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文卿哪些表现值得赞赏

鲍文卿哪些表现值得赞赏(儒林外史中的鲍文卿的人物分析)

fwxlw fwxlw 发表于2024-11-23 00:42:16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儒林外史中的鲍文卿的人物分析

鲍文卿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比较正面的人物之一。鲍文卿乃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一戏子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特点及主要事件有哪些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特点:

周进、范进两个人的性格都属于腐儒型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可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汤奉、王惠两个人的性格都属于贪官污吏型的:二人就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马静、鲁编修两个人的性格都属于八股迷:科举是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八股文自然成了文章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当属马静和鲁编修。

王冕、杜少卿两个人的性格属于比较正面的:二人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并且敢于怀疑权威,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儒林外史》主要事件:

元末时,诸暨县一个村里有个叫王冕的少年。他天性聪颖,不足二十岁就精通了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各种学问。他淡泊名利、不求仕进,自制了一顶极高的帽子和一件极肥的衣服,每逢花明柳媚之时,便以牛车载了母亲到处玩耍,尽享天伦之乐。知县派人请他出山,他辞别母亲,离乡背井而去;朝廷遣官来召,他就连夜逃往会稽山下。全书借王冕的一生引出一大批儒生来。

周进屡试不第,在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一所蒙馆教课糊口。新中的年轻秀才梅玖当面嘲弄他,举人王惠轻慢他,荐馆的夏总甲嫌他不常去奉承,村里人也嫌他呆头呆脑,他眼看连这只破“饭碗”也端不住了,只能跟着姐夫金有余去卖货。一次,偶去省城“贡院”,他触景生情,只觉无限辛酸,悲痛不已,一头撞在号板,顿时不省人事。

众人不忍,凑钱帮他捐了个监生入场应考,不想居然中了,旁人阿谀拍马且不说,他居然自此官运亨通,三年内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他吃足科举之苦,当了权后总要细细看卷,以免屈了真才。老童生范进,应考二十余次,总是进不了学。此番应试,适逢周学道主考,出于同病相怜,拟将范进取为秀才。

范进求官心切,不顾岳父胡屠户的臭骂,继续又去城里参加乡试,谁知中了举人。范进得知中举消息,欣喜若狂,两手一拍,不省人事,被他岳父一记巴掌,方打得醒过神来。从此,范进家不是亲的来认亲,不是朋友的来认作朋友,有送田地的,有送店房的,有投身为仆以图荫庇的,趋炎附势,不一而足。

三两个月光景,家奴、丫鬓都有了,钱、米更不消说,不料乐极生悲,老母欢喜得一下子有口气没上来,命归西天了。而“七七之期”一过,他便急着和张举人一起奔赴各地去打秋风了。

严贡生是个品德恶劣的儒生。他霸占穷人的猪,赖掉船家的工钱,还欺负守寡的弟媳,强送儿子“过继”给弟媳,夺得其弟严监生遗产的十分之七左右。他的德行还比不上一个唱戏的优伶。鲍文卿和倪廷玺两人虽是戏子,但廷玺过继给鲍文卿倒是出于真心。

倪廷玺改名鲍廷玺后,甚是聪明伶俐。他乘杜慎卿做胜会之机,请求赐些银两,让他拉扯一个戏班子起来。杜慎卿将他介绍给堂弟杜少卿,从少卿那里得了一百两银子,他便自去搭班营生了。

杜少卿为人善良、正直、慷慨。他家的娄太爷有病了,其实不过是他家先尊的一个门客,少卿却把他养在家里当祖宗看待,亲自侍奉汤药。他得知杨裁缝丧母缺钱,又把衣服当了予以接济。最后,他终把田产卖光,以卖文为活,但却“布衣蔬食,心里淡然”。

住在南京的时候,他居然一手携着妻子,一手拿着金酒杯,不拘形迹地去游清凉山,使一路游人不敢仰视。有一个叫沈琼枝的,视富贵如土芥,宁肯刺绣卖字为生,就是不肯给盐商做妾。少卿获悉以后,极为赞赏她的反叛性格,与她结为知己。杜少卿鄙视功名利禄,但他虔诚地信奉儒家的礼乐教化,曾与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等人一起,用古礼古乐祭祀“先贤”吴泰伯。

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的概括

《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概括是:

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

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儒林外史概括

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赵氏之子死后,立严贡生儿子承继,管了严监生的家,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赵氏到县衙喊冤,汤知县判为仰族亲处覆,族长严振先与轨爷都怕严大老官,所以推来推去,最后严振先只得写了几句话给知县。

严贡生火冒三丈,又告到府里,府尊也是妾生,又未告准,再告到省按察司,司里不受理,只得到京城求了周学道,在部里告下状来。

鲍文卿人物形象是什么

鲍文卿人物形象:鲍文卿是《儒林外史》中比较正面的人物之一。

鲍文卿乃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一戏子。 鲍文卿虽然有个儒雅的名字,但他不是文士,是优伶——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任你是多大的“腕儿”,只要是梨园角色,那也还是贱业。然而吴敬梓老先生偏要把他取上儒林榜,而且还在二甲。因为正如鲍文卿的好友向知府所言,“他虽生意是贱业,倒颇多君子之行”,值得文木老人如此抬举。

鲍文卿的人物评价: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价值标准,我们不必以现在的人权观念去批判鲍文卿的奴性意识,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他的这些言行并非没有人格的自轻自贱,却恰恰是其本分为人、奉公守法的洁身表现,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之行”,足以令千百贪官污吏、市井小人汗颜。

儒林外史鲍文卿主要事件是什么

《儒林外史》中鲍文卿的主要事件:

鲍文卿乃是崔按察门下一戏子。按察夜读奏本,鲍文卿偶听到,毅然替素不相识被朋友连累的向知县求情,言之切切。鲍文卿分析知县所为也是尊重读书人的本意,一番话竟使崔按察罢了参处的念头。

并推荐鲍文卿拿信去县衙得谢回家过活。鲍文卿被向知县礼遇,谢恩,如待上人,这戏子断然不坐,不敢当。酒后知县封五百两银子谢鲍文卿,鲍文卿一厘不受。在此小说中,崔老爷病故,鲍文卿回家做生计,收修补乐器的倪老爹六儿倪廷玺为继子,教他读书管理戏班。路遇升任知府的向老爷,因感恩尊称他“老友”。

《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