欧洲国家相比能排在第几

如果撇开俄罗斯这个欧亚国家不算,日本在欧洲,纸面实力应该能排到第一,成为欧洲老大,将欧洲传统的三驾马车,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甩在身后。

首先日本的国土面积在欧洲绝对是有着极强竞争力的,37.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可以排到欧洲各国的第7位。超过德国的35.7万平方公里和英国的24.5万平方公里。所以,日本绝对不是什么弹丸小国。

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个国家小,主要是因为咱们国家太大了。仅仅一个云南省,就能当得了一个日本的面积了。此外,日本是个海洋国家,有着45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排名世界第九位,虽然不如英法,但是也绝对算是海洋大国。

至于人口方面,日本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破亿人口大国,1.27亿的人口数量能够排到世界的第十一位。欧洲国家里面,也就俄罗斯这个边缘国家能够稍压其一头。排名第二的德国仅有八千多万。至于英法两国的人口,如果加起来,才能与日本相当。

所以,如果单单从人口面积这种传统的大国定义来看,日本在欧洲已经是位居前列了。当然了,当下讨论国家地位,面积和人口并不是主要因素。像经济、军事这些硬实力,才是更为客观的评价标准。

然而,无论经济还是军事,日本在欧洲,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首先经济上,日本稳坐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宝座,去年日本的GDP更是突破五万亿美元大关。相较而言,英法以及德国,作为为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三驾马车,虽然实力强劲,但比起日本还是差了一些。尤其是英国和法国,其GDP差不多只有日本的一半。

虽然因为人口劣势,日本在人均gdp方面,排名要低低于德国和法国,但是差距并不算大。人均破4万美元的水平,放眼全球,怎么都算是高收入水平国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GDP不是像海湾国家那样卖资源、也不是像北欧小国靠旅游。日本是正儿八经的工业国家,而且是以高端制造领域为主工业强国,与英法德这些老牌工业国家至少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于隐隐有着压过一头的趋势。至少在同为制造业强国的前提下,日本有着更大的产业规模,有着更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甚至于更为优质的人才技术储备。

举个例子,目前在每万名劳动力人口中,日本科研人员数量为130人,位居全球第一。所以在日本人口数量远超三驾马车的前提下,日本的科研人才储备数量,要远远领先。

当然了,三驾马车也不弱,凭借着工业革命起步更早的底蕴,他们也有着许多领先全球的技术优势领域,甚至控制了标准,达到了垄断效果。只是说整体而言,可能要稍稍逊色于日本。

说完经济说军事,根据最新出炉的全球火力指数排行,日本的军事综合实力,目前排名世界第5。而向来是欧洲军力领头羊的英法两国,则分别排在第7和第8位,至于德国则是愈发的放飞自我,早已经跌出了前十。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火力指数作为当下比较权威的军力排行,之所以会给出这样的排名,那么一定是有着客观依据,日本军力定然不是浪得虚名。

日本自卫队数量在25万左右,规模相对并不大,但是其装备是数量和质量都是非常可观的。

比如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三代主战坦克有一千余辆。其中日本自主研制的90型主战坦克乃是能与勒克莱尔坦克媲美的全球最昂贵坦克,堪称世界一流坦克。

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各类舰艇250余艘,其中不乏金刚级驱逐舰、爱宕级驱逐舰和摩耶级驱逐舰,这样性能极其优异的世界一流的驱逐舰。此外,日本还有“出云级”这样的直通甲板式载机舰艇,直通平甲板、大机库等航母的标配一样都不少,可以在战时作为航母使用。如何搭配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五代舰载机,其甚至可以发挥出远超一般常规航母的战斗力。

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各型军用飞机500余架,其中三分之二是三代机及以上的战机。更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日本目前在美国有着大量的F-35订单,预计已经达到了147架之多。如果这些五代机能够顺利装备,日本的空中武装力量,基本上可以称雄亚洲。

所以,日本自卫队的纸面实力是非常可观的。与此同时,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强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经济底蕴,所以这支军队底气也是很足的。

相对而言,英法虽然是老牌军事强国,底蕴深厚,但是其目前过于重民用轻军事,使得其军事实力在逐渐下滑。

当然了,这仅仅是纸面实力,如果配合国际影响力,文化软输出等等一些软实力,日本比起英法还是有点差距。首先一个五常的头衔,就足以让英法在政治地位上压过日本一头。

同时两个国家在殖民时代所营造的文化输出,使得其拥有更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比如英语、法郎的国际地位,这些都是日本所梦寐以求的。

换句话讲,如果把日本放到欧洲,虽然日本可以数据碾压,但很难得到认同甚至尊重。像俄罗斯一样被边缘化,那样就算是欧洲第一,也没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